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6篇)

发布时间:2024-10-13 14:39: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融通机制。“党建+”是指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党的领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机融合。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融通机制,分析党组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研究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机制

  一、“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的意义

  “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融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将党的理论和政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其次,这种融通机制可以促进高校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党组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融通机制,可以增强党组织在思政教育中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党员教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的关系

  现阶段有关“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问题现状,要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如将“党建+教研活动”融合起来,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坚强阵地;将“党建+科学研究”融合起来,打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坚强阵地;将“党建+教学改革”融合起来,打造高校人才培养坚强阵地。新时代下要开辟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在二者息息相关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深度融合、形成合力的育人最佳路径。[1]三、“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的现实困境

  (一)党建工作开展时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建工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学生思想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学生随大流现象较为明显,不重视思政课,思政课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2]一些高校党建和思政教学融合工作不够,对思政教学工作不重视,只强调专业课的发展,致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智能脱离其他学科单独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二)党建与思政教育教学的融合缺乏常态化,平台协调性差

  党建与思政教育教学的融合缺乏常态化,平台协调性差,导致两者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机的互动机制。这限制了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教学的协同效应,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素质的提升。因此,建立起常态化的融通机制,加强平台的协调性,对于党建和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党组织应该合理利用网络的发展优势开展工作。然而,学校在建立教育平台不够完善,导致各个平台之间没有互动性和协调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党建与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动力不强

  在当前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以理论为主的问题,讲授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更多情况下关注的都是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以及法治意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国家和中共发展的历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理所应当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习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任务不全面,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良好发挥育才功能。

  四、开拓“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创新路径

  (一)创新“党建+教研活动”工作模式,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坚强阵地

  为了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我们可以创新“党建+教研活动”工作模式,以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坚强阵地。在这一工作模式下,党组织与教研团队密切合作,通过共同研究、讨论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党组织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引领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教学中。教研团队则通过实践探索、教学研究和教育创新,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密切的合作機制将有效促

  进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党组织和教师团队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平台,培养了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助力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4](二)创新“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模式,打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坚强阵地

  为了打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坚强阵地,我们可以创新“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党建工作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共同推动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的开展。首先,党组织可以组织专题研究和学术讨论活动,建立学术交流平台,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促进学术思想碰撞和交流,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其次,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党刊、党报等宣传媒体,加强理论宣传工作,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传播给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党组织还可以组织理论宣讲团队,走进校园和社区,向师生和社会群众普及党的理论知识,加强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创新“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模式,党组织的领导和引领作用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应用,推动理论研究成果为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服务。[5](三)创新“党建+教学改革”工作模式,打造高校人才培养坚强阵地

  为了打造高校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我们可以创新“党建+教学改革”工作模式。首先,党组织可以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教师团队进行课程思政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将党的理论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其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周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经常性地为高质量教学把脉,实现了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课件。在此基础上,“‘思政课程+’校园文化活动”教学体系——精心指导学生开展红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每年组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工作,蹲点调研并指导基层社区开展工作,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课外,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有料、更鲜活、更接地气。[6](四)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室和党建文化长廊,以“党建+”模式推动思政教育教学融通工作全覆盖,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为了全面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工作,我们可以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室和党建文化长廊,运用“党建+”模式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党建工作室和党建文化长廊的创建将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工作的全覆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7]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和探索“党建+”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通机制,我们可以看到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政治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发展,实现高校教育质量稳健提升。

篇二: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A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申

  请

  评

  审

  书

  2024年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部分)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一)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课题《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理论层面,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通过构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思路,丰富和发展高校党建理论。

  在实际应用层面,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通过探索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推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此外,本课题的研究还有助

  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全面发挥。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内涵、特点、功能以及与事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然而,对于如何构建深度融合模式、如何量化评估融合效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国际上,虽然不同国家的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模式和特点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些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我国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党建思政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课题《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

  度融合模式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符合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全面深入地探索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模式,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体而言,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明确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

  2.分析当前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探索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

  4.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融合模式的有效性,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实证支持。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深

  入剖析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内涵、特点、功能等,明确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2.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当前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3.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结合现状分析,提出构建深度融合模式的思路、原则和策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

  4.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证研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所提融合模式的有效性,总结推广经验。

  (三)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

  1.重点:构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和模式。这需要深入研究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融合模式。

  2.难点:如何准确衡量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融合程度,以及如何有效评估所提融合模式的效果。这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为了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本课题将采取多种研究方

  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文献研究、实证调查、案例分析等。同时,课题组成员将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能力,为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将遵循理论构建、现状分析、模式探索与实证检验的逻辑线索。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梳理,明确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内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构建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调查和分析当前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结果,探索构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机制。最后,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对所提出的深度融合模式进行验证和优化,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方案。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梳理和分析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相关理论文献,为构建深度融合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实证研究法将通过问

  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将选取典型高校或院系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构建深度融合模式提供实践参考。

  (三)计划进度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形成初步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

  2.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实证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收集并分析数据,揭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3.第三阶段(7-9个月):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结果,探索构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机制,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案。

  4.第四阶段(10-12个月):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所提出的深度融合模式进行验证和优化,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和报告。

  在每个阶段,课题组成员将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研究进展和心得,确保研究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将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展适时调整计划,以确保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四)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团队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团队成员曾参与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对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资料准备方面,课题组已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关于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包括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实践案例等。同时,课题组还建立了完善的资料库和数据库,为开展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计划合理、前期研究基础扎实、资料准备充分,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一)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

  1.中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预期在中期阶段取得以下成果:

  (1)完成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

  论框架构建,形成一系列学术论文,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为后期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开展广泛的实证调查,收集并分析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现状数据,形成调研报告,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提供实证依据。

  (3)初步探索并构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机制,形成初步的实践方案,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最终阶段,我们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完成专著一部,系统阐述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研究成果,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2)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实践方案,并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应用,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整理和分析典型案例,形成案例集,展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计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和应用价值,具体去向如下:

  1.学术领域:中期和最终成果中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将投稿至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推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经验。

  2.政策制定:研究成果将提交给教育部、高校等相关部门,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我们期望这些建议能够转化为实际的政策措施,推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3.实践教学:研究成果中的实践方案和案例集将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和辅导员培训的重要教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和辅导员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4.学术交流与推广:我们将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积极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学者共同探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的问题和挑战,促进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我们期待通过中期和最终成果的产出,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做出积极贡献,并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篇三: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排比句40例(大小标题)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高校党建工作责任;

  贯彻方针政策,创新党建工作思维能力;

  提高结合意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2.坚定干部师生政治信仰;增强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突出教书育人政治标准;筑牢办学治校政治根基。

  3.坚持“学”字引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思”字贯穿,不断清晰任务要求;坚持“讲”字发力,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坚持“干”字托底,不断写好奋进之笔。

  4.在政治上把方向、举旗帜;在战略上管大局、做决策;在组织上抓班子、带队伍;在改革中聚心力、强基础;在监督上扛责任、保落实。

  5.“把方向”就是要强化政治建设,在高校党建中全面加强思想引领;“管大局”就是要强化队伍建设,把党的用人标准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优决策”就是要强化制度建设,科学优化规范党政议事决策;“正清风”就是要强化风气建设,建立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6.抓好一流党建,推动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发挥榜样效应,先进模范引领学术之风;创新思政课程,构建正能量传播新阵地。

  7.高校党建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相得益彰;高校党建与思

  政育人多措并举,全面布局;高校党建与思政育人模式创新,贴合学生。

  8.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着力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着力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思想根基;牢牢把握管党治党的长远之策,着力强化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着力建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牢牢把握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着力强化党领导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

  9.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信仰之基;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双一流”建设;坚持推动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成效。

  10.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要始终把握政治引领、举旗定向;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要坚持提升能力素质、破解难题;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要更加注重夯实基础、增强实效;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要始终坚持精神引领、铸魂补钙。

  11.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力;在重大任务中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的组织力;在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中加强精神引领,强化科学家精神的影响力。

  12.党建引领宣传,让学习有“广度”;

  党建引领运用,让学习有“热度”;

  党建引领创新,让学习有“深度”。

  13.以坚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涵养清新清朗的党风政风;以严格的执纪执法涵养崇德尚教的师德师风;以旗帜鲜明的思政工作

  涵养正气充盈的校风学风。

  14.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点燃新引擎;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坚持优化学科布局,办学水平实现新飞跃;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获得新成效;坚持服务社会,助力振兴发展能力取得新突破。

  15.夯实基础,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立德树人,构建支部协同育人体系;党建引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16.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融合:铸牢立德树人之“魂”;从被动说教到积极参与:夯实为国育才之“基”;从单打独斗到兵团作战:赋能协同育人之“本”。

  17.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新党建育人模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开展对标争先工作,充分发挥榜样引领带动作用。

  18.坚持强化政治引领,不断完善党员思想教育体系;坚持聚焦政治功能提升,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坚持强化建章立制,着力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坚持突出责能并重,有力夯实党务工作队伍体系;坚持强化示范引领,持续完善激励保障体系。

  19.大师+支部:传承赓续红色基因;项目+支部:党旗飘扬在科研攻关一线;学科+支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20.结合新员工培养目标,纳入“德育、匠育、心育”教育内容,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拓展“学习、服务、传播”教育路径,提升党性教育的灵活性;加强基层

  党组织建设,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机制,提升党性教育的长效性。

  21.坚持思想引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打造思政金课;坚持产学协同,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创新育人,大力开展感恩反哺。

  22.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办好思政课关键课程;对标对表,明确办好思政课的方向目标;勇开先河,积极探索思政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夯实基础,切实把思政课建设各项要求落实落地。

  23.精心谋划开好局,集中研讨学;学懂弄通全覆盖,分层分类学;依托人才资源优势,领会钻研学;创新学习形式,深入实践学;打造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学。

  24.思政方向上强化引力,党的初心植根师德师风建设;思政内容上激发动力,家国情怀铸魂师德师风建设;思政形式上排除阻力,实践活动筑基师德师风建设;思政结果上增进效力,目标导向固本师德师风建设。

  25.聚焦“凝聚师生有力”,画好“标准线”,构建教师合作文化;聚焦“组织师生有力”,绘好“流程图”,提高同行评价专业性;聚焦“服务师生有力”,用好“考评账”,让同行评价在教学监控中实起来。

  26.党员领导干部凝心聚力促发展作表率;教师党员立德树人创一流作表率;

  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担使命作表率。

  27.有高度——提高站位,构建“疫”线防控体系;有速度

  ——抓早抓实,保障“疫”线教学秩序;有力度——协同联动,确保“疫”线安全稳定;有温度——众志成城,汇聚“疫”线防控力量。

  28.把好政治方向关,提升政治领导力;把好议事决策关,提升发展推动力;把好学习教育关,提升思想引领力;把好支部建设关,提升支部战斗力;把好发展党员关,提升党员向心力;把好人才引育关,提升组织凝聚力;把好群团领导关,提升部门号召力;把好述职考评关,提升党建制度力。

  29.立足学科优势,发挥学院文化育人“新特色”;面向学生成长,构建书院文化育人“新格局”;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新载体”;整合传播资源,创新网络文化育人“新模式”。

  30.把牢“定盘星”,建设有温度的“党建工程”;画好“同心圆”,书写有厚度的“党建答卷”;夺取“双胜利”,打造有亮度的“党建品牌”。

  31.党旗引领风帆劲,示范带动谱新篇;“双带头人”强示范,战斗堡垒做先锋;样板支部标准化,创新建功新时代。

  32.在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上更加坚定;在忠诚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上更加坚决;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校园稳定上更加坚韧;在提升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质量上更加坚实。

  33.统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统筹推

  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学习方式新形态;

  统筹推进工作机制改革,构建教学管理新机制;统筹调用各种力量,构建教育教学新格局;统筹各种阵地建设,营造协同育人新环境。

  34.创新组织设置,着力提升组织覆盖;抓住关键人群,着力选优建强队伍;创新活动形式,着力激发内在活力;建好长效机制,着力做好服务保障;服务保障中心,着力推动事业发展。

  35.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建立

  “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促进

  “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形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育人效果;业务党建有机融合,找到破解党支部难题的有效办法;注重示范引领带动,涌现一批教学示范课程和榜样教师。36.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

  37.德为先,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智固本,全力推进教学改革;体贵恒,全程重视身心健康;美尚真,全心构建美育体系;劳重实,全员夯实劳动教育。

  38.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唱响思政教育时代主旋律;丰富资源,优化配置,深化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文化引领,服务驱动,增强思政教育感召力。

  39.做到思政课建设的统一性与基层实践特色性的有机结

  合;注重思政课教师业务素养的专业性与广博性的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守正性与创新性的双向互动;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的协同联动。

  40.优化思政课教学话语的解释力;树立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引领力;增强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渗透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感染力。

  41.思政课讲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道理;思政课讲的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道理;思政课讲的是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道理。

篇四: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

  德育研究·浅谈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李庭宇(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贵州 惠水 550600)摘 要:在新时期,我国民办高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对民办高校而言,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根基。对此,民办高校要深入考察自身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现状,并立足于实践,积极探究有效策略促进二者实现有机融合。本文浅析了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现状,探究了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策略,以期为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提供借鉴。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前言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沿阵地。当前,民办高校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夯实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并通过有效策略促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有机融合,形成合力,推动民办高校建设。一、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现状民办高校践行“树德立人”的教育理念,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党建,并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对民办高校而言,党建和思政教育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民办高校加强党建,能为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确保民办高校开展良好的思政教育,并加强对党建全过程的渗透,能促进党建效果实现显著增强[1]。受资源条件和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在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上相对滞后于公办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自身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缺乏良好融合。在新时期,民办高校有必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加强自身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二、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策略(一)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目标管理民办高校要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目标管理,将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作为评估考核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将思政教育工作有效纳入党建评估体系之中。民办高校加强自身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学生衷心接受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民办高校加强自身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目标管理内容要涵盖如下方面: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结合的实际程度、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结合的具体途径和规范化制度、考核评估指标、教育组织的主要形式和实际效果、学生思政水平的提升程度等。民办高校要在开展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并对目标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优化,运用合理策略,结合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和有机融合[2]。(二)依托思政理论课促进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据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从实质上看,党课也属于思政课,党课与思政理论课具有一致的教育目标和紧密相关的内容。对此,高校要加强党课与思政理论课的有机融合,实现二者的交融共生[3]。例如,在开展中国近代史教学时,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感受近代以来中国承受的屈辱和百年沧桑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扭转了乾坤,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为中国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引领中国沿着社会主义强国方向发展。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生动的党史案例,向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使命担当,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思政教师在开展党课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党史知识、入党程序、爱国主义精神、价值观教育、党性教育等内容的渗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政道德水平。民办高校要依托思政理论课,以此为载体,加强与党课教育的融合,据此促进党建和思政教育实现良好的深度融合。民办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入党动机进行矫正,并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民办高校在考核学生的入党资格时,要将其思政课成绩作为重要依据,要求入党学生必须取得优异的思政课成绩。另外,思政教师要对学生党员的思政教学课堂表现、思想状况进行充分关注,提升学生入党的考核标准,并增强思政教育效果。(三)依托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建和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民办高校要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创新,并优化思政教育管理方式。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渗透,对传统的组织模式进行创新突破,拓宽对学生的影响范围。民办高校可尝试在社区、公寓以及社团中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设置,并委派相应的党务工作者进驻社区、公寓以及社团中,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的思政教育,加强党员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实现对群众路线的良好践行,推动对校园文化的良好构建[4]。例如,民办高校可将学生党支部设置在学生公寓或者社团之中,并通过公正评选,结合宣传栏、荣誉墙对优秀的学生党员进行表彰,并宣传推广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管理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学生群体中,有效加强基层党建,并实现对思政教育的创新,促进党建和思政教育实现良好的一体化建设。(四)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途径当前,网络实现了对民办高校的覆盖。网络舆论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并有效抢占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灵活运用各类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向党员群众传递党的政策方针、理论知识以及信息动态,实现对舆论导向的牢固把握,加强正能量的有效传播[5]。民办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对此,民办高校可创办微信公众号,邀请学生关注,定期向学生推送党的理论知识、时政【作者简介】 李庭宇(1989—),男,本科,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明与创新11·

  德育研究·热点等内容,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渗透。民办高校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途径进行拓宽,构建融合专栏,向学生下达各类通知、党课信息等内容,促进党建工作实际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同时,可通过融合专栏向学生发布思政教育相关资料,以在线教学方式拓宽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思政学习和思想动态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向学生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促进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民办高校要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新闻报道、视频宣传等形式,充分发挥其榜样模范作用。(五)完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运行机制民办高校要完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民办高校党组织、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等要对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形成统一认识,并在党员培养、思政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其二,民办高校要针对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构建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推进融合实效,并明确党建工作人员和思政教育人员各自的职责任务,在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遴选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深入考察,并加强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政教育,在学习生活中对之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遵纪守法,并矫正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民办高校要通过制度建设实施加强对学生的考察教育,并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党建渗透,将思政教育作为落实党建的有效载体,促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实现有机融合[6]。结束语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要通过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目标管理、依托思政理论课促进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依托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建和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途径、完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运行过程等策略,促进自身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有机融合。参考文献[1] 黄跃仙.以特色党建工作引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读与写(教师),2019(1):1.[2] 谢兆询.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8(35):34-35.[3] 谢文妮.论民办高校党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10):171-172.[4] 郑桂梅.民办高校推进党建工作的思考:以华光学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8(2):29-30.[5] 周景伟,易伟.如何做好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以郑州科技学院教务处党支部"五好"创建为例[J].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1):43-44.[6] 李高杰,宋晨阳,卢明臣.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探析: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例[J].卷宗,2018(3):186.(上接第110页)价值的实现与落实奠定坚实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校团委在参与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核心位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充分了解,进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以使高校团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初步发挥。在具体的做法上,团委首先要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强化与院校学工处及院系辅导员的联系与合作,在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只考虑学生的价值倾向与个人喜好[4]。如高校团委可结合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或其他特殊时间段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五四青年节的读书活动、七一建党节的参观活动及八一建军节的活动等),同时也需要重视团课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动的开展,尽可能使活动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各类型活动的规划上则需要具有项目化的特质,强化不同活动之间的连接,进而深化活动的教育作用及教育意义。(二)灵活应用新媒体手段当前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各类型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而新媒体也是当今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媒体的价值与意义迫切需要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人员的认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如高校团委可开设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并应用不同类型的活动强化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联合其他单位组织大学生开展主题不同的志愿者活动,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获得显著提升。(三)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确保大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关键,是帮助学生落实所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高校团委需要确保各类型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在具体的活动内容上可包括人文、伦理、民生、教育、环保等多方面内容,做好大学生群体中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5]。需要注意的是,各项活动的开展均要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社会文明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为主,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得到充分的教育,进一步发挥高校团委的引领作用。结束语综合上述内容来看,高校团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要实现这一作用则需要充分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并积极发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借助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水准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才梯队,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 王立.共青团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16):249-250.[2] 王艺霖.高校团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J].文学教育(下),2018(11):192.[3] 程效.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究[J].山西青年,2019(12):156.[4] 李菲.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31):134.[5] 孙青.大学生需求现状引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J].求知导刊,2017(30):130.118发明与创新

篇五: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高校“党建+思政”融合育人的意义和路径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进行了众多改革,引进了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探索符合高校实际、兼顾专业特点、形成优秀经验推广的党支部书记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成为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提升、实现党建育人双融合的骨干力量。2018年,首批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工作室建设工作启动。2022年,教育部提出高校要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在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对夯实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激发优秀党员教师担当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融合育人;意义和路径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党建工作以提高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为重要目的,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显然,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之间有内在一致性,都以立德树人、为党育人等为价值目标。高校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思想指导和价值指引,推动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相互协同,开拓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管人育人塑人工作新局面。

  1.高校“党建+思政”融合育人的意义

  1.1以党建创优为主题,奏响教育发展“指挥曲”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一是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涵养政治生态等举措,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二是深化思想教育。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作风建设、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三是强化统战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党政共同负责制,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群众组织力,构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1.2以师生发展为中心,奏响团结协作“幸福曲”

  一是制定好议事规则,规范决策分工,健全决策程序。提高普通教职员工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主渠道作用,制定信息发布和意见征求机制,坚持学校重大事项过程中的决策民主。二是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投资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党员之家”,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的宣教阵地。三是构建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建立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困难帮助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认真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切实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

  2.高校“党建+思政”融合育人的路径

  2.1强化思想武装,创新理论学习

  组织青年学生广泛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举办“听身边党员讲奋斗故事”主题教育,邀请不同专业党员讲述他们的入党心路,分享在追梦路上拼搏、进取的故事,让更多青年感受青春正能量,学习身边榜样坚定信念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们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在坚守和奉献中成就出彩人生。传统政治学习的形式往往以单向灌输为主,受教育者缺乏参与和体验,无法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平时党员学习中可以创新学习形式,以“五史”教育为例,以青年教师为参与主体,推出以“微党课”“微探究”“微竞赛”为主题的三微学习行动。“微党课”主题活动中,可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党员走上党课讲台,从自身专业入手,挖掘学科中的“五史”元素,这样的党课深入浅出,更有感召力;“微探究”可以在思想教育和时政领域中选取问题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党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探索等学习活动,进行思辨,明晰立场和方向;“微竞赛”则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时政热点,实时推出小型网络知识竞赛,以积分制形式激发青年教师参与热情,拓展理论知识面。挖掘“思政元素”,选树先进

  典型。建立“委员讲给书记听、书记讲给党员听、党员讲给青年听”的宣讲圈层,依托“课程思政专题课堂”“青年宣讲团”,从涵养教师高尚师德、青年初心使命的角度出发,实现党史宣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2.2提高“双带头人”话语权,发挥工作室影响力

  当前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存在“人微言轻”的问题。虽然“双带头人”在各自的教学、科研领域具有领导核心作用,能够有效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但党支部属于高校党委下属基层组织,党支部书记“看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为了提升“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育人效能,高校要提高“双带头人”的话语权,增强“双带头人”的凝聚力。可以让“双带头人”参加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重大事件的讨论决策,参与支部党员教师的考核鉴定、晋职晋升等工作。有了“话语权”的“双带头人”才能有存在感和支持度,才能有效开展双融合和双促进工作。为了增强“党建+育人”互融互促的成效,高校还要进一步创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工作模式,增强工作室的影响力。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要围绕专业优势,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将企业需求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例如,为了增强“党建+育人”互融互促,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要打破惯性思维,将党建工作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不断强化党员教师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全面提升党员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和育人水平,推进党员队伍作风建设,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功能。

  2.3整合资源,实现实践资源共享

  整合资源,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充分挖掘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平台,打造一站式学生党建社区和思政VR体验馆。首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通过与周边小学、社区、企业等签订党史理论宣讲协议,定期组织新时代青年学习社优秀成员前往进行理论宣讲。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渠道,解决党团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实践少、接受锻炼少的困境;另一方面,也为思政课提供了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使学生亲身触摸时代脉搏、亲耳聆听民生诉

  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力。其次,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学校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之一,还将旅顺博物馆、旅顺万忠墓、旅顺师范学堂旧址、中苏友谊纪念塔、清风小镇旅顺红色名人纪念馆、金伯阳公园、胡家村农村党支部遗址等作为学生党建和思政课实践的教学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小课堂”。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朋辈作用,鼓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理论基础较好的团员加入新时代青年学习社,让党团干部参与到社团的建设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为党输送高质量人才。

  结语

  高校要立足学生党建工作实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2-27.

  [2]赵野,谭洪波.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88-90.

  [3]唐红艳,汤志华.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3):31-34.

篇六: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的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高职院校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接着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高职院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联系

  近年来,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的研究,为提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保障高职院校的正确发展方向。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确保高职院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与综合实力。党建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引领作用。党建工作的加强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党建工作可以推动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党建工作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保障高职院校的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承。党建工作能够强化高职院校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学校办学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可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培养目标的正确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仰、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崇尚学术的良好校园氛围。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径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更加有力的环境和条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助力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取得优势。

  (五)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中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国防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培养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坚定政治信仰、优良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党建工作质量是影响新时代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助推高校党建质量迈上新的更高台阶,既是新时代落实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核心要义,也是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虽说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价值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高职院校要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自身理论修养,提升道德素质,将核心价值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教育的全过程,主旋律宣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课堂教育加强“四个意识”,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坚定“四个自信”,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堂建设同向同行。

  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选取了河北省内多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即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调查研究法,即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数据分析法,即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数据来源包括:教育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和报告、高职院校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的数据、相关研究论文和报告。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党建工作水平越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越高。这表明,加强党建工作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中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党建工作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党建工作的加强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明确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的人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中,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建工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加强党建工作组织领导,提高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将党建工作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在主要目标、工作内容及方式方面等方面相似,两者均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指导思想一致,均为马克思理论范畴;其次教育目标一致:都以立德树人作为目标和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为目标;再次教育方针相同,以理论宣讲为主,采用参观、实践等教育方式润物细无声影响学生。思政建设与党建工作皆是高校教育的两大重点,党建工作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升华,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协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的领导地位。

  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高职院校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督导和指导。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党建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建工作的全面覆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要加强对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督导和指导,确保党建工作在职业院校得到有效落实。也要加强对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评估和考核,以推动党建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

  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实效性。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学生成长全过程。通过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扎实开展实践教学以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党建工作要关注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问题,引导职业院校在资源配置、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彰显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融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于一体,缩小地区间职业教育发展差距。加强党的理论教育,职业院校要把党的理论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以及党的历史、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师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成立特色产业学院和协同育人中心,共同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产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调适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开发,合力打造高端教学平台和优质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手段,提高教育实效。在实践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例如,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学分制、专业认证、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等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载体。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载体,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通过组织党建活动、开展党建知识竞赛、举办党建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师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四)加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与监督。

  要通过评估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切实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定期对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对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政治信仰、优良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六、结论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提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出积极贡献。通过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党建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载体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建铸魂引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俊峰.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老区建设,2022(11).

  [2]邹晓青.党的建设引领高校事业发展的路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1).

  [3]屈玉渊.新时代高校“党建+办学”融合路径探析[J].经验交流,2022(5).

  [4]陈峰.以扎实作风建设保障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2(1).

  [5]周坚.在深度融合中以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0).

  ,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党建铸魂引领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208020)

  作者简介:王丽云(1969-),女,本科,正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党建 高校 思政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