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济南教学设计2(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7-16 1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济南的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3.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教学设计2,供大家参考。

济南教学设计2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
讨论法;
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并细细揣摩、品味。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
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神兼备,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抓住特征,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学习这篇文章将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着重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

五、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还比较低,但前边刚刚学习了《春》这篇文章,学生对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描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中,将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加深他们对于情景交融写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绿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热的,蝉鸣蛙噪,电闪雷鸣……秋天是萧瑟的,衰草连天,落叶飘零……不知不觉,冬天已悄然来临,那我们这里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已见,用最恰当的词汇来描绘冬天的景象。

(二) 识作者(投影)

(三) 检查预习

1、几个同学读生字,教师正音。

2、把课下根据对生字的理解编写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同学们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当。

(四)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播放音乐并呈现画面)

(五)整体感悟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选取了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蕴含着一份怎样的情怀?

(六)精彩呈现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学生点评。

(七)合作探究

与《春》进行比较阅读,谈异同点。

(八)经验积累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叹:济南的冬天真美,真温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得如此细腻感人?学完之后你有哪些学习心得?请记录下来,全班交流。

(九)自由畅谈

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为什么?

(十)展示才华

仔细观察我们这里的冬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写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阳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温晴

小山 比喻拟人 生动贴切

绿水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多角度体现济南的冬天独特的美。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了解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和描写的角度。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用一句话描述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如:

冬天狂风呼啸,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然而在老舍的笔下,冬天却富有别具一格的温馨舒适之美。

(二)简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山东也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三)整体感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风景不妨写点实物,写出诗情画意。

老舍《谈叙述与描写》

(四)精读片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水纹的花衣;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思考:

本段抓住哪些景物,从什么角度,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了精细的描绘?雪后的小山总的特点是什么?选取喜爱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明确:景物:矮松、黄草、薄雪等;

角度:色彩(青黑 银白 暗黄 粉色)

顺序:自上而下(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特点:秀气,暗呼段首的“妙”字,体现“温晴”特点。

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准确而恰到好处,给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五)拓展阅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赏析语言特点。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四世同堂》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背景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教材分析整个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要求学生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春》的基础上已经对写景抒情类的文章有所了解,本文重在巩固和强化。同时继续强化和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欣赏写景抒情类文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读准重音和停连,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描写生活中的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欣赏品读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词语,学会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情景交融的妙处。

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描写生活中的美。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示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你喜欢冬天么?你眼中的冬天是怎样的?

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自主思考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2、走近作者补充介绍作者老舍学生介绍了解作者、作品常识。

3、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感悟。播放音频或示范朗读

听范读,并整体感知在听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品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赏析文本。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描写顺序

语言特点(炼字、叠词等)

写作手法(对比、情景交融等)

小组合作,多个角度赏析课文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感受文章写景的妙处。

5、品味、质疑

引导学生品读其他精彩语句,并提出疑问。

结合预习以、相关练习以及自己的思考,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6、小结景物描写技巧

1、布局精心,层次井然

2、运用修辞妙笔生花,文采斐然。

如比喻、比拟等。

3、妙用动词、形容词,语言精美。

如“响晴”、“温晴”、“卧”等。

4、巧用对比,特点突出。

5、按照一定顺序(从高到低)

6、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总结本文写景技巧一课一得,在学习完《春》的基础上,再巩固写景技巧,学以致用。

三、作业布置:

选取四季中你次喜欢的景物进行描绘,字数300—500字左右,请运用课堂学到的描写方法,至少要用上2种修辞手法。

四、板书设计: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难点】

根据每一段的特点,快速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导入

1、请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济南”为话题,简介济南。

2、播放教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济南的风景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二、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某年离英回国,某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某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2、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体味文章蕴含的感情。

3、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气候特点的词语。

明确:温晴。

(2)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明确:①山“形”;②山“色”;③城外远山。

(3)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明确:暖、绿、清。

四、仔细品读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请学生速读第1、2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有关济南的资料进一步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

明确: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

明确: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

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3、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学生自由探究,然后讨论、交流。答案不求统一,以下可供参考:

(1)开篇通过对比,衬托济南是温晴的,是个宝地。足见作者对其珍爱。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小摇篮……”一句,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温馨之感跃然纸上。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温暖)(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山雪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7篇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5.教学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石家庄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 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定性的说到某一部分。教师深入学生回答,与之展开深入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二、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教师作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①推荐阅读:《沁园春.雪》

三、作业。

1、背诵整篇文章。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3、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向书的世界引领,激励着学生种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种子。

四、板书设计

12 济南的冬天

课后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绿萍()

宽敞()澄清()

二、看拼音,写汉字。

1、小明一()上眼睛,就会想起那位可怜的老奶奶。

chǎng

2、你应该向大家()开心扉,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

3、他的老家是山东省()南。

三、填空:

1、《济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字()( )人。(地点)

2、《济南的冬天》中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3、老舍用饱含深情的笔,从( )( )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济南的冬天。

四、读句子,想一想表现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点,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8篇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之第五节,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进一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脉络:

小山摇篮图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雪霁初晴图

空灵水晶图

3、学生推荐重点生词。着落、髻儿、镶上、水藻、贮蓄、澄清

4、小组内交流。

5、集体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师生展开朗读比赛。

2、自选段落,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何选读该段。自己是用何种情感朗读的?如何把握的,你认为自己读到了什么。

3、学生点评。

4、大家公认的优美段落齐声朗读。

五、布置作业:

课下按组分工,搜集资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熟练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文句。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1、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2、互动、研习该句的妙处(修辞、选词)。

3、小组内形成共识,并推荐出发言的代表。

4、如果任务提前完成,可以帮助其他组解决问题。

5、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讨论,教师点拨。

第一组:预设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再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整个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北平,没有风声;
伦敦,响晴;
热带(指新加坡),毒晒;
北中国,温晴。对比)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文中的“毒”“响亮”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毒”是厉害的意思,“响亮”一词,一般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根据上下文判断,在此处是指“晴朗得刺眼”。

4、想想看,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呢,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有“没有风声,响晴,温晴。”明确:总特点是“温晴”

第二小组:预设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
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第三小组:预设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4、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
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点拨:

1、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2、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
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
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
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5、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6、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
是张小水墨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

检查: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进行答题。

①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②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③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④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⑤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第四小组:预设

研读第5自然段: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水色:

提问]

三、总结:

1、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2、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3、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四、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

1、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冬天,并能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3、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六、附件材料: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附板书:

没有风声

总特点:温晴的冬天响晴

毒晒

阳光下的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山小雪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碧绿

清亮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问题推进,学习新课:

(一)课文感知

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习3段写景的方法

齐读3段思考

(1)、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动词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词用得好?

2、归纳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边归纳边举例)

①细致观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②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学以致用:

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开头写一段你家乡最有特点或你最喜爱的景物。

四、学习清单

展示习作片段

五、布置作业:

请实地观察雅安某处的景物,仿照课文一些写法,写一篇题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品读。

1、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疑读:自读,质疑。

四、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

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

五、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1篇

学习目标:

1、通过研究学习认识并把握:抓住景物主要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突出描述的方法。

2、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热爱自然的深挚情感。

教学设计:

学习一课时,在指导预习的基础上,组织课堂问题思考和讨论,有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引导学生自己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归纳强化,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并进行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课后利用活动实践课组织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口头小作文比赛,对所学习知识进行进一步领会和练习巩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

学生以前接触过景物描写的文段,对景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思考讨论时,可能会一时难以抓住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教师要灵活地进行简单有效的引导,但不能一概代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实践解决问题。

课前要求学生了解的资料:

1、作者简介

2、济南的山水

3、字词音义资料

组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北方,经历了不少北国的冬天,哪些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北方冬天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要注意充分肯定其正确的描述,目的是激活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急于了解文章内容、特点的欲望。)

很好,很多同学准确生动地描述了北方冬天的特点,这说明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很善于表达。那么,我们的省会济南地处北国,它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文章,看他是怎样描述济南的冬天的。出示课题(幻灯片1)

二、引导学习

1、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范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3)

①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③你认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哪些恰当的方法?

④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注意把握范读的节奏与语感,要提示学生在课本或笔记表上做出相应的标记或批注,)

三、组织引导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重要环节,要注意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随时调整进度,问题①、②只需引导学生了解,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为解决后面两个问题扫清内容障碍,同时指导学生注意整理笔记,理清并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今后学习打基础。)

解决问题①: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个体回答:济南冬天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3--5名学生回答,如果抓不住要点,教师要及时灵活引导学生发现济南冬天与其他地方冬天的不同,如:为什么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得出“温晴”的结论。)

这个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展现的?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得出 结论:景物描写)

解决问题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3人一组讨论总结,每组选一人回答。

学生回答时可能抓不住中心——空间顺序。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总结:阳光——山——雪——水。

解决问题③:请同学们反复诵(默)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然后谈一谈:你认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恰当的方法?

(学生集体诵读、学生个体朗读3--5遍)

(这是整节课的知识核心,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提出的有特色的理解,都要予以鼓励。在分析完例句后,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课文中再找出类似用法的句子,并自己进行简单分析)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进一步要求,进行引导: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⑴分析下面的句子,看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都用了哪些形象化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幻灯片4)

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把握要点:比喻手法:生动形象,恰到好处——形似)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把握要点:拟人手法:把事物人格化,使景物富有个性化,生动贴切——神似)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请学生自由发言,找出文中类似的用法并简要分析优点)

⑵对比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特点和妙处,归纳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幻灯片5)

a、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画上一道银边。

b、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山上布满了花纹。

(把握要点:准确生动——用词讲究,精妙恰切,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请学生自由发言,找出文中类似的用法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解决问题④: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感情由学生体会,写法由教师导学,强调学生在今后作文中应注意领会运用)

(蕴含的情感——喜爱、赞美。)

四、总结归纳

同学们都对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到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为什么如此优美呢?正因为作者抓住了景物主要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突出描述,从而表达了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所以,整篇文章读来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充满画意,饱含真情,使人回味无穷。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努力做好这些方面,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幻灯片6〉

五、强化巩固

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口头小作文:抓住秋天气候的主要特点,描绘你所观察到的景物,并表达你对秋天景物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幻灯片7〉

(要求简练明确,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六、课外练习作业

课后观察周围的景物,写2--3则观察日记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的作文。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来感知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魅力。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浓浓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深圳的冬天姹紫嫣红、绿意盎然,济南的冬天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进入学习。

1、环节一——字词

师: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PPT1),认识它们的请举手。

师小结:识记生字词是朗读的第一步。读大家常查工具书,走稳第一步。

2、环节二——内容

师:第一篇读通,第二篇读懂。(PPT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呢?

师:那咱们就先去品品那最妙的小山吧!——品山

请大家齐读第4段。

3、环节三——品山

师: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果然各具特色,妙点纷呈。你认为哪一句最妙呢?请把它选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待会儿咱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品得妙。时间三分钟,开始。(出示PPT3)。

品句1,指导个人读出感情

师:我们可以把重音放在哪里?语速可以稍微?语调可以多一点?

读——两边的女生各读一次,看哪边最能读出“害羞的味道”?

(老舍说:那些小山太秀气。老师说,这些女孩真害羞。)

品句2,指导小组读出韵味

读:大家都品出了山的妙处,那咱们四组,一组读一遍,看哪组最能读出韵味?

品句3,品析语言精美

师:现在,我们不仅品出了小山的特点,还读出了修辞的妙处。老师有个疑问,能不能把这个“顶”字换成“戴”呢?

完整齐读:品读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让我们完整地再读这一段。

小结:看来,小雪不仅不能为济南的冬天增加寒意,反而平添情趣,更显温晴。那水呢?(出示PPT)请大家标出四个句子的序号,每个组选择一句你们最欣赏的,赏一赏读一读,待会儿咱们评出最佳朗读小组——赏水。

4、环节四——赏水

评比:大家能从不同角度赏出济南冬水之美,那哪一组读得最有韵味呢?

过渡“宝地”:没有获奖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朗读贵在以情带声。老舍先生在北京长大,21岁去伦敦大学任教,26岁回国,在山东任教7年,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情感,其实课文第一段就有一句话直接赞美了济南——“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是啊,正因为有了这别样温情的天气,才有了那秀气可爱的小山和那清亮暖人的泉水。难怪先生称之为“第二故乡”。——板画

5、环节五——美读全文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对故乡的依恋美美地朗读全文吧!我想邀请两位朗读较好的同学,男女生各一位,大家推荐下?好,全体同学,请打开朗读材料。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感谢大家,让我拥有这么美的享受。感谢老舍,写了这么美的文字。如果让我们描写自己的家乡,我们可以借鉴课文中哪些写法呢?(完成副板书:抓特点、细观察、用修辞……)

那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牛刀小试、笔下生花吧(PPT3):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向大家介绍《家乡的冬天》,形成200字以上的小文。

四、板书设计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3篇

一、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二)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加强字词训练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学过《春》,感受到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代表作)、《四世同堂》等;
话剧:《茶馆》(代表作)、《龙须沟》等另外还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和散文

生字词识记:济南 伦敦 镶上奇迹 宽敞 看护 水藻 髻儿

解释词语:响亮 温睛 出奇 安适……

听课文朗诵,学生默诵,听完之后,学生再次朗诵,品味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思想感情

当堂作业:做同步测试和测试专家的字词题,加深对字词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1、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对比有什么好处(通过三组对比来写济南“温睛”的天气特点A、北平的寒,济南的暧B、伦敦的暗,济南的明C、热带的热,济南的温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些对比来自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来自作者对济南的爱)

2、2、第2、3、4、5段,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从而说明济南是个宝地的呢?(阳光里的老城,山和水在冬天里的特征)写作重点又测重在哪一点上?请作具体分析(重点写出: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的“可爱”,后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修辞角度)见幻灯片10

4、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雪后的山的?(34段)(方位: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颜色:白花——银边——花衣 情态:害羞——秀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 2.妙在雪态)

5、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1)抓住一个“绿”字: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6、写作特色:

6、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1)直接抒发感情(2)创设意境,流露深情(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7、总结: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了济南地处此因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照应题目,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8、练习:

(1)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

(2)同步训练

(3)小练笔:仿《春》的结尾,帮老舍给文章的结尾加三句赞美的话,50字以上

教学反思: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并不是一篇能让中学生仿写的典范范文,文章的开头对比的方法学生就很难模仿,中间的描写学生还是可以借鉴的,结尾只有一句话点题,没有象《春》那样直接的赞美,赞美之情蕴涵在描写之中,要让学生体会同时,我在思考:能不能让学生给文章加一个结尾帮老舍先生赞美一下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发现,只要你将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景物特征让学生体会透了,学生还是能写的很精彩的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 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抓 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主创新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

老舍(18 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 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 件展示)

响(xiǎng)晴 着(zhuó)落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狭(xiá)窄 空灵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
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学生默读,思考。

(1)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可从不同角度)。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

(4)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进行体会。

四、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五、小结

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2.再次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揣摩、品味。

第二课时

一、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听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
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
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生合作完成。) (针对课文第1段。)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 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 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
对比烘托;
多用修 辞方法;
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二、拓展延伸

资料宝藏

1.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2.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 2003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炉) 时间:
6月6日 — 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 6月20日 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3.《冬日絮语》(冯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 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
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阴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为唯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
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
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 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
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

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断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

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 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 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6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带领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查找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四)语言运用与品味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展示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品析课文,思考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
害了羞。

(2)词语选用上十分讲究。

举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设计意图】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五)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2.课堂知识的学以致用。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7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背诵第3节。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习并运用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情感目标:

1、在品析课文中感受自然之美,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描述景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重点朗读感知感情基调;
第二课时:重点评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8篇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
“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习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
雪后初晴图——秀美;
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
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
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习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习作业:
预习《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近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19篇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
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
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
对比烘托;
多用修辞方法;
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20篇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

4、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回顾有关冬天的诗句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脉络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点)

第一部分,(1段)济南冬天 的天气特点,具体:无 、无 、无 。

第二部分,(2、3、4段)济南冬天的山景。

一层;
写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点:
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特点:
三层:写城外远山。

特点: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特点

2、文章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简要说明。

二、【课堂研讨】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划生字词并掌握。

(1)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5.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结合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五、【学习反思】

六、【教师批阅】

时间:
等级或分数:

七、【奖励记录】

优胜学习小组:
优胜展示小组(个人):
优胜点评小组(个人):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2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
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
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赏析下面这段话: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宽敞()地毯()

狭窄()髻()水藻()

2、解释加粗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执教人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动人,用词精练准确的写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因此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在一课时内完成,只能由教师来根据实际选择侧重点。这节课是从整体结构着眼,从体味语言的角度来赏析,这样可以感受语言内容的精彩,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语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习目标均达成,重点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

导入部分,意在提起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通过描绘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学生兴趣,究竟济南这样一个老城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作者。

主体部分,有两个重点,难点。

一是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同时把握课文结构,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写景顺序。

二是对课文语言的品味赏析。这里先由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作者语言的生动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学会如何品位作者语言。然后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赏析,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通过学生的自我赏析及教师点评的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入体会分析了文章语言。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教师的点评,必须能够对学生的赏析予以概括评价,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该段语言的内蕴,教师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这节课,课堂气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优美温暖的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味课文,真正有所收获。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走形式,学生便展示给我们精彩的回答,并得到热烈的掌声,整节课效率较高。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虽然优美舒缓,但缺乏课堂高潮,如果能够使学生的情绪更高的调动起来,再活跃一些会更好。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22篇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多角度体现济南的冬天独特的美。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了解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和描写的角度。

三、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用一句话描述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如:天狂风呼啸,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然而在老舍的笔下,冬天却富有别具一格的温馨舒适之美。

(二)简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师, 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山东也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三)整体感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风景不妨写点实物,写出诗情画意。

老舍《谈叙述与描写》

(四)精读片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水纹的花衣;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思考:

本段抓住哪些景物,从什么角度,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了精细的描绘?雪后的小山总的特点是什么?选取喜爱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明确:景物:矮松、黄草、薄雪等;

角度:色彩(青黑 银白 暗黄 粉色)

顺序:自上而下(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特点:秀气,暗呼段首的“妙”字,体现“温晴”特点。

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准确而恰到好处,给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五)拓展阅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赏析语言特点。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四世同堂》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2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习。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24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
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
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赏析下面这段话: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宽敞()地毯()

狭窄()髻()水藻()

2、解释加粗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执教人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动人,用词精练准确的写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因此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在一课时内完成,只能由教师来根据实际选择侧重点。这节课是从整体结构着眼,从体味语言的角度来赏析,这样可以感受语言内容的精彩,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语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习目标均达成,重点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

导入部分,意在提起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通过描绘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学生兴趣,究竟济南这样一个老城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作者。

主体部分,有两个重点,难点。一是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同时把握课文结构,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写景顺序。二是对课文语言的品味赏析。这里先由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作者语言的生动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学会如何品位作者语言。然后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赏析,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通过学生的自我赏析及教师点评的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入体会分析了文章语言。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教师的点评,必须能够对学生的赏析予以概括评价,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该段语言的内蕴,教师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这节课,课堂气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优美温暖的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味课文,真正有所收获。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走形式,学生便展示给我们精彩的回答,并得到热烈的掌声,整节课效率较高。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虽然优美舒缓,但缺乏课堂高潮,如果能够使学生的情绪更高的调动起来,再活跃一些会更好。

济南的教学设计 第25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
讨论法;
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推荐访问:济南 教学设计 济南教学设计2 济南的教学设计(汇总25篇) 济南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