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忆江南》教学设计10篇

发布时间:2023-02-21 11:50:5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江南》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忆江南》教学设计10篇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怎么样才能更好教好这篇文章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忆江南》教学设计(最新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

[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

忆江南的教学设计

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欣赏歌曲 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人情 珍惜 景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 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好:美好 。

旧曾谙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红胜火 胜:胜过、强过。

忆江南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

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背诵《忆江南》,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3、理解词意,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得到对词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教学 难点】

对词中所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词,了解词、作者

(板书:词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预设:

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

从学生质疑导入,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2、听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听音频范读文件在脑中形成映象,注重学生自主感悟不迷信书中文字插图敢于比较。

3、个性化读词:

同学们读得不错,还想读的更好吗?(想)怎么办呢?理解词义可以使我们更有感情韵味的读好这首词。

二、赏析《忆江南》

1、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要做到有议有评。

2、指名汇报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仗工整,描写生动)

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能读出来吗?(找伙伴,找老师共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摇头晃脑读、表演读。小组分配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演唱此词:

⑴ 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着来唱。

⑵ 自己为词配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选择适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了然于胸。

三、体会填词的乐趣

1、你曾到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给你留下怎样难忘的印象?

2、模仿白居易词作,填一首属于自己的《忆江南》:

设立开放性话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四、知识的延伸

1、说明忆江南实为上下两篇(课件)

2、介绍两篇《忆江南》(课件)

3、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有关资料,和同学们在课间交流一下。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教学中,着眼诗的语言,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境,韵味,情感等真切的感受,产生“悦心悦目”的情感体验效应。运用同一词牌对比的方法学习,精读一首,迁移其余两首词的赏读学习。通过多种读的形式,使诗的。语言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情感,语言日趋丰妙。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初读诗,知题意

1、师: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读诗,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悲欢离合,看见戍守边关的战士,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古诗语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江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诗,指名读。

3、说说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解诗意,晓意境,诵诗句

1、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学古诗,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学生自学,自读,播放古琴乐,五分钟)

2、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什么样的意境,描述一下。

3、开头的一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4、再诵读词,体会其中的境界,感悟诗人用字的精妙。

5、赏析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情感。

三、比较赏读,体验诗情

1、出示白居易写于洛阳的《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

2、通过洛阳与江南春天的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介绍白居易在苏杭做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感情,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

四、拓展诵读,加深情感,丰富底蕴

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另外两首,学生自由读。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借助注释明白词的意思。

3、从这两首词中理解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江南的景和物,人和事,他都忘不了。

4、师生互动,诵读这组《忆江南》。

5、学生在古琴乐中诵读这组《忆江南》

附: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服相逢。

教学反思:

三首《忆江南》的教学,我运用了同一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如结尾处“能不忆江南”的诵读,就迁移到学习其余两首结尾句“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学生不仅认识了词牌的特点,更加深了词所表达的感情。另外这节课的教学还有两点比较好的地方:一是在教学中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正是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词的内涵、韵味、美感。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小组合作时间有些少,孩子们没有充分讨论,我就急于让他们发言,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得生涩。

《忆江南》教案设计 篇五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忆江南》教案设计 篇六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

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

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

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

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

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

了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

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

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

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

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

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

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

的歌。

板书: 忆 江 南

↓ 美景

江南 赞美、思念

浓情

《忆江南》教案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⑴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⑵ 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4、教师范读激情,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

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赏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

胜可否换成似?

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日出图)

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江花图)

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⑵ 赏读: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江水图)

⑶ 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

⑷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① 指名读。

② 合作读:

(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来碧水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3、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诗《魏王堤》:

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出示七绝《魏王堤》。

⑵ 引读体会: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丝,才透出那么一点儿春意。

⑶ 再次朗读体会能不忆江南? 一句的含义。

4、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⑴ 赏读白居易其它两首《忆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

⑶ 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⑷ 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构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言语美感,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有感晴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学生可能会回答:

词语类: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诗词类:《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歌曲类:《嘀哩嘀哩》《春之歌》《小燕子》……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关于春天的表象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2、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师共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

4、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对词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画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理解的词句有:“蓝”的古今异义;“谙”的意思;“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

[设计意图]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三、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

这首词的意思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难可能有二:一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因为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可组织学生在读议中加深理解。

1、对“江花”的理解

生:“江花”指的是江畔的红花。红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艳丽夺目。

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读后交流。)

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哇。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吗?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江花”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

2、理解江南“好”在哪里?

(1)研读课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生1:江南“好”在“江花”。(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尽情欣赏,诵读诗句。)

生2:江南“好”在“江水”。出示“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生3:江南“好”在“红日”。红花、绿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太阳的光辉,这景色就逊色了一半。太阳,使江花更艳,也为江面铺上了一条红绸缎,多美啊;没有了阳光,江花也不会那么红艳了,江面上也失去了五彩斑斓。正应了那句老话:红花还需绿叶衬。

生4: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这是因为作者曾经生活在江南,亲身体验过江南之美,对故土风光的迷恋,使他久久不忘江南。“能不忆江南”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江南好”。

(2)填充练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请把学过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关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填充练习的设计,放飞学生的想象,激活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填补了“好”字留给读者的空白,使江南春色美景得到个性化、形象化、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提取和巩固了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品——体昧语言,感悟诗情

1、推敲语句。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如:首句“江南好”。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三、四句抓住朝阳、江花、江水等景物,通过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一句,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烘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2、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之美: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3、蕴情吟诵。播放古筝伴奏曲,进行配乐诵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经典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促进语言积累,得到美的熏陶,乃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五、比——比较异同,归纳总结

1、比较学习。这三首词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独立思考,做好发言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2、引导归纳。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都在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时间、地点、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3、感情朗读。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适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设计意图]体现教师的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对比,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拓——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画、作词、写导游词。)

2、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自学白居易的其他两首《忆江南》。

3、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自学同题诗词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拓展,自主表达阅读感受,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发展了学生个性。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九

教材分析:

《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理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提出了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6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入情

1、背诵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创设古文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

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教师小结: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忆江南 《忆江南》教学设计10篇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