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红色党史谈感悟(6篇)

发布时间:2024-08-29 16:2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红色党史谈感悟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05新方案”的一门新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国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推翻黑暗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协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教社政〔2005〕5号文件和教社政〔2005〕9号文件)。可见“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突出以史育人。学习党史和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达到“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和最终的教育目的,持续增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就成了必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在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方面强调:“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是一个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是特定地区在较长历史时期积淀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区域性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和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文献、档案、古建筑、老照片、报纸杂志、书信、日记、音像史料、口述史料等,具有鲜明的精神导向和思想熏陶作用。是“纲要”课对大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大学生了解本地区历史概貌和人文精神的主要信息库。众所周知,任何一所高校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作为高校的主体———学生也是特定环境中的人。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往往会有较多感性认知乃至于认同,对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一种自不过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即使不是出生在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也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一

  定的亲近感。正是因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能使大学生置身于其中、亲临其境而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亲和力”,所以成为一种富有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我结合多年来在“纲要”教学中的实践、面临的困难和思考,以嘉应学院为例谈谈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一、读观历史———以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熏陶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解论强调感性理解应上升为理性理解。结合“纲要”课程相关内容,教师可实行拓展、延伸性的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推荐大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梅州名人的传记,查阅梅州爱国人士和民众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史中的事迹,深入了解他(她)们的主要思想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于今天的影响。如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斗争”之前,布置学生读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和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的生平传记;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之前,布置学生读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和近代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的生平传记;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之前,布置学生读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和青年时就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的古直的生平传记;讲到中编前,布置学生读参加过第一、二次东征的古大存,参加过两次东征、北伐的抗日名将罗卓英,北伐、抗日名将黄琪翔和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抗日将领谢晋元将军等人的生平传记;讲到下编前,布置学生读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传记。通过读史活动,可使学生在感知、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多方面获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从而树立准确的历史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每次读史后,要求学生把阅读心得写成文章,并实行小组或班级交流。这种活动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思辨水平和理解、综合水平,强化了他们坚持自学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理解深化、内化。感悟历史,是“纲要”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布置读史之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纲要”课程特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或课堂外

  (侧重于课堂外)组织或推荐大学生观看反映中国近现代梅州历史名人的经典影视作品,为学生再现生动的历史画卷,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地、充分地感受历史场景。其目的为两方面:一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切地体会到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和历史事件的演变,使“死去”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最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感,提升其认知度;二是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操,在思想情感上引起其共鸣,促使其形成朴素的乡土观点,提升其民族情感,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在每次看完后,老师要组织学生畅谈感想,在交流与共鸣中,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思想的目的。

  根据“纲要”课具体内容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关联,在讲述本课程内容时恰当地插入本土历史文化史料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授第一章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时,教师可插入讲解甲午战争惨败清廷割弃台湾后,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所作的《春愁》,并朗诵:“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让学生体会那种切肤之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还可捎带讲到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这首诗,阐明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在海内外所产生强烈反响的事情,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结合“纲要”第一章中的“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和第二章中的“戊戌维新运动”,教师可插入讲授黄遵宪的相关事迹,让学生通过了解他所写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一系列诗作,明白作者心里所充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具有的长远的政治影响力。在讲第二章中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教师讲授太平天国的早期领袖,分析这支“客家”属性较浓的农民队伍,和学生一起探讨左宗棠所说“太平天国起于嘉应(即今梅州),也灭于嘉应”的原因。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插入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将军事迹。讲到下编时,插入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事迹。总来说之,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如能恰当、适当地补充一些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颇具“亲和力”的本土历史文化史料,大学生就会感觉亲切、真实,而颇感兴趣。因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料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了价值认同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最终对大学生起到增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不但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讲授,也能够表现在让大学生自己站在讲台上来讲述。在学生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纲要”课内容、社会热点和学生兴趣,安排一些教、学互换的小实践教学。例如在每一章节开始讲授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到讲台上讲解他们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收集史料基础上制作好的关于梅州近现代历史名人的PPT课件。这种小实践教学会起到四个良好的效果:学生懂得了收集材料的方法,为其以后的科研积累一些经验;学生的动手、动口水平得到了一定的锻炼;通过“学生讲,教师评”这种教与学换位的方式,促动了师生互动、教学互动,调动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其对梅州本土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深化其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协助学生学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个人品德修养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刻铭记历史,还能增强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地区、回报家园的意识。

  三、研究性实践———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实行专题性研究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对“纲要”课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相关联的内容实行研究,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研究选题,供大学生实行探索性研究。嘉应学院作为广东梅州的高等院校,“纲要”课教师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梅州籍名人”,如叶剑英、黄遵宪、丘逢甲、何子渊、丁日昌、谢晋元等实行小专题研究,让学生侧重了解和研究这些梅州籍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今天的影响,并撰写论文。还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去综合考察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研究现状,撰成研究综述。另外,对于发生在当地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或当

  地名人逸事趣闻及其故居的维护与开发、历史人文景观中所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风民俗及其开发状况等,也可指导学生展开调查研究。在以实践性为主导的研究性实践教学中,大学生普遍反映收获良多。他们被当地名人颇有影响的生平事迹和伟大的理想追求深深感动,从而努力向上,奋发有为。同时,在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加深了解的基础上,他们爱家乡、爱母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了保护本土文物、建设家乡的意识。另外,他们在专题研究型实践教学中学会了一些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资料、整理材料、分析问题的水平。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但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懂得了分享。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研究型的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实行深入理解,注重知识的掌握和研究水平的培养的同时,最终促成了其知识的内化,达到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进入现场———组织学生参观梅州的历史名胜、革命遗迹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提升“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是实现“纲要”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作用。一般来说,教学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水准而学生的参与水准又与教学的吸引力相关。离开教室,深入到宽广的社会、大自然中去,这是吸引学生的一种良策。这就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在充分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梅州的高等院校,嘉应学院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梅州及其周边地区,所以在实行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我们能够在实践教学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首先组织学生去梅州及其附近地区的红色革命纪念园、历史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地参观,例如梅县雁洋镇叶剑英元帅纪念园、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埔三河坝烈士纪念碑、平远(中央苏区的红色港湾)的红军纪念园、蕉岭谢晋元故居、黄遵宪故居、丘逢甲故居和蕉岭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本地的各种“园”和“馆”等所展示的有型实物资料和影音资料大多真实、直观,一定水准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进入具体的历史场景

  中去寻找历史、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这不但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而且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感染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参观本土的各种颇有纪念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物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定会被家乡革命先烈们的豪情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染、激励,而产生一种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其持续努力学习,增强服务家乡梅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正是我们学校办学服务地方的职责所在。此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对于非梅州籍学生来说,也有利于其了解母校所在地区的革命传统与人文精神,从而更加热爱母校。参观完以后,本课程组教师要即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或以观后感的形式表达感受和体会,从而使他们的认知内化。在多年的“纲要”课教学中,作者大胆、努力地探索、实践,设法将梅州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灵活多样、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

篇二: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红色党史谈感悟

  

  中国近代史期末百年奋斗党史论述题

  回顾百年党史,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思考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问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而又最能虛心体察民情并依赖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贏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共产党的初心和革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和使命既是新时代条件下党建总体要求的逻辑起始和内容秉持,又是为民族谋筹复兴的灵魂策略和核心所在,亦是为全球人类筹划和平发展的题中之义和职责承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和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主体是全体党员,客体是人民群众,全体党员通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变为实际行动。

篇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红色党史谈感悟

  

  中国近代史纲要百年党史作文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演变成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的矛盾,这伴随着整个近代史。面对帝国主义无情的侵略,中国出现了各种反抗,既有爱国官员,也有人民群众,他们的英勇事迹流传至今,成为我们心中的楷模,如:林则徐、关天培、海龄、陈化成、关天培、邓世昌、丁汝昌、聂士成、左权、杨靖宇、张自忠、谢晋元等等。他们为了国家存亡、顽强抵抗、前仆后继,甚至牺牲生命,用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的反抗始于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敢反抗侵略、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1867年,高山族人民勇敢与美帝国主义作斗争,击毙了马肯基,打退了美军的进犯。1885年,法国炮轰浙江镇海,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勇敢追杀,大败法国。1895年,台湾人民抗议《马关条约》关于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规定,总兵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及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吴汤兴、徐骧等台湾义军与日本浴血奋战,许多人牺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及一些清军与之对抗,保卫家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如:鸦片战争中的关天培、陈化成、海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荣椿、乐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等等,都是在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以身殉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统一战线成立,各族人民心连心共同抗日,最终击败日本,取得近代史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帝国

  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正是由于这种全民族团结御侮的艰苦斗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不断弘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反抗史,在各个爱国者的反抗侵略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热情以及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经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2〕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以这些生动鲜明的例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于民族英雄及先烈们的崇崇拜和敬意。使之感受到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包括后面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教师在讲述时要把握核心,学生要学习这种民族精神,并引以为傲,倍加珍惜。

篇四: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红色党史谈感悟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5篇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从古至今,许多的能人将士都有着满腔的爱国之情。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能体现出这种爱国主义。

  现今,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更应被人所牢记。教育部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将爱国主义深入,透彻的给青少年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2对于井冈山,自小就有很多的光辉词语教育在心中——星星之火、革命摇篮、井冈翠竹、闪闪红星、八角楼上的灯、一根谁也拿不走的扁担……不仅是历史,而且是语文,甚至音乐;也不单是散文,而且还有诗词、歌曲;也不止是在小学,而且贯穿到中学、大学;也不仅来自书本教材,而且来自电影电视;也不限于是真实的故事,而且有富含色彩的传奇;也不光是硝烟弥漫的战争,而且更有众多光辉灿烂的人物……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对井冈山——共和国的第一块基石充满了向往与尊拜,有着一种特殊的历史情结。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上井冈山对于我从某重角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从小养成了的神圣吸引,是存心很久的夙愿。所以

  当知道中心团委组织团干部赴井冈山革命老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心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与喜悦。

  巍巍井冈山,锦亘五百里。上山的盘山公路,高入云端,似一条彩带飘动在青山碧岭之间,把人带进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神境仙界。汽车峰回路转地驶过了朱老总题写的“天下第一山”大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面环山、林木葱郁、繁花似锦的茨坪。这座位于井冈山中部、海拔820米公园式山城,是现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它的名字与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和伟大业绩联系在一起。

  在井冈山我们参观了黄洋界哨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故居、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八角楼、红四军医院旧址等革命遗址。

  经过这次教育活动让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作为新世纪的团员、干部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这里,望着滔滔的海水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英雄人物——林则徐。

  虎门,是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的地方;虎门,是个凝聚了崇高爱国主义的地方;虎门,是个显示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地方。

  公元1839年6月3日下午两点,林则徐,邓延桢等大员登在虎门这里看硝烟壮举,礼炮声中,一群群工人站在木板上,向池内撒下盐,又把切成小块的扔进池里,在倒入石灰,顷刻间,虎门海滩升起了茫茫的烟雾,围观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正是在欢呼中国人的胜利。

  虎门硝烟,揭开了战争的序幕,写下了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页,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虎门硝烟壮举,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国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民族决不屈于侵略,坚决抵制的决心,谱写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一百年来,中国民族所承受的种种屈辱,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在林则徐陈列室,看到那些吸毒的照片,我的内心回响着这么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真理。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心血澎湃,于新久久不能忘怀,我们青年一代又该如何做呢?我们应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更应该有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祖国强大而作出卓越努力的行动。

  而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几张现代人吸毒的照片,其中就有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孩为了吸毒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不仅危害自己,危害社会,更严重的是在危害我们的祖国。

  今天,我们重温虎门硝烟这段历史,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过去作为镜子,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我们认识到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还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的危害,因此要坚决抵制。

  我们要学会自觉地把爱国热情化作刻苦学习的动力,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要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要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跟着党走;要学会把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要关注生命,远离。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让我们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人而奋斗吧!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4教务系统为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八大行动”“六大举措”。在总体上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力量整体协同,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我们还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全体师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近期的举动主要是宣传学习贯彻热潮,广泛开展“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我们要积极配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有关活动,协助教育系统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5随着开展爱国主义的呼声逐渐高涨,教育部也提出了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穿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纲要》主要提及学校教育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进行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越来越迫切,《纲要》为此提出了四大坚持,八项行动,六大举措,深刻的从学校教育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力量整体协同,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本人认为《纲要》提及的方法也十分有用,例如用好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等媒体,推出仪式教育系列专题专栏,面向师生广泛宣传国旗升挂、国徽佩戴、国歌奏唱礼仪,认真组织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的错误言行。

  教育部提出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穿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是真切实意的,提及了方方面面,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许多的方法,也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必须性。本人为此感到无比欢喜。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6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临朐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迎双节庆华诞祖国在我心中”大型主题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擦亮国庆主题教育底色。

  一是县、镇、校三级联动,爱国主义教育送进校园、进家庭。为将此次主题活动抓实抓新,抓出实效,临朐县完善工作机制,多级负责,强化保障体系。庆国庆宣传工作紧密围绕“迎双节庆华诞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利用电视、报纸、公众号等多种宣传方式,开设专栏、专刊,对国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阶段宣传,深入挖掘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全县中小学校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关注支持国庆工作,各镇(街、园、区)、各学校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庆国庆__周年活动,取得良好的舆论效应和社会影响。

  二是学党史唱红歌玩快闪,革命传统教育形式丰富。临朐县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历史资源丰富。全县中小学校结合“迎双节庆华诞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纷纷组织开展学党史、唱红歌、玩快闪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爱国情怀。山旺镇教育党总支组织一次礼赞祖国快闪行动,全镇2500位师生诵读经典诗歌《读中国》,引导广大师生在经典诵读中培育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齐唱《我爱你,中国》,用行动与歌声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和崇敬以及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祝福。

  三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彩活动体现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开展“迎双节庆华诞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为将爱国主义教育

  根植学生心中,临朐县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9月28日,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开展“迎双节庆华诞祖国在我心中”大型主题班队合影活动,各班队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出了新颖独特、活泼多样的班队主题,教室里、操场上、校门口、五松石等处留下了师生们的美丽倩影,空中回荡着孩子们的深情呼唤和铮铮誓言:“祖国妈妈,您好”、“中秋团圆,祖国万岁”“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临朐县辛寨街道辛寨小学精心制作精美的手抄报,专门布置班级文化墙,一笔一划都表达着对祖国美好的祝愿。临朐县朐阳学校组织“我与国旗、团旗、队旗合影”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带动广大师生热爱祖国、礼赞祖国、致敬祖国。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今天学习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感触很深,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心。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家国情怀激昂,人民情节满腔,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做出我们的贡献。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发生以来,无数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冲锋在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医疗费用,公共交通等一线岗位持续阻击疫情,展现了中国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他们是中国力量的代表,是我们的骄傲。

  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不信谣不传谣为“民族复兴”而“宅”,它日出山我必更加强大!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爱国不仅是说说而已,我们既是爱国的行动者也是爱国的宣传者,我们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爱国主义。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我们一直在进行并将长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认真阅读学习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后,我对如何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方案》提出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八大行动”,“六大举措”不仅给全国高校一个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体系,还列出了落实该行动的具体程序步骤和近期重点举措。使爱国主义教育摆脱宽泛理论概念,正真做到了爱国主义具体化、行动化。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深刻的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的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更重要的是它对时代精神和思想文化的衔接作用。如今,时代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爱国主义教育更不能停滞不前。如《方案》所述,与时俱进是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有创新思维和模范引领,更要有组织保障,要建立落实到每个人的机制体制。同时,面对长期开展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要以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朝着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的方向不断努力。因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不能作为一项任务去落实。而应将其看作我们的思想信仰,融入我们的生活。进而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入和推进。为我们长久进行打下基础。

  最后,相信有教育部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案作指导,全国高校一定能更好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更完善的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体制。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更深入,更持久,更生动。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语文课是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工具课。它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要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马蒂有这样一句话: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经常有人在“虚荣”与“光荣”面前选择了前者且沾沾自喜,这是无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要改变这种不良倾向,必须奠定坚实的爱国思想基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加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呢?我仅就《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愿与各位教师共同探讨。

  一、抓好语言文字,通过正反比较培养爱国之情

  小学语文中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形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爱国主义具体事例,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因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必须抓好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的字、词、句、段来领会中心思想,从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因为,小女孩是‘冻死”的,所以,课文中多处写到了“冷”。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冷’,字的词语,然后,启发学生用关键字“冷”字组词造句,并说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学生从自然界的寒冷,认识到更寒冷的是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才会被冻死。这样促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剥削制度的罪恶本质,并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相比较,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利用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理解课文内容的情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既能加强语文思想教育的渗透性,又增加了课文的感染力。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少学生认为只不过是个故事而已,很难产生真情,领会其中道理。为了让学生体情悟“道”,教学中出示投影片,给学生展现出如下情景: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大年夜,小女孩坐在墙角,面带微笑-消死了。对面橱窗里的烤鹅、鲜花……接着,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过大年夜的情景,并与之相比较。从而激起学生由“鸣不平”转向极大的愤怒,至此,该课的思想教育目的水到渠成。

  三、利用语文学科的内容开展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习了安徒生的这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我组织学生召开了主题中队会,《我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对学生进行两种社会制度对比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是无比快乐和幸福的。同学们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懂得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使其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爱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队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立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样可以说,已经把这课的思想教育推到了顶峰。

  因此,面对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下一代,在已经跨上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1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在于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务系统应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单一、全方位展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要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切实贴近学习生活,听从党中央的领导意见。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应该通过:全方位、立体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多层次、全维度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与挖掘和运用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从而促进爱国行为养成。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第一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二要促进民族团结。第三要维护祖国统一,始终坚持一个

  中国的原则。第四要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方式。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4同学们,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大家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应该如何来爱国呢?有句老话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我们必须学会爱自己的家,不管家现在多么贫穷或是多么不尽人意,我们都必须尊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家庭。而且我们必须是热爱自己的学校,尊敬我们的老师。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

  热爱学校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切近的行动。我们交口少年科院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老师为培养我们同学成才而兢兢业业,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作为交口少科院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学校。每一位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学校形象和荣誉;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尊敬我们的老师;我们要自觉地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创造和谐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学习环境;我们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热爱学校的每一名同学,让我们互爱互学,一起快乐健康成长!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争取优异成绩,以此来报答学校,报答我们敬爱的老师!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爱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质,爱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尊敬师长、爱家爱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合格小学生吧!作为交口少年科院的学子,为交口少年科院增辉。今天我以少科院为荣,明天少科院以我为荣。

  爱国教育心得体会15为更好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对教育党组发布的方案进行了细心研读,对此深感责任之重大,更加反省了自身问题所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口头上的一谈而过,更要铭记于每个人的心中、付出实践、遇到任何困难都能战胜的信念。从我做起,将“小我”融进祖国与人民的大我之中,将信念付诸实践,达成实践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坚定报国志向,锻炼本领能力。做为学生干部的一员,我等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从身边发现典型模范,虚心学习、在平日里,尊老师为榜样,不断向前看,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永远不忘初心,铭记此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五: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红色党史谈感悟

  

  美眉2023.09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49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四史”教育探究王武元(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永昌 737200)摘 要:历史学科通过史实资料构建课程,既具有智育的特点又包含着德育,对学生思维发展、观念建立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将“四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相关资料与历史事件促使学生形成明晰的政治认同感,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结合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四史”教育中展开探讨,简要分析教材内容及“四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史料资源、单元教学、学习资源等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可行性教育建议,旨在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提供教育参考,构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课堂。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教版;“四史”;教育策略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四史”包括中国近代发展史乃至当今社会发展史的进程,加强对此类内容的讲解与渗透,能让学生在分析、了解历史背景的过程中强化其家国情怀及爱国主义精神,并形成明晰的政治认同感。高中历史教师应合理开发教材资源,立足本班学生学习实情,融合历史学科的教育特性,将“四史”巧妙融入其中,帮助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促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并增强思想及行动自觉性,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超长的时间线、跨越性的知识内容向学生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故事,让其从多个角度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在客观分析与理性讲解中形成完整的历史观。纵观高中历史教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展开“四史”教学的最佳途径,在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上、下两册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上册从《纲要》“通史”角度出发,以编年体为历史载体,通过历史时间线的推进与梳理向学生呈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历史事件。教材中七、八、九、十单元中包含“四史”的内容,讲述了我国建党乃至当下社会生活,国家发展史及社会主义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应合理利用该部分知识,深度挖掘教材中可利用资源,合理分配各个课时的时间,将“四史”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脉络,加深其对国家发展史的认知,通过教材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纲要》下册虽以西方国家发展为学习主线,但通过时间线的交叠,可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更加清一、何为“四史”“四史”内容各有侧重,围绕国家发展,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历史学科由史实资料构建而成,通过学科学习让学生获取更加全面、丰富的历史经验,在高中教学中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了解、认知“四史”最基本的途径。二、高中历史教材中“四史”教育内容“四史”包含内容,分别在时间、内容上有所交叉。高

  50德育建设教研与美育美眉2023.09下晰地了解我国发展史及各项事件发生的动因,让其从“整体”分析“局部”,从而获取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促使其建立更加深刻的理想与信念,为振兴中华、复兴中华做好准备。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四史”教育策略(一)丰富史料资源,解读文本材料“四史”涉及的知识较为宽泛,跨越不同时间与空间。而人教版教材围绕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线,向学生讲述国家近些年的发展史。教材是课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展开“四史”教育,教师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历史材料及资源,并带领其详细解读教材文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及价值观,通过系统性、目的性教学丰富学生经验,从而强化其民族情感,达成“四史”的教育目的。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上册教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为例,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进程、“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从以上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讲解了“一国两制”政策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国家发展史的知识。“改革开放史”正是“四史”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可带领学生详细解读文本材料,从不同角度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如在第二部分,提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向学生介绍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教师可结合教材中“历史纵横”栏目向学生详细讲解,让其充分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可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作品,通过影视讲解与形象分析加深体会,认识改革开放对当时社会生活乃至如今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详细解读让学生了解有关“改革开放史”的知识,知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二)融合单元教学,了解发展过程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以时间线为教育主线,通过多课时的搭配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时间轴,从而搭建历史结构框架。在四史教育中,教师可构建“大单元教学”,立足教材教学优势,将多节课程有机整合,通过时间轴的梳理,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四史”的知识,将“四史”内容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重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激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四史”资源的育人优势发挥到最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以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必修上册为例,教材中第七、八、九、十单元包含了丰富的“四史”知识,如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讲述了我国建党伟业的开端,并通过历史事件、人物向学生讲解其意义与历史价值;在第八单元、第九单元中,以“新中国史”为主题,通过历史事件及一项项伟大的决策与计划向学生讲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也让其了解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更深刻地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而在第十单元中,以“改革开放史”为主题,讲述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由此可见,教材用完整的时间线向学生讲解有关“四史”的知识,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将几个单元整合,构建“大单元教学”,在学习完该部分后,与学生共同回顾单元学习内容,从最初党的成立到改革开放整个历程,在师生共同讨论与总结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历史思维导图,利用单元主题强化学生的认知,在丰富的史料资源中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不同事件、会议的分析,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促使其建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将“四史”教育资源的育人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三)拓展学习资源,开阔学生视野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教材中的历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四史”内容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向学生讲述了我国发展史。为进一步强化课程活动质量,提高学生对“四史”文化的认知,教师可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通过史料图像、影视作品及实践活动等途径,让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在丰富资源的调动下不断开阔视野,从多个视角了解历史,通过资料分析更好地“知史明责,知史图进”。仍以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必修上册为例,教材中讲述了我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多项知识,教师可围绕不同课程主题适度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使其获得更加生动、形象、全面的历史学习经验。如在第八单元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史,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开国大典》,带领其观看经典片段,通过影视作品及教材讲解激发学生自豪的民族之情。提供课外阅读材料《红岩》,通过人物及历史事件的描述,感受不畏牺牲、坚守信念的大无畏精神,合理利用历史资料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还可带领学生观看《新闻联播》,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感悟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由此可见,教师适度对学习资源进行拓展,也能达成四史教育目标,对学生能力提升与观念建立起着积极作用。(四)强化分析意识,建立价值取向“四史”教育并非要求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历史、感

  美眉2023.09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51悟精神,而是要强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在以往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对知识能力的考查,对“四史”的教育意识较弱。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学会“教育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其主动分析史实问题,在分析与探讨中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保证教育活动的整体质量。以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必修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为例,本课围绕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体系展开讲解,通过不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晰了解到改革开放的实质及其历史意义。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可退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其使用对比、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加深对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辩论会,以辩论的形式对历史问题、现象展开分析与探讨,逐步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五)融合实际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四史”教育具有“德育”与“思政课程”的特性。在感悟历史、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当今幸福生活相关联,结合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让其树立弘扬历史精神的意识,从而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以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必修一下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例,运用时空定位与时政热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世界发展主要趋势,并通过历史解释与史料证实让学生了解“和平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在学习本节课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发展史,鼓励其结合当下生活、所学知识,对“和平发展”展开探讨,将实际生活融入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以史为鉴”,在感悟历史精神的同时牢记新时代青年的任务,在领悟的基础上学会弘扬历史精神、感悟“四史”魅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六)历史情境再现,弘扬历史精神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育手段,通过电子设备、网络技术等渠道,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清晰、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感悟。历史事件不能重来,为保证“四史”教育质量,教师可结合教材中可运用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虚拟的历史情境,在情境中向学生渗透历史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获取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历史感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学会弘扬历史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达成课程活动教育目标。以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必修一上册“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为例,本次活动围绕“多民族共存”与“家国情怀”两个话题展开探讨,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源,由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家国情怀”延伸到“新中国成立”;由“汉代班超”追溯到当代名人事迹。在本次课程中,教师可借助活动主题,将其与“四史”内涵相融合,为学生构建趣味性的历史情境,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史料等元素的帮助达成教学活动目标。在历史情境的构建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发展史,感受“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同时让其思考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精神纽带”。教师可调整教学重心,突出“四史”,在情境教学中同学生详细分析我国近代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结合本学期已有学习精神展开深度探索与挖掘,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强化学生历史意识,让其学会弘扬历史精神,感悟历史事件,从而达成“四史”的教育目标。结束语综上所述,文章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四史”在历史课程中的融入展开探讨,简述其内涵、教材资源、教育价值,结合具体实例,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可行性教育建议,以供高中教师参考。历史是最好的教材,在历史学科中加强“四史”学习,能让学生透过史料分析获取更有效的学习经验,升华情感教学价值,促使学生在坚定理想与信念基础上肩负起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在历史学习中纠正不良思想并激活家国情怀,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凸显‘四史’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753)】参考文献[1]黎忠稳.浅谈在高中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J].文学少年,2021(36):1.[2]凌怡.创新“四史”学习教育途径,传承红色基因[J].现代教学,2021(12):3.[3]张斌平.“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培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2):1.[4]周文博.略论“四史”教育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教学[J].生活教育,2021(31):5.

篇六: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红色党史谈感悟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中共党史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特征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基本经济形式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历史任务

  (五)《辛丑条约》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六)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动

  (七)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八)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及其影响

  (九)正确地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

  (十)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

  (十一)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文化侵略的主要形式

  (十二)租界、买办和买办资产阶级

  二、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与太平天国的建立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三)洋务运动性质、历史作用、失败原因和教训

  (四)维新运动

  1.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2.百日维新

  3.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三、辛亥革命

  (一)三民主义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

  (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主要特性

  (五)预备立宪的骗局.

  (六)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八)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九)“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十)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专制统治

  (十二)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十三)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主要内容、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部分)

  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一大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三)“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四)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民主革命基本纲领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国民党一大

  (七)大革命时期党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实践活动

  (八)新三民主义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九)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

  (十)问题与主义之争

  (十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

  (十二)中共杭州西湖特别会议

  (十三)建党初期的工人运动

  (十四)中共三大

  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八七会议

  (二)九月来信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政策

  (四)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五)“工农武装割据”

  (六)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七)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九)遵义会议

  (十)简述古田会议

  (十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十二)红军长征

  (十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

  (十四)瓦窑堡会议

  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论持久战》

  (二)延安整风

  (三)三三制政权

  (四)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五)中国民主同盟

  (六)中共七大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十)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十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十二)国民党反共高潮与皖南事变

  四、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努力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

  (五)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六)第二条战线和第三条道路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三次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

  (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的成立

  (十)十二月会议

  (十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及其性质

  (二)“三反”、“五反”运动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

  (四)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五)四马分肥.

  (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七)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政策

  (八)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的必然性

  (九)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十)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二)中共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的主要成果

  (三)《论十大关系》

  (四)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七)“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教训

  (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推荐访问:中国近代史纲要结合红色党史谈感悟 党史 纲要 感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