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9篇)

发布时间:2022-12-16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9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一、护绿水青山,守一方乡愁曾几何时,一提“煤铁之乡”,人们不由自主地便会想到盛产煤窑的山西,却对山西的历  史文化知之甚少。其实,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9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9篇)

篇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一、护绿水青山,守一方乡愁曾几何时,一提“煤铁之乡”,人们不由自主地便会想到盛产煤窑的山西,却对山西的历

  史文化知之甚少。其实,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以及晋商诚信文化均来自这方神奇的土地。近年来,山西进入发展战略转折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成为了促进全省转型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曾经的“煤老大”,如今“由黑转绿”,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水患,绿色发展的瓶颈改革之路并不好走,山西放下“金饭碗”补短板,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莫大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想驶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令人头疼的城市病,包括城市水资源不足、水体污染及雨洪管理等严峻问题。事实上,处于季风区的山西每年超过六成降水集中在7-9月份,加之境内多丘陵、陡坡,源短流急,遭遇短时强降水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历史上各种范围的洪灾平均1.7年便会“造访”一次。你以为洪灾多,就意味着不缺水了?尴尬的是,山西全省水资源总量约为1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8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5。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水污染问题不容乐观,可以说解决水患成了山西发展的重中之重。协作,破城市水患的逆境自2013年“海绵城市”概念正式提出以来,山西找到了城市水患的解决办法。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山西水治理出谋划策。格兰富也有幸成为推进这项举措的一员,与当地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助力海绵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面临的“逢雨必涝、雨停即旱”、水资源缺乏及水污染等问题,提供高效可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2018年12月28日,格兰富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2018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交流会。会上,格兰富就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最新的黑臭水体整治、水系引水调水及雨洪管理等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多项案例引起现场热烈讨论。通过优质的产品和首屈一指的服务,格兰富与当地合作伙伴和客户间搭建起了一座长期互信合作的桥梁,携手共同成为山西生态环保的宣传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守护者。向水患宣战,守住绿水青山,守住一方乡愁。二、绿水青山滋养生态“文明花”十四年来,文明创建之风吹入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座城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蜕变着。绿色低碳,是她特色之一;生态文明,是她的一大优势。这座城市就是湘潭。湘潭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十四年来,湘潭坚持绿色引领、践行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生态与经济齐飞,有力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日前,湘潭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正是对此的一个生动注脚。美镇芳郭绘出美丽乡村绿水青山,芳草萋萋,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点缀其中,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声声清脆的鸟鸣不绝于耳,让人由梦中回到现实--这是置身自然而非处于水墨丹青之间;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白墙黛瓦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精美画卷……这是我们走进昭山示范区昭山镇七星村的第一感受。“现在的七星村和过去比简直天壤之别。”七星村村支书胡亮兴告诉我们,过去的七星村乡间都是黄泥小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房屋规划不一致,村容村貌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2015年开始,昭山示范区对七星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七星村已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村舍古色古香,十分富有特色;柏油路在村内实现全覆盖,村庄实现了全面硬化;自西向东蜿蜒穿过全村的立新渠,成了可供游客拍照、驻足观赏、休息游憩、散步行走的艺术节点;自来水管道、LED路灯在村内遍地开花,村庄全面实现了亮化、美化……七星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理念也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处处可见“两型”元素。

  七星村的巨变只是湘潭市创建文明城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个缩影。“精美湘潭•美丽乡村”行动是一场调整城乡空间布局的战役,是一场提升农村品质形象的战役,还是一场优化生态人居环境的战役,更是展现农民精神风貌的战役。根据《湘潭市“精美湘潭美丽乡村”行动方案》,湘潭要打造梅林桥、东郊、银田、姜畲、荷塘、昭山等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及10个美丽乡镇示范镇,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今,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湘潭县易俗河镇梅林桥美丽乡村示范片紫荆河畔水绿草清,垂钓的、骑行的、摄影的你来我往;岳塘区荷塘美丽乡村示范片盘龙示范园鲜花按季节次第开放,挂满大红灯笼的观光游道上车水马龙,热闹不已;雨湖区姜畲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蔬菜基地、果园里,有的人在忙翻耕,有的人在忙摘果,前来休闲观光、下地体验、现场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

  节能减排走出两型之路太阳能路灯、LED节能灯越来越多地安装在城市和乡村的道路两旁,装点着

  城乡夜景,伴行人安全回家;刷卡取车、存车,市民骑着单车,驾着共享汽车轻快出行,不挤占道路空间,更不排放废气,公共自行车、共享汽车租赁系统在湘

  潭已逐步大范围辐射;湖湘公园绿树成荫,宛若动植物的天地,每天吸引众多市民走进这片城市森林和湿地公园休闲健身;沿江风光带路畅景美,正在由城区向九华、昭山江畔延伸……在湘潭,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

  市民袁丁香居住在岳塘区华雅花园,她是一名全职太太。“我们老百姓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对我来说,回归最简单而天然的生活方式,就是我想要的低碳生活。”这是袁丁香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袁丁香告诉记者,她每天喝白开水,基本不喝碳酸饮料;平时洗脸、洗菜的水留着用来冲厕所;出行一般坐公交或者骑自行车,很少打的士;在穿的方面,她一般会买棉质衣服,不买化纤衣服,坚决拒绝皮草。受袁丁香影响,她的许多朋友都追求低碳生活方式。“每个人努力一点点,就能帮助这座城市减少碳排放。”袁丁香的朋友陶春燕说。

  

篇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一、中国“环保超市”案例盘点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却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垃圾围城”、

  “饮水污染”、“雾霾”等一些老的新的词汇,一次又一次敲响警钟。而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倡导绿色理念的“环保超市”应运而生,以超市的基准,往人们的生活中注入绿色环保的理念,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环保超市”作为一种新兴的超市,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德国拟开环保超市,实现“零废弃物”的消息引来不少关注。博得不少眼球之余,引来不少赞赏之声,其实我国的“环保超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3R循环消费社区连锁超市其实早在2011年,我国就出现了“3R循环消费社区连锁超市”,超市由环保上市企业深圳格林美公司首次创意和投资。超市具备三个功能:一是出售低碳商品;二是废旧家电回收;三是二手商品寄售。是国内首家集这三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循环消费超市。“和废旧电池比起来,废旧家电更是浑身是宝。”格林美公司董事长许开华介绍,回收旧家电的材料利用率可以达到95%以上。大连市用废品换商品的环保超市有花钱逛超市的、有刷购物卡逛超市的,可你听说过带废品逛超市吗?不久前,大连的市沙跃社区联合某企业进行了“北大荒环保超市沙跃社区启动仪式”,居民们将带来的废品称重换购积分,然后到环保超市根据自己的积分兑换相应的商品,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以前卖废品还要去很远的地方,现在社区就能卖还能换东西,不仅环保还方便了我们居民。”辖区居民沈大娘笑呵呵地说,下次一定还多拿些废品再换。天津首个节能环保技术超市天津首个节能环保技术超市建成投用近1年时间里,已搜集世界各国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200余项,为津城10余家大型化工、重工企业进行技术对接,有效减少排放污染。从4月起到12月,该超市每月推出一项1至2场公益环保技术对接会,提高科学治污水平。为了让环保节能政策、技术、产品更加深入人心,该超市今年先后举办科学治霾技术对接交流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推广对接会、控煤减排技术对接会等10余项公益对接活动。山西以超市理念建设环保产业园近年来,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为更多企业和资金转向环保产业创造了机遇。山西省聚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亿多元,在山西省定襄县建设了占地200亩的大型环保产业园区。在园区经营管理上,聚力集团以“超市”理念打造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园区。凡愿意入园的企业,只要带着技术、资金,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厂房和办公区域,依入园协议交付租金和服务费,就可以直接入园立即投入工作。环保超市让入园企业不必为征地、建设厂房、招收员工等基础工作,因难以与当地协调关系而发愁,也不必为企业的后勤保障以及在离开园区时难以处理固定资产而烦恼。这种与以往招商引资不同的经营方式,引起省内外许多企业的兴趣,已有30多家企业表示了入驻的意愿。首批入园的企业来自北京、江苏、浙江、陕西等地,涉及设备制造、技术研究、监测仪器、水污染治理等不同领域。同时,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也与园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环保产业园所在的定襄县,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是“中国锻造之乡”,法兰出口量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70%。几十年的法兰生产、经营,培育了产业后备军。环保园区招收200名铆、焊等技术工人时,报名人数就超过500人。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为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采取各项积极举措,尤其是垃圾分

  类换积分,再以积分兑换实物,很有亮点,也是“环保超市”理念的体现。行业专家认为,“环保超市”意义重大,应该像普通购物超市一样,在各地积极试点,

  使其遍地开花,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正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绿色生活”。二、真金白银“折腾”出的绿色物流

  那些“奇怪”的实验7月,南京玄武区的苏宁集团总部,记者走过一面记录着苏宁从电器零售商成长至如今智慧零售商的大事记的墙,然后坐上电梯,在楼上的一间会议室里见到了苏宁物流绿色包装实验室负责人凌云飞。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实验室,更少有人知道这个实验室在研究一些多么奇怪的事情:比如在一种可降解的包装袋材质中,究竟使用多少比例的玉米淀粉,才能既不影响包装的强度,又能控制再循环的成本;比如可循环使用的共享包装盒的盖子,能经得起多少次折叠不会折断?100次还是200次;再比如物流中使用的箱子到底需要有多少种规格才显得不多也不少。苏宁为什么要在这种细节上“折腾”?“为了降低成本,但更多的是企业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凌云飞对北京商报记者说,虽然从长远看,绿色物流带来的循环利用、节能减耗确实能为企业日常运营增加利润,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投入明显是大于直接可见的收益的。凌云飞强调说,苏宁是一家智慧零售企业,不是单纯的物流企业,正因如此苏宁在做绿色物流这件事上有全产业链的优势。她举了个例子:共享快递盒的回收成本。共享快递盒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可反复使用的快递盒,当消费者当面签收后,消费者可以选择请快递员将快递盒带回,再次进入苏宁物流的循环系统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快递垃圾的增量。“但纯快递企业可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把共享快递盒回收的成本太高了。苏宁作为零售企业采用自营物流,共享快递盒的逆向物流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凌云飞说。在传统包装方式上,苏宁物流尽量“减量化”。每年中国快递行业需要的胶带长度至少为80万公里——这些胶带足以沿着地球赤道缠绕20圈,或者还可以从地球粘到月亮,然后再折返回来。而苏宁通过“胶带减宽”的方式减量,他们把封箱胶带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将尺寸从53mm宽合理缩减到48mm又缩减到45mm,这种不多1mm的浪费,带来了每年可减少约1亿米胶带使用的变化。同时,苏宁还研发了尽量不使用胶带的包装产品。零胶纸箱在普通纸箱基础之上,做了很多升级。除了完全不使用胶带之外,更实现了轻便的打开方式。关键之处是盒子两端各设置了牢固的一次性“环保封箱扣”,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商品的隐私与安全。不仅如此,封箱扣由环保材料制作,可以实现自然降解,商品取出后,快递盒交由快递员折叠带回快递点,再循环入仓。降低能耗成行业共识苏宁南京雨花物流基地。穿行在这个2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中,看着机器手臂在高耸入云的货架上快速进行自动拣选的场景,虽然有助于记者想象中国物流行业一年超过500亿单的业务量究竟是多少,但同时也加重了对物流行业给环境带来伤害的担忧。当然,快递行业也已经意识到了绿色物流的重要性。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中,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绿色再造,推广绿色运输与配送。2月,菜鸟网络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天天快递以及四通一达等主要快递公司共同发布“中国绿色物流研发资助计划”。苏宁物流升级完成的共享快递盒回收站也正是于2018年2月在全国13个城市上线。而在随后的3月,苏宁“共享快递盒2.0版”再次登上《人民日报》并获得点赞。苏宁方面透露,2018年全年,集团以“共享快递盒”为代表的绿色循环产品已累计投放1亿次,同时公司以共享快递盒、零胶纸箱为代表的绿色配送产品如今都已经规模化投入使用。同时,苏宁对仓储环节的智能、节能的设计也从物流产业链源头降低了能耗。2017年6月,南京苏宁云仓、西安泾阳物流

  

篇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创新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含义生态文明教育是在人们具备一定生态意识的前提下,自觉遵

  守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根据社会进展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全面进展的目的,从而为经济社会进展服务。生态文明教育包括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生态文明情感教育、生态文明意志教育和生态文明行为教育四个方面。生态文明教育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大学生全面进展,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这为高校培养社会进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进展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科学进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德育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大学生全面进展、提升素养的内在要求。”[2]目前,高校已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向大学生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并培养其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然而,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有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对生态文明相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能坚持在日常行为上做到的比例却很低。由此可见,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过

  1

  程中,大学生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而没有将生态文明观念真正有效地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二)缺乏有效组织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能否有效组织,是决定其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活动的时间、规模、频率等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间接影响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实效。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心理压力、学习压力逐步加大,导致不少学生因受时间限制而不得不放弃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如果学校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参与的学生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却感觉没有任何收获,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长此以往,对学校开展的各种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三)宣传形式缺乏创新通过加强宣传来扩大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范围,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宣传力度不够是导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宣传的方式、频率和内容决定了宣传力度的强弱。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宣传主要靠宣传栏、展板和报纸等。可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导致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效果十分有限。无法全面生动地介绍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就无法触及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无法使更多的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上产生共鸣。(四)缺乏评价指标体系

  1

  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开展、轻实效的问题。调查发现,虽然部分大学生认为参加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收获很大,对学校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感到很中意,但是大多数学生也认为学校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效果不明显。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并未建立一定的评价考核体系,更缺乏系统的奖励制度。同时,活动组织者也鲜有在活动结束后对参与学生进行信息反馈和追踪调查,更没有对活动的优劣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创新模式高校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创新模式,对于解决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情感、行为习惯等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创新模式包含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技术创新和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应用创新三个子系统。(一)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1.通过课程建设加快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知识能否创新,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认识是否到位及能否转变思想。首先,高校要树立较强的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意识和生态文明教育责任感,并且以极高的主动性投入实践。其次,拓展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将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纳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创新体系,如在“法律基础”

  1

  课中加强环境保护法方面的知识创新,在“形势政策”课中增加世界生态进展现状分析等内容。第三,注重选修课和必修课建设。由于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开设一些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基础选修课,如“人与自然”“生态科学与人类文明”“生态道德教育与可持续进展”等。实际上这些课程本身就是对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的一种创新和拓展。

  2.通过学科体系建设加快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科渗透是当前普遍运用的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加入一些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将生态文明教育知识与专业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将学科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整合起来,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的创新和拓展。具体来说,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担任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的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分析教学体系来挖掘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适度拓宽和加深。通过这种模式进行知识整合,既保持了原有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汲取了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知识,使生态文明教育的跨学科性在各专业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建立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衔接的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体系。

  3.通过师资队伍培养加快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是加快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的生态文明观和教育教学能力影响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要加快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就必须培养一支稳定且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首先,高校应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的专

  1

  兼职相结合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并激发其主动性和制造性。其次,高校要积极支持学者、教师及专家开展专门的课题研究工作,鼓舞他们围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进行不断探究,并对科研成果给予奖励,从而使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和系统。总之,师资队伍是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创新的重要保障和力量之源,是将生态文明教育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生态文明教育技术创新1.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法是组织大学生到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自然环境进行观察、考察和体验,引导大学生对具体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加深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一种方法。组织大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让大学生以直观的形式获得第一印象和第一手相关材料,不仅利于丰富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内容,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生态问题,鼓舞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2.活动参与法大学生既是生态文明的宣传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要鼓舞大学生广泛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以更加专业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展开深入调查;另一方面要倡导大学生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倡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资源做起,不使用

  

篇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与对策,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生态文明观教育为例,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宣传部、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后勤处、相关学院以及教师和学生入手,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生态文明观教育进行多角度的调查分析,以作为本文写作的理论支撑,深入了解本校生态文明观现状,肯定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有效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文献、阅读文献(著作、文件、期刊论文等)的方法,收集整理处目前学术界对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记录,打好写作本文的理论基础。(2)问卷调査法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编写制作关于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师生进行纸质的问卷调查,将结果做好整理记录,以便之后的统计分析,也是本文写作的重要依据之一。(3)访谈法为了弥补纸质问卷的“固化选择答案”,增加调查的灵活度,深入了解高校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现状,笔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对其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后勤管理处、各相关学院以及师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并将谈话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为本文提供宝贵的实证研究材料。

  (四)研究创新及不足

  1.创新之处

  本文是以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主体进行调查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内蒙古师范大学各相关部门、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提高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的实效性。

  2.研究不足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甚少,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是一名学生,学术水平尚有诸多不足,例如调查问卷针对性不强,思考问题方式和角度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篇五: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实践》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本课程属于环境知识普及教育类通识课,以生态文明的中国实践为案

  例,系统介绍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实践要求,构建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的思政体系建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三种文明形态的演变历程和内在机理,理解生态文明开展的必然性,获得应用专业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实践案例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生态文明思想与理论素养,具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和绿色开展观。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见下列图。

  图1“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改革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

  结合授课学生专业背景,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要求紧密结合,选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领域,精心设置案例研究题目,使学生通过小组研究的形式开展相关学习、实践和研究,在合作研究和现场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生态文明理论的伟大意义。

  2、邀请专家开展生态文明研究最新动态的讲座。

  本课程邀请多位专家为同学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与生态文明领域一线工作的专家面对面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生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情。

  (-)案例名称: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背景与开展历程(二)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背景、理论来源及开展历程。价值目标:使学生了解并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不懈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执着坚韧和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体会我们党的宗旨使命、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本课程教学分为3个模块:1、理论模块,由授课教学团队完成;2、案例模块,由授课教学团队和邀

  请专家共同完成;

  3、实践模块,由授课团队组织,学生组队完成。本案例内容(2学时)是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局部。

  首先,从时代背景、现实基础和对民意的回应三个角度和马克思主

  义生态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三个层面介绍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理论来源。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蕴广博,特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更是璀璨夺目;了解国家历代领导集体带着中国人民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思政融入点)。

  其次,结合同志不同工作阶段过程讲述生态文明思想萌芽、实践探索、开展和成熟升华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并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不懈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执着坚韧和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思政融入点)。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通过本次课的讲解,能够使同学们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历程和生态文明思想萌芽、开展和成熟的形成过程,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蕴广博,树立绿色开展观,以及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性,在介绍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思想以及生态文明思想逻辑体系及时代特征时理解及接受程度有差异,进而对生态文明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可能不到位。需要课程主讲教师进一步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深入浅出讲解,并在后续案例讲解中多分析该案例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相关知识点,有意识地启发和带动学生利用其专业知识更好地

  理解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实现路径,使学生在形成生态文明意识的同时提高掌握应用专业技术投身生态文明实践的能力。

  

  

篇六: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全球自然教育基地典范案例

  01/曙光儿童森林公园位置:日本东京琦玉县

  项目背景项目全称朵贝·杨笙曙光儿童森林公园,位于琦玉县饭能市的市中心南部。是一座以噜噜米童话为主题的公园。朵贝·杨笙作品的世界观,在这座公园中随处可见,她非常重视跟大自然打成一片,让小朋友在玩得全身泥泞湿透的游戏中培养创造能力。规划设计项目共有4座主要建筑物,分别是:噜噜米屋、水中小屋、儿童剧场、森林之家,另外设置有树屋、隧道、休憩广场等其他设施。每一栋建筑都追求与自然共生的理念,精心规划的行径路线和随着地形构筑而成的奇特建筑外观,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迷幻氛围。

  02/香港HelloKitty有机农庄

  位置:中国香港

  项目背景项目全名为“HelloKittyGoGreen有机荟低碳农庄”,在未和HelloKitty合作前已营运了数年,负责人以前经常到内地工作,特别关注食物安全,成立了有机农庄,将农作物送到老人院,以及出租田地给其他人耕种,在HelloKitty四十年之际,与官方联系合作,为农庄添上Kitty的可爱元素。特色活动农地出租服务——园工替“租户”的田地浇水,待他们来播种、除杂草、收割。试种“Kitty西瓜”——做法是把贴纸贴上瓜皮,被遮盖部分避免接触阳光,令瓜皮出现Kitty样子,供游客采摘。“HelloKitty有机小农夫计划”——限十五岁以下小朋友,参加者将会得到Kitty围裙及手套等用品,以及小农地一块,并有专人教授农耕知识,最后更把亲手种植的蔬菜,制成沙律给父母品尝。“羊舍”——饲养多只山羊,主要任务是吃掉田野的杂草,游客亦可购买饲料喂饲牠们。“医肚”——农庄与社企合作,在场内开设Cafe,提供田园菜式、甜品及餐饮。项目评价项目以极具吸引力的卡通形象为代表,以绿色有机、低碳环保理念为里,通过多种多样的休闲体验项目,吸引以亲子家庭为主的客群到来,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传递了有机环保的理念,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休闲农庄典范。

  03/odysseyinecorium生态系统中自然的运行位置:韩国舒川郡

  项目背景项目是政府牵头的一项倡议,旨在保护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并建立一个国家中心,为韩国的高级研究和展览收集各种生态贵重物品。该地块最初被指定为工业区,但由于其环境价值,韩国政府改变了计划,并委托进行了一次生态建筑群及其各种设施的设计竞赛。设计理念

  通过蒙古栎树说明有机体的变化和演变,整个景观的总框架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创造想象的空间。设计策略“蒙古栎树的故事森林”由生态广场、松树林、生态长廊和古栎树森林组成。生态广场——包括维多利亚湖、象征性艺术作品、标志性树木、松树雕塑公园。生态长廊——将建筑间各种项目结合起来,方便游客进行生态观察。特色活动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橡子生态课、森林观测台、观景台、上行小道、下行小道和树根的观测及剖面结构。

  04/佩利西耶自然公园位置:法国洛特加龙省

  设计理念设计师将解决生态问题和满足场地的使用需求结合起来。、,反映了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相融合的设计思想。规划布局公园由两个连续的高度不同的平台组成:一个平台是佩利西耶主要的农业区域,另外一个平台是砾石坑的工业景观。公园中汇聚了多个要素:平地、水面和人类活动。通过合理处理这三个因素,公园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间形成了完美的过渡区。设计策略1.公园的设计体现了对场地的多尺度表达:山坡景观、工业砾石坑和以迷宫为代表的花坛等。2.河岸在不同的高度层次上被完全重新设计,改造之后的软质河岸景观在水面和河岸间形

  成了鲜明而舒服的界限。3.河岸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在不同降雨量时河水水量的变化。河水水量的波动使这个河岸区域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4.人的活动比如举办足球、橄榄球、排球等正式体育比赛场所,一些观赏景观或举办非正式活动的区域,在该公园中得到了兼容并包。

  

  

篇七: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目录一高校环保社团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三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二高校环保社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不足一大学生环保社团稳定性差二活动开展的深度不够影响力不大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四活动缺乏创新性活动的范围和领域有待拓展五资金匮乏开展环保活动受到限制一加强高校环保社团自身建设1

  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路径:以高校环保社团为切入点

  作者:胡远波来源:《人间》2016年第05期

  摘要:高校环保社团作为课堂生态文明教育的延伸,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文章从高校环保社团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目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以及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高校环保社团;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67-02

  所谓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为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旨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教育活动。生态文明教育对建立全民生态文明观与价值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高校社团作为学校课堂环境教育的延伸,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因此,充分发挥环保社团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形成,更好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环保社团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作为高文化素质和觉悟的群体,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和创造者。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意义尤为重大。高校环保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团体,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社团成员往往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在学生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社团举办活动时可以有效的扩大其影响力。高校环保社团不同于文艺、体育类的社团,它对入团人员没有所谓的“特长”要求,而且有“公益”主题这一独特的优势。因此,通过高校环保社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这样,在社团里,大学生将个体环境行为转化为参与式环境行为,使环保不再是个人的事,既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积极性,又促进了环保社团的凝聚力,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是生态文明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环境问题既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性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特征。要使生态文明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在实践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仅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告诉大家是不够的,更重的是通过教育激发参与热情,形成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并最终促成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为产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本质是使受教育者将自己所掌握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落实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上。“实践出真知”,而高校环保社团的活动通常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搭建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三)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人才,还要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为高等教育现行的素质教育增添了新的厚重内涵,生态文明意识、道德伦理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优化的过程,而可持续、生态化的生活和消费理念及其实践也需要持续长期的过程。高校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引导他们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别人,自觉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促进自身的道德完善和道德人格的提升。高校环保社团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通过高校环保社团这一平台,这对于吸引那些对公益有热情、有兴趣的同学前来参与,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生态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环保社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大学生环保社团稳定性差。

  大学生涯一般为四年,这个因素决定了社团骨干成员及会员的高流动性和发展的不稳定性。社团的规模、管理、活动质量和资讯关系等也出极大的不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负责人及核心会员的素质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社团的不稳定发展必然会增加管理成本,给社团的社会合作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大学生环保社团要想让志愿者投入其中工作,需要足够的吸引力。而在这方面,大学生社团既缺乏管理志愿者的管理水平,难以实现专业化的运作,又因为其项目的落地程度不足而影响到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二)活动开展的深度不够,影响力不大。

  虽然环保社团在培养意识和实践两方面都有着手,但是基本上都只是停留在环保宣传或者简单的实践活动。这种环保活动开展固然暂时可以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关注并参与其中,却不能保证他们长久地坚持的做下去。有些志愿者抱怨,社会环保活动变成了发传单,捡垃圾、回收废旧物品的活动,几次之后大家便失去了热情。因此,社会环保很难开展有影响和有深度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三)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

  高校里的环保社团多是由学生负责,鲜有老师问津。环保活动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成为社团的软肋。环保社团的负责人也并非是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受专业知识的限制,他们对生态环保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因此,即便想调查PM2.5、垃圾焚烧、食品安全等诸多社会问题,也往往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能力使别人信服,只能望而却步。这就造成了他们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跟不上形势。

  (四)活动缺乏创新性,活动的范围和领域有待拓展。

  很多社团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或是照搬前辈的经验,环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照经验办,缺乏创新性。社团环保活动多是吸引大一新生参与,而对于大部分老生来讲,已经没有多大的新意了。活动范围仅仅限于校园,很少走出校门,活动的范围和领域有待拓展。

  (五)资金匮乏,开展环保活动受到限制。

  高校中的社团一般由团委管理,由于校园中各种各样的社团琳琅满目,因此,平均到每个社团的项目的资助金额比较少,仅够日常管理和小型活动的开展。资金短缺,社团许多大型活动无法开展,活动的深度、力度不够,取得的效果就不理想,这些都导致了环保社团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社团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三、高校环保社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对策

  高校社团作为学校课堂环境教育的延伸,充分发挥高校环保社团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认为,主要应该从高校环保社团自身、高校、社会力量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高校环保社团自身建设。

  1.增强社团成员的环保专业性知识。

  社团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活动。社团的规模、管理、活动质量和资讯关系等主要依赖于负责人及核心会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只有首先提高社团负责人及其内部成员的生态文明知识,才有能力去影响别人,才会有目的地开展环保专业活动,才会使社团活动收到实效。如,开展一系列的内部学习活动,定期开展环保讲座、播放环保影片、请学校或者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来讲课,或者大家通过网上在线学习生态环境保护最新政策、法规、制度,,提高社团成员的环保知识。

  2.加强与其他高校社团、社会环保组织的合作,拓宽活动空间。

  社团不应该只关注自身只看到自身,与其他高校社团之间应该增加合作与交流。社团之间的交流要注重实效,彼此之间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很多。而且,把视野放到社会上,与社

  会上的环保组织寻求合作、借鉴经验。通过“强强联手”或者“以长补短”,可以拓宽社团的活动空间,以多样化的形式来举办活动,也提高了活动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吸引志愿者的长期参与。

  3.开展与生态环保相关的科学调研,增加对社会热点性专业问题的关注。

  开展暑期实践调研活动,关注雾霾等,对具体的环境污染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监督和宣传等活动。对于这类活动,要持续、深入的调查和探究,真正的做出一些研究,做出一些成果,提升社会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而且也可能推动政府对污染问题的治理。

  4.借助新媒体平台力量扩大社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大学生是微时代最积极的践行者和体验者,是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的最活跃的使用者。因此,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环保社团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社团日常管理、实践教学的方方面面。社团应搭建好网络宣传平台,确保生态文明推广的时效性。开设生态文明教育专题网站,定期发布与生态环保相关的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生态环境面临的困境及危害,并借助成功的环境保护案例唤醒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高校可开设校园论坛、官方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建立飞信群、QQ群、微信群等互动平台,第一时间为学生送达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成果,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

  (二)学校应加强对高校环保社团的管理和支持。

  1.高校应增加对环保社团的资金投入。

  环保社团并不同于其他社团,它不仅仅要通过形式性的喊口号、呼吁来宣传生态环保,更重要的是通多具体的实践改变人们的行为。社团活动没有深入持续开展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不足,因此,高校应该重视环保社团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给予环保社团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社团举办活动。

  2.加强社团环保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打造一支有特色的大学生环保队伍,必须有专业教师的指导。高校应给环保社团配备专业教师指导,打造一支有具有环保知识、理论及经验的教师队伍。加强社团环保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能给社团项目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增加社团成员的专业化知识,也可以帮助社团全方位地把握社团的发展道路,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环保社团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合作。

  由高校牵头,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生态文明意识单薄、实践性差,主动配合环保社团,通过请社团内部成员开设专题讲座、学习心得交流和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生态文明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实践方面,具体来说有:如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社区、工厂和大自然,甚至污染区域中实地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环境破坏的根源,亲自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当中。同时,环保社团也可引导他们在校园内对空气质量、水资源浪费情况、交通噪声危害等方面进行测定和调查,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提高其对生态文明的认同程度。此外,还可以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保护日”、“植树节”等特殊节日,开展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和文明宿舍、文明楼栋、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

  (三)争取社会力量对高校环保社团的支持。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争取多方面力量参与,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发挥高校社团的生态文明建设作用,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高校的大力支持,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配合支持。高校环保社团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社团成员在社区开展节能、垃圾分类回收等宣传,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也扩大了社团的活动范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社团还应通过多方途径,争取企业的支持。生态企业给予高效环保社团支持,既可以为其提供发展需要的资金,也可以为其提供发展需要的实践基地。比如,让学生们参观生态园,给学生们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生态感受,这对于提高生态文明的实效性意义重大。实际上,这样的合作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双赢的好机会。因为大学生环保社团特有的人员多、激情高、活力足等优势也可以为自己提供难得的人力资源。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企业利用营利的动机单独进行回收需要承担的成本太高,如果能够结合大学生的环保行动、同时调动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企业与社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陈志刚:高校环保社团引导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4).

  [2]杨小军,何京玲: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四个“结合”[J].老区建设,2015(14).

  [3]曲海燕:和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J].成人教育,2011(2).

  [4]吴璇,杨小军: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全过程[J].老区建设2015(2).

  [5]王磊:论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

  [6]李春光: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中的高校环保社团作用与责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1).

  

  

篇八: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本篇论文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深入探究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通过定位课程性质确定课程目标课程专题考核方式等初步建立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帮助在校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关键字

  高职林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刘莹,谢忠睿,王怡然,付丽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5期

  摘要: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时代要求。林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产业之一,高职林业院校是培养新时代林业人才的摇篮,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传承林业精神的主阵地。本篇论文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深入探究《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通过定位课程性质,确定课程目标、课程专题、考核方式等初步建立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帮助在校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关键词:高职;林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236-03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它既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实施手段,又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动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意识尤为重要[1]。高职林业院校是培养建设与保护绿色生态接班人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生态教育教学资源,具有推进和引领生态教育的艰巨使命。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内唯一一所林业类高职院校、全国文化育人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及林业精神的传承。立足高职生态文明教育,整合优化教学资源,通过定位课程性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专题,建立线上交流网站等途径来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利用“前校后场”特色实训资源,让学生们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置身于生态环境之中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课程教学。

  一、课程定位及性质

  《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是一门融合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公共课程。本课程以全校大一学生作为授课对象,采取生态文明内涵与林业专业课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性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综合性。课程建设目的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来培养高职学生的生态意识。授课内容上,将生态文明的理论渗透于我校主体专业的多个相关学科,让学生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环境与生态文明的联系;授课形式上,采取现场教学、讲解示范、案例引入、小组讨论、图文制作、知识竞赛、动手操作等,既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生态理念,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职业技能,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

  2.实践性。课程授课地点是在我校实训基地———海阳实验林场,授课形式采取外业内业相结合。外业教学,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感受我校实训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完成生态认知;内业教学,通过开展多项实践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反思,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和价值观,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生态课堂。

  3.关联性。课程授课内容分为不同的专题,每个专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森林生物多样性包含了森林动物、森林微生物、森林植物等、同时这些生物类群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适宜的森林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需要人类的积极配合,因此专题内容环环相扣,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计理念

  1.结合学情,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全校大一学生,他们好奇心较强,喜欢新鲜事物,当然,有些学生性格内敛,不善表达,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近距离观察动植物,感知生态文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对我国生态问题的了解和认知。

  2.打破专业界限,以全体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大学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是否具有生态文明意识,是否懂得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2]。本门课程是向全校学生开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高职林业院校学生,无论对于哪一专业的课程学习,都要认知生态、践行生态。

  3.创新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本课程以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如校内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环保材料手工制作技能大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或者在校外开展生态文明进社区、环保法制宣传活动等,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生态相关的实践活动。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模式。本课程在考核内容上,不但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形式上,可以包含笔试考核、口试考核、操作考核等等;考核主体上,可以选择教师考核、社会群体考核、自我考核、小组考核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特征和重要意义;(2)掌握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境及类别;(3)明确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环境、森林营造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及素材制作森林植物相关的生态文明宣传PPT;(2)能深刻理解并表述森林环境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3)能将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融会贯通到所学专业中。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的好奇心、观察力及责任感;(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和谐的生态意识;(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将森林植物、森林病虫、森林微生物、森林环境等林业专业知识与生态文明基本内涵相融合,并设计了六个教学专题,具体专题名称和学时安排如下(见表1):

  五、课程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构建要求。教学团队的构建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4],师资队伍由校内教师及校外行业能手共同组成。校内教师要求具备丰富的教学工作经历、具备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思维;校外行业能手具有丰富的林业技术工作经验并取得林业行业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满足学生的内外业教学活动,教学硬件合理有效的配置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推动教学进程,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课程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特点。本课程考核根据各专题授课方式的不同,考核的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成果提交形式及分值比例也有所不同,具体详见表3。

  七、教学建议及展望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勤于动脑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兼顾团队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收集整合资料能力的培养。

  2.教师注意岗位工作经验的积累,多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内外培训活动,授课内容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话题。3.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案例,锻炼学生勤于发现问题、细致分析问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季妍,李晓兰.农林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5,(7):7-9.

  [2]王敬,王丽颖.浅析高职院校视角下生态文明教育模式[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2):40-42.

  [3]刘薇.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J].前沿论坛,2012,(2):34-36.

  [4]连矫.生态文明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现路径———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林业科技,2016,(12):64-65.

  

  

篇九: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后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屋生了病还要别人照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中学生应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究个人卫生爱护环境不在墙上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尊敬师长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应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良性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者

  “弘扬生态文明”教学案例

  花门四中王丽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湖南省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和谐心灵;2、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三、德育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四、生态目标

  为建设绿色湖南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教学流程:一、导入

  展示课件:湖南省位于祖国中东南腹地,长江中游,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暗河,别有洞天,这为湖南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二、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

  (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

  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形成与生态平衡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循环经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领域,强调要将生态观纳入党和政府的执政观,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设立生态保护机构,完善生态保护法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领域,要求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反自然”性质,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增加生态研究、生态教育、生态道德、生态科技、生态文艺等内容。生态文明指向的社会生活领域,要求全社会树立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体系,它具有多维指向。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必须全面加以把握。三、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

  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四、如何做建设生态文明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多媒体课件)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

  保护地球公约(一).节约篇:1.节约用水.淘米水洗菜,洗完菜冲马桶.洗脸水洗脚.2.节约用电.夏天不要总开空调,这样很浪费电.电灯灯泡合理使用,也会节约电,比如:在厕所等用电时间短的地方用普通灯泡;在客厅,卧室,学习桌等用电时间长的地方用节能灯泡.此外,不要总闷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可以在外面打扑克,踢毽子.3.节约木材.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不使用木制铅笔,可以用环保性铅笔或自动铅。(二.)不扔篇:1.不乱扔纸.纸可以回收,把纸放进"可回收"垃圾箱,便能循环使用。2.不乱扔废电池.废电池中有大量有害成份。一节废电池可以让一平方米的土地50年里寸草不生,让3立方米的水5年内持续剧毒。

  五、教师小结: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只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

  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作;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划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所以,要懂得惜福。

  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后,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屋,生

  了病还要别人照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中学生应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究个人卫生,爱护环境,不在墙上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尊敬师长、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应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良性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者。

  

  

推荐访问: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生态 案例 高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