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6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11:55:02 来源:网友投稿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第1篇《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和加法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6篇,供大家参考。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6篇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 第1篇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和加法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1、本节课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大课间活动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出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观察分析题中的信息,由于是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活动课,学生很快投入进来,从而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因此,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28+17=45、17+28=45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然后,引导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再次让学生经历由数字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形成,在这里我渗透了数学的思想“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数学思想的建立在多个而不是一个等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归纳,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符号感的意识。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我安排了不少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的结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于学生刚经历了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刚才所用的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

3、在练习中感悟数学知识。“想想做做”第1,2题是基本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第4,5题为即将学习的简便计算作好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简便运算的思考方法。

4、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通过多个例子,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运算律。

5、通过例题和学生举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到用字母表示规律,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在这里,学生能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但还应该让学生再说一说运算律的含义,可能学生语言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说不清楚,但不要求孩子要一字不差的把规律说出来,只要能理解就够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让学生经历评价反思的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猜测一举例验证一归纳结论一运用”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平面向量的加法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 第2篇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反思。在此之前,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和加法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在学习笔算加法的验算时,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所以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感想:

一、“情景”使学习充满兴趣

我从现实生活出发,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索学习。通过对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亲切的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使学习充满乐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因此,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考虑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40+56=96、56+40=96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特点,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随后,我又引导学生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运用学生自己所写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其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再次让学生说出符号和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由数字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形成,提高学生掌握能力,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来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字母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间接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由于学生刚经历了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刚才所用的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同样以学生为主体,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猜测一举例验证一归纳结论一运用”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三、“练习”使学习充满情趣

学数学就是要学以致用,在教学完两个运算律后我设计了层次不同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新知。第一题采用游戏的形式,既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又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思维。让学生判断(84+68)+32和84+(68+23)是否得数相等,我巧用了“上当法”,制造错误陷阱,使学生在不经意间犯错。在一直都对的情况下,思维定势让学生必然要错,然而,这样的错误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却异常深刻,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计算时,题目一定要仔细看清。

根据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是以后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要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的意识,比会进行简便计算更重要。因此此处通过比赛口算45+(88+12)、(45+88)+12两道算式,让学生在比先后的过程中,萌发如何计算快的意识,其实就是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过程,使学生在计算中便感受到运算律的作用,为下节课学习加法简便计算教学垫下了基础。

本课不足之处:

1、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通过多个例子,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运算律。

2、通过例题和学生举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到用字母表示规律,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在这里,学生能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但还应该让学生再说一说运算律的含义,可能学生语言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说不清楚,但不要求孩子要一字不差的把规律说出来,只要能理解就够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的小故事与本课知识联系不大,可以舍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 第3篇

在学校举行的一人一节研究课展示活动中,我执教的苏教版四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题,通过活动我收获颇多,现将我的反思呈现如下:

教学的整体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小组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自学成果----师生点评------巩固练习-----知识延伸(拓展)。这样的设计,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师生之间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这节课我强调学生的发言要大声地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具体做法是:

一、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教学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二、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由于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时,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索加法结合律,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将已有学习方法渗透到探索加法结合律中,很容易感受到三个数相加蕴含的运算规律。学生不但理解了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完加法交换律时,我及时把新学的知识和加法计算的验算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忆交换加数验算的方法,明确与加法交换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完加法结合律时,又出示了两道口算题9+7、34+27,让学生回忆口算过程。这样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及时沟通,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在最后的提高巩固阶段,结合练习为下节课学习加法简便计算垫下了基础。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出现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联想到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中,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呢这一想法。并产生运用这一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的愿望和热情。这些数学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设计还不够。总之,在学习洋思经验及实施新课改中,我会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 第4篇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和加法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1、本节课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大课间活动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出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观察分析题中的信息,由于是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活动课,学生很快投入进来,从而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因此,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28+17=45、17+28=45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然后,引导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再次让学生经历由数字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形成,在这里我渗透了数学的思想“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数学思想的建立在多个而不是一个等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归纳,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符号感的意识。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我安排了不少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的结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于学生刚经历了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刚才所用的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

3、在练习中感悟数学知识。“想想做做”第1,2题是基本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第4,5题为即将学习的简便计算作好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简便运算的思考方法。

4、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通过多个例子,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运算律。

5、通过例题和学生举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到用字母表示规律,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在这里,学生能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但还应该让学生再说一说运算律的含义,可能学生语言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说不清楚,但不要求孩子要一字不差的把规律说出来,只要能理解就够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让学生经历评价反思的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猜测一举例验证一归纳结论一运用”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平面向量的加法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 第5篇

在学校举行的一人一节研究课展示活动中,我执教的苏教版四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题,通过活动我收获颇多,现将我的反思呈现如下:

教学的整体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小组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自学成果----师生点评------巩固练习-----知识延伸(拓展)。这样的设计,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师生之间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这节课我强调学生的发言要大声地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具体做法是:

一、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教学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二、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由于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时,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索加法结合律,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将已有学习方法渗透到探索加法结合律中,很容易感受到三个数相加蕴含的运算规律。学生不但理解了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完加法交换律时,我及时把新学的知识和加法计算的验算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忆交换加数验算的方法,明确与加法交换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完加法结合律时,又出示了两道口算题9+7、34+27,让学生回忆口算过程。这样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及时沟通,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在最后的提高巩固阶段,结合练习为下节课学习加法简便计算垫下了基础。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出现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联想到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中,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呢这一想法。并产生运用这一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的愿望和热情。这些数学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设计还不够。总之,在学习洋思经验及实施新课改中,我会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 第6篇

今天完成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由于借班上课,上完后感觉自己前半节课发挥得不如后半节课,不过学生对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交换律对减法、和加减混合的应用掌握的还是不错的。这节课,我从学生以学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理解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提出除了帮助我们验算外还有什么强大的功能!接下来利用加法交换律使计算简便,进而发现还可以使减法简便,加减混合简便!使交换律得以推广!

听完课后,赵老师没来得及喝水就结合这节课进行了评析。

赵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素质,作为骨干教师课堂扎实,教学思路清晰!

同时赵老师提出这节课可以从经验拓展的角度,让学生从更多的生活实例入手,从道理上理解“交换”,如8+74+2、想:原来有8本作业,先拿来74本又拿来2本,我们可以这样,先拿来2本,又拿来74本,都表示现在有的,因此8+74+2和8+2+74是相等的。再如:35-17+5,可以这样想公交车原来有35人,下去17人,上来了5人,可以这样想有35人,上来了5人,又下去了17人。这样的结果都表示现在有的因此人数是一样的。结果是相等的。

“理”上的理解更容易让学生从根上明白算理。我在教学时,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下的工夫多了一些,学生举例少了点,这样总感觉形式上稍多了点,另外“验证”更多的是验证这种方法可以,但不能在道理上理解,赵老师提出可以看看马刚老师的课例。也鼓励我们多去看看名师的课例。

从第一次听课得到王宏主任的指导,指出“苹果”的贯穿,课堂练习的量,今天得到赵老师的指导,自己感觉收获很多,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从备课到上课,用了两天的时间,昨晚还熬夜制作课件到11点多,虽然累,但自己有了收获,此时感觉一切累都值得!

推荐访问:加法 随笔 交换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6篇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合集6篇) 加法交换律课堂小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