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6篇(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6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一个建筑的质量水平决定了建筑的安全性、耐久以及实用性。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建筑毕业论文 篇一
一直以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管理城市的依据、建设城市的纲领。因此,如何建造一个城市的良好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态、科学合理的空间体系,逐渐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大城市的发展,一些中小城市也在不断崛起,一时间中小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中小城市秩序的有效运行,必须对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是至关重要的组成环节,也是象征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城市景观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进行建筑建设的时候,只有有效结合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才可以保证建筑风格的独特。
成为成功的作品,如果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中,出现一定的脱节情况,必然会导致建筑成为一个失败的作品。所以,在进行建筑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统一,实现建筑的特有风格。
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规划主要就是对建筑物室内功能展开规划,利用相关功能与规划处理的连接,实现建筑物在使用周期内的价值。在开展建筑规划的时候,主要就是从建筑物使用价值出发,结合建筑物的整体形状、区域特点,保证建筑物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建筑设计主要就是在建筑规划的条件下,设计师利用现有的建筑技术与各种资源,通过自身的想象与创造,将业主的想法与要求体现在设计当中,同时对建筑物的平面结构与空间布局进行一定的完善。
建筑设计就是建筑物的最终设计,建筑物的所有功能均需要利用相应的设计来实现,比如,个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建筑。
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问题
建筑物的所有功能均需要利用建筑布局和结构予以实现,因为个人习惯、专业特点、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相应的建筑物功能空间结构也是不同的,在进行建筑设计与规划的时候,没有充分了解使用者的信息。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然存在着一些出入,在进行相关设计的时候,经常出现返工、修复、补充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这里主要对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无法协调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建筑任务书拟定缺少使用者的直接参与
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筑设计任务书的拟定,其主要反映了业主对建筑物功能的要求。无论是办公大楼、工厂建筑,还是住宅小区,均需要管理人员或者开发商进行任务书的拟定。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任务书拟定的时候,均没有邀请使用者进行直接参与,导致其相应的设计无法达到使用者的要求,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建筑建设的顺利进行
建筑设计缺少个性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物外部条件而言,其更加重视形体与色彩的设计;对于建筑物内部条件而言,其更加重视共性的体现,基本上均是形成统一的效果,没有自己的风格建筑。
同时也没有一定的整体性,无法在静态中体现动态,并且也无法在简单中体现复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个性的体现,需要进行一定的标新立异,在建筑设计中也不例外,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形成自身的特色,才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人员开展建筑规划工作
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首先进行的就是规划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初步设计的时候,就要明确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不同,同时设计人员工作的重点一定要放在设计方面,而不是功能规划。
除此之外,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和使用者进行交流,也是导致其设计成果不符合使用者要求的重要原因。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 篇二
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发展探讨
摘要:对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进行论述,指出“节能、环保、健康”已成为智能建筑所必须具备的新的时代特征。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在于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统来构建绿色建筑,发挥智能科技在节能和减排以及环保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智能建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办公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舒适。在新时代背景下,典型的智能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代人对绿色、环保、节能的最新追求,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智能建筑中体现绿色和节能。为此,笔者试从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出发,对其进程进行论述,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1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
智能建筑的概念最先在国外出现,这个概念的产生得益于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正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化发展,智能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地,这一概念投入实践。在1984年1月,美国在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智能大厦,在这里,建筑的使用者无需准备复杂的设备,便可享受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资料检索、市场情报等多项服务。此外,大厦还实现了由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的空调、防火、防盗、配电、供水自动化系统,划开了建筑设计新的篇章。
在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在9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首先提出了我国《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也是我国智能建筑起步的开端。在此之后,在改革发展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出现了很多以“智能建筑”为标签的建筑物,虽然有很多建筑实际上仅是以此为噱头,但是在这个时期也发展起了一批正在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建筑物,也为我国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生存的环境更为便利、舒适。但是作为建筑,其始终是能耗大户,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发展更多地偏向了绿色与节能。这一点从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也显然可见,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但在随后的几年,国家对该标准中智能建筑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新标准GB/T 50314-2006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可以看出,在新修订的智能建筑定义中,添加了“节能、环保、健康”的概念,由此,智能建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2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
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概念最早源于绿色建筑的理念,在绿色建筑的理念里,追求以最小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最低的环境负荷下,构建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适的建筑空间,达到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在于,不局限于用智能系统管控建筑设施,而是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统来构建绿色建筑,发挥智能科技在节能和减排以及环保中的作用,以“智能”服务“绿色”,使得建筑拥有活力的生命和可持续的生机。
近年来,智能建筑设计中通常会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同样地,绿色建筑的设计里也会涉及很多智能化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正是两者相互渗透的关系使得智能建筑具有了绿色与节能的属性。一般地,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等;智能暖通空调系统,如区域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变频空调系统等;智能室内环境控制,如室内照明控制,随环境、温度、湿度自动调节的呼吸墙等;智能的给排水系统,如对泵类设备根据需要的智能调速、雨污自动收集和分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设备等。可以说,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并非简单的建材和新设备的组合,而是在它们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为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就必须对智能建筑进行恰当地管理,使建筑系统中的环境、生态、能源、建筑结构、电器、设备、通信、网络等管理相互协调,以实现绿色环保的最终目标。
3建筑发展的方向——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
所谓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即是将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以“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2]。
通常,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所形成的建筑被称作绿色智能建筑,对应绿色智能建筑,其所使用的技术被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3],常见的包括:节能技术、节地技术、节水技术、节材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及技术。实际上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在我国已有多处应用的实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迎合绿色奥运的口号,体育场使用了地源热泵,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能量,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贮的冷量向鸟巢供冷,冬季吸收土壤中蕴涵的热量为鸟巢供热。又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膜结构等相关技术使自然光能得到充分利用,能实现一天中绝大部分在封闭的场馆中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大大的节省电力能源;同时在“水立方”,3万m2的屋顶可以把雨水100%的收集,相关资料显示,该雨水收集系统一年收集的雨水量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因此这种高雨水收集率的建筑对于北方缺水地区尤其适用。
此外,将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用于原有建筑的改造也是今后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厦门中银大厦节能改造项目,在对原大厦的能源改造中,首先对技术落后的2台冷水机组和4台水泵进行更新,提高运行效率;其次,重置了冷冻水温度以符合预期冷冻负荷;再次,采取了控制通风的先进控制策略;而后,对风机和水泵进行变频改造;进行了夜间回设,夜间操作循环使HVAC设备在无人期间保持区域级管理实现节能;再而后,通过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开启、运行监测,水流量根据实际负荷进行自动化调节;最后,对照明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据了解经改造后,该大厦每年可节电近95万千瓦时,省电达30%,为国内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利用绿色智能建筑技术进行节能绿色改造提供了借鉴。综上所述,在今后,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必将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也只有这样,人们对于绿色生活以及节能的全新要求才能得到最大满足。
参考文献:
[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李南,李湘洲。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J].建材发展导向,2010(4):26-29.
[3]申唐,毛贤君,张天宏。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江苏建材,2009(1):54-56.
建筑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建筑设计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建筑工程成本,提高了建筑的节能环保系数,缓解了能源危机。通过介绍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分析目前建筑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新材料;节能技术
1建筑设计及新材料、新技术
1.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围绕建筑所做的一切工作。设计工作涉及建筑学、结构学及排水、供水、供暖、电气、防火、消防、燃气、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光学、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学、园林绿化等方面,满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空间的合理安排,解决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在的艺术效果,建筑与建构等问题。建筑设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复杂性、创新性、时代性等特点。
1.2新材料
建筑新材料是指除传统的瓦、砖、砂、灰、石之外的,己应用于建筑工程实践的,并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具有低碳、环保属性建筑材料,既包括新原料与制品,也包括原有材料的新制品。建筑新材料具有节能性、环保性、美观性、安全性、舒适性及耐久性等特点。建筑新材料的分类可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用途及材质作一下划分。
(1)按照建筑新材料的用途,可分为墙体材料、屋面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门外窗、五金灯具、外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外墙隔断、卫生设备及其他新材料。
(2)按照建筑新材料的材质,可分为新型水泥制品、新型玻璃制品、新型木材、新型石材、玻璃纤维制品、新型混凝土、铝合金及其制品、玻璃钢制品等其他新材料。
1.3新技术
建筑新技术是指建筑行业随环保意识与新材料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各项技术,包括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等。
2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属于节能建材,主要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制成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非粘土砖、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等。新型墙体材料的优点在于质轻,保温隔热,隔声,环保,无污染,且装配简单快捷,加固墙体并节省空间。新型墙体材料不但解决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还因其是工业废弃物(如煤矸石、粉煤灰等)的回收利用,低碳节能。国家与政府对新型墙体材料予以越来越多的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的技术改传统方式,提升建筑材料的质量。与此同时近年来建筑业城乡住宅需求量增大,为新型墙体材料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2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材料与隔热材料又称绝热材料,包括矿物棉、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及多空聚合物,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硅酸钙绝热制品、各种复合保温隔热材料等。其可减少建筑室内向外环境的热损失,降低建筑空调负荷和空调耗能,是构建节能建筑的重要环节。保温隔热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墙体与屋面的保温绝热,热工设备、热力管道的保温,冷藏室及冷藏设备。部分保温隔热材料存在防火性和防水性方面的缺陷,加之部分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但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使其优越的保温隔热与吸声减震的性能具有广大的应用潜力,如在气凝胶节能窗、屋面太阳能集热器等发挥节能减排作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密封材料必须具有较强的粘结性,较强的水密性与气密性,较强的耐高低温性和耐老化性,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根据建筑物品材质与性质选择不同性质的密封材料。目前常见的防水密封材料有丙烯酸类密封膏、塑料油膏、聚氯乙烯接缝膏、聚硫密封膏、沥青嵌缝油膏、硅酮密封膏、聚氛酷密封膏等。防水密封材料是建筑行业重要的功能材料,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连接建材,作为“桥梁”,发挥其防水、密封作用,一般在迎水面使用,以防止其渗透。防水密封材料的使用方法分两种,一种为嵌入接缝,另一种为覆盖接缝。嵌入接缝方式要保证密封材料的嵌入深度低于接缝表面l ̄2mm,适用于防水砂浆间、防水混凝土间及防水砂浆(或防水混凝土)、金属(或塑料)构件间的密封。覆盖接缝方式要使密封材料粘结于接缝两侧之上,适用于卷材间、卷材与金属(或塑料)构件间的接缝密封。
2.4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
节能门窗与节能玻璃对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热力最活跃、最敏感的设计,其节能约占建筑节能的40%左右。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节能门窗主要有塑钢门窗、木质门窗、铝合金门窗等。塑钢门窗在防火性与保温性方面不断改进一既在门窗材质中加入不同物质提高其阻燃性,又通过发泡材料填充减少空气对流,大幅提高门窗耐高温性。木质门窗融合了欧洲先进技术与装备,力学强度高,导热系数低,且木质门窗环保,但生产成本高。铝合金门窗通过断桥技术弥补了其导热系数高的不足,提升其节能型与保温性,得到了广泛应用。节能玻璃按照不同的性能可分为吸热玻璃、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真空玻璃等,其大幅提高了玻璃的吸热功能、阳光控制性能、低辐射性能、安全性能> 噪声控制性能〇节能门窗与节能玻璃的选择与使用应基于隔热保温与能源节省,根据建筑朝向、气候特征等选择经济环保、功能性强的建材。
2.5太阳能综合利用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新能源,蕴含巨大能量。我国太阳能资源辐射总量约为3.3X 103 ̄8.4X 106kJ/(m2? a),全国2/3以上地区年日照射数大于2000h。有效利用太阳能,既能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现状,又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将太阳能的集热利用、热力发电等综合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结合,充分利用丰富、洁净、理想的能源,实现热、电、光的能源转换。在建筑设计中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与节能环保,即通过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其可大大降低生活用水、夏季空调、冬季供暖、采光照明、通风换气方面的能耗,打造“绿色节能建筑”。
3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节能新技术
建筑节能新技术是在提倡绿色低碳建筑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能源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建筑材料节约。能源节约通过建筑设计使用高能效采暖空调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减少能耗,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具体方法如下。
3.1.1 土地资源节约
通过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有目的地重置和搬运地表土,做好绿化,合理利用土地。
3.1.2水资源节约
主要通过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将生活用水如厨房排水、洗浴排水、洗衣排水、冷却排水、洗漱排水等废水通过技术处理后,变为生活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再次利用,如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等。
3.1.3建筑材料节约
在充分了解建材性能基础上,合理利用以达到节约目的,同时也可通过利用其他资源实现建筑材料的新建与改造,如利用废弃植物纤维,如废弃竹子、废弃木质材料、农作物秸秆等,实现建筑材料的新建与使用,可利用江河淤泥改造成为新型墙体材料,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节约资源。
3.2信息化技术信息时代,通过智能化设备及技术优化设备运行,实现建筑设计对于能源节约,提高能效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智能化太阳能产品实现建筑制冷与供暖;通过微波传感器产品的报警功能,为建筑提供安全保障;通过防风雨传感器,实现窗户的智能关闭功能,防止雨水滴入室内。小区智能化系统也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管理网络平台,控制网络与信息,达到安全防范、设备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目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具有集成、扩展、操作、维修的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子系统设备、功能与信息的管理集成,减少资源浪费与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居住建筑片区的安全、方便、可靠、实用。此外,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近年来新兴的实现安装配置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结晶一BIM技术将建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者置于同一平台上,共同分享建筑信息,实现信息的可视性与协调性。
3.3排水新技术
建筑排水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排水技术与水资源节约及再利用紧密相连,通过一系列新技术如设置地漏、吸气阀产品、排水管材等,运用压力排水、真空排水、同层排水技术,屋面雨水技术,实现建筑排水的科学性。
(1)地漏功能在于排除地面积水,到现在已发展出多种功能,如洗衣机插口地漏、多通道地漏、带网框地漏、密封性地漏等。相关标准规定了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等,对地漏的排水量、自清能力、水封稳定性等方面给出量化指标,规范了地漏产品市场标准。
(2)排水管材如离心铸铁管,连接采用密封圈,法兰压盖接头,柔性接口,达到降噪、抗震功能,同时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
(3)同层排水技术通过同楼层排水支管与主排水管在不穿越楼板的情况下,在同楼层内连接到主排水立管上。同层排水系统由HDPE管道系统、隐蔽式系统安装组件、存水弯、配套的卫生器具组成。同层排水技术不但实现了独立、自由的房型设计与室内空间布置,并且具有隔声、节水功能,并通过墙前安装方式,起到隔声和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通过HDPE管道及独特的水箱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排水效果,实现了节水功能。
(4)真空排水技术利用真空管道把生活污水收集到密封罐中,采用真空坐便器、真空控制技术、真空泵、罐,将污水通过污水泵送至室外污水管网。其管道敷设灵活,排水管径小,有良好的节水效果,但其投资费用高,真正推广与应用在目前尚存在一定困难。
(5)屋面雨水技术现如今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屋面工程中,如虹吸式雨水系统,通过不同高度的势能差在管道内部形成局部真空,从而利用虹吸作用达到快速排放雨水的目的。
4结束语
Ifi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建筑设计中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不但能提髙建筑工程质量,还能有效促进行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绿色、低碳、环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松伟,赵夏昱.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0 (1).
[2]宋宜海.浅谈新建筑材料及新技术在民间建筑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6.
[3]李岚.建筑新材料及新技术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4).
[4]荆可歆.建筑新技术分类体系及应用研宄[J].建筑设计管理,2014(8).
[5]李良杰.建筑新材料及新技术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3).
[6]冯跃,张莉莉,张红,等.北京绿地中心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J].建筑技术,2015, 46 (4) : 294-299.
建筑毕业论文 篇四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一切检测、监控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符合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质量第一”原则,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确保百姓有房可住,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质量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一,也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三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防”为“控”先,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四是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遵循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遵守国家的规范、建筑业内的规定,坚守科学、守法的职业道德。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
建筑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和相关文件承担相应的责任。
2。1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人,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总负责人,拥有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选择承包单位的全力。
2。2勘察单位是指对地质、地形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评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筑工程所需勘查结果资料的单位。设计单位是指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想买进行综合性设计及经济技术分析,并提供建筑工程施工一句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单位。
2。3施工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 ,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承包的单位。
2。4工程监理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在建设单位的委托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单位。
2。5设备材料供应商是指提供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包括设备材料生产商、经销商。
建筑工程建设因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联系密切,需协调各方才能合力完成。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3。1人员素质。不论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操作者,人员的素质都将直接或是间接地对规划、决策、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3。2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的使用和安全。
3。3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分为两种: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器具,它们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或工业设计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简称施工机具设备。
3。4工艺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3。5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
此外,建筑工程量的压缩、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滞后、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工人队伍的素质低下、建筑业市场的不良竞争等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1。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它包括施工质量、建设单位的组织管理质量、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质量、监理单位的监理质量。并且,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即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
2。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据人们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近4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
3。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的步伐,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
4。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要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4]。
5。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管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5]。特别是在目前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6。推进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限度地开发劳动力资源;整个工程产业的发展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要求工程领域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度”的限制;政府应建立必要的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农民工的进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工人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要依据法律、法规、条例确立并加强对材料、机械、现场的规范管理,使之制度常态化,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质量意识。
结束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切实增强做好工程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努力把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推动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 篇五
景观建筑学发展趋势探析
【摘 要】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新起的行业,已经贯穿在建筑以及人们生活中,并且无处不在。其不管是在环境保护和美学角度上都完美的诠释了建筑要带给人们的舒适和安逸的理念。景观建筑学在原有建筑学的基础上更加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理念。它使人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的优美,更加的环保。并且景观建筑学很好的将景观学和建筑学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完美的契合。本文所要讲的是景观建筑学在当今社会上的发展趋势,以及其所提倡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发展;探析
1、景观建筑学的设计理念
景观建筑学是一个包括了很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科。景观建筑学提倡的是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景观建筑师的设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将人与环境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设计出一种天人相处融洽的关系,是景观建筑学主要的设计理念。并且,景观建筑师都是秉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设计的。
1.1秉着尊重历史文化的发展,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要考虑在当地人文环境下的设计方式。
譬如,我国的少数民族每个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也有各自不同的信仰,所以景观建筑师在对于少数民族人群的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个问题了。人们对于日常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他们认为居住环境越好就代表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就为高,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景观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对于如何将环境和人们联系起来的方面,景观建筑学是目前唯一一个具有相关知识的学科。所以,随着人们对于环境,文化的越来越重视,景观建筑学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1.2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不管是景观建筑学还是其他建筑学方面都会首先考虑该设计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是否符合生态学的观念。
并且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也都会保留原来地区所本来就存在的景物,同时设计师也将该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与其所做的设计进行统一化,以达到相互和谐的效果。最好的设计就是跟随自然的脚步,将自然与设计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将本地的自然环境最大化的利用起来等一系类的方法都是设计师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候需要做到的事情。景观建筑学主要是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的设计理念。其主要倡导的是用自然社会中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不是单单凭借人工建造的事物来渲染建筑物。
不管是在景观建筑学还是在其他方面,多数都是倡导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就目前社会,人类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要考虑到人们对于这个设计的认可度和人们是否能感到舒适。有些设计尽管外观设计很美,灵感也十分的不错,但是如果违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算再好看的事物最后都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再者,如果一个美丽的事物将其放在了不属于它的地方,那么到头来,不管是那边的环境还是那边的人们都接受不了该事物的存在,最后其命运也不过是放置一旁或者被拆除。从上我们能够看出,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将生态与人文结合在一起,光有好的事物是不行的。要将好的设计和地方特色及地方景观结合起来,这样就算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了。
2、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景观建筑学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它不仅加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建筑本身的特性。
2.1景观建筑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十分的重大。如今,随着人类不断地过分开采和规划,自然环境已经支离破碎,自然的资源也都面临着耗尽的危险。因此,人类开始对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这就为景观建筑学指引了一条新道路。其中不乏有很多著名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
2.2景观建筑学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每个地区的自身环境也都是有差别的。景观建筑学在每个地区中的发展主要是在保持原有地区特色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相应的开发工作。以达到该地区在自然及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条件下,该地区的经济能够得到提升。同样,这样的旧址改造的例子也有很多,并且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而且多数的设计师都是利用该旧址所能够创造的利益,将其改造成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一个建筑,也能为社会创造美好的景观。
2.3景观建筑学对人们居住区的影响。其实在景观建筑学的理念下追求的是中人与自然朴实无华的相互协调的一种理念。但是,当今社会人们过于追求外在给人的一种奢华的感觉,却忽略了景观建筑学真正的含义。这种被扭曲的景观建筑学带给人们的不再是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而是一种人类社会心理的阴暗面。因此,在我国居民区成功建造并且完美的例子并没有很多。但是,在国外这种例子却比比皆是,其中“水景住宅”这一成功的小区完美的诠释了化废为宝的理念。其将设计师所要体现的观念都很好的展现出来了,将古树,人们与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们一种温馨的感觉。
2.4景观建筑学在城市公共建筑中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公共建筑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我国在对于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设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城市公共建筑要求全方位的联系,不管是在人文,城市绿化以及交通方面。一个良好的城市公共建筑能够让人们对于该城市的印象深刻。
2.5景观建筑学在垂直景观中的发展。目前,一些大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原有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垂直城市设计这一理念就被提出来了。因此,更多的摩天大楼被建造出来了,而且到目前为止,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到处都是。而且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五花八门。这些设计都对景观建筑学的以后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3、总结
目前,景观建筑学拥有一个快速发展趋势,对于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外表美观但是缺乏实质性东西的设计。因此,我们能够看出,景观经济学不光光是美丽的化身,它是要在美的基础上给予实质上的肯定。那些缺乏实质的设计也让我们明白了现今景观建筑学真正价值的缺少。景观建筑设计师应该将这一学科的灵魂,即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煌。小议当代景观建筑学的设计之路[J].山西建筑,2010,1,20(03).
[2]季岚。景观建筑学发展趋势的思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5,28(05).
[3]刘滨谊。走进当代景观建筑学[J].时代建筑,1997,9,18(03).
[4]孙丽平。浅谈景观建筑学[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0(132).
[5]焦宇静。景观建筑与景观融合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2,9,8(17).
[6]范建红。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思考[J].2010,2,15(01).
建筑系毕业论文 篇六
《浅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要点 》
【摘 要】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打开市场,从国际上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001年,我国再一次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一系列措施都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建设工程行业来说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根据当下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要点为切入口进行综合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清单 计价规范 招标控制 价编要点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谋求更好的进步,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行业,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
1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和招标控制价与传统招标标底的区别
1.1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
所谓的招标控制价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招标工作开始陆续展开并逐渐得到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相应的无标底招标和有标底招标两种情况的出现,这些问题对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以此来促进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我国政府在1983年开始对招标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推行招标控制价,并不断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发展。到2003年7月招标控制价的调整工作有了基本的定论,将招标控制价的标准进行了确定。
1.2 招标控制价与传统招标标底的区别
1.2.1 编制人员方面的区别
对于编制人员来说,招标控制价与传统的招标标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就曾明确规定了在进行招标过程中或者是工程进行中的清单类型需要由专业的具有相关技能和招标文件的相关能力的责任人进行编制,同时,还可以委托、聘请专业的工程造价机构进行相应的造价编制工作。但是现行的招标控制价又对其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改革明确指出,只有具有相应资质和编制能力的工程造价的咨询人才有对其进行编制的资格。
1.2.2 编制依据方面的区别
改革了传统的编制人员的范畴之后,国家对于编制的相关依据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对于编制依据方面所做的规定是由国务院以及在此之下的相关省市政府做出;而对于现行的计价规范来说,其规范依据变成了各省市级以及相关的行业部门进行实际考察之后进行制定的标准,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政府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1.2.3 投标是否公开方面的区别
根据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标底是需要进行严格的__的,不能泄露给进行投标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但是,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由于管理不严和工作人员疏忽或者恶意泄露标底的现象,这些都十分不利于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失公正性。新时期在对传统的招标工作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之后,对于招标标底的__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对于标底的管理和__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标底不公开改革为招标控制价公开制度,从而更加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顺利进行。
1.2.4 评标标准方面的区别
对于现阶段的投标过程的评标标准来说,我们也做了新一轮的改革。招标控制价作为现行的比较完善的工程造价标准来说,它的造价标准也是最高的。众所周知,以往的招标控制价也是招标人对于所要进行的招标控制中期望值最为大的控制值,同时,它对于招标人来说,也是其报价和投标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但是并不将其纳入到评标计分标准当中去。但是现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现行投标工作的不断改革,传统的评标标准已经不能适应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工作。
2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
如何准确把握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是当下许多企业和部门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同时这也与招标人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方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价格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依据的研究分析,将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总结为
如下内容:
2.1 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相关清单编制要求
充分考虑到清单编制的具体要求是当下准确把握招标控制价的编制的重点内容,作为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主要依据,工程量清单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切实的关切到每个招标控制价的准确与否。本文经过相关的考察和分析,将总体原则划分为以下几点:
(1)对施工图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对于施工图纸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进行合理的招标控制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招标控制价的计算更加科学、合理,了解实际施工中的具体情况。
(2)坚持遵守四个统一标准。所谓的四个一的统一标准就是指项目编码要统一、项目名称要统一、计量单位要统一以及相应的计算规则也要有统一的标准。
(3)计算统一。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小心、细致、准确无误。
2.2 对于科学施工方案的准确选择
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的特殊性进行科学施工方案的选择,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便于在最小的投入下取得最良好的施工效果,并能很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规格。
3 结语
招标控制价是当下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综合考量和分析而进行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它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恶性竞争和哄抬物价等不良行为影响整个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很好的增加招标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但是,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大环境都要求招标控制价标准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手段,采用合理的编制方式进行招标标准的制定工作,保证招标工作的有序、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首绪,乔鹏,张征争,胡迎迎,胡振山。基于AHP方法的公路施工定额现场测定方法的适应性选择[J]。中外公路,2010(4)。
[2]林汉,和希顺,向异之。论招标前期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13)。
[3]袁庆华。齐心协力努力推进我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2010年全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4)。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6篇 建筑毕业论文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
热门文章:
- 党风党性警示教育内容2024-11-01
- 党风党纪自我剖析材料范文2024-11-01
- 党费收缴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4篇)2024-11-01
- 党费减免讨论会议纪要(2篇)2024-11-01
- 过党生日有感(4篇)2024-11-01
- 文化自信党员(5篇)2024-11-01
- 2024党员干部贿赂多少钱违法(3篇)2024-11-01
- 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存在问题(2篇)2024-11-01
- 深入查摆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不足(5篇)2024-11-01
- 党委班子画像报告(3篇)2024-11-01
相关文章:
- 2023年度毕业论文论文摘要目录4篇(完整)2023-02-1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4篇2023-02-14
- 网站设计毕业论文8篇(完整文档)2023-02-14
-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篇【优秀范文】2023-02-16
- 2023年毕业论文答辩会问哪些问题4篇(完整文档)2023-02-19
- 2023年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篇2023-02-20
- 会计毕业论文3篇(2023年)2023-02-24
- 毕业论文心得4篇2023-02-24
- 2023年硕士毕业论文9篇2023-03-02
- 2023年毕业论文自我评价6篇【优秀范文】2023-03-03
- 建筑工程公司财务管理制度2篇2023-02-18
- 2023年度建筑工程承包合同7篇(范文推荐)2023-03-26
- 2023年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精彩3篇2023-03-29
- 建筑工程年终总结个人(14篇)【精选推荐】2023-05-13
- 2023最新建筑工程材料供应合同(六篇)2023-05-23
- 建筑工程电气工程师个人总结(10篇)2023-05-28
- 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组成(17篇)2023-06-17
- 2023年建筑工程合同12023-07-14
- 建筑工程专业自荐书必备13篇(完整)2023-07-27
- 建筑工程文明施工规范五篇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