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事迹材料 >

2023年聂海胜生平事迹,聂海胜伟大事迹(十3篇)

发布时间:2023-06-03 16:4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聂海胜生平事迹,聂海胜伟大事迹(十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聂海胜生平事迹,聂海胜伟大事迹(十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一

成功那一刻,太空舱内,指令长聂海胜打开航天面罩,对着镜头微笑,比了个胜利手势。

这是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探苍穹。

聂海胜的童年艰苦,家庭贫困,吃不起饭,差点辍学。但他觉得这是一笔宝贵财富,用他的自己的话说:童年的艰难困苦,奠定了人生的坚实基础。

聂海胜读高中时,已展现出了飞行员的潜质:平衡能力超强。进入部队以后,他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他成为航天员,完成了航空到航天的转变。

第三次上太空前,好友金邦才劝他,太空有诸多未知,能不飞就不飞。他回答,祖国需要,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就是聂海胜诠释出来的航天精神。

1964年9月,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樊庄村。该镇位于枣阳西北,鄂北岗地,湖北的“旱极”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间,鄂北地区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特大干旱;1990年到20__年的2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20__年到20__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直到20__年1月6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顺利实现通水,鄂北焦渴缺水的历史才终结。

物资匮乏的年代,“雨停地干、十年九旱”的杨垱,绝大多数人的光景艰苦。

50多岁的刘来玉是聂海胜幼时伙伴。如今衣食无忧的他几乎不吃红薯,原因是之前吃得太多,想起就反胃。

刘来玉回忆,年幼时,主食是红薯面,菜是红薯叶;穿的是哥哥姐姐穿小了打着各种补丁的衣服;冬天拾不到柴(岗地柴少)的他只好冻着。在枣阳市区读高中时,他拿不出5毛钱车费,放假时只好步行四五个小时回家,从傍晚走到深夜。“走得无聊时,就看星星。”

刘来玉说,聂海胜家比他家还穷,吃的、穿的、用的,比他还差。读小学时,聂海胜常穿着他姐姐的花衣裳,同学都笑他。聂海胜兄妹8人,聂父去世得早,家中重担全压在聂母身上。聂海胜为减轻母亲负担,揽下了很多农活:放牛、割麦、割野菜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聂海胜深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

聂海胜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到:“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我读书,有一次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的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同学们称他“数学王”。刘来玉介绍,数学满分是100分,但聂海胜常考105分。老师鼓励学生早交卷,最先交卷的学生有5分奖励。聂海胜10次有9次第一个交卷。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二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聂捷琳是一位细心的女人,除了给丈夫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以外,她每天都和女儿为聂海胜叠幸运星,希望这样能够给聂海胜带来平安和幸运。聂捷琳对远在湖北的婆婆也照顾得非常好,每个月定期给老人寄200元钱,逢年过节寄1000元,还常常把老人接到北京玩,但老人对北京的生活不习惯。

20__年10月,“神六”发射成功后,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家门口,襄阳市委、市政府,枣阳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文艺演出进行庆祝。当地政府授予聂海胜家为“航天之家”称号,并授予聂海胜的母亲“英雄母亲”称号。

如今,执飞“神十”,聂海胜将成为我国飞向太空的最年长航天员。而她最敬重的母亲已于20__年去世。当时,聂海胜因在执行任务没有办法来赶回老家。聂海胜说他只能以刻苦地训练来回馈老人的真情。

20__年第一次飞天以来的8年间,当他的普通同龄人经历着正常的生理衰退时,聂海胜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骨骼代谢变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无法相比。这是一项属于聂海胜的中国纪录。这是一个职业航天员时刻准备出征的状态。

20__年4月,聂海胜以优秀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乘组。在担任指令长的同时,他还将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一年前,刘旺手控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聂海胜在地面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次要自己上阵了,他很有信心:“压力肯定有,但我们经历了千锤百炼,绝对不会被压力打垮!”

这是名副其实的千锤百炼:执行任务前,聂海胜的地面模拟训练已超过20__次。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三

6月16日,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聂海胜航天服飞行荣誉标一栏缀有两颗星,这代表着他已飞天两次。

1998年,聂海胜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完成了从“航空”向“航天”的转变,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全过程。20__年,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20__年,首次担任指令长的聂海胜,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共同上天,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第三次探苍穹时,聂海胜已是57岁。

金邦才介绍,他得知此消息时,有些担心。他给聂海胜留言表示:“你已取得了成绩,现在岁数大了,第三次上太空。虽然我们都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科学技术,但太空还是充满了未知,能不飞就不飞。”

聂海胜如是回答金邦才,“祖国需要,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能飞,我都会全力以赴。”

6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听到此消息后,聚集在枣阳一中教学楼四楼阶梯教室内的学生们高呼:弘扬航天精神,放飞青春梦想,勇于搏击风浪,立志报效祖国。

聂海胜的航天精神,鼓舞着他的学弟学妹。不远处的枣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挂着一幅聂海胜写给青少年的寄语:祖国航天事业需要你们。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四

1983年,空军来到枣阳一中招募飞行员。招飞考试中,聂海胜的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部顺利过关,考入长春飞行学院。

聂海胜被录取后,金邦才才恍然大悟,他有当飞行员的潜质:平衡能力强。金邦才介绍,学校附近田地里有一根灌溉管,长10余米,宽度只能容下一只脚。别的同学走几步,就会失去平衡,跳进田里;张开双臂的聂海胜每次都能走完,而且通过时间越来越快。

同学刘为众也认为,聂海胜的平衡能力强,是为飞行而生的人。“我觉得他的平衡能力超强,有天生的原因,也离不开刻苦训练。”

刘为众和聂海胜一同考入长春飞行学院。6月17日,刘为众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彼时,训练设备不如现在先进。训练时,手和脚容易磨起泡是常有的事,血水不停地渗,聂海胜从来不叫苦。他和聂海胜开的是歼击机,对平衡能力要求极高。1985年,他因为平衡能力欠缺,只好转业。但聂海胜还留了下来,还是同行中第一个单飞的人。

公开报道显示,聂海胜驾着歼击机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

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稻田里,飞机摔在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聂海胜先后驾驶过歼五、歼六、歼七3种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五

前往空军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学习的前一天,父母和老师都去车站为刘伯明送行。张福林对他说:“努力,只要你按照念高中时的坚强继续努力下去,以后不会错的。进步了就给我写信,落后了就别写了。”

后来,每当取得进步,刘伯明都会给他尊敬的老师写一封信。

张福林说,刘伯明的信通常挺长。信中他提到过训练艰苦,但是每次都会接一句:“训练时很苦,但是我能吃这个苦,请老师您相信我。”

父亲刘志生说,刘伯明刚到部队,每天早晨要跑1万米锻炼身体。刘伯明曾对他说过有时候中途真的不想再跑了,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养成了习惯,如果哪天不跑万米,还觉得不习惯。

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由于刘伯明一直表现出色,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刘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亲眼见证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回忆起这些镜头,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怜惜。

如今,刘伯明即将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刘志生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激动,他说:“没有白努力,儿子是好样的!”

刘伯明出舱后发表讲话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刘伯明出舱后发表讲话:

“我们刚才进行了重力返回再适应,并进行医监医保检测,身体状况都正常,相信中国航天员是最棒的,请祖国人民放心,感谢祖国人民。”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六

“伯明是1966年在新屯乡金星村出生的,在家排行老二,打小儿就聪明懂事,可以说是6个孩子中学习最好的。”提起儿子,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一脸的骄傲。

刘志生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比较困难,伯明在假期里不但帮家里上山放猪,还到砖厂打过工以贴补家用。“他在依安县一中读书时,学校离家有20多里地,许多乡下的学生为了方便学习都在学校住宿。但懂事的伯明为了省住宿费和餐费,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得比别的孩子早起两三个钟头!”

作为中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共和国长子”的一重集团和“掌上明珠”北满特钢,及有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称的齐重数控、齐二机床等众多装备工业企业。这座“钢铁机械城”展示出的顽强的英雄筋骨,正是翟志刚、刘伯明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一名航天员的真实写照,那就是:意志磨练得堪比钢铁。

在刘伯珍的记忆中,弟弟伯明是个勤奋刻苦的人。“他上高中时,每天天不亮就上学去,晚上披着星星回来。那时候,家里经常停电,他就点蜡烛学习,头一天晚上燃掉半根蜡烛后睡觉,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接着点蜡烛学习。说起来,当时一根蜡烛得花1毛多钱,一天用掉一根蜡烛还是挺贵的。”

张福林是刘伯明在依安县一中念高三时的班主任。他告诉记者,伯明上高中时是班级里最能吃苦的。虽然家与学校很远,可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从家里到学校20多里地的路程大概得用40多分钟。尤其到了冬天,骑到学校时,棉帽子和棉袄后面全挂满了霜,整个人就像‘雪人’一样,看了都让人心疼。”

“他平时话不多,但好学好问,学习比较有方法,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在前两名。”张福林非常肯定地说:“即使不考‘飞’,伯明也能考上大学。可以说,是他这种顽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让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孩子走上了‘航天路’。”

自古以来,齐齐哈尔市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抗击沙俄侵略的寿山将军、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在全国叫响的马恒昌小组、殉职的养鹤姑娘徐秀娟……在齐齐哈尔市历史画卷上续写下了一页页辉煌。这种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蕴所凝聚的英雄情结,无形中也在影响着翟志刚、刘伯明的人生轨迹:生在英雄的城市,更要拥有远大的理想,要踏着英雄的步伐向前迈进。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七

20__年9月25日21时10分,初中生刘倩婷紧张地守在电视机前,看着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轰——”,橘红色的烈焰喷涌而起,神舟七号正以惊人的速度升入太空,此次神舟七号飞船上搭载了三名飞行员,其中一名就是刘倩婷的爸爸——刘伯明。

那是刘伯明成为航天员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他第一次进入太空。在之前的十年里,他曾两次错过升空的机会。

第一次是神舟五号的首飞任务,20__年,由于表现出色,刘伯明顺利入选了神舟五号备选梯队,但在发射筹备期间,他却因不小心扭伤了脚而错失良机。

就在养病期间,刘伯明又遭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老家突然传来消息,称刘伯明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刘伯明火速请假回家奔丧,当看到母亲墓碑的那一幕,刘伯明悲恸大哭。

在外飞行多年,刘伯明陪伴家人的时间那是少之又少,对自小疼爱他的母亲,他感到十分亏欠。回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刘伯明一度意志消沉,足足花了半年多时间才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因此也失去了首飞的机会。

等到神州六号发射时,刘伯明依旧没有得到升空的机会,而是入选了备份乘组,在地面上陪着他的两位队友顺利完成了任务。

虽然两次都没有入选,但刘伯明丝毫没有气馁,他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此后的训练、学习中,他更加用心,还整理了6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十年磨一剑,20__年,刘伯明终于如愿以偿升入了太空。9月28号,在完成了为期三天的航天飞行任务之后,刘伯明顺利返回了地球。下午6点20分,随着一阵电视中主持人兴奋地解说,“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刘伯明和其余两位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一起走出了返回舱。

在这次飞行中,刘伯明不仅实现了太空行走,还和景海鹏、翟志刚一起将中国国旗插在了月球上,他的脚步踏在了偶像阿姆斯特朗曾踏过的月球上,同时他实现了自己梦想,成为了一名和阿姆斯特朗一样伟大的航天员。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八

北京时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了约7个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经过密切配合协作,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的全部任务,2名离开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时隔13年后,再度成功完成出舱活动,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航天员首次从空间站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未来空间站建设完成后,航天员常驻其中执行各项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出舱活动,两名航天员的主要任务在于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以及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位置,任务都是地面无法处理,需要航天员在天空出舱完成的工作,可谓十分重要。另外,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驻守的3个月里,将还有执行一次出舱任务,目前时间定在下个月。

其实早在20__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时,中国航天员就曾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出舱活动,并完成太空行走。此次的出舱活动,之所以被称为“首次”,主要是因为其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出舱,正处于中国空间站的建设阶段。

此次出舱活动的航天员刘伯明,其实早在上次出舱活动时,就有参与。当时他是搭档航天员翟志刚。而就在此次出舱活动顺利完成的当天,一段关于“神七”飞船出舱活动时,突然遭遇险情的事迹再度于网络上受到热烈关注。

据刘伯明在采访中叙述称,20__年,在“神七”执行中国航天有史以来首次出舱任务时,航天员翟志刚和他本人准备就绪后,拉门出舱时意外发生,舱门不知是何原因,在他们两人使出全力的情况下却纹丝不动。当第二次在拉门时,虽然拉开了一点缝隙,但很快又被吸了回去。

最终为了保证出舱任务的成功完成,航天员刘伯明直接找到一根撬棍,随后两人将舱门直接撬开。故事到这里本来以为险情就结束了,但随后意外再度到来,当航天员翟志刚准备出舱时,结果舱内突然响起火灾报警声。

看过科幻片的人应该都很熟悉,在太空中一旦发生火灾,很大可能就会引发爆炸,最终造成特大安全事故。面对这一险情和紧要关头,他们商量后毅然决然继续执行出舱任务,甚至为了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太空,还调整了出舱后的动作顺序,将挥舞国旗从后面排到了第一位。因此我们看到,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第一时间就是拿着国旗在太空中挥舞。

但当时他们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甚至于生死考验。刘伯明在其后的采访中就明确表示,他当时甚至都已做好牺牲的准备。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九

刘伯明身体素质好,学习成绩也出色,在经过重重选拔后,他顺利通过了招飞考试,成为了一名飞行员。1985年秋天,刘伯明踏上了前往长春的火车,此次他的目的地是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在那里,他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

临行前,刘伯明的父母和高中班主任张福林一起将他送到了车站,张福林叮嘱刘伯明到了部队一定要追求进步,“进步了就给我写信,退步了就不要给我来信了。”后来,张福林经常会收到刘伯明的来信。

部队的训练强度很大,高空飞跃、花式转秋千、高空走钢丝等训练项目让很多跟刘伯明一起进部队的新生们吃不消,但刘伯明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他是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饥困交加的童年让他拥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和超乎常人的毅力。

在学校众多的飞行学员中,刘伯明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但却是最努力的那一个。每次训练他都力求做到最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此被教官称赞为“教科书式的飞行”,除此之外,刘伯明还坚持每天万米长跑,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1990年,也就是在他开始训练五年之后,刘伯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并于次年开始独立驾驶歼-8战斗机。

在驾驶战斗机的这段时间,刘伯明没有松懈,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飞行技术,攻克驾驶飞行中的一个个重点难点。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刘伯明的努力都落在上级领导的眼里,1996年,刘伯明被推荐参加了航天员体检,并于两年后正式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航天员。1998年1月15日,刘伯明和其他11位航天员一起去到了北京航天城报到。

报到当天,面对航天城前飘扬的五星红旗,刘伯明庄严宣誓,要将祖国载人航天事业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而在那之后的20多年里,刘伯明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十

在航天员大队,刘伯明被同伴们笑称为 “小诸葛”,这个绰号还有一个来历。他曾连续回答出教官10个刁钻的专业问题,就此被“免提”。

20__年,刘伯明曾入选神舟五号备选梯队,但最终与神五擦肩而过。

刘志生曾对媒体回忆,神舟五号发射筹备期间,从小以灵巧出名的刘伯明在打篮球时把脚扭伤了。在他养好伤准备重新为航天梦而努力时,刘伯明的母亲突发心脏病离世。

当时,航天员即将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场人船箭地大型演练,家人怕影响他训练,一直没有告诉他母亲生病的消息。没想到母亲住院后不久就去世了。

“从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亲。东北的冬天,别人都不吃早饭,而母亲每天比我提前两小时起床,生炉子,给我做饭。”刘伯明后来在采访中提到,他和妻子已经计划好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接父母过来养老。和其他航天员一样,刘伯明和家人的相处也可以用天计算,老家更是几年才能回一次。对他来说,母亲的去世是永远的遗憾。

回家奔丧时,刘伯明痛哭了很久。但他只在家待了3天就再次离开,去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继续训练。最终,他在选拔中排名第五,错失首飞梯队。

半年后,刘志生才知道,刘伯明回去后因怀念母亲,一度情绪消沉。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用了半年时间才彻底走出来。

在20__年的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刘伯明入选备份乘组,在地面上陪着费俊龙和聂海胜“飞”完了全程。

在后来的采访中,刘伯明回忆起20__年10月12日深夜的一小段对话依然开心地笑起来。当时,刘伯明从摄像机画面里看到聂海胜的脸有些红,“感觉如何?”聂海胜说:“很好。这么晚了,还不睡啊?”他又说,“你都不睡,我能睡吗?”

在刘伯明看来,从神舟五号以来的每一次飞行任务,都是航天员们共同完成的。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十一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通过了文化刘伯明课考试,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

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

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20__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

20__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

20__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20__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刘伯明入选。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4日8时11分,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与乘组航天员配合开展舱外作业。8月20日,航天员聂海胜和刘伯明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在舱内航天员汤洪波的配合支持下开展舱外操作。9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十二

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发射在即。继聂海胜和翟志刚之后,刘伯明作为“神舟六号”的梯队航天员成为“上天”的又一热门。近日记者了解到,刘伯明也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家住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距离翟志刚齐齐哈尔龙江县郊区何家楼的家,只有180多公里。今天记者造访了他的家乡,去倾听一个航天员成长的故事。

他有一个爱动脑筋的童年

10月11日晚,记者经过20多公里的土路的颠簸,才来到了刘伯明父亲刘志生的家——一栋典型的东北农村的矮平房。刘志生的家非常的简陋,家里人都在等待这刘伯明最后能否“上天”的消息,电视机始终停留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时刻关注着“神六”的最新情况。说起刘伯明,刘志生说其实刘伯明和其他小孩没有两样,也比较调皮、淘气。如果说到不同便是刘伯明虽然淘气,但却很少和同龄的小孩玩在一起。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刘志生还说,刘伯明小时侯爱动脑筋。那时他在家里的最大特点是爱拆东西,他经常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再装上,有时甚至他自己能琢磨安装个小风扇什么的。

为给家里省钱放弃考大学的机会报考飞行员,不想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据刘伯明高中时的班主任、现在他的母校依安一中的校长张福林介绍,当时刘伯明在他们班级一直学习很好,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前三名。以他的学习成绩,他完全可以考上大学;但是他为给家里省学费,高中毕业后他就报名要当飞行员。据他的父亲刘志生说,由于儿子的身体一直很好,他在参军体检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他的学习也很好,所以他顺利考上了飞行员。

刘伯明先是在长春飞行学院学习,之后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学习实验,然后他又在锦州飞行大队学习。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1991年,他开始独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飞机。这期间,他在1995年度,因工作中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正是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得很出色,在1998年,他与翟志刚等人一起被选为航天员,开始了他的穿刺苍穹之梦。

校长相中当了女婿

刘伯明的妻子与他是依安的同乡,目前也在航天领域工作,现在是一名秘书。说起这段姻缘,还挺有意思。

当年,由于刘伯明以出色的成绩考上飞行员,当时一中的校长,也就是他后来的岳母就十分喜欢他,尤其是欣赏他人聪明、诚恳、有上进心,就有意将女儿张瑶嫁给他;后来就找人给从中牵线。结果一介绍,两人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经过几年的相恋,最终结婚。

如今两人的女儿也已经12岁了,十分可爱,在北京上学。据刘志生介绍,每回儿子往家打电话问候父亲的时候,小孙女总要与爷爷唠一段,问爷爷的身体如何,生活咋样,她好想好想爷爷。每回听到孙女这样一说,刘志生说,他感觉真得很激动,也很高兴,他说他非常喜欢这个乖孙女。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的伟大事迹篇十三

196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亲刘志生为他起名刘伯明。

刘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已经深感乏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跑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白山”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

学校离家近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好天气时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变成黑泥水,连下脚都难。冬天路面结冰,非常滑。刘志生说,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时天不亮,回家天又黑了,两头不见太阳。“瞅着挺遭罪,但是没办法,家里就这个条件。”

刘伯明高三时的班主任、现任依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张福林说,冬天的依安可劲儿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父亲刘志生说,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张福林说,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轻松地就过关了。中考英语曾得零分。

刘伯明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张述和说,伯明的成绩一直非常好,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但张述和也透露,中考时刘伯明的英语是零分。原来,刘伯明初中就读的农村学校,当时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所有学生在中考时都被英语拉了分。但即使是在一门没有分的情况下,刘伯明也考入了县里的一中。

刘伯明进入高中后在英语学习上格外下工夫。父亲刘志生说:“他连走道、干活时,都在背单词。”在航天员队伍中,刘伯明的英语是最出色的。

正是从高中时代的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读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确是全人类的事业。”刘伯明事后表示。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毫无悬念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

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

一如20多年前那个在家乡泥泞道路上顶着风雪骑车往返的坚毅少年,刘伯明用当年的那股韧劲面对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并取得骄人成绩。他已经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

1985年,空军招飞在县城初试时,刘伯明的父亲才知道儿子悄悄报了军校,父亲记得儿子说过:“家里的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儿子的懂事,父亲感到骄傲。那一年,经过重重考试,刘伯明成为学校几年来招飞唯一被选上的学生。1990年,刘伯明真正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那几年,刘伯明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在飞速进步。

刘伯明号称“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他的对答如流所“震慑”,从此对他实行“免提”政策。

对于“神六”飞天,父亲刘志生认为,即使这次不能上天,儿子能入围大名单,已是非常优秀了。他只希望儿子能够踏踏实实训练,毕竟以后还有许多次机会。

20__年10月,曾协助翟志刚完成出舱行走的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已晋升少将军衔。

推荐访问:生平事迹 事迹 聂海胜 聂海胜生平事迹 聂海胜伟大事迹(十3篇) 聂海胜简介事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