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历史下册教学设计集锦11篇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成就。②掌握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③思考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①思考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下册教学设计集锦11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成就。
②掌握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③思考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①思考和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看图了解中心的位置,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
一、导入
说到江南,人们都说,江南是一个水乡,是一个如梦似画的地方。今天的江南发展仍然迅速,往前追溯,我们要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刚开发,那么,江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开发,发展到宋代,这个时候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今天,让我们走进宋代,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
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兴盛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繁荣的表现
(2)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3)纸币出现的标志,原因和作用
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1.经济重心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完成?
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学生展示
1.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①垦田面积扩大;
②耕作技术提高
(复种技术,秧马)
③越南传入的占城稻不断推广
④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推广;
⑤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
①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②棉花种植区由南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①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业发达;
②棉纺织业兴起。
(2)制瓷业
①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②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③名窑众多
(3)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造船水平世界领先;
②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海船配备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都市贸易
①开封和杭州市成为商业大都市;
②出现了街市(店铺林立)、早市、夜市、草市和市镇。
(2)海外贸易
①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
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②朝廷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纸币:北宋时,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原因:商贸的繁荣,纸币携带方便
作用: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播放地图,农业手工业商业的中心位于南方
综合归纳
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多媒体播放表格对比
合作探究
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北方人口南迁;
从唐朝中后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
2.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且受到的.破坏较小。
3.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4.统治者的重视。
四、巩固练习
1、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在客观上反映了( C )
A.太湖流域自然条件好
B.推广占城稻所要取得的成果
C.南方粮食产量超过了北方
D.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了北方
2.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 )
A.推广种植籼(xian)型杂交水稻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代成为丰饶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3.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的经济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B )
A.景德镇成为瓷都
B.棉布成为北方普通百姓的衣料
C.蜀地丝织品“号为天下冠”
D.在江浙可以看到种植的占城稻
4.泉州具有类似现代海关功能的管理机构,是在北宋时期诞生的。这个专门用来“掌蕃货、
海舶、征榷、贸易之事”的机构被称为( C )
A.中书省B.三司
C.市舶司D.行书省
5.北宋时四川地区商人做生意,带哪种货币较方便( A )
A.交子 B.五铢钱
C.铁币 D.圆形方孔钱
6.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请回答:国家财政收
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讨论题
以史论今: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重心南移中谈谈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答: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等等。
五、课堂总结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宋朝因此成为最富裕的国家。
【板书设计】
第9课宋代经济发展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2.手工业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3.商业
(1)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
(3)纸币出现
二、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经济重心南移
三、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六、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紧扣课标进行,学生自学和展示,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教学中,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调动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提炼、研讨相关的历史信息,以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起到点拨的作用。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2篇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
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
一、“开元盛世”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
②整顿地方吏治;
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3、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
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
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
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5—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07年)
【板书设计】
一、“开元盛世”
措施:①任用名相②整顿地方吏治;
③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⑵手工业:
⑶商业:
三、唐朝的衰亡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3篇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二、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
公元581年建立者;
隋文帝杨坚定都;
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结论;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时间:公元605年。解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2.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3.开运河的意义
四、隋朝的覆灭
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营建东都洛阳,修豪华的宫殿;
沿运河南下游江都;
三次对高丽作战。他滥用民力,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终于,人民大起义爆发,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重要的有30多支。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民约法,废除苛政,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板书设计】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
公元581年建立者;
隋文帝杨坚定都;
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2.时间:公元605年
3.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4.开运河的意义
三、隋朝的覆灭618年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4篇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课程标准5-1:选择衣食住行等的事例,了解到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这正是课程标准4-2里提出的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本课主要展现的是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的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以及一个泱泱大国开放的大家风范。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结束。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而这正是课程标准5-1里提到的选择衣食住行等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又蕴涵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唐朝跻身当时世界级的经济大国。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尤其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与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这正是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所要求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
(三)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帝国新政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唐朝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及唐朝国家政治体制和科举制的一些情况。有部分同学观看过《贞观长歌》等影视作品。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作为现在的初中学生,身居城市之中,对农业情况了解得较少,要想理解当时农具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致使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比较困难。
(3)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干巴巴的历史课,他们最想把历史学活,能学以致用,能亲身体会和参与,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欢乐的历史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在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各举出具体的一到两个例子。
2.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
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学方式
以本课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启发法和讨论法为辅。使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思考、讨论问题,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七)教学用具
曲辕犁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布置学生查找资源。了解曲辕犁的构造;收集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的图片。探究:为什么在唐玄宗时期会出现唐朝会出现盛世景象?探究方向:农业生产情况,手工业状况,商业繁荣状况。
(二)新课导入部分
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的学习和理解导入本课。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吗?设问:杜甫此诗中所描写的是历史上哪个时期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诗中所描写的内容,请你推断当时社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诗中描写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开元盛世不仅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还是中国古代社会鼎盛的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盛唐气象》。
设计意图:通过杜甫的诗中所描写的繁荣景象现象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唐玄宗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
(三)师生互动部分
1.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导入新课后,老师出示三幅图片,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继续设问:当时是哪个皇帝在位?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唐朝进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吗?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唐玄宗所处“开元盛世”时代的知识掌握。而对唐朝进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则需要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唐太宗所作所为,还要学习本课所涉及武则天“贞观遗风” 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到“开元盛世”这样一个递进发展有了初步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决非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与他前几任的统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础有关。
(2)探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设问:除了唐太宗、武则天的积累,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开元盛世的出现还与当时的政局稳定、唐玄宗任用贤人和励精图治等分不开。
设问:出现《忆昔》诗中所描写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景象出现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唐朝国势强盛,百姓富庶,粮食产量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密不可分。从而引出两个新出现的农具。
2.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曲辕犁与筒车
设问:筒车是干什么用的?它有什么好处?
老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曲辕犁实物,让学生回忆以前的农业生产工具,说说曲辕犁功用。老师一旁释疑。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粗略讲解筒车的功用,着重讲解曲辕犁。通过实物认识曲辕犁并了解它的构造和用途。和过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对比,感受曲辕犁的优点: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性,既便于深耕,节省畜力。先进的生产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一: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
现在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特派四组记者为大家就盛唐时期的农业做现场报道
画面一:采访正在河边灌溉农田的农民
画面二:采访当地主管仓库的官员
画面三:采访正在农田犁地的农民
画面四:采访当地主管户籍的官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环节所模拟的情景让学生回到唐朝,在刚才老师对唐朝开元盛世的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四个画面中的某一个来反映盛世情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都围绕一个中心,从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个方面的表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请阅读学习P94~P95的相关内容后,合理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展示照片──这学期学校新来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来设计活动,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高薪急聘!!!
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唐朝都城长安城里外国人很多,报道组与他们沟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译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币!你们觉得谁最适应?老师觉得这一个人比较适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变化”请同学们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衣、食、住、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圣诞节你最想要的礼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学校主持圣诞party。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写一件最想让他从唐朝带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用时比较长(从阅读相关课文材料、思考礼物、书写纸条、老师读幸运学生纸条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钟)规模大、参与学生人数多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怀着兴趣,带着任务去有目的的、主动的阅读课文中描写唐朝盛世期间手工业、丝织品、瓷器、商业的繁荣这些内容,又避免了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听这种乏味场面。活动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视觉上一下就引起学生们的注意。第一个情境的设计斯科物来到唐朝开元年间,他会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可能吃胡饼、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个情境的设计回老家将准备带些什么礼物,正好可以把书上的唐代的丝织品、唐三彩、珠宝等考虑进去。这两个情境的设计很好地把书上的唐代的社会生活这个内容运用起来,把唐代的手工业特色反映出来,这些内容更好地说明了唐代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设计问题:安史之乱的时间:唐玄宗统治后期
叛乱将领:安禄山 史思明
影响: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由老师从本节课所学大唐帝国的鼎盛,过渡到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此部分,老师略讲。
4.你还有哪些疑惑?
老师接受现场学生的提问,出现个别解答不了的问题,可放到课后师生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老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对可能暴露出来的认识误区和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给予弥补和更正。
(四)课堂总结部分
一根主线:唐朝的繁荣 原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政局稳定、任用贤人、励精图治
表现:农业(粮食产量增加、生产工具的改进)
手工业(丝织品、瓷器)
商业的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社会生活(中西交融、胡汉交融)
安史之乱:时间:
叛乱将领:
影响: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巩固所学。
附:板书设计
盛唐气象
一、“开元盛世”
1.原因:唐太宗的新政→武则天的发展→唐玄宗的鼎盛
政局稳定、任用贤人、励精图治
2.表现:农业(筒车、曲辕犁)
手工业(丝织、唐三彩)
商业的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社会生活(中西交融、胡汉交融)
二、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优点:1.《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这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把学生都调动了起来,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巧妙设计问题,突出了盛唐的农业情景。如其中选择在农田劳作的农民这个画面的小组,他们有两个人扮成牛,嘴里还哞哞的叫,当问扮演成农民这个同学问题时,他还操着非普通话再讲,引起了同学们一阵大笑,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其它小组也纷纷要上台表演。我在这节课中一共设计了的三个活动,改变了老师一味讲历史的局面,使历史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并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模式。
2.反复推敲,使之不断完善。在《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这个环节的设计过程,我第一次设计时就让学生去报道唐朝的农业情况,第二次设计时的问题是你打算通过什么来展现盛唐的农业情况,这两个设计总是感觉不满意,后来经过反复推敲,根据忆昔这首诗设计了四个画面,这样一来学生容易操作,又突出农业繁荣的表现。
3.使用实物,增加直观性。利用各种途径找到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曲辕犁、筒车和唐三彩。找学生现场演示曲辕犁、筒车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去看唐三彩的色彩,这样既有趣味性,又使学生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及时的总结,回归课本。这节课学生上的轻松,课堂上讨论声热烈,笑声不断,学生被老师设计的三个活动完全调动起来,但热闹之后的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剩下的五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归纳本课。围绕一根主线──盛世气象。
探究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盛世气象的表现和唐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把原因中的两点写出来,表现中的四个方面写出来,其中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社会生活里面的表现也要写出来,这样这一节就做到了有放有收。
不足:活动的时间把握上较难,处理好3个活动时间安排,更突出本课的重点,是我要认真修改的地方。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
(一)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
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隋朝的统一与强盛离不开隋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实现全国统一,他发展经济的同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则正式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此外,隋炀帝还开凿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将统一的隋朝推向繁荣。但同时,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因此,基于历史的时序性,我将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互相对调。这样的调整便于子目之间的合理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对于隋朝的这段历史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初中历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间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子目之间跨度大,逻辑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并结合一些过渡方法,将不同知识点沟通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其次,时序性原则。相比于高中的模块专题式教材,这类通史类教材时序性强,但也不是面面俱到。有些子目在编排上只选择了某个知识片段,使得历史知识零碎不完整,各知识之间跨度较大,新旧知识又缺乏必要的铺垫和承接,甚至子目之间呈现因果联系和相互推动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整合增加旧知识,加强知识的联系,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教学的承接。最后,学情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调整子目还是整合教材,都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展开,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调整。基础较好的班级更偏向于能启发他们思维的探究活动或者角色扮演,而普通班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内容更加在意,一些探究性的子目之间的设问过渡在这样的班级就很难展开。
(二)分析重点难点,巧设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是每一节课的筋骨,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则,对于教材子目的调整都是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的,而每一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在分析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的。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由于初一的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给本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不少学生阅读过《隋唐演义》等小说,对隋朝建立、统一,隋炀帝的暴政等方面内容存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对这方面内容比较感兴趣。再加上经过一学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对事物的理解、概括、分析、比较,以及史料研读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为本节课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分析隋朝灭亡原因等探究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基于课标的指导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隋的统一、科举制度,教学难点定为科举制度。为了突破重难点,必须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第一,针对隋的统一这一教学难点,我引入了《隋朝疆域图》这一教学工具,让学生根据这幅历史地图说一说隋朝统一的过程,通过地图直观的感受“统一”。历史地图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现了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与文字相辅相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正确合理的利用地图,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情感。
第二,针对科举取士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则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让学生从陈清泉、郑天禄的《略论“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病及其影响》的一段文字中,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感受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的迫切性。紧接着,再通过两段选自沈为慧的《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和袁行霈的《中华文明史》中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在与九品中正制对比的基础上畅谈科举制的进步性。几段文字材料的呈现能有效锻炼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我们在选择文字材料时,除了要紧扣重难点之外,还要保证材料的正确性、真实性,抛却那些似是而非的材料。
二、开发诗歌资源,实现文史价值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些诗歌中,有很多充分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诗句。最典型的则是“诗圣”杜甫,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唐诗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与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大师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也倡导以诗文证史。所以在隋朝的这段历史教学中,我充分的挖掘运用了唐诗,这对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原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探究历史史实,领悟评价方法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造福千秋万代,但大运河的开凿对于当时隋朝的影响,千百年来,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争论不休。针对这一问题,我引用了唐朝两位持不同观点的诗人的古诗,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和胡曾的《汴水》。让学生通过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探究得出自己的观点。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大运河的巨大作用,也对隋炀帝的暴政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两首古诗的运用让学生从多角度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教会学生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将隋朝进一步推向强盛。但同时,隋炀帝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唐朝诗人吴融的《隋堤》和罗隐的《炀帝陵》都对隋炀帝的功过是非做了或偏颇、或客观的评价。从简短的几句诗歌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象,隋炀帝的陵墓只有几亩田那么大,完全不符合其好大喜功的个性,最终落得了如此凄凉的下场。两首古诗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对于学生客观评价隋炀帝这一历史人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思想教育,关注传统文化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比较客观地评价了隋炀帝的功过,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探究,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运河的开凿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我国古代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从中领会大运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同时对于他们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练也将产生深刻影响。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唐诗相比,历史课堂上的唐诗是让学生结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去理解诗歌、朗诵诗歌。在隋朝这段历史中适时的运用诗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诗歌的深刻内涵,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而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6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
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讲述本课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详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
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
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难点】
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导学过程】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4.图文展示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5.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6.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1)发展经济;
(2)编订户籍;
(3)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反馈指导: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
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填空、画示意图,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
教师讲述: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是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古人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不过,隋朝为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须上报。古人语:“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过渡: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同学们看提示,猜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提示一:金榜题名;
提示二:名落孙山;
提示三:十年寒窗;
提示四:连中三元;
提示五:一举成名。
材料展示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门第限制。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问题。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又是什么?
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5.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科举制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
总结:科举制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
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
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教师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
材料展示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
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客观看待隋炀帝?
5.反馈指导:隋炀帝虽说是公认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诗赋,治军旅,绝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开运河,修驰道,建东都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运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还创立进士科,使科举制正式确立,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
教师小结:隋朝,因隋文帝而勃兴,因隋炀帝而速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四、课堂小结: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历时37年,二世而亡。隋朝的短暂历史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7篇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任务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过渡:在唐朝历出现了我国的一位女皇帝,大家知道是谁吗?
三、女皇帝武则天
介绍武则天经历
1.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不足: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2.不足: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8篇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 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课时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8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0课时
总复习
附录
6课时
文章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识:完颜阿骨打建金,靖康之变,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和议。学习金的崛起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图片、文字资料,学习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在学习岳飞抗金的过程中,通过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学习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和生成及教师的引导、启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岳飞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爱国热情和高尚的个人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完颜阿骨打敢于反抗民族压迫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作为相对落后的民族,在征服先进地区后,只有学习先进地区的文化,才能维持统治并获得发展。
教学重点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宋金对峙。
教学准备注意梳理知识。试作探索和研究的尝试。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阅读指导、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岳飞字《还河山》,岳飞像、与岳飞坟前秦桧夫妻跪像。图中铁铸的跪像,在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墓前,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为什么让他们跪在那里?他们就是当年以秦桧为首的陷害岳飞的罪人?岳飞究竟是怎样的人物?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本节课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新课教学
活动一整体感知: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浏览课本,了解本课学习哪些历史知识
活动二预习导学
1、分享预习成果:小老师,你最棒!
2、根据导学案,对照、评判,检查。
3、同学们反馈、纠正。
活动三课堂笔记与关键点拨
1、探索知识重点,做好课堂笔记。
2、教师指导,大家根据自己预习导学结果,对照课本,做好知识标记。
3、尝试寻找关键词句活动:找一找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句有哪些,并作重点记号。备注
通过图片研究导入,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开展自主学习与成果展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培训学生查找、阅读能力。
活动四合作学习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一:金是怎样建立的?(学生讨论回答)
1、出示北宋、辽、西夏的并立形势图。
2、出示女真猎人、女真骑士图,让学生分析女真怎么生活?
看图分析女真的生活
3、介绍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金,强调阿骨打的敢于反抗民族压迫的精神。
分析理解国号金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二:在《满江红》中“靖康耻”是指什么事件?“胡虏”又是指哪个民族哪个政权?
1、展示岳飞《满江红》。
2、1125年,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金军俘虏辽的最后一个皇帝,辽灭亡。
3、地图展示金灭北宋,讲解靖康之变。1127年,
金兵攻破开封(东京)掳走徽宗、钦宗两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三:南宋是怎样建立的?
1、地图展示南宋的建立
2、赵构,宋钦宗的弟弟,1127年“靖康之变”后即帝位,定都临安,庙号高宗,史称宋高宗。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四:岳飞抗金情况如何?
1、你知道岳飞事迹与岳母刺字的故事吗?宋末年,金兵入侵,京城开封失陷,徽、钦二帝被俘。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立志要恢复中原。岳母看到国家沦亡,心里十分悲愤,为教儿不忘靖康之耻,特在岳飞的背上用绣花针剌上“精忠报国”4个字。岳飞透过铜镜看到背上“精忠报国”的“国”字少了一点,就问道:“娘亲,您刺的‘精忠报国’4个字,孩儿终生不忘。可不知‘国’字少了一点是何道理?”岳母拭泪答到:“这少一点,乃指国家没有皇帝呀!我儿一定要救国救君,报仇雪耻呀!”
2、岳家军与郾城大战有何关系,郾城大战情况如何?岳飞所率的军队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岳飞率领这支队伍,收复了多处失地,又在郾城打败金军的精锐骑兵。
岳家军即使“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然英勇作战,金军哀叹:“撼山容易,撼岳家军难!”
3、岳飞和宋高宗、秦桧等人对金的态有何不同?思考为什么秦桧等人要阻止岳飞抗金。议一议历史上都是将军打了胜仗受到奖赏,打了败仗受到惩罚。为什么宋高宗、秦桧在岳飞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还将他杀害?担心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担心抗金胜利后,被俘的皇帝回来,自己帝位不保。受协投降派一心求和,而岳飞成为议和的障碍。
4、宋金形成对峙局面的标志是什么?
宋金和议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纳岁币,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宋金和议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给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3、客观上获得较长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南北经济恢复发展和各族人民友好交往。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作业布置
1、预习《第9课》完成导学部分。
2、选做部分成历史顶尖课课练习第8课及历史填充图册习题。
附:板书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思考、归结、总结。
通过史料分析,培训学生史料分析研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思考、归结、总结,有利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女真的兴起和统一;
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的建立;
南宋初年金军的南下;
黄天荡战役;
岳飞、岳家军和郾城大捷;
岳飞被害;
1141年宋金和议。
2、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
①女真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对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
②金对北宋的战争是掠夺性的战争,北宋政府中以李纲为首的抗战派的抗金斗争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尊敬,而投降派的可耻行径受到人民的谴责和唾弃。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女真的兴起和岳飞的抗金斗争。
难点是金对辽战争前后性质的变化和宋金战争的性质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隋唐时期,我国东北地区曾居住过少数民族靺鞨族,它对于开发和发展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我们要讲到的女真人。
2、讲授新课
一、女真的兴起和金的建立
1、 女真人的生活
女真人就是唐朝黑水靺鞨的后裔,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女真地区物产丰富,有黄金、人参、珍珠、牛、马、麋鹿、狐貂、海东青等。特别是海东青,尤为珍稀名贵,是捕捉天鹅的能手,常是辽向女真勒索的重要物品。
女真人在9世纪时还过着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社会生活。10世纪末,女真族的完颜部,开始从事农业活动,饲养牲畜,逐渐定居下来。定居点主要在按出虎水(今哈尔滨东南阿什河)流域,并开始了冶铁,用铁制造农具和武器。
2、女真的统一
契丹统治者对女真人采取分化政策,他们把女真人的一部分,强行迁入辽境,编入辽的户籍,直接加以控制。这部分女真人,以后就逐渐同契丹、汉族融合。对居留原地的女真人,契丹统治者进行种种的压迫和勒索。
当时女真族有十几个部落,其中以按出虎水的完颜部最强大。
11世纪中期,乌古任完颜部首领时,用铁制造农具和兵器,力量日益兴盛,邻近部落纠纷归顺。完颜部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女真各部。但这时女真还未摆脱辽的控制。
3、阿骨打称帝建金
1114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抗辽,他在军前誓师,历数辽的罪状,号召女真人同心协力抗辽。因为女真人是为了反抗辽的压迫而战,所以他们斗志高昂。当时女真只有军队2500人,却打败了辽军。两个月后,又以刚满万人的队伍打败了辽的10万军队。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称帝,定国号为金,他就是金太祖。
二、辽和北宋的灭亡
1、 金灭辽
辽天祚帝统治的时候,政治愈来愈腐朽。天祚帝奢侈享乐。唯务游猎,不理国政。官吏贪污腐化,腐败不堪。这些起义极大地削弱了辽的统治力量。阿骨打建立政权前后,在对辽的一系列战争中,辽不仅失掉了对女真族的控制,而且丧师失地,京城失落,皇帝西逃。1123年,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颜晟继位,是为金太宗。金太宗继续对辽发动猛烈进攻。1125年2月,辽天祚帝在应州被金兵俘获,辽亡。
2、 金灭北宋
1125年春天,金兵灭辽后,继续挥师南下,进攻北宋。金兵长驱直入。北宋军队不战即溃。1126年初,金兵从容渡过黄河,直逼北宋的都城,东京告急。宋徽宗闻讯,慌忙把帝位传给了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在大军压境、东京告急的情况下,宋钦宗不得不顺从民心,任命抗战派首领李纲为亲征行营使,主持东京防务。李纲任职后,积极部署防务。北宋军队多次击退金兵对东京的进攻。这时北宋各地援兵纷纷而至。由于北宋军民的`英勇奋战,金兵受到很大损失。他们担心后路被宋军切断,所以匆匆撤兵。北宋军民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东京解围后,宋徽宗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东京。徽、钦二帝认为天下又太平了,又可以过文恬武嬉的日子了。他们遣散援军,又把李纲赶出朝廷。不久,金兵再度南下,攻陷东京。1127年,金兵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人,北宋灭亡。这一变故发生在宋饮宗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三、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
1、南宋的建立
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做了皇帝,重建宋政权。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赵构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由于宋高宗以前的宋朝定都在北方的开封,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北宋;
宋高宗以后的宋朝定都在南方的杭州,历史上就称之为南宋。
2、南宋主战派的抗金斗争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追击南宋统治者。1128年秋,金兵南下,直指扬州。1129年2月,宋高宗逃到镇江,又直奔杭州。5月回到建康,派使臣向金求和。8月,金兵继续南下,宋高宗南逃,从明州(今浙江宁波)入海,漂泊于温州、台州一带海面上。1132年,宋高宗等回到了临安。
在此期间,南宋抗金将领,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打了几个胜仗,稳住了局势。其中著名的事迹,就是韩世忠大战黄天荡和岳飞收复建康。
韩世忠,陕西绥德人,南宋将领。1130年韩世忠驻守镇江,这时金军统帅兀术率军从江南北撤,韩世忠军在长江中游的金山、焦山一带,进行截击。两军发生大战,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亲自在金山擂鼓动助威,宋军士气大振。金军被韩世忠军逼堵在建康东北的黄天荡,宋军只有8000人,金军有10万人,相持48天,给金兵很大打击。后来金兵利用一条旧河道挖通了长江的水道,才逃回建康。
岳飞,河南汤阴人,南宋将领。1122年应募从军,以战功不断擢升。1130年4月,金军退到建康,岳家军正驻扎在建康附近。他主动向金军发动进攻。建康通判钱需率乡兵也从敌后杀出。两军夹击,金军大败,岳飞乘势收复建康。
3、岳家军和郾城大捷
岳飞的部队被人们称为岳家军。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们作战勇敢,金军对他们十分害怕。金军中流行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40年,金军又一次大举南下,各路宋军英勇抗击。金军统帅兀术孤注一掷,率领金兵主力"拐子马"(精锐骑兵)猛扑郾城,欲与宋军决战。岳飞对此早有准备,亲率岳家军,在郾城迎击。战斗开始后,岳飞令步兵手持长刀,冲入敌阵,猛砍马腿。金军骑兵被杀的人仰马翻,大败而逃。宋军乘胜追击,直到朱仙镇,此处距东京开封只有45里。兀术败逃,金军折尽锐气。鉴于岳家军的强大力量。兀术不得不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时金兵毫无斗志,想放弃开封,北渡黄河。岳飞满怀豪情地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4、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
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政策,当抗金力量蓬勃发展时,宋统治者害怕它们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决意向金求和。宋高宗连下诏书,令前线的岳家军班师。岳飞在宋高宗的高压之下,只得令岳家军从前线撤回。他悲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不久,秦桧又罗织罪状,以"谋反"罪名逮捕了岳飞。1142年1月28日,岳飞在临安大理寺风波亭被害,时年仅39岁。岳飞的死,引起人民的极大悲愤。"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主尺之童,皆怨秦桧"。人们在杭州西湖的棱霞岭南麓修建了岳王墓,以示对岳飞的尊敬和怀念。
5、宋金议和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岳飞被害以后,宋高宗、秦桧加紧了求和活动。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时为高宗绍兴11年,史称"绍兴和议"。其主要内容是划界、称臣、纳岁币三项。即:
(一)宋金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
(二)宋高宗向金称臣;
(三)宋每年给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为"岁币"。
宋金和议,说明南宋统治者正式承认了女真贵族在北部中国的统治,南宋统治者放弃了收复北方失地的计划,偏安东南。
宋金和议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把都城迁到燕京(今北京),改名为中都。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的兴起和金的建立
1、 女真人的生活
2、 女真的统一
3、 阿骨打称帝建金
二、辽和北宋的灭亡
1、 金灭辽
2、 金灭北宋
三、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
1、 南宋的建立
2、 南宋主战派的抗金斗争
3、 岳家军和郾城大捷
4、 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
5、 宋金议和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从五个版块组合盛唐时期艺术成就内容,分别以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来分类展现各个领域的代表杰作,再现盛唐时期的工艺、书法、绘画、建筑等取得的成绩,展现盛唐独到的艺术审美特色。欣欣向荣的盛唐文化不仅承载于艺术品更是将盛唐气象——政治、经济、文化特色显示于其中,而通过作品的欣赏不仅要理解跨时代的审美特点还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民族自豪感。本课所选艺术作品反映当时社会背景兼具艺术审美及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历史、唐诗的学习对于“唐朝”这个概念有了系统的概念化的构建,但这些基本停留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和一些诗歌文学等的赏析,对于其他艺术成就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的掌握通常以名词的概念组合知识,这些都是点的掌握;而且通过旅游、影视作品等才对于唐朝形象和一些唐朝文化风俗特色有了基本概念。就笼统地来说,各科的学习是“唐朝”这个形象的骨架,而不是更深入地理解一些艺术美和其内在含义。
教学思路:
唐朝是历史的一部分,与前后的发展分不开,以一种对比的眼光审美唐朝,尤其是盛唐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盛大的背景和成就。所以本课以人文历史发展为主轴,穿插艺术发展。如果单单把艺术从历史文化发展中分块出来讲是不全面的,学生应该了解历史发展缘由,艺术承载于历史的缘由,以及今后发展的区别,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完整的,单独讲艺术品的成就是单薄的,所以这将是一堂人文历史化的美术欣赏评述课。
教学准备:
PPT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将基本了解盛唐时期的各种文化艺术成就和当时的审美特点,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并初步了解盛唐文化艺术特色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特色。
难点:如何理解唐文化的盛大气象及丰富内涵。
教学流程:
导入:
1、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喜欢在自己的国号前加“大”,觉得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有哪几个朝代能称得上呢?大宋?大明?大清?我觉得都不是,他们虽然也是曾经比较强盛的朝代,但是仍旧称不上“大”,
我觉得“大”是一种胸怀,一种容纳百川的胸怀,一种气质。
2、大家印象中的各个朝代中的美人是怎么样的,现在的审美标准呢?宋朝以后几乎就是纤瘦弱不禁风,你要是说她很丰满,大概就是一种侮辱了,那唐朝的女人呢,要是放到宋代,可能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但是为什么唐朝以胖为美呢?大家有没想过为什么她们那么胖却是那么自信呢?
3、盛唐的时间在安史之乱前,之后便是中唐,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盛唐和它的艺术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得同学们思考,并在本节课中去探究艺术成就之后的历史原因。
深入学习:
1、唐朝的开国历史、疆域、盛唐长安的繁荣状况;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通过描述,大致了解盛唐时期长安的状况以及今后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2、李世民的政策,个人对唐朝的影响;《步辇图》。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结合历史了解统治者对一个时代发展的影响和对唐朝气象的理解。
3、书法艺术、昭陵六骏的雕塑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教师讲解分析,了解盛唐时期的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今后朝代的影响;通过浮雕昭陵六骏了解唐朝的审美和审美缘由、背景。
4、提取马的形象,联系《虢国夫人游春图》,对盛唐的丰满美学做讲解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一步步深入了解盛唐的审美文化和其背后的历史原因才能充分理解盛唐的意义。
5、联系女性的丰满美学,过渡到唐三彩中人物俑像,进一步分析盛唐气势的展现和盛唐的整个社会大坏境。
设计意图:层层的分析理解,学生能够较清晰地对盛唐气象产生自主性的理解。
6、由唐三彩的自由随性对比手工艺品精巧,展现盛唐文化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更清晰地认识,从多方面展现盛唐文化,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盛唐”何谓“盛”的含义,与印象中的工艺品作对比。
小结:
对盛唐的各方面做一个总的概述,梳理各个知识点,加固对盛唐形象的认识。
热门文章:
- 党风党性警示教育内容2024-11-01
- 党风党纪自我剖析材料范文2024-11-01
- 党费收缴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4篇)2024-11-01
- 党费减免讨论会议纪要(2篇)2024-11-01
- 过党生日有感(4篇)2024-11-01
- 文化自信党员(5篇)2024-11-01
- 2024党员干部贿赂多少钱违法(3篇)2024-11-01
- 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存在问题(2篇)2024-11-01
- 深入查摆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不足(5篇)2024-11-01
- 党委班子画像报告(3篇)2024-11-01
相关文章:
- 一年级下册最新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文档)2022-11-06
- 【优秀范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4篇2022-11-08
-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下册2022-11-15
- 2022年六年级下册我心愿优秀作文500字10篇(完整)2022-11-20
- 2022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班主任工作计划(完整)2022-11-21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2-11-23
- 2022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完整文档)2022-11-27
- 初一下册语文教师教学总结(2022年)2022-11-27
- 2022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总结2022-11-27
- 2022七年级下册学期数学教学总结【优秀范文】2022-11-27
- 2023历史教学设计案例3篇(范文推荐)2023-02-13
- 《春晓》教学设计五篇(精选文档)2023-02-14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9篇【优秀范文】2023-02-14
- 2023年度《倒数认识》教学设计6篇(完整)2023-02-14
- 2023年度《周庄水韵》教学设计9篇【优秀范文】2023-02-15
-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9篇2023-02-15
- 2023年度争吵教学设计4篇2023-02-15
- 《穷人》教学设计7篇2023-02-15
- 2023年《老师,您好!》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2023-02-15
- 2023年度羽毛球教学设计9篇【精选推荐】2023-02-16
- 入党申请书1500字左右大学新生范文集锦6篇2022-11-10
- 干部廉洁教育学习心得体会集锦5篇2022-12-14
- 2023年论文格式集锦6篇2023-03-03
- 忧郁伤感qq个性签名集锦经典五篇【完整版】2023-03-27
- 幼儿园行政个人工作总结集锦2023-07-06
- 2023年物资申请报告集锦3篇2023-07-06
- 2023年托班科学教案集锦7篇2023-07-07
- 2023年社区开展读书活动方案集锦9篇【优秀范文】2023-07-08
- 2023年七夕主题活动方案集锦10篇(范文推荐)2023-07-08
- 店铺周年庆活动方案集锦9篇(2023年)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