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教学设计11篇
折射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折射教学设计11篇,供大家参考。
折射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的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使学生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教具:
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硬币、筷子、杯子、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筷子在水中变弯,海市蜃楼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
师生互动实验,用两个相同的开口较大且深的杯子、水、硬币、筷子等带领学生在做完课本上的实验后,启发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1)做好筷子折断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2)在杯子中放入硬币,把杯子端到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向杯子中倒水,则可再次看到硬币,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再看到硬币?
2、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光的折射规律分三步进行:
显示折射光线:
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光笔被固定,射出光线照在容器P点形成光斑,让学生猜想,容器中加水后,光斑P的位置是否不变。然后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发现,光斑位置改变,教师问:光斑位置为什么改变了?教师请同学们猜想,学生猜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改变。
教师引导:空气和水中的光线看不到,怎样显示出来?
学生讨论方法:空气中制造烟雾,在水中滴加牛奶或肥皂水,或者用纸板、玻璃、铁片、水槽壁等做光屏显示光路。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做实验。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还有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在发生光的折射时,在空气中同时发生光的反射。
学生回顾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猜想)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3、入射角改变折射角也改变。
学生解释光的折射有关物理量
多媒体展示: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相关物理量
组织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方法,然后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实验结束后,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光的折射,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是否也发生光的折射,是否也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学生先猜想,然后实验验证。总结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都要发生光的折射,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学生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教师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让光从水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是否仍满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猜想结果:折射角小于或大于入射角。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怎样使光从水中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
学生实验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请学生画出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
教师问学生:根据大家的探究实验,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或观点。
教师点拨:折射角<入射角的条件;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那么请同学们猜想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或玻璃中,情况会是怎样的?你的猜想是什么?猜想的依据?
请同学们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提出要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应是什么?学生回答。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经验的渔民怎样叉鱼
(2)钢笔错位现象
(3)解释眼睛受骗,池水看起来很浅,跳下去却很深。
(4)海市蜃楼
多媒体展示:教师浅析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筷子在水中变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尝试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渔夫看到的鱼在哪儿?为了巩固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讲述小故事:有人想难为聪明一休,搬来一个很高的铁桶,在和一休一样高的桶壁上凿了一个洞,让一休通过洞看桶底的字,无论一休怎样踮脚也没有看到。聪明的一休脑袋一转,想出了办法。你能帮助一休想出办法吗?
(四)比一比,赛一赛:
(五)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折射教学设计 第2篇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比直线传播和反射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指导。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
【设计意图】
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领略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奥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知识;
(3)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概念及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作图、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一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如下图所示:
图一杯中的筷子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2、实验
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图二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折射教学设计 第3篇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比直线传播和反射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指导。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
【设计意图】
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领略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奥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知识;
(3)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概念及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作图、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一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如下图所示:
图一 杯中的筷子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2、实验
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图二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折射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
碗;
适量的水;
筷子;
多媒体课件;
录像剪辑。
四、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什么是光的反射规律?
(二)新课引入:
【学生实验一】: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设计此导入简洁,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实验二】: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让学生想想:从空气射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继续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①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光线垂直射水中。(上述实验时多做几次,同时用课件显示实验的问题和内容)
折射教学设计 第5篇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比直线传播和反射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指导。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
【设计意图】
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领略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奥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知识;
(3)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概念及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作图、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一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如下图所示:
图一杯中的筷子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2、实验
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图二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折射教学设计 第6篇
学习目标:
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线发生折射的条件。
2、通过探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具学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知识回顾
光在沿直线传播;
光传播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基本概念: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
2、实验探究: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靠近或远离),也就是折射角
入射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3)(一种特殊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度,入射角等于_____度。
(4)如果让光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例题: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四)光折射现象的解释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到的是筷子的(实或虚)像;
为什么会向上弯折?
(2)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只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三段,这种“一笔三折”,也是因为光的______的缘故。
(3)叉鱼时,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鱼像比鱼位置。所以叉鱼应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4)阅读课本内容,简述海市蜃楼的形成。
二、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也就是折射光线法线);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也就是折射光线法线);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④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⑤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2。解释现象: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是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
如:筷子变弯、池水变浅、叉鱼、碗中硬币等现象。
我还有的疑惑是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2、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能正确表示光线由玻璃射入空气的是()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a、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5、某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则他看到的“鱼”和“云”()
a、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选做题
6、如图所示为小明家的鱼缸,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在鱼缸中的水面上,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明入射角r和折射角θ。
7、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是,入射角为,是玻璃。
折射教学设计 第7篇
当定下来讲《光的折射》这节课时,我们九年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备课思路,每位教师都写出一篇导学案。如果把前提准备、初始教材、问题导读、合探解疑,每人分一块,一人备一部分,这样不科学,因为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所以每位教师都设计自己的备课思路,然后共同磋商、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有的老师把自己的课换到其它节上,就是为了一起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怎么提到位,话怎么说通俗易懂,导学案的.设计是集体备课,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李老师是主讲人,她承受的压力更大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节同课异构比她自己讲的任何一节公开课倾注了更多的努力。
那么我从导学案设计的各个环节说一下这节课的备课思路。
一、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确立这样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其中,第一个学习目标,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问题导读研究。第三个目标学习目标,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应该放在和探解疑研究。
二、引课:
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拉开序幕,“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清疑水浅,包含着物理现象光的折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两句古诗引课,体现物理的简洁之美。既简练,又省时高效。
三、前提准备: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让学生标出入射角,反射角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2、让学生猜一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吗?当备课组研究这一环节的时候,觉得猜一猜是最恰当、最合适的。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有效猜想;
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一种能力。
四、初识教材: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五、问题导读: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特点及其探究过程而设计的。那么学生自己猜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光线到底对不对呢?那么我们做实验来寻找答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点燃其求知的欲望,唤起内在的情感。打开激光笔,学生在实验中真实看到一束光红在玻璃的传播路径,感受物理现象的奇特之美,绚丽的实验过程,更能体现物理学的魅力。我听了,我忘记了;
我看了,我记住了;
我做了,理解了;
这是实验与掌握知识的关系通俗概括。
学生通过自己做一做,突破难点;
设计问题导读这一环节,把实验的步骤转化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问题设计简单化,具体化,递进化,层次化,阶梯化,降低了难度。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优化实验效果。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再从水进入空气的课件,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折射的认识,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保证。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义,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就水到渠成了。
六、和探解疑:
让学生做一个生活小实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获得理性认识。将硬币放在碗底,一位同学向后倾,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另一位同学向碗中缓缓加水,随着水的增多,你是否看到硬币?然后作图,解释现象。
这样的设计,利用瓶瓶罐罐做实验,低成本,大功效,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实验的真实性。体现新课标强调的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理念。
七、效果检测: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四个问题。
1题找出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问题。
2题对折射特点的巩固,对重点强化。
3题是学生易忽略的问题。
4题是学生易错题。
八、教后反思: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真正经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感悟。
本设计的创新之处探究活动中设置各种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有效。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一话:德国的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的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折射教学设计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的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使学生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教具:
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硬币、筷子、杯子、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筷子在水中变弯,海市蜃楼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
师生互动实验,用两个相同的开口较大且深的杯子、水、硬币、筷子等带领学生在做完课本上的实验后,启发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
(1)做好筷子折断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
(2)在杯子中放入硬币,把杯子端到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向杯子中倒水,则可再次看到硬币,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再看到硬币?
2、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光的折射规律分三步进行:
显示折射光线:
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光笔被固定,射出光线照在容器P点形成光斑,让学生猜想,容器中加水后,光斑P的位置是否不变。然后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发现,光斑位置改变,教师问:光斑位置为什么改变了?教师请同学们猜想,学生猜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改变。
教师引导:空气和水中的光线看不到,怎样显示出来?
学生讨论方法:空气中制造烟雾,在水中滴加牛奶或肥皂水,或者用纸板、玻璃、铁片、水槽壁等做 光屏显示光路。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做实验。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教师提出问题:
上面的实验还有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在发生光的折射时,在空气中同时发生光的反射。
学生回顾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猜想)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3、入射角改变折射角也改变。
学生解释光的折射有关物理量
多媒体展示: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相关物理量
组织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方法,然后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实验结束后,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光的折射,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是否也发生光的折射,是否也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学生先猜想,然后实验验证。总结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都要发生光的折射,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学生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教师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砖中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让光从水 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 是否仍满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猜想结果:折射角小于或大于入射角。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怎样使光从水中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 。
学生实验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请学生画出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
教师问学生:根据大家的探究实验,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或观点。
教师点拨:折射角<入射角的条件;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那么请同学们猜想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或玻璃中,情况会是怎样的?你的猜想是什么?猜想的依据?
请同学们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提出要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应是什么?学生回答。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经验的渔民怎样叉鱼
(2)钢笔错位现象
(3)解释眼睛受骗,池水看起来很浅,跳下去却很深。
(4)海市蜃楼
多媒体展示:教师浅析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筷子在水中变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尝试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渔夫看到的鱼在哪儿?为了巩固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讲述小故事:有人想难为聪明一休,搬来一个很高的铁桶,在和一休一样高的桶壁上凿了一个洞,让一休通过洞看桶底的字,无论一休怎样踮脚也没有看到。聪明的一休脑袋一转,想出了办法。你能帮助一休想出办法吗?
小结:
学生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知道生活中哪些折射现象及应用。
(三)比一比,赛一赛:
(四)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折射教学设计 第9篇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五、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
碗;
适量的水;
筷子;
多媒体课件;
录像剪辑。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学生实验2: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师:上述实验中,学生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
板书:四、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
1.折射现象。
演示实验l:将激光笔投放到白屏上观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光沿直线传播。
师:请同学们猜猜,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是否还沿直线传播?
生甲:不会沿直线传播了。
生乙:可能还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2: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
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师:甲同学猜对了,其他同学加油。请同学们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传播光路画在纸上,并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过入射点的法线,你发现了什么?
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师:对,你描述得很好。请同学们看,图2.4—l光线AO为人射光线,光线作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用i表示,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现在同学们明白了水中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水中硬币升高了的原因吗?
生:都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造成的。
同学门一定性想亲自感受一下光的折射,那么我们就进行下一环节:我探究
【学生实验3】:光斑实验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烧杯中。通过光斑来确定光路
学生猜想;
光斑是向左移还是右移,
学生用实验验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2、折射规律
[我观察]让学生想想: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如何变化?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继续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①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光线垂直射水中。(上述实验时多做几次,同时用课件显示实验的问题和内容)
[我来谈]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强调:斜射、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④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直观明确地把抽象的折射知识具体展示,培养学生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
〖想想议议〗:课本P46想想议议。[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课件展示实验三】:光路的可逆性
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现象一〗:[学生实验]叉鱼实验
〔问〕:为什么不容易叉到鱼呢?[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三〗: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四〗:池水变浅了;
小熊的困惑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师: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可千万不要冒失下去。因为它实际深度将没过胸部,可能.会使你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
画出从池底某点A发出的两条光线①和②射人空气中的眼睛受骗,池水变浅折射光路图2.4—2。
思考: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的学习方法。
两条折射光线不能相交,但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折射光线好像是从交点A,射出来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热爱科学的唯物主义教育
4、折射赏析
[演示实验]: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是什么引起的。
生:也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介绍海市蜃楼]课件展示
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吗?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海面上,因为空气热胀冷缩,上下层空气分布不均匀,使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远处景物的光进入我们人的眼睛,逆着光线望去,就感到看见了远处的物体。
在夏季公路上,也时常出现蜃景。课后请同学们查资料,
5、课堂练习(见课件)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光的折射现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也知道了日常生活现象中哪些是由于折射现象引起的。
师:你归纳得很好。下面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____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2.4—3中______位置(填甲或乙)。
3.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边树上站着一只鸟,他看到的是鸟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像的位置比鸟实际位置要偏_______。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
4.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水中尺子的刻度变化,正确的是()
A、刻度变稀了B.刻度变密了C、刻度无变化D.无法判断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海市蜃楼B.池水看起来变浅C.水中的倒影D、小孔成像
五、板书设计
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应用
折射教学设计 第10篇
学习目标:
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线发生折射的条件。
2、通过探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具学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知识回顾
光在沿直线传播;
光传播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基本概念: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
2、实验探究: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靠近或远离),也就是折射角
入射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3)(一种特殊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度,入射角等于_____度。
(4)如果让光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例题: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四)光折射现象的解释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到的是筷子的(实或虚)像;
为什么会向上弯折?
(2)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只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三段,这种“一笔三折”,也是因为光的______的缘故。
(3)叉鱼时,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鱼像比鱼位置。所以叉鱼应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4)阅读课本内容,简述海市蜃楼的形成。
二、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也就是折射光线法线);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也就是折射光线法线);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④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⑤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2。解释现象: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是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
如:筷子变弯、池水变浅、叉鱼、碗中硬币等现象。
我还有的疑惑是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2、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能正确表示光线由玻璃射入空气的是()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a、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5、某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则他看到的“鱼”和“云”()
a、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选做题
6、如图所示为小明家的鱼缸,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在鱼缸中的水面上,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明入射角r和折射角θ。
7、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是,入射角为,是玻璃。
折射教学设计 第1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的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使学生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教具:
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硬币、筷子、杯子、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筷子在水中变弯,海市蜃楼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
师生互动实验,用两个相同的开口较大且深的杯子、水、硬币、筷子等带领学生在做完课本上的实验后,启发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1)做好筷子折断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2)在杯子中放入硬币,把杯子端到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向杯子中倒水,则可再次看到硬币,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再看到硬币?
2、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光的折射规律分三步进行:
显示折射光线:
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光笔被固定,射出光线照在容器P点形成光斑,让学生猜想,容器中加水后,光斑P的位置是否不变。然后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发现,光斑位置改变,教师问:光斑位置为什么改变了?教师请同学们猜想,学生猜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改变。
教师引导:空气和水中的光线看不到,怎样显示出来?
学生讨论方法:空气中制造烟雾,在水中滴加牛奶或肥皂水,或者用纸板、玻璃、铁片、水槽壁等做光屏显示光路。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做实验。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还有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在发生光的折射时,在空气中同时发生光的反射。
学生回顾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猜想)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3、入射角改变折射角也改变。
学生解释光的折射有关物理量
多媒体展示: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相关物理量
组织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方法,然后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实验结束后,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引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光的折射,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是否也发生光的折射,是否也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学生先猜想,然后实验验证。总结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都要发生光的折射,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学生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教师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让光从水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是否仍满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猜想结果:折射角小于或大于入射角。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怎样使光从水中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
学生实验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请学生画出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
教师问学生:根据大家的探究实验,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或观点。
教师点拨:折射角<入射角的条件;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那么请同学们猜想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或玻璃中,情况会是怎样的?你的猜想是什么?猜想的依据?
请同学们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提出要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应是什么?学生回答。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经验的渔民怎样叉鱼
(2)钢笔错位现象
(3)解释眼睛受骗,池水看起来很浅,跳下去却很深。
(4)海市蜃楼
多媒体展示:教师浅析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筷子在水中变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尝试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渔夫看到的鱼在哪儿?为了巩固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讲述小故事:有人想难为聪明一休,搬来一个很高的铁桶,在和一休一样高的桶壁上凿了一个洞,让一休通过洞看桶底的字,无论一休怎样踮脚也没有看到。聪明的一休脑袋一转,想出了办法。你能帮助一休想出办法吗?
小结:
学生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知道生活中哪些折射现象及应用。
(四)比一比,赛一赛:
(五)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折射 折射教学设计11篇 折射教学设计(合集11篇) 折射教学视频
热门文章:
- 党风党性警示教育内容2024-11-01
- 党风党纪自我剖析材料范文2024-11-01
- 党费收缴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4篇)2024-11-01
- 党费减免讨论会议纪要(2篇)2024-11-01
- 过党生日有感(4篇)2024-11-01
- 文化自信党员(5篇)2024-11-01
- 2024党员干部贿赂多少钱违法(3篇)2024-11-01
- 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存在问题(2篇)2024-11-01
- 深入查摆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不足(5篇)2024-11-01
- 党委班子画像报告(3篇)2024-11-01
相关文章:
- 2023历史教学设计案例3篇(范文推荐)2023-02-13
- 《春晓》教学设计五篇(精选文档)2023-02-14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9篇【优秀范文】2023-02-14
- 2023年度《倒数认识》教学设计6篇(完整)2023-02-14
- 2023年度《周庄水韵》教学设计9篇【优秀范文】2023-02-15
-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9篇2023-02-15
- 2023年度争吵教学设计4篇2023-02-15
- 《穷人》教学设计7篇2023-02-15
- 2023年《老师,您好!》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2023-02-15
- 2023年度羽毛球教学设计9篇【精选推荐】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