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关于别董大诗意经典五篇

发布时间:2023-03-09 12: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别董大诗意经典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关于别董大诗意经典五篇

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别董大的诗意【经典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诗意 篇一

从古至今,送别,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正如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既然有相逢的喜悦,就必定有离别时的不舍与留恋。而在唐朝这个盛产诗歌的朝代里,为数众多的送别诗更是将离愁别绪渲染的无以伦比。而在众多的送别诗中,我最喜欢也是最欣赏的,是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虽然充满了离别的不舍,但却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引起人无限遐思。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为送别友人所作的经典名篇,共有两首。第一首众所周知,最为出名。“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短短四句,却将一份深刻的友谊永远定格在了时间的长卷上。“千里黄云白日曛”,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了一副荒凉壮阔的旷远景象。沙漠戈壁,黄昏落日,色彩本来就很昏暗,而无边无际的黄云则将画面的主色调烘托的更为昏暗沉重。“北风吹雁雪纷纷”,专属于北方的彻骨寒风呼啸而来,大雁成群结队的向南拼命飞去,鹅毛大雪漫天盖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到那个送别的画面:在一片昏暗荒凉的大背景下,诗人和友人出现在我们眼前,南飞的雁群发出凄婉的鸣叫为他们的离别奏曲,漫天的飞雪伴乐而舞。这样的场景,既是悲伤不舍的,又在这悲伤不舍的情感中,添加了一丝丝豪迈和阳刚。在这样的场景下,诗人说出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临别赠言。这样的话语,需要怎样的胸襟和心态,才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吐露啊!面对着此生挚友,身后,是仅仅逼迫急急追赶的时间,面前,是杳无音讯渺茫无望的未来,置身于这空旷荒凉的天地间,诗人却没有用眼泪和不舍来编织送别,他只是对朋友说,不要为了未来的路上没有知己相伴而惆怅满怀,天底下有哪个人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这样豪迈的语言,将哀婉凄凄的离愁别绪一扫而光。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不需要天天都能见面,天天都能在一起相处,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我看来,知己,友情,不仅仅存在于空间,还存在于时间,空间会受到束缚,而时间则为永恒。正如诗人和董大一样,他们的生命早已定格在唐代那个空间,但是他们的友情却跨越千年流传至今,永远的存在在时间里,散发光芒。从此句也可以看出,高适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得,离别在即,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叮嘱朋友保重,而是响亮、有力的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这就是知音,说话朴质而豪爽。知己,不在于为对方细心的办到每一件事,而是经常的鼓励对方,让对方充满生活的力量和拼搏的的勇气。知己可以不是那个经常在你身边的人,却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你不说话就能了解你要什么的人,是那个永远让你斗志昂扬的拥抱明天的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认为,此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唐诗纪事》则评价为“以气质自高”,因而此诗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这首诗豪迈、大气、一反唐诗送别题材的哀婉低转之气,实为难得的送别之作。

本诗第二首比起第一首来,知名度大大降低。“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别董大》一诗,作于高适郁郁不得志之时。这个时候的高适,处于“贫贱”、“相逢无酒钱”的窘境,虽然自己境遇困难,但与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依旧能另生活焕发希望的光芒。彼此都境遇不达,短暂的相逢后又迎来了各自奔天涯的时刻。分别在即,诗人在自己对友人的祝福中灌输了希望和慰藉,作为一种无声的鼓励,给人一种信心和力量。人在郁郁不得志之时,最容易情绪低沉,失去方向和动力,然而这个时候倘若能得到挚友真诚的鼓舞和祝福,就如同在漆黑一片中触摸到曙光,抑郁的阴霾随即消散。

在这里我不由的欣赏其高适的为人。他写诗毫不矫揉造作,直抒胸臆,不尚雕饰,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雄健浑厚,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我一直都相信诗如其人,诗里散发和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就是这个诗人品质的最好注脚。只有为人正大光明,心胸开阔,乐观豁达,才能在最窘迫的境遇之下依然怀抱希望前行。这一点高适和苏轼有些类似,无论什么时候,都将希望作为一种信仰,从不垂头丧气,从不为自己所处的境遇而将信仰丢弃。这才是真正的朝圣者!他们可以不信奉佛祖和上天,但是他们依旧拥有心中的神圣,不管那朝圣之路多么漫长,多么坎坷,他们始终怀揣信仰,坚定前行,并不断用自己的的希望和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首唐诗,一景送别。离别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绝非仅限于惜别情谊,还有那心中不变的信仰,和生命中永恒的希望。

诗意 篇二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適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適“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译文 篇三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得;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别董大 篇四

作者:高适 【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意 篇五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推荐访问:诗意 经典 别董大 关于别董大诗意经典五篇 诗意 诗意的网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