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三体读后感1000字8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7-08 17: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三体读后感1000字第2篇三体文明远超地球文明。然而,再强大的文明,也有他的弱点,比如三体人不会说谎(这是对人类好大的讽刺),他们的思维在交流时直接显示出来,对方一览无余。因三体派出的智子锁死了地球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体读后感1000字8篇,供大家参考。

三体读后感1000字8篇

三体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三体文明远超地球文明。然而,再强大的文明,也有他的弱点,比如三体人不会说谎(这是对人类好大的讽刺),他们的思维在交流时直接显示出来,对方一览无余。因三体派出的智子锁死了地球科研的发展,人类在寻找突破,于是针对三体世界不会说谎的缺点,实行了“面壁计划”,在世界挑选了四个面壁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可以不用向任何人汇报,同时他们还可以调动上地球上的一切资源。罗辑,男一号出场,一个社会学家,在科技政治军事各方面都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竟然也是面壁计划中的一人,所有人都不屑。

面壁者都在为面壁计划这个伟大的战略奔波筹划,有一位计划通过攻击人类舰队使其量子化,用量子来对抗三体,在他的战略被破壁人识破后,开枪自杀。

有一位计划通过爆炸水星毁灭太阳系来对抗三体,这种鱼死网破的战略在被三体破壁人曝光后,因为自己的人民无法接受,被他们用石头砸死。

有一位计划通过思想钢印控制人类思想,后被撤销面壁人身份,最后下落不明……

而罗辑,和其他三个面壁人比起来,除了一无是处外,还游手好闲,他利用面壁人的特权找到一处世外桃源,并动用特权找到了他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庄颜,他们过着的避世的生活。罗辑的行为怎么看也还是不像是一个合格的面壁人(可能就像武侠小说里面一样,越是离经叛道异于常人或疯癫或落魄的就越有可能是江湖高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面壁人?这个让世人都搞不清楚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三体人唯一下令要杀死的人类。他一定有特别的地方,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特殊在哪里,罗辑的破壁人是他自己。他在这个循环中冥思苦想,不断思索其中缘由。他想起来,他见过叶文洁。罗辑与三体组织领袖叶文洁有过一次对话,关于宇宙社会学,叶文洁说了两条核心理论:

一、文明的第一要务是生存。

二、文明不断扩张和强大,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前沿科技被智子锁死,发展很慢。面壁人罗辑根据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提示,研究出了他的方案——向宇宙中发射了一个星球的坐标。因为这个星星的咒语,他又成了一个笑话。

罗辑开始了冬眠,在两个世纪后被唤醒。地球已经变成另一番模样了,新兴人类住到了地下,全部智能化,无法想象的智能化,他们已经是古代人了。这时的地球太空舰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三体派往地球的舰队即将到达,一场大战,箭在弦上。集人类最前沿力量的太空舰队国际,20XX多艘太空舰,400多万太空战将,实力空前,严阵以待,与三体舰队一决高下。然而,三体舰队并未出现,只派了一个探测器,就像一滴眼泪。但水滴不像眼泪那样脆弱,相反,它的强度比太阳系最坚固的物质还要高百倍,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在它面前都像纸片般脆弱,它可以像子弹穿透奶酪那样穿过地球,表面不受丝毫损伤。当人类第一个摸到“水滴”的教授丁仪发现水滴的秘密大叫“快跑”的时候,“水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秒杀人类的太空舰队,从“水滴”开始攻击到结束后往太阳的方向飞去,仅用了十几分钟,代表着人类最高实力水准的太空舰队国际完败。到这里,地球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文明有时也是幸运的。一个叫章北海的古代人,是太空舰队成立的第一批太空人,也是彻底的“失败主义”思想者,他利用坚定的“胜利主义”思想伪装,成功地成为了太空舰队“自然选择”号的执行人,在大战之前控制了这艘太空舰逃离,舰队国际派出四艘去追章北海。他们幸存下来了,但是太空舰队已经毁灭了,回不去了。太空舰上的能量只有五分之一,无法到达补给星球,也不能飞往下一个可能适合地球文明生存的星球。能源之争就是你死我活,“蓝色空间”号赢了,集中了其他四艘的能源,承载着地球文明的种子,驶向外太空,成为太空流浪者。另外,还有两艘战舰提前逃离,得以幸存。大家都明白,地球舰队已经毁灭,要延长太空生存时间就只能抢夺对方的能源,“青铜器”号赢得了能源。

人类的地球太空舰队,仅存两艘,孤舟般,游荡在黑暗的太空中。

地球和三体的太空大战,人类完败。当一个世界面临将被毁灭的时候,人们总是祈求出现一个救世主,拯救苍生。罗辑,成为了地球人的救世主。还记得星星的咒语吗?就是被罗辑施了咒语的那颗星星,被摧毁了。因为罗辑暴露了那个星星的坐标,毁灭之手出于谁?无人知晓。罗辑从和叶文洁的对话中,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它就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树的路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着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罗辑从最初的混世,到成为面壁人隐世,再到给星星发送咒语,时代让他身肩重任,一个孤胆英雄的形象慢慢长成。当地球舰队国际毁灭,罗辑对于星星的咒语的成功,他瞬间成为世人跪拜的救世主。在雪地工程中,人们看到他并不能真正地拯救地球,又失望至极。认为他不应该在人们绝望之时给了大家希望,又让大家的希望破灭。罗辑成了人们最讨厌最厌恶的人,人们把他撵走,不让他住在这里,也没有人愿意载他,只要认出来,就赶下车。罗辑,扛了一把铁锹,走到叶文洁墓旁,给自己挖坟墓……看到这里,好像是看到了一个英雄暮年无力挽狂澜的凄惨。

最后时刻,罗辑与三体进行了谈判,因为他在太阳系布局了信号发射器,只要他的生命停止,地球掌握的三体的坐标也会暴露,三体和地球都会面临被宇宙猎人毁灭的危险。罗辑掌握着三体和地球的命运,与三体形成了抗衡之势,威胁暂时解除,迎来暂时的和平,也可看作是最后的挣扎。

第二部文末,罗辑一家三口团圆了(或许爱人和孩子是这个冷酷的世界对罗辑的一丝丝补偿和温暖),太阳落山了,三体人问:太阳落下了,孩子不会害怕吗?

罗辑说:不会的,因为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

三体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二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读懂三体这样的硬科幻却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书中大量的假设都无法读懂。可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对这个故事的喜爱。这部书中最大的亮点便是“黑暗森林”这个理论,他对“费米悖论”做出了最好的解释。所谓的费米悖论其实非常好理解,即宇宙按照目前的推测已经存在了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其中大概在一百亿年左右,目前的宇宙形态便已经稳定了下来,就是说,宇宙中最早的文明可能在五十亿年前便出现了。而银河系中有大约1000到4000多亿的恒星。这没有理由让我们认为生命是地球的专有物。

生命可能早已产生,可是随即问题又来了。既然生命以当是普遍存在的,可是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接受到来自地外文明的无线电信号或是与那些外星生命经行直接的接触呢?这部书给出的解释是“黑暗森林”理论:虽然生命应当是普遍存在的,可是每个文明都要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做考虑,贸然试图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是很不理智的。因为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判断自己对她是善意或恶意的。而且,在文明的发展史上有一种所谓的技术爆炸,纵观我们的历史,从远古走来,我们文明的发展是越来越快的。这说明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其他文明都是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所以书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被发现,即被消灭!当然,如果单单只是有这些空洞的理论,这部书当然不能称为是巨著。书中的人物个个都有血有肉,尤其是对于主角的塑造更是非常成功。主角罗辑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学家,可是一次谈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改变了两个星系的命运,甚至整个宇宙的最终命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人不知道“黑暗森林”法则,于是渴望与其他文明接触。此时的地球文明就如同是在黑暗森林中的一个孩子,点起了篝火,大声叫喊着“我在这!”其结果当然是引起了隐藏在附近的“猎人”的注意,他们悄悄接近了地球,将枪口对准了那个天真的孩子。三体人就是这个“猎人”。三体人位于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系——半人马座α,由于半人马座α是一个三合星系统,三体世界有着恒纪元与乱纪元之分。恒纪元时,太阳有规律地运转。而乱纪元完全相反,乱纪元时,太阳极不稳定,这时会有极度的寒冷与炎热出现。三体文明因此遭受了两百多次打击,但文明之火一直没有熄灭。这次收到地球的信号之后,三体舰队开始扑向地球。由于半人马座α与地球有四光年的距离,三体人舰队的速度只能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三体人需要四百年的时间才能到地球,他们害怕那时地球的技术爆炸使地球人比他们更加强大。于是排出了超能质子到地球上,由于质子非常小,所以可以以无限接近光速,所以质子很快到达了地球。

到达之后,质子使地球上的基础物理研究无法进行,锁死了地球的科技。与此同时,质子还可以监视地球上的一切人类活动。这时地球人也得到了三体人的讯号,地球人彻底绝望了。就在这时,面壁计划出现了,四个拥有特权的面壁者应运而生,主角罗辑便在这四人之中。他们可以进行一切活动,而且不必要对任何人解释,以此避免被质子监控。三个面壁人都失败了,而罗辑却偏安一隅,他没有去进行面壁计划,而是去用面壁者的权力为自己寻乐。最终在联合国了压力下,罗辑只好开始认真地开始进行他的面壁计划]。最终他从那次不寻常的谈话中明白了“黑暗森林”法则,他对五十光年外的一颗行星做了一个实验:对宇宙广播这个星系的空间坐标。

由于这个实验最少要一百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于是罗辑进入了冬眠,预计一百年之后将他唤醒。可是一百年后,物是人非,地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在地球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国际体系——太阳系舰队。此时的地球已经有了上个千座舰队,这使人类对胜利有了信心。而罗辑实验的那颗恒星系没有任何变化这使得联合国对罗辑产生了怀疑,最终取消了面壁计划。罗辑做回了一个普通人,可这也不过仅仅是一个转折点。几个月后,三体人的先头部队进入了太阳系——一个非常小的无人飞船。就是这个直径不到一米的飞行器,在短短一天内摧毁了地球在太阳系内所有的战舰,地球人又陷入了恐慌之中。就在这时,罗辑所实验的那颗恒星系终于发生了变化——被一个未知文明彻底摧毁了。于是面壁计划再次启动。不过这时一切都完了,三体人控制了太阳的微波辐射,如果不借助太阳,那么地球所发出的信号是不会被高级文明所接收到的。但是民众对这些一无所知,他们认为罗辑是上帝的代言人。面壁计划再次次动,罗辑在太阳系内大量地放置核弹,与此同时,民众开始不信任罗辑了,认为罗辑这样做简直是疯了。

就这样,罗辑在一片谩骂声中结束了他的工作。最后,他沦落到了无家可归的地步。他来到了一个墓地,企图在这里结束他的生命。同时,他布置核弹的秘密也终于揭晓。他企图用核弹爆炸所产生的微波辐射向宇宙广播三体世界的坐标,只要他死去,这个计划会立刻齐动。文尾罗辑利用同归于尽的手段胁迫三体文明放弃了入侵。这部科幻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在科幻的背后,他还隐藏着许多现实问题,这部小说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人性的贪婪与脆弱。比如说在得知三体人将要入侵时,虽然要四百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地球,与那个世代的人几乎完全没有关系,可是人类却发生了暴动。有人提出了逃亡计划,准备逃出太阳系,可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原因,不能将所有人都带走。这就出现了人选的问题,最终也是由于这个问题,逃亡计划不了了之。

我认为三体其实不单单只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部小说是建立在已有的科学基础上的。可以想象,几百年或者数千年之后,三体就会像海底两万里那样,成为“过时”的科幻小说。

三体读后感1000字 第4篇

《三体》获奖以后,最火热的那段时间,我并未去读,但基本上已被剧透光了。最近读了第一部,读完后惊讶地发现,哇,和那些人说的一模一样!

当然,小说的结构与剧情的呈现方式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随后去网上翻看了对《三体》的评价,很多人都有一个观点,说大刘文笔不行,说小说结构有问题,说人物塑造太偏平。

说到结构,我倒觉得并没多大问题啊,是一般类型小说的展开方式:开篇的叶文洁被发配到红岸的故事,可以当做一个引子;随后回到现代,通过研究纳米技术的科学家汪淼遇到的奇异现象和一些命案来设置谜题,制造悬念,并穿插三体游戏的情节,使读者对三体先有一个粗浅了解;最后逐步解开悬念,给出真相。

这部小说主角很明显应该是叶文洁,这位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这大概是很多人觉得结构有问题的原因吧,毕竟主角露脸不够多,描写又比较跳跃,很难让人产生代入感。至于贯穿全篇的研究纳米技术的汪淼只是一个用来推动故事发展的工具而已,伪主角而已。

说回文笔,到底什么才叫做好文笔,我也很迷惑。其实很难有一个标准的定论吧,我特意去知乎学习了一趟,发现观点也是五花八门,各种举例,从古代的司马迁,到近代国外的那谁谁谁,其实真是很难说的清。

不过有一点是基础的吧,那就是能够准确表达,用词精确,并避免病句。就像《三体》里提到的,要想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基础科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觉得,提高一个人的词汇量是非常重要的,脑子里词的多了,才能择优而用,选择最合适,最直观,最优美的表达方式。插一句题外话,《三体》里提到三体人要通过绝育的方式让人类灭绝,哈哈,这不是人类对付蚊子曾经用过的方法吗,真是很有意思的设计。

另外就是感觉好些人还有点分不清楚文笔和文风的区别。看到一篇文辞华丽的文章,便觉得文笔很好,其实那也不一定,只不过是文风的一种而已。华而不实,各种比喻、拟人、通感连串的来,但读半天没什么内容,这其实也是一种走火入魔的表现。

我以前写的一些小说,也有说我文笔好的,也有说文笔很不行的。作为一名业余写手,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受过什么正经的文笔训练,语文课或者作文课能算吗?语文书本上的文章,对我产生过影响的,只有鲁迅。倒是受课外小说,像金庸和张爱玲的文字多一些。只不过这几年一直多读翻译过来的日本和欧美推理小说,通常文笔水平一般,自己又只贪图了解小说的结构和诡计,也未沉下心来字斟句酌的读过,致使如今写作语感似乎有所下降。

再说到《三体》对人物的塑造,确实不够立体。当然,这其实是许多类型小说的通病,尤其是科幻与推理。因为不同于以人物为主,以人物性格来左右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科幻或者推理小说是以设计有极大看点的故事为主的,更注重讲故事,在写作之初就已经定下了它必然的结局,而且是基本无法更改的结局。小说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是为了推动这个故事朝着既定结局进行,所以就无可避免的导致人物的性格发挥空间有限。

相信读完《三体》的读者,很多都被大刘的奇思妙想,宏大设定所征服吧。很显然的,《三体》可以代表科幻小说的一大门类,这类科幻小说和本格推理小说非常的像,靠的就是出色的点子来征服读者,本格推理中需要过硬的诡计,科幻中要有对科技、对宇宙的极致想象,具体到《三体》中那便是“太阳电波放大器”、“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这些绝妙的脑洞创意。

曾听过一个故事,说大刘某次在杭州参加作家聚会,大家讨论如何灭掉阿里巴巴总部的好方法,大刘酒后失言说到了“降维打击”,酒醒后心有余悸,幸好众人当时没有深究,要不然这个绝妙的点子说不定被别的有心人抢先写出来,那自己的小说里就没法再用了。可见,在科幻小说中,创意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因为《三体》后来获了奖,这就导致一大批或许从来都未接触过科幻文学的读者要争先一睹风采。盛名之下,这类平日里只读言情小说,或者严肃文学等的读者却发现《三体》的风格和自己以往接触过的文学类型完全不同,调调根本不一样,由于期待不符,便不能接受,甚至妄加评判,是十分不客观的。

我个人如今读书是秉持一种包容,虚心的态度的,对一本多数人都认为好的小说无感时,只归结于口味不符,或自身局限。

毕竟,当在基数足够大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明明百分之七八十的好评,真理却掌握在余下的那百分之二三十读者手中的情况吧。

三体读后感1000字 第5篇

大刘和他的科幻小说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科幻热,尤其是在《三体1:地球往事》获得雨果奖之后。与大多数人一样,我知道大刘也是源于《三体》。这部长篇小说堪称一部有关人类未来发展的宇宙史诗。我个人认为,大刘在科幻小说写作中擅长架构宏大的宇宙图景和挖掘人性的本源,这些在《三体》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这些独有的能力也在我们今天要说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流浪地球》已经被拍摄成了电影,而且将在二十几天后的春节档上映。从目前放出来的预告片来看,影片质量还是很有保证的。更有甚者,很多网友称20XX年为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希望这部即将上映的科幻电影不让大家失望。我今天想谈谈《流浪地球》这部小说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流浪地球》是以小说主人公第一人称成文的,可视为主人公一生的简短传记。我个人认为,这种写作方法最大的益处就是很容易会让读者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主人公的经历。

首先,我需要提及几点科学常识。星空中所有的恒星(包括太阳)都是通过核聚变获取能量,转换为我们熟悉的光和热。具体到我们现在的太阳,主要是氢元素通过核聚变生成氦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内部的氢元素会越来越少,而氦元素则会越来越多。于是总会有那么一天,氦元素在太阳中心区域聚集,并引发氦元素的核聚变(生成更重的元素),这个过程便被称为“氦闪”。这绝对是太阳的灾难日,因为伴随“氦闪”,太阳将会释放出相当于其正常状态的百万倍能量,同时其半径将极大的膨胀,甚至超过目前的地球轨道。换言之,当那一天来临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会被轻轻松松地抹掉。幸运的是,根据我们最新的科学理论,太阳的这个灾难日是几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了,我们暂时不用担心。

《流浪地球》中故事的科学背景是,在21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进一步通过研究建立的太阳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预测太阳的氦闪将在400年发生。而到故事的开始,已经过去了380年。在这300多年中,地球上的人类开始了近乎疯狂的自救行动。宗教完全消失,艺术等无用的学科近乎被废弃,人类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能解救自己的理工科和实用技术上。

从常人的角度看,人类在太阳“氦闪”中存活下来最直接的方式应当全力发展宇航技术,进行星际移民。然而,作者大刘剑走偏锋,堵死了这条看起来最能行得通的路,原因也很简单——人类尚不知道哪里有可供直接移民居住的行星,如果没有已知合适的选择,人类最终会迷失于茫茫太空;即使找到了可供移民的行星,人类将面临“谁走谁留”的终极伦理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带走所有人);技术上无法逾越的难题是,可长时间运转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由于不知道到移民过程需要多久,只有封闭循环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在长期的宇宙航行中存活。其中最后一点也是我们现实世界面临的技术难题,各国都有相应的各种实验(包括中国),但是这些实验性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最终都会发生不可逆的恶性变换,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既然大规模星际移民这条路走不通,作者大刘就脑洞大开,给小说中的世界提供了另一条令人无比震惊的自救方法——直接将地球当成宇宙飞船推进到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约为四光年)。

人类采用这个自救方法的理由简单到让人无法拒绝——人类熟悉的环境,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得当的话几乎所有人都有生存的机会。在小说中,这个自救方法依赖于虚构的“重元素聚变”技术,即利用普通的石头作为燃料,建起上万台高达上万米的“地球发动机”,作为地球这个超级宇宙飞船的引擎。以此,人来将逃亡过程分为五步,分别是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和新太阳时代。顾名思义,刹车时代即位使地球停止自转,以便地球发动机更好地加速地球——这一过程用了42年。逃逸时代,利用“地球发动机”给地球加速,不断抬高远日点,以达到逃离太阳所需的第二宇宙速度——这一过程地球需要绕转太阳15圈。流浪时代I,地球疯狂加速逃离太阳系;流浪时代II,地球减速进入比邻星轨道;新太阳时代,人类将在地球上沐浴着新太阳的光和热继续延续文明的发展。整个逃亡计划将历时约2500年,100代人。

故事的主人公出生于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此时的地球已经没有了昼夜和四季的交替。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以主人公视角进入细节刻画。首先,通过主人公游览地球,给读者展现了冰冻海洋,与我们所知非常不同的日出和黄昏,地球发动机等壮观的景象。其次,逃逸时代开始时,由于地球发动机使得大气温度上升到人类无法承受的范围,且自转刹车过程也让地球表面满目疮痍,读后感地面已经不适宜人类生存,于是人类集体住进了地下城市。再者,主人公在地下城的生活展现出了人类在危机时代淡化的家庭观念和年轻人优先的生存观念。可以想到,逃逸时代自然不会那么轻松。地壳不稳定导致岩浆迸入地下城,地球加速时穿越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牺牲部分人从而拯救人类整体似乎总是重大危机中的必然。然而,更可怕的是人心,逃逸时代中每次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人类社会中总会有太阳即将发生“氦闪”的谣言。也正是可怕的人性,主导了故事的结尾处的反转。在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后,“地球相对于四个世纪前没有任何变化,过去的四百年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的传言传遍了整个世界。

于是,发生了理所当然的叛乱,无知的民众攻占了地球发动机控制中心,处死了地球联合政府要员和执行地球航行计划的科学家。然而,科学自有其严谨性,正当“胜利后”的人们集体庆祝时,太阳氦闪爆发了!于是,人类继续执行着已故的科学家们制定的航行计划,行进在流浪时代。

以上便是《流浪地球》的主要故事情节。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大刘石破天惊的逃亡之法——将地球作为宇宙飞船,这也是这篇小说最为吸引人之处。大刘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宏大的科幻框架,基本视角是整个地球,并借用这个故事再次(同《三体》)揭示了人性本源中的恶。此外,我想,大刘更想向读者展示的是对于星空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放眼人类世界,每个人类个体可能都会以自己是某个团体的一份子而骄傲,或者觉得自己举足轻重。放眼整个地球,人类整体俨然已经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掌控着这个行星的命运。然而,立足于整个太阳系,地球已经相当渺小,更不用说人类了。即使是在太阳系,人类的命运也承受着相当多的可能威胁,包括小行星撞击,太阳的不稳定性(太阳辐射和地球臭氧层空洞)等等——这些威胁对于现在的人类,几乎每一个都是致命的。再放眼到整个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太阳也只不过是其猎户旋臂中一颗无比普通的恒星。是的,人类真的很渺小——渺小到无法将我们存在的迹象告知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我想,大刘的很多科幻小说,包括《流浪地球》,都是在强调这一点,就是我们的渺小。

只有认识到了目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力,才能更好地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宇宙。这种敬畏能成为我们发展科技,探索未知进而突破局限的动力。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仰望星空——看到繁星闪烁的星空,看到璀璨的银河,无垠的宇宙,反观自身的渺小。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我们熟悉的太阳的氦闪迟早会到来。虽然目前最为成功的恒星模型预言这将是几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但是科学自有其独特性,这也可能是由于人类认知局限导致的错误理论。我个人倒是很好奇,如果《流浪地球》中的太阳氦闪真的发生,人来该何去何从。人类命运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实是太多了,但是我想,应对所有这些可能发生的巨变的最好方式便是,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渺小,怀揣着敬畏之心,努力地探索未知,发展科学技术。

三体读后感1000字 第6篇

三体三部曲以个人的理解来讲就是从三个空间范围开始上演的一部人类探索太空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分别是社会地球和宇宙,第一部讲述了人类社会上的大事件,对社会科学造成的打击和对科学家的残忍杀害,并开始封锁科技发展方向。第二部讲述了由于对人类社会暴政的不满和失望,人类开始向外星文明求助,并且得到了回应,从而建立了相互通信的组织,帮助外星人快速发展文明,以便得到他们的帮助,从而拯救地球。第三部讲述了外星文明通过不断的发展,经过几十光年的时间,已经接近地球并发出了探测器,当所有人都以为是和平使者到来的时候,实则是外星文明攻击地球的开始。进而上升到宇宙空间的科技大战。

书中讲到了外星文明的特质和生存环境背景,以及想要占领地球的原因,而人类劣性的种种狂妄和傲慢,最终使得地球走上灭亡之路。三部曲里面的所有角色都是现今人类的代表,正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管重新选择几次,作出多大的努力,人类还是会屈服于自己的内心信仰,把地球推向死路。

人类牺牲自我精神已经远远离我们而去了,不会再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思想觉悟,每个人都心怀揣测的试探敌对的位置,选择沉默或者开枪,黑暗森林法则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宇宙之间,无论发展到多么强大的文明,总会有无限大的文明对其造成着潜在的危险,无论暴露与不暴露都会面临灭顶之灾,正所谓“消灭你,与你何干”。

刘慈欣强大的脑洞模拟着人类社会将会面临的宇宙级灾难,又预演了人类最后的结局,更像是一种提醒,沉睡的人类,是时候该觉醒了,不要在深度的虚幻生活中嗜睡了。就像是我偶然间看到一个评论“20xx年了,竟然还相信有外星人”下面回复道“20xx年了,你竟然还不相信有外星人”。

如果我们都相信有外星人存在,那么现在社会乃至世界的格局都将会大不一样,我们也许会再一次技术性爆炸,也会消去猜疑链,我们有了共同的敌人,从而快速发展文明,更好的保护自己文明的延续。这大概是每个种族生存的意义。当然我更希望的是像千星之城那样的"宇宙格局。我们从国与国之间的牵制到宇宙之间的相互制约,继续维护着相对平衡的生存环境。以便综合实力面对更大的星际格局的生存资本。

人类现有的科技发展从最小单位夸克到星系。

夸克是现如今量子力学研究领域最需要的基本粒子,而星系是我们探测到的离地球最远的距离。高级文明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又何时走出地球,我相信这些都不会离我们太遥远了,无论生存和毁灭,我们终将会面临那个未知世界的到来,是恐惧还是淡然,基于我们对科学的态度而已。如果我们大脑之中早已构建了这个宏观世界,那么你的心脏也会更加坚强。

三体读后感1000字 第7篇

前不久,我阅读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三体》称得上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作品,小说的科幻风格独树一帜,各种高科技、黑暗森林深深吸引住了我,令我深陷其中,忘却现实。“人无完人,山无界,海无涯”的价值观,是我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该书从叶文洁因遭受影响而开始与"三体世界"联系,希望能彻底改变现实的社会面貌讲起。通过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塑造了章北海、罗辑、程心等艺术形象,叙说了人类面对几百光年外的强大敌人时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人类在近乎绝望下的责任心、求助心等复杂心理描绘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剧情发展中,叶文洁的无情、罗辑所站的高度之高、程心的母性光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让我佩服的当属第一位面壁人——罗辑。首先,是他知足常乐的凡人心态吸引了我。最初,在他拥有面壁者这个特殊身份后,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并在北欧的世外桃源享受了相当长段时间。最后在太阳系将被降维前,他在冥王星的人类博物馆中享受着一生中最后的几个小时。他毫无顾虑,毫不忧愁,毫不悲伤,如一位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海啸来临之际兴致勃勃地在海滩上挖沙子。其次,是他研究问题之深、所站高度之高震惊着我。当其他三位面壁者都在竭力发展地球力量,将智慧与资源奋力结合之时,罗辑并无盲目跟从,而是看清了宇宙黑暗森林的状况,明白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价值观。以曝光敌人位置的方式相要挟,成功达到了威胁三体世界的目的。最后,是他身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感之强震撼着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毫不出众的公元教授,该是有多强的责任感才能在经受了几个世纪的风雨后,依然以猎鹰盯着野兔的眼神瞄准着一个远在天边的未知世界;才能以水滴穿石般的毅力连续几个世纪威慑力丝毫不减;才能在该出手时当然不让,不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优秀的顶尖人才。逻辑,他不是天才,也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小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堂堂铁汉,一个令我佩服的男人。

抛开人物,话说情节。《三体》既没有肥皂剧死板无聊,也没有某些抗日神剧的狗血,也不像其他科技小说的放飞自我。它环环相扣,惊险刺激,跌宕起伏。它没有《时间简史》的深奥,也不似《小猪佩琪》的浅显,而是一本难度适中,令人寻味的非凡科技小说。不必说三体世界来到地球后人们的恐慌彷徨,也不必说误报危险降临后人们的愚昧、疯狂,更不必说程心苏醒到新世元的危机四伏,单是叶文洁在红岸基地里的各个事件,就足以让读者津津乐道。我觉得,《三体》的情节是独一无二的,刘慈欣笔下的宇宙是科技范围内脑洞最大化的结果。

抛开情节,话说深度。《三体》中对历史事件的评论、批判借用人物故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借叶哲泰来讽刺是我认为最经典的。读后感叶哲泰,著名大学的物理学家,只因在大学基础课中加入了大量相对论内容,而被所谓的革命群众在会中殴打离世。愚昧而疯狂的言辞举措让我无比痛心,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当然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引领科学实验!”这是一位红卫兵所说的。于是,叶哲泰这样反应:“这相当于说正确的哲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反对实践出真知,恰恰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知原则的。”随后,大学红卫兵亡以应。可见的者们只是盲目地在各项行动上加上“反动”“资本主义的黑旗”的标签,并未实质上看清科学,理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此次大会上,叶哲泰的女儿,叶文洁全程观看了,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会产生极其疯狂的想法——借三体来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命运吧!总之,作者写作时的深度与内涵都达到了让人惊叹的境界。

抛开深度,话说现实。在充满竞争的海中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唯有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不满足于过去,不盲目于将来,着眼于当下,才能再创辉煌!

三体读后感1000字 第8篇

初读《三体》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并不大,只是被它的一些故事情节与无限大的脑洞所吸引,我马马虎虎的读完了三体,不求甚解,只是匆匆一眼就过去。当2015年的时候,《三体》获奖了,此时我才又拿起了《三体》这本书重新读了一遍,当然,不同于第一次的匆匆忙忙,我仔仔细细的了解了三体的世界与设定,被刘慈溪作家的天马行空震惊了,两次读《三体》,不同阅读方式,不同感觉吧。

第一次读《三体》,我便被那个对人类失望,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的叶文洁所吸引,因为这么一个少女从善良到冷漠,我不知道她父亲的遭遇对于她的打击有多大,让一个少女对人类失望到要将自己的生存空间让给其他星球的人,于是我便对于这个少女有了更多的关注,沉浸了进去,不知不觉间我也将《三体》读完了,当然对于那大量的物理名词却是一个也不了解。

直到2015年,《三体》获得了雨果奖,我才又重新拾起来这本书,我才看到了一个十分宏大的世界,三体星系,水滴,黑域等一个又一个名词不断将这个宏大的世界描绘,我才明白这个地球这么小,而世界又是那么大。尽管有些故事,有些人物在我们看来不可理喻,但《三体》确确实实是一本成功的科幻小说,正如刘慈欣作者所说,科幻小说的目的是吸引人们的兴趣,让人们去了解真正的物理学,天文学以及这个世界,毫无疑问,《三体》做到了,它的一个又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以及新的物理名词吸引人们的兴趣去了解物理,去了解科学。天马行空的想象吸引无数人们的目光,《三体》每一部都是独立的,却又是紧密相连,独立是它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的,相连确实因为相同的世界观,不可思议却又让人相信,书中的星球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与重生,将文明与文明的摩擦与碰撞表现的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怀疑是否会真的又那么一天,地球与更高级的文明开战,不仅如此,书中更将文明与文明的相处隐喻成人与人的相处,只不过更加残忍,更加暴露。刘慈欣痴迷于世界的构筑,但他绝不仅仅满足于对技术的描写,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而这种思考,一旦从大尺度的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展开,其结论也往往令人震惊。正因如此,《三体》才无愧于中国科幻第一书。

《三体》中最鲜明的问题便是“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以及“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这两个问题突出且显著,书中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却又隐隐约约的显现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也因如此,《三体》才更加引起人们的思考,我认为这问题并没有答案,需要我们真正的面对许才有结论,因此我们此刻要做的就是了解科学,真正的了解这个世界。

推荐访问:读后感 三体读后感1000字8篇 三体读后感1000字(汇总8篇) 《三体》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