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9篇

发布时间:2023-07-12 13: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第1篇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这个故事里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知识呢。(学生讲解乌鸦喝水的故事)。这只乌鸦多聪明呀,那你们知道(1)乌鸦为什么能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9篇,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9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1篇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这个故事里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知识呢。(学生讲解乌鸦喝水的故事)。这只乌鸦多聪明呀,那你们知道(1)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2)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3)乌鸦为什么要放许多小石子?

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因为石子占了水的空间,水被挤得没地方去,所以会上升。(教师板书“空间”二字)

二、认识体积

同学们,我们现在也像聪明的乌鸦一样去发现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好吗?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空间发现之旅.

1、出示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实验

交流小组为单位,交流做实验的结果。

师小结: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都占了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粉笔占空间吗?你们占空间吗?我占空间吗?还有什么占空间?

生:(学生计讨论书、本、笔等文具都占空间。)

师:除了教室里的,教室外面还有什么占空间吗?

生:有!电视,冰箱,床等。

师:空气占空间吗?(师用手抓)你抓不着,还占空间?(气球里 的气吹得太足就会炸)所以空气也占空间说得太好了,(鼓掌)细菌占空间吗?你根本看不见。(在显微镜下看见)这些东西都占空间,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什么占空间?生:物体。(师板书 物体)齐读。

现在我们继续空间发现之旅

2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小组为单位,交流做实验的结果。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如:桃子占的空间大,红枣占的空间小。

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让一名学生到前面和老师站在一起)同学们,我俩谁占的空间大,那我和姚明谁占的空间大,你发现了什么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发现了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下边听课的教师中,有没有比我占的空间大的,有没有比学生占的空间小的?

生:后排的那位男老师占的空间比你大,没有比学生占的空间小的。

师:你手里的文具,谁比谁占的空间小?谁比谁占的空间大?

生:铅笔占的空间比文具盒占的空间小,书比铅笔占的空间大。

师:铅笔占空间的大小是铅笔的体积,某同学占空间的大小是某同学的体积。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体积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板书齐读)

3、师:(找出三个学生走向前来)

师:请按照老师口令做,说口令三个学生跟着做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没有?

生:(学生讨论交流)她们三位无论位置和形状有什么变化,体积是不会变的。也得出了物体不论怎样摆放,体积是不会变的。

4、师:(拿出西红柿和黄瓜)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生:可以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装上同样多的水,把西红柿和黄瓜分别放进两个烧杯里,看哪个烧杯的水涨高了,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鼓掌)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数学里这叫做“转化”。

师: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谁的体积更大些?生:一斤棉花的体积更大些。

三、认识容积

1.认识容器.出示:茶壶、杯子、纸盒、水桶等物体。

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可以用来装东西。

师:像茶壶、杯子等可以用来容纳别的物体的器皿,我们称之为容器。。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打开盖子请学生观察。

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吗?

2、师、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够装东西。你们刚才所说的这些能够装东西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小结: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物体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称为容器。课件出示箱子、盒子、杯子、仓库等都是容器)

3、课件出示两个杯子

师:想一想: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

请同学上来做

小结: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装的水比第二个多,我们就说(第一杯杯的容积比第二杯大。)

4、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

“容纳”是什么意思?

(举例:半瓶水,水的体积是瓶子的容积吗?演示:倒半杯水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5、问:纸盒有体积吗?纸盒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1)你认为纸盒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吗?为什么?哪个大?

(2)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一般说来,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举例理解容积。

师:现在我们利用这些现成的容器来说一说。这个茶叶筒里能放茶叶,放满茶叶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个茶叶筒的容积。谁再来举个例子?生: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如果把这个杯子装满面,什么是这个杯子的容积?生:面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请你说出以下容器的容积指什么?墨水瓶,水瓶,等

师:请你快速判断,容器里物体的体积,是不是容器的容积,为什么?(出示课件。)

生:我认为水的体积不是水杯的容积,因为这个杯子没有装满。

生:我认为苹果之间有空隙,苹果的体积也不是箱子的容积。

师:看来,要说一个容器的容积,必须把容器装满,也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东西了。(板书:所能容纳。)齐读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在生活中我们还能遇到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生:油桶里油的体积就是油桶的容积。

师:你认为他说得严密吗?生:他说得不严密,应该是油桶里装满油,油的体积才是油桶的容积。

师:希望再发言的同学能注意到说话的严密性。

生:钢笔水瓶装满钢笔水,钢笔水的体积是钢笔水瓶的容积。

师:(老师拿出橡皮泥做成馒头、烧饼、薄饼等状、边做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

四、说容积和体积的区别并练习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说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记录员记录

现在我们来闯闯关吧

五、总结:今天的空间发现之旅你有收获吗?

1、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球的体积的人是谁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听一个跟阿基米德有关的故事。(电脑播放)师:故事听完了,他为什么么兴奋得跑回家?你知道他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吗?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

3、调查你家的鞋盒、抽屉、微波炉的容积。你是怎样获得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2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103—106页。

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二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抛硬币》,初步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

(2)三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3)三年级下册,学生学过《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

(4)在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

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难点:

因本课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说教具、学具: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转盘、题卡,给学生准备了(每组)五个摸球的图片、一张表格、两个红圆片、一个白圆片。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用

(1)引导发现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相互间的合作意识,这两种教学法相结合,批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分交流。

由以下几部分展开教学(出示流程图):摸球游戏——机智问答——感知数据(0、分数、1)——描述生活现象。

四、说教学程序:

(一)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

(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百宝盒,里面装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二)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学们,请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

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

(三)感知数据,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

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这也是我在处理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特色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五、说板书

最后,我说说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知识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知识,(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3篇

一、导入课题。

师:回忆本单元的主题是“心愿”,凡卡的心愿是脱离苦海,回到爷爷的身边;
《职业》中“我”的心愿是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小贩、园丁、更夫。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谁的心愿呢?板书课题《种子的梦》。

师: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和词,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学生汇报。)

二、整体感知,突破重难点

师:谁想来展示展示你的朗读,请听的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说一说思考种子的梦到底是什么?(一生朗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
带着问题去读书,思维、探究,交流,我们就应培养学生这样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生1:种子的梦是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是。

生2:开出鲜艳的花朵。

生3:是长出累累果实。

生4;
是让明年的春天更美丽。

(板书:发芽 长叶 开花 结果)

师:一粒小小的种子的生长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他的艰难的奋斗历史,你知道它要经历哪些困难么?

(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并勾画,同桌交流。)

生1:冰冷的世纪。

生2:土层的压力。

生3:冰雪的妒嫉。

(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对种子的梦的实现所要经历的挫折做一个整体感知。训练学生关注诗歌的行文思路。)

(学生自己读一、二小节,把自己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

交流学习

生1:第一小节有比喻句:“冰冷冰冷的世纪”——是比喻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是比喻这一粒种子。

生2:还用了拟人的写法,比如:沉默、潜身这样的词语。

师: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这是怎样的一种期待,又是怎样的一种渴望呀!你能读出种子的期待与渴望吗?

生1读第一、二小节。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一小节在文字表述上有什么特点?

生:有词语重复的现象:“冰冷冰冷,褐色褐色,潜身在潜身在……”

师:去掉重复,只保留一个你读读试试?

生读。

生1:我感觉不好,读着不通顺。

生2:我感觉去掉一个词,我自己读不出感情来了。

师:是呀,词语重复一次,表达感情更强烈,更细腻,就好象一个球,抛出去又反弹回来,欲断还续……

生再一次集体有感情的朗读第一、二小节。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人物和作者之间情感的碰撞与交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和思想变化,均以饱满的激情为基础。在这里,教师确保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师:冰冷的世纪,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嫉,象三座大山一样压在种子的头上,这么多的困难,它要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第三小节)

生;
为了冲破土层的压力,种子一点一滴的积攒着力气。

师:种子实现梦想的方法多么简单,就是一点一滴的积攒着力气。这到底是一颗怎样的种子呀?

生1:坚强的。

生2:勇敢的。

生3:知难而进的。

生4:伟大的。

……

师:好的,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那粒被压在泥土下,甚至是压在岩石下的微小的种子,怀着你美妙的梦想,你想破土而出!抵抗着巨石的压力,你要破土而出!你的小拳头握起来了,你在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在冰冷漆暗之中春天满怀柔情地呼唤你的名字,那久违的呼唤宛如夜晚的火,穿越并点燃你沉寂已久的梦想。

你在酣睡中渐渐醒来,借着爱的微光,依稀看见自己灵魂,正以积聚了整整一冬的力量,顽勇地攻破冰冻的土层,四十颗坚强的种子睁开眼睛读出来吧!

(齐读四——八节)

(自己汇报你喜欢这几节的什么内容,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师:从你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但是,我们也能感受到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许多的困难,现在,老师给你这样几组词,看看你想结合课文谈些什么,小组讨论。

A、困难 B、付出 C、帮助。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小组理解了,关于A困难,我们找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冰冷冰冷、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

生2:我们小组找出了种子在生长过程中自己付出的努力:根须吮吸、冲破、积攒力气、伸展、挤碎、倾心交付……

生3:“水分、阳光、蜜蜂、大地……”这些是外界事物对种子生长的帮助。

师:同学们理解和感受得很深刻,那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

师小结:是呀,种子的生长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它要自己不断地付出努力,还要借助许多外界的力量。那它为什么还如此执着于这样一个梦想呢?

生1:因为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

生2:因为她思念大地,思念阳光,她渴望自由。

生3:因为她想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师小结:是呀,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因为它相信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教师适时点拨:体会诗的主题——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好。遇到困难时要相信明天会更好,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三、欣赏课件,感悟种子的精神。

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钦佩的心一起来观赏种子的生长过程

(播放种子的生长录像)

师:从种子的生长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种子是坚强的!

生:种子是勇敢的!

生:种子的生长真的很困难,我觉得它真的是伟大的,顽强不屈的!

(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视频资料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使学生对种子那种不放弃,勇于拼搏的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题解。帮助学生把作品感悟到位。)

师:再回想一下我们上课之初谈到的有关作者,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人把自己比作一粒种子,到底有什么用意?

生:作者希望自己具有种子一样的精神:坚强,勇敢,不在困难面前低头!

师:是的,作者怀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豪迈气慨,相信终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日月”,相信“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

(因为诗歌的理解不能像平常的文本那样去处理,在学生思想充分交流的情况下,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惧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师:这不仅仅是种子的梦,更是柯岩的梦。这个梦伴着柯岩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心中的那个梦想给予她的光芒,带领她穿过那片无尽的黑暗,最终能再次拿起笔来,为生命歌唱,为梦想歌唱。所以说,梦是希望之光。同学们,你们认为梦是什么?

生:梦是一颗流星,它会划破黑暗,给予人们希望。

生:梦是一缕阳光,为你带来希望。

生:梦是一扇门,在你遭遇困难时,它将敞开大门让你走出困境。

师:孩子们,请把你的梦写下来吧,把它或珍藏于心,或赠予他人。我相信这一定都将为我们每一种人生点亮一盏希望的烛。

(音乐响起)学生在音乐声中写作。

(汇报小诗)

师总结:孩子们,让我们在这给予我们希望与力量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请记住,就算阳光不再,就算希望不再,也一定请相信:

所有的梦想都会开花,

所有的翅膀都能翱翔。

让梦恒久比天长,

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4篇

一、联系实际、激情导入

1、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课件是种子图)

2、种子子也是有生命的,不仅如此它还有美丽的梦想呢。(板书课题)

3、老师 配乐朗读

4、你听到了什么?

5、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种子的梦。

二、深入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种子的梦到底是什么?用诗中的语言来说一说。

老师引读:种子的梦是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是开出鲜艳的花朵,是长出累累果实,是让明年的春天更美丽。

2、八名同学分小节朗读。

思考:种子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样克服的?

板书 土层的压力

冰雪的嫉妒

冰冷冰冷的世纪

3、是啊,在压力面前,种子仿佛找到了动力,他越挫越勇,他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呢?

学生回答并板书

4、带着对这颗种子的喜爱自由朗读课文,将你喜欢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或某小节作深入的品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5、学生汇报交流,老师适时点拔

6、同学们,一颗小小的种子的生长过程就是他的艰难的奋斗历史我们怎能不被它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所打动呢?就请你们大声的把这种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挑战读并

7、随着音乐闭上眼睛想想你的梦想是什么?

8、孩子们坚定的种子会发芽,勇敢的叶子会长大,自信的蓓蕾会开花,相信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你们会更加美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积单位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感知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

②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

③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换算。

④会进行体积和容积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都看见过动画片《猫捉老鼠》吧?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小老鼠能轻易的通过,而猫却被撞的非常惨?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体。

(师手中拿着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

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老师手中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看一下哪个大?(请同学猜一猜)

师:用眼睛看很难做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二、实验

(师出使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

先把苹果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师:观察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某同学比谁大?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结论:这说明苹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苹果和梨的“大小”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体积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揭示体积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师: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师: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你对它们的定义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问: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这样就会从一种感性认识很容易升华为理性认识。)

四、习题设计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玩玩橡皮泥(伴乐)。

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
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课总结(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中比较体积大小的多种方法,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基础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重要铺垫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

教学准备:

量杯、红薯、土豆、一个水壶、一个保温杯、一个塑料水杯、一个大的长方体盒子、一块香皂、苹果、橡皮泥、用小正方体拼插的形体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断)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

师: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

师: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升高?

生:水占的空间,石子也占空间,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间把水挤压上去了。

(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这个动画片与本节课所学有共通之处,用它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操作活动、感悟概念

活动一:体积的认识

师:(教师出示一个粉笔盒)找一找比粉笔盒占空间大的物体?

生:课桌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大。……

师:再找一个比粉笔盒占空间小的物体?

生:橡皮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小。……

师:看来,物体不仅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

生:体积。

师:(教师出示实物)水杯的体积呢?铅笔盒的体积呢?苹果的体积呢?

生:水杯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水杯的体积。……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物体的体积,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聊天式”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一种“双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看、找、想、说等活动中,体验“物体占空间的相对大小”,感悟出“体积”的内涵,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对“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轻松,学生活泼,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悄然形成。

活动二:比较体积大小的其他方法

1、比较体积差距大的物体。

师:(教师端出装有保温杯、塑料水杯、一个长方形较大的空盒、香皂、苹果的一个托盘)比一比这些物体的体积。

生1:苹果比保温杯的体积大。

生2:在这些物体中,长方形盒子的体积是最大的,香皂的体积最小。

师:这么快就计较出来了,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看出来的呗!

师:体积差距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板书:看)

2、比较体积相近的物体。

师:(教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说一说谁的体积大?学生说法不一。

师:看不出来,想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称一称哪个重,那个的体积就大。

生:2:我不同意,长方形的空盒子比苹果轻,但长方形空盒子的体积大,不信你掂一掂。

生1:(学生1掂一掂,感到苹果比长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显看出是盒子的体积大。)我错了。看来,物体的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生3:在杯子里放满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看看哪个量杯溢出的水多,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

师:是受了乌鸦喝水的启发吧。

生4:给2个容器倒同样多的水,把土豆、红薯放进水里,比哪个水上升的多。

师:你们想用谁的方法?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做实验,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1:两个容器倒的水一样多。

生2:放物体要轻轻地放,防止水溅出。

生3:比水上升的高度。读数时,要平视。……

小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工具:两个量杯、一桶粉红色的水、一个土豆、一个红薯等。小组分工合作,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师:你们的结论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师:为什么看谁的水上升的多,谁的容积大?

生:水上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对于2个不规则的物体,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较谁的体积大?

生:测量。

师: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它们的体积。看来测量也是一个好办法呀。(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在用排水法测量土豆和红薯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学生决定的。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感受体积差距较小的不规则物体,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的大小,为后续为今后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埋下伏笔。

3、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

(1)师:同桌比较手中由不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形体体积的大小。(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不规则的形体)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生1:我们的两个形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直接看就比出来了。

生2:我们采用数小方块的个数,哪个个数多哪个体积就大。

生3:(举起两个长方体)我们也是数的,但不是一个一个数的,而是先看看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共有几层,相乘得出来的。

师:数的好,数的有策略。(板书:数)

【设计意图】认识到规则的几何形体,可以利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体积大小。学生不同策略体现,渗透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手中由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感受到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有可能不同。

(3)师: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形体和刚才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哪个体积大?引导学生思考仅仅通过数量比较体积的大小是片面的,还要注重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是否一致,从而体会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试验演示得出不同物体集体大小比较的不同策略。希望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

活动三:容积的认识

1、明确容器的概念。

师:(教师指一指桌上的托盘)请大家看看,这里有容器吗?

生:水杯、保温杯、空盒子都是容器。

师:你身边还有容器吗?

生:教室是一个容器。……

师:这些都是可以容纳物体的物体,它们都是容器。

2、明确容积的概念。

师:(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水杯和一个保温杯。)大家猜猜哪个杯子盛的水多?

生1:保温杯的体积大,所以保温杯盛的水多。

生2:看里面,容器内部空间大,容纳的水才会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

师:两个观点,到底谁正确呀?谁有好办法?

生:给一个杯子倒满水,倒到另一个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来。

学生演示:给塑料杯倒满了水,把水倒到保温杯里,水溢出来。

生1:老师!塑料杯的容积比保温杯的容积大。

生2:两个杯子的容积不一样,塑料杯的容积大,保温杯的容积小。

生3:物体的体积大,并不能说明它的容积就大。

师:什么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呢?

生:保温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的体积就是塑料杯的容积。

师:什么是茶叶罐的容积呢?氧气罐的容积呢?

师: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教师板书)

师: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只能是水吗?如果不是,举例说一说。

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

师:“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

生:“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再多一点就冒出来了。

【设计意图】用直观演示法和谈话法,让学生认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都是有体积的,知道什么是容积并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丰富学生对于体积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指外部空间的大小,一个指内部空间的大小;
有的物体有容积,有的物体没有容积只有体积;
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

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呢?

生:体积与容积。(教师板书课题)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玩一玩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个形状,然后再捏成球体。前后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物体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2、“练一练”第2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观察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搭一搭,增强实际体验。

3、“练一练”第5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先观察,然后计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然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做了铺垫。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7篇

一、教材分析:

《种子的梦》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这首诗是当代诗人柯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诗人用“种子的梦”为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作者在诗中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子的梦。诗中把种子比作“沉默的鱼”,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在寒冷的冬季,种子默默地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着养分,积蓄着力量,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抒发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的表现手法,语言含蓄、意味深长,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背景资料,课中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人身处逆境不畏艰难,憧憬未来的生活激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充分感悟文本,以诗文为凭借,放飞思维与想象,自主学习,交流碰撞,生成属于课堂的精彩。

三、学习目标:

1、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朗读诗歌,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重点)

3、通过朗读,体会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惧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高年级阅读倡导自读自悟,注重个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鉴于诗文语言细腻而深沉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悟结合法”。从班级实际出发,贯彻“点拨法”、“自主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并适时点拨,积极引领。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洁明了。

有梦就有希望,人世间的许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小小的种子也有一个梦想,它的梦想是什么呢?为了实现梦想,它又是怎样做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种子的梦》。

(二)反馈预习,整体感知。

1、抽查预习情况,指名读小节,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出示:认读)同桌听读,会认就行。

3、(出示:书写)要求正确书写,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一记,以此强化易错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全诗,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相机板书:种子的梦境——长叶、开花、结果。)

5、快速浏览5—8小节,想想:“种子的梦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板书:美好、幸福?

(三)深入背景,步入梦境。

1、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怀着这个美梦呢?

(出示:)“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我藏身进褐色褐色的土地,

像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潜身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学生找出来后追问:这一节在写法很特别,细心的你发现了吗?(板书:写法)

比喻——拟人——反复,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说说。

通过学生的“对比读”来感受一下反复的"作用。从两个重复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冰冷冰冷)

寒冷、黑暗、环境恶劣。

2、由恶劣的自然环境,走进黑暗的社会环境

(教师再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如:《草原》的作者老舍,《草帽计》中的贺龙,以及柯岩所受到的非人的迫害,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齐读第一节,联系创作背景再想:诗中的“我”是谁呢?学生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柯岩”与“种子”融为了一体,这就是(板书:借物喻人)

3、不管多么恶劣的环境,都挡不住“我”追梦的脚步。为了实现梦想,“我”怎么做的呢?用横线勾出来,想一想:你从关键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冲破”“一点一滴地积攒”(板书:冲破、积攒)感受种子的(板书:坚持不懈的、永不言弃的?)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读。

角色扮演:闭眼想象,走进种子的内心,再有感情地齐读第3小节。

(四)品读感悟,深入梦想。

1、冰冷残酷的环境不能扼杀我的梦想,土层的压力也挡不住我向上的步履,多么顽强的种子啊!种子坚持不懈追逐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入梦境,细细品味。抽生读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

2、自学:按“读——批——议——品”自学。

3、分享学习成果,学生随机交流,教师重点引导三处,其余一带而过。

(1)(第一处)第5小节:长叶——

A、关键词“缓缓地”、“慢慢地挤碎”体会,并把感受带进文中读读。

B、语言渲染和追问引导学生走进种子的内心:渴望春天,再带着内心的感受读读。

(2)(第二处)第6、7小节:开花——

(多媒体出示:)我把爱情倾心交付,

把生活酿造成金色黎明的蜜。

针对“蜜”追问:有了蜜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这就是种子真正的梦想。(板书:美好)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读读。

(3)(第三处)第8小节:结果——

种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春天打扮得更加美丽。春天美丽了,谁也会变了?

大地母亲变美丽了。生活变美好了,幸福了,快乐了。这才是“我”真正的梦想。

4、配乐朗读:让我们一起回味这个甜甜的梦,可以美美的朗读,可以静静的想象。

(五)回顾板书,播种梦想。

1、回顾板书:种子的梦是?

追问:“我”是柯岩,我渴望?柯岩苦苦追寻的梦在今天已经梦想成真了。(板书:梦想成真)

2、同学们,从“种子的梦”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3、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请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顽强、乐观、永不言弃地追寻梦想,就一定能美梦成真!

4、推荐书目:让这些好作品启迪我们的智慧,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实践交流中,让学生感受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量杯1 石子2枚 正方体2个 长方体1个

太空杯1个 盒子若干

学具准备:

橡皮泥少量

课前准备:

文具 数学书 小学数学作业本 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准备的,就可以静息了。

教学过程:

环节一:乌鸦喝水

师: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其实在这个故事里还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来,一起欣赏!(电脑出示乌鸦喝水动画)

师:乌鸦最后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师:放了石子,为什么水面会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师:哦,原来是这样: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导致了水面上升。所以乌鸦喝到了水。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教学中,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声辩的事介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环节二:模仿乌鸦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小)

师:我把乌鸦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来看:现在,在桌面上有两个量杯,里面放了同样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会怎样?

生:上升

师:为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已认识大部分的真分数,为了引出和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材创设了“分饼”的情境活动,并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通过直观了解,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从而较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分数可以分为3类的错觉,应在学生总结“真、假分数”的特点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加以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能力目标: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德育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懂得知错就改,公平、公正、同学之间合作共进,使自已的生命之花有价值地绽放;
教育养成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心育目标: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学习有浓浓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圆形纸若干片、剪刀、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提纲:

1、自学数学书第37—38页内容。

2、记下你的收获和你的问题。

3、尝试解决课后习题。

4、创编习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1、出示课件:在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村口,感到很饿。这时八戒主动提出为大家化些斋饭。由于猪八戒礼貌待人,得到村民的同情就给了他4张大饼,他乐巅巅地往回走,边走边闻那饼散发出来的诱人的香味,实在忍不住就吃了一张,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化作飞鸟跟踪他的悟空看得一清二楚。猪八戒回到师傅跟前,还没开口,悟空揭发到,呆子你在路上已经吃过饭了,剩下的东西没你份了。唐僧一听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和颜悦色地说,悟空原谅他吧,八戒饭量大再让他吃些吧!这时八戒低着头羞愧地拿出饼,悟空大吵着这回可得平均分!猪八戒面对这3张大小一样的饼,要分给四人吃,四个人该怎么分才公平呢?他摸了摸头,想了很久也不知所措,这可难住了猪八戒。同学们,我们快来帮帮已经认识错误的八戒想个办法好吗?

2、提出问题:3张大饼怎样能够平均分给唐僧师徒四人呢?每人得到大饼的多少张呢?3、揭示课题:分饼

(设计意图:在一上课开始,通过讲学生听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究与思考。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3分钟)

活动操作一: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0分钟)

1、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多种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2、各小组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一张一张的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每张饼的,共分一张饼的。并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第二种分法:把3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也是张饼,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3、演示学生两种分法的图片:

4、请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子比分母小,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在整个活动中感受数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上台演示不同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大胆发言回答问题的能力。)

故事:同学们帮助八戒解决了这一难题,八戒打心眼里感谢同学们,同学们想对八戒说点什么吗?(猪八戒你要知错就改,别再贪吃,要多孝敬师傅,团结师兄。)猪八戒一定会牢记同学们的忠告的。就请大家看他的行动吧。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十分,这次八戒去化斋,牢牢接受教训,把化到的饼紧紧抱在怀里,把鼻子撅老高老高,生怕闻到香味又控制不了自己贪吃,他这次有很强的抑制力,把化到的饼原数不动地拿了回来。师傅看到八戒有这么大的进步非要奖励八戒,让他多吃一张饼,可八戒坚持要做到平均分。于是八戒一数共有9张饼,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脑子里不停地想应该怎么分,才能做到平均分呢?这个问题又难住了可爱的八戒,大家愿意再伸出友爱之手助他一臂之力吗?

活动操作二、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3分钟)

1、提出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2、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老师巡视并进行指导。(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9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9张饼的,就是张。

师: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吗?跟刚才我们认识的真分数有什么不同?(分子比分母大)所以像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然后板书:假分数让学生按照这个特点试说几个假分数。

第二种分法:先把8张饼分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2张饼,再把另1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张,每人共得2张加上张饼。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的结果:2张加张,如何来表示?让学生进行讨论,像这样一个整数带着一个分数的数,叫什么分数呢?然后板书:带分数。然后出示写作: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4、提出跟2是否相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

5、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两个概念。让学生自己对真假分数的加以区别,总结各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小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特点: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像2,1,…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学生能够独立地操作第二个活动。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练一练。(11分钟)

1、课堂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谜语:根据所给词语猜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属于哪一类。

七上八下百发百中 九九归一举一反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也可以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会的回答积极性。同时也进行了知识的整合。)

5、创编习题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编空间,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学习所思设计习题,通过此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新的朋友,它们分别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介绍你新朋友的特点吗?

2、交流体会。

五、家庭作业

任选其一:

1、请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下今天的收获。

2、设计一份自留作业,对本节知识加以巩固。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