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7篇)理论研讨交流会发言汇编

发布时间:2023-12-11 17: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篇)理论研讨交流会发言汇编,供大家参考。

(7篇)理论研讨交流会发言汇编

理论研讨交流会发言汇编(7篇)

理论研讨交流会发言汇编

(7篇)

目录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 在科学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关系中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 3 牢记使命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 7 牢记“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9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历史主动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3 笃行不怠新时代踔厉奋发新征程 16 牢记教书育人初心 将党的20D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19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党的20D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强调指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我想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谈一点学习体会。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是由介绍西方思潮的传教士介绍到中国,后来一批资产阶级学者也开始陆续介绍马克思的一些思想,如《共产党宣言》的一些内容,开始系统传入中国是到了十月革命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无产阶级思想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其实这个时候一些革命者如蔡和森、施存统等人就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早期我们的革命之所以会遇到严重的挫折和失败,就是因为结合得不够好,不知道怎么结合,或者说没有摸清楚中国的实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复制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毛泽东同志根据自己多年对中国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国革命面临的现状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时代以及俄国的实际都大不相同,从而摸索出一条新的中国革命道路,摒弃了早期的经验主义和王明等人的本本主义。并在1938年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发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不适合中国,中国要寻求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因而又提出二次结合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好的展示。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与两个结合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一般理解为: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实践;
二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两个结合,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重结合,才能实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和在中国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双重目标。但是在对待“两个结合”上,但是怎么结合、结合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深度思考和深刻把握的实践难题。三是如何推进“两个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动荡不安的国际竞争形势,如何解决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那么如何推进“两个结合”?首先要深刻把握“中国具体实际”的内容指向,也即结合点。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其应有之义。但对于这个具体实际,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情、区情、市情,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中国的现实。“具体实际”大致我们认为应该包括基本国情、所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中国人的性格等等。其次要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积淀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挖掘其中可以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因,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生动力,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了民族血脉和文化根基。但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文化博大精深、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结合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1925年郭沫若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马克思进文庙》,以一场虚拟的交流辩论的方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之间的共通与不同,去年在读一本山东大学哲学教授何中华先生的一本书《马克思与孔夫子—一个历史的相遇》,很有感触,作为社科工作者,当前要做的工作就是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并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激活这些基因,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文化血脉,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智慧。

在科学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关系中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论断是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新提法新理念新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领会贯彻20D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关系的重要论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报告第一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到一起进行整体部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首先,辩证地把握三者的本质内涵,既突出其独特性,又揭示其联系性。就三者的本质内涵来说,教育的社会活动属性、科技的知识操作属性、人才的异质资源属性,在理论上各有侧重,教育为科技和人才提供基础,科技为教育和人才提供动力,人才为教育和科技提供主体。就三者的具体实践来说,将三者置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引领”等战略层面展开其内在联系,明确三者共同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是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联动、彼此衔接、相互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将三者放在国家重点领域的运行机制之中,教育造就人才、人才助力科技、科技反哺教育,各有侧重、久久为功。其次,系统地把握“三位一体”的联系,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加以审视。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视野下,三者难分先后、不分伯仲,而是各有侧重、各占一方、各有千秋,属于典型的“三位一体”的立体结构,构成多维协调的立体空间,彼此支撑、相互勾连、互通有无、循环互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互为基础、互为起点、互为目的,形成共有共建共享的良性互动,共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方略。最后,全面地把握各自工作重心,形成各领域聚焦顶层设计的系统工程。国家分设教育、科技、人才等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处所在单位互为其他两个领导小组成员,教育工作聚焦立德树人,科技工作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工作聚焦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者在根本方向、目标追求、顶层设计上高度统一,形成各自独立、自发优化的联合体、协同体。全面系统辩证地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关系基础上,还要注意三个“第一”、三个“战略”、四个“新”。三个“第一”各有重心、各有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同时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还需要其他生产力、其他资源、其他动力。三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教育+科技”的一体协同,“人才强国战略”是“教育+人才”的一体深化,“创新驱动引领战略”则是“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又可以分为总体方略和具体方略,有其内在逻辑与外在逻辑。四个“新”,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衔接、一体联系、一脉相承、一体协同,与三个“战略”有机统一、紧密联系,二、贯彻20D精神,推动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应用型大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科学处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用型大学建设。首先,聚焦教育基础性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教育优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发挥教育在传播科技知识、培养各类人才方面的条件性作用,深入发挥教育在创新科技、培育各类高端人才方面的主体性作用,拓展发挥教育在应用实践、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方面的发展性作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构建对接“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真正将一线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标准反映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引进教学性生产线,建设基于真实场景的真学真做物理平台,把教学场景与生产场景相融合,打造人才培养的直通桥梁。其次,聚焦人才主体性作用,坚持人才强校,实施人才引领驱动。聚焦教育长足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聚集“四有”好老师、新时代“大先生”,针对“四个面向”开展实践创造,培养、引进、用好科技领军人才、科研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加快应用型师资体制机制建设,将优秀人才汇聚到教育事业中来。最后,聚焦科技动力源助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融入区域创新发展。科技是教育和人才的助推器,科技创新与转化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动力,要聚焦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各类“卡脖子”技术上开展有组织科研,以国家、省市产教融合政策为依据,深入推进产教科融合、校企科合作,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将校企联合研发作为推动学校应用型转型的重要一环。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核心地位的认识出发,深刻应用型大学科技体制和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开放、创新、和谐的科技生态。总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重大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全面系统辩证地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牢记使命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的政党。自我们党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进行不懈奋斗。在党的20D报告中,习总书记使用“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这一重要表述,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

政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话题,政党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到近代的产物。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是国家政治的核心驱动,政党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政党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起步越晚,它的现代化进程就越需要在更强的组织手段下完成,这种更强的组织手段只有借助于政党的力量才能完成。正因如此,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就指出一个现代化中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一个强大的政党能够使群众的支持制度化。政党的力量反映了大众支持的范围和制度化的水平。凡达到目前和预料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发展中国家,莫不至少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

从历史上看,执政党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模式。学者们通常将以赢得选票为目的的政党称为“选举型”政党,而将以实现信仰为目的的政党称为“使命型”政党,前者主要是指欧美等国家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则属于使命型政党。“选举型”政党的运行逻辑在于,政党追求的目标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实际上,“选举至上”主义已经成为西方选举式民主的通行规则,继而引发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至上、资本至上、贫富分化等严重社会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不仅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更表明党始终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视为使命与政治责任。在英文词汇中,“使命”一词可译为“Vocation”,其词根“voc”表达的是“发自内心地呼喊”这一基本意蕴。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看,使命型政党具有如下特征: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危机意识、严密的组织体系、完善的领导制度。具体而言:一是我们党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视为最本源的内驱力;
二是我们党自觉以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的姿态,投入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事业当中;
三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现代化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勇毅前行、踔厉奋进的精神姿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使命型”政党所具有的把握规律的科学性、道义立场的高尚性、政党理论的先进性、纲领策略的科学性等因素,使得近代以来苦苦探索民族未来与国家出路的先进分子所接受,并“自觉”性地将党的“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滋养个人精神气质,培养了百折不挠英雄气概。政党的力量源于每一位党员的力量。的“自觉自发”行为,可以理解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自觉追求、对这种自觉是一种强大内驱力,是一种在行为主体认识自己与其他的哲学自觉,构成了理解自我与他者乃至外部世界关系的哲学范畴,从社会行为角度讲,意味着认同并付诸行动的关系认知。从革命战争年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豪迈主义情怀,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时期的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等情怀的传承,无不浸淫着使命型政党的价值底蕴。正因如此,党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敢于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使命型”政党的“使命感”塑造了踔厉奋进、勇毅前行的巨大成功,谱写了人类政DS上的人间奇迹。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新时代,正是基于“使命型”政党的价值底蕴与使命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踏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式道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自觉、自主”性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灵魂所在。正如***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国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今年是枣庄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突破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意识,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勇气担当,一切工作朝前赶、全力以赴往前推,多措并举解难题,矢志不渝抓工业、强产业,挺起枣庄振兴脊梁,这就是“使命型”政党在地方发展中的使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枣庄市委、市政府必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之路,向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牢记“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是分析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的重大任务提出的重大论断,是党用历史自信书写历史主动的最强音,是党勇于自我革命最大的底气和勇气,对于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一)“三个务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三个务必”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宝贵经验,是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历经风雨而奋斗不止、创造辉煌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立下初心,坚定信念,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牺牲,发扬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踔厉奋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欺凌和压榨,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关键一步。新中国成立后,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领导人民探索出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实行对外开放,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又领导人民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实施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走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指引,源于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朴实作风,源于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气魄,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些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政治保证,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的“传家宝”。(二)“三个务必”是我们党“赶考”精神的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走上了考试之路,经历的大考小考成千上万,最终走出了考试的低潮,迎来了革命的辉煌。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之际,提出了赶考精神,核心内容是牢记“两个务必”,体现了我们党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党的20D前夕,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再次指出,我们党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并在党的20D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新的赶考精神。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这是我们党赶考精神的巨大飞跃,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发展,二者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二者都是党在历史重要关头发出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带着“两个务必”的警醒和自觉我们党走上了全国执政的赶考之路,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73年后,面临新的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我们又保持着“三个务必”的清醒和坚定,以奋进的赶考姿态,考初心,考作风,考品格,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自我革命的重要成果。***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要做到自我革命,必须发扬“三个务必”。“三个务必”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重大成果,是推进自我革命的有力武器。它贯穿了自我革命的起点和过程,隐含了自我革命的目标、保证和方法,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创性之举,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将长期存在,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强领导下,我们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驰而不息地纠治“四风”,开展了一系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DS学习教育,保持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我们坚持反腐败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打虎、拍蝇、猎狐,整治微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自我革命取得丰富硕果;
我们牢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焕发斗争精神,练硬斗争本领,以高昂的斗志投身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三个务必”,才能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只有做到“三个务必”,在新征程中才能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四)“三个务必”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胜法宝。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源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国情经过孜孜以求的探索的重要成果。它解决了中国作为人口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路径、方法、原则和着力点等一系列问题。一百年来,为实现中国现代化作出的不懈努力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在探索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党以居安思危、永不懈怠、永不自满的伟大品格,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把艰难困苦当作开创伟大事业进步的阶梯,创造了现代中国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神话。党的20D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宏伟愿景。前途光明,任重道远。面对纷繁多变复杂的世界形势,面对前进路上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三个务必”,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坚韧毅力,全力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更大伟业。

二、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

“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奋进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向外界阐释了我们党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它的提出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是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根脉所在,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其化为奋斗求索的永恒精神和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心,对党的忠诚之心,为人民和民族奋斗的赤子之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才能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勇担使命。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就伟业的基石和政治本色,体现了我们党赶考路上的深刻忧思,是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奋发有为的有力保证,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它要求全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清醒定力,艰苦朴素,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清正廉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优良传统,是前进路上战胜各种敌人、各种艰难险阻、解决各种困难矛盾问题的重要抓手,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走向复兴的政治优势和成功经验。它要求我们坚定斗争信心,锤炼坚韧的斗争意志,保持顽强斗争精神,善于谋划斗争策略,增强斗争本领,知难不惧,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敢于亮剑,在坚持原则、坚定立场的基础上因时因势采取最为有效的行动,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总之,“三个务必”是各有侧重又辩证统一的整体。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其中的根本立场、价值灵魂,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出发点和目标归宿。“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政治保障,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必要条件。“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方法路径,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实践自觉。“三个务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彰显了百年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质。

三、以“三个务必”的政治自觉,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三个务必”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三个务必”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当遵循的行动指南。一要以“三个务必”政治自觉,筑牢政治忠诚。“三个务必”是新的长征路上的赶考指南,是全体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赶考准则,是党的政治要求,事关党的千秋伟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筑牢政治忠诚,锤炼坚强的党性,把“三个务必”作为党性是否过硬的基本出发点和评判标准,始终以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牢记“三个务必”,践行“三个务必”,把“三个务必”的政治纪律、政治要求落实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筑牢坚定信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上,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新的赶考路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行动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忧所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要涵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作表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也是全体党员干部需要常修常炼的必修课。当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历史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还远没有到喘口气、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在奋进的过程中,要避免小成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克服一切消极思想和负面情绪,居安思危,不骄不躁,埋头苦干,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破除一切阻碍,苦干、实干、拼命干,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不断把党的20D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四要练就斗争本领,攻坚克难谱新篇。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铭刻着斗争烙印,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顽强不屈的斗争中茁壮成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充分的证明,敢于斗争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善于斗争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增强斗争本领,学习是基础,历练是途径。要通过理论的学习拓展思维视野,要通过实践的磨炼积累斗争经验,掌握斗争方法,形成斗争能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挑战、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只有树立斗争意识,坚定斗争信心,磨炼斗争意志,把握斗争规律,苦练斗争本领,练就发现矛盾的慧眼,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挑战不退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战胜遇到的艰难险阻,谱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历史主动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20D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的20D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奋进新征程的能力本领。

一是深刻领会和认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如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从大历史观的视角,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实现的伟大飞跃,让我们实现伟大复兴取得了不可逆转的伟大成就,给予我们无比宝贵的智慧和力量,赋予我们无比坚定的底气和自信。党的20D报告,以宏阔的大历史观视野,凸显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第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第二,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通过这些天的学习,让我更深切地认识到,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发生这些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是历史和时代的结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声。

二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开拓创新。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真学真懂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更要真学真懂真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指导自己干事创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成就的看家本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6条经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髓和灵魂。只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切实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掌握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论。

三是系统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实现现代化是二战以后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的梦想,可是在过去的近70多年里除了屈指可数的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止步在中等发达国家陷阱之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按照西方的发展道路没有实现富强也没有摆脱贫困,反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逆全球化和社会动荡成为这一困境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困境中的一缕曙光。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党的20D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是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我们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特别是要把这个本质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四是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打铁还要自身硬。否定之否定原理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自我扬弃的发展过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体现,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在党的百年决议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在新的历史时代,我们必须以加强党的基础理论、提升党性修养和增强领导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领导科学,提高干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担当作为的自觉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做到实干笃定前行,锻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心怀“国之大者”,迎难而上、主动出击、负重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工作实践中砥砺党性,在新形势新挑战的斗争考验中历练成长。坚持“干”字当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在“实干”中坚守初心,在“苦干”中增强本领,在“巧干”中砥砺前行,一线党员要以只争朝夕的拼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五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的精神,推动我市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20D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枣庄职业学院作为枣庄市地方院校,在我市开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当冲锋在前,秉持服务企业、“三农”的办学宗旨,以“精准培训”为发力点,造就大批乡土人才,为枣庄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施枣庄市乡村振兴筑牢了根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将“农村电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发挥医学教育优势,让“医养结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希望。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人才,让“特色乡村旅游”新农村的亮点。大力培养“现代农业”管理人才,奠定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笃行不怠新时代踔厉奋发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承百年而开未来,接十载而续新篇。党的20D报告站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新征程上,擘画了伟大复兴蓝图、谋划了新的伟业实践路径、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提振了谋事创业的信心。通过学习党的20D报告,本人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我深感重任在肩,站在新时代,面对新征程,我们必须踔厉奋发,挺膺担当,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以下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党的20D精神实质。党的20D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20D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赋予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这一部署深刻体现了***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深刻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重视一以贯之,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强调与期待。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具有鲜明的战略价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反复学习了20D报告之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感到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应该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20D的精神实质,将其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主题主线,作为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并且要不断地增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的20D精神在枣庄职教沃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切实学思践悟,积极推动枣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枣庄高质量发展战略。20D报告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产教融合这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作用。报告中提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进一步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就了美好蓝图。***总书记在参加党的20D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候强调: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枣庄市的一所职业院校,作为枣庄市的一名职教人,我们要立足2035年枣庄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深刻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特殊意义特殊价值,顺应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大势,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服务和融入枣庄市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聚焦“重点工作突破年”,加快推进“四大支撑”“六大提升工程”,立足枣庄提出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思路举措,统筹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政产学研协同的新机制新载体新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引领枣庄市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二)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做好在全体学生中的党的20D精神理论阐释工作。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更要迅速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20D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我们马院教师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觉把20D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推进20D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马院专门成立了“新思想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深化对20D精神的理解,马院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革命圣地延安、伟人故里韶山、梁家河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实践研修。以赛促教,激励青年骨干教师通过比赛来提升综合素养,仅去年一年就推荐马院教师近20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校级各类比赛,其中4位老师组成的思政团队荣获2022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思政课组省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积极进行教学革新,开展“论坛式”教学改革,探索“行走的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与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等多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合作,打造协同育人格局。以科研深化学习,去年马院教师围绕思政教育教学和枣庄市重点工作完成结项和成功立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4项。其中市社科联课题6项,省级课题6项,国家级课题项目2项。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党的20D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成立学生红色社团,开展“大学生讲思政”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凭借自己过硬素质荣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举办的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比赛三等奖。为服务枣庄市的党务工作,马院2021年新上“党务工作专业”,现在已连续招收两届学生,为助力基层党务工作培育时代新人。另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提高毕业生的“留枣率”,把职业院校打造成本地企业技工的“蓄水池”,扎实为枣庄的发展赋能提质。

三、立足本职工作,持续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起步之年和枣庄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收官之年。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20D报告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积极上进、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实现党的20D目标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继续学习领会党的20D报告,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20D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上来,并结合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坚定自觉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责任,砥砺奋进,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本学院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枣庄市的一名普通的关注社科工作的枣庄职教人,我将把20D精神贯穿融会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去,继续依托国家资源库“鲁班工匠精神和传承”做好班墨奚工匠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继续与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王家湾鲁南抗日基地等深度合作开展枣庄红色革命文化的研究,将跟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滕州西岗镇东王庄村、山亭区冯卯镇等合作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研究,衷心希望在各位领导、专家的引领下,为枣庄市的社会科学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总之,作为一名枣庄职教人,我将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枣庄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为推动我市工作在全省“增速进位、总量前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扎根枣庄大地,弘扬班墨奚卓越匠心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枣庄职教人的智慧和力量!

牢记教书育人初心 将党的20D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20D报告》指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决定》指出:要把学习党的20D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20D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作为学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将党的20D精神及时传达给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

如何第一时间将党的20D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融入到教材里、体现到课堂中、津润到学生心里;
也就是怎样更好地让党的20D精神“带着热气”“富有温度”地走进课堂,深入心里?是当前各学校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职业学院的探索和做法:

一、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树立强烈的政治使命感。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持把“政治要强”这一要求置于首位,以“政治强”引领“业务精”、促进“质量高”,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推动党的20D精神融入思政教学,重中之重是讲深讲透讲活党的20D精神中所蕴含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强化思想认同。***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当前最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20D报告最新理论提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嵌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讲清楚: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任务、第二个答案、“两步走”战略安排、“三个务必”、五个重大原则、五条“必由之路”、六个坚持等,使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党的20D报告的深层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

***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思政课教师是高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力军,推动党的20D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要走在前面、先学一步,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学深悟透,做到既知其言又知其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融入课堂教学打下坚实思想基础。一是坚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重点学习党的20D报告,用好《党的20D报告辅导读本》《党的20D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材料,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通过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提交学习交流材料等方式,督促思政课教师深入领会内涵,精准把握外延,将党的20D精神吃透吃准,尤其要深刻把握其所蕴含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二是组织思政课教师收听收看党的20D精神中央宣讲报告会。11月3日,全体思政课教师收看了中央宣讲团成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宣讲报告。三是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周末理论大讲堂”进行网络学习。四是发挥团队的力量,利用教研室教研会、集体备课会、线上研修班等,推进理论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学习,做到联学联讲,携手并进。我们还结合课程,分章节,有针对性地研讨党的20D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设计。

三、坚持以理服人,做到把道理讲透、讲活

2022年4月25日,***总书记在人大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对于党的创新理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打开方式”,要依据新时代高校学生的“代际”特征,采用他们感兴趣的多样化的方式手段进行传播、讲解。要将政治语言转化为学术语言、生活语言,用家常话和大白话讲活大道理;
要善于挖掘身边的鲜活故事,将讲道理和举事例相结合,就事论理、析事明理,将党的20D的大智慧融入“小故事”中。

比如:20D报告的第“十五”部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讲好“自我革命”知识点。

首先,我们可以先讲故事:1945年7月,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当黄炎培先生提出如何跳出历代王朝“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毛泽东同志给出的答案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总书记深刻总结百年DS特别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第二个答案”。一百年来,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一次次解决自身问题、革除自身病症,永葆青春活力,避免了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才领导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第二,讲清楚“自我革命”内涵。在庆祝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首次对自我革命的内容进行细化,将其精准概括为“四个自我”。

第三,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用党的“四个自我”激励青年。

比如结合党的自我净化,鼓励青年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实现自我净化。

我们的党为什么能够“自我净化”?因为我们的党是有信仰的,有使命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任。

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网络上,青年“炫富”却遭万人追捧的现象时有发生。“佛系”“躺平”等青年亚文化在高校中广为流传,影响大学生价值判断。***总书记也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行为指南。弘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鼓励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追求的人、争做干大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大学生自我净化能力。还要贴近枣庄的实际。给学生们多讲讲枣庄近年来提出的“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再到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到努力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幸福新枣庄”的故事。枣庄先后获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试验综合基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枣庄机场、庄里蓄能电站项目获得批复等重大成就。同时把“枣庄市民大讲堂”“应用课题研究成果”融入课堂,鼓励社科专家对枣庄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青年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更好地认识枣庄、爱上枣庄、留在枣庄,为枣庄建设贡献力量。

四、创新方式方法,以推动党的20D精神更“接地气”。

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把党的20D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通俗化、具体化、可感化,在课程中通过设置“我学‘党的20D’”主题演讲、布置课程论文作业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感受精神伟力,勇担时代使命。比如,我们将“问题链”+“朋辈研学”两种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引入思政课教学。问题链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紧密相连、层层深入的问题。比如在宣讲中设置问题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如何开创的?党的百年奋斗昭示过去能够成功、未来继续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等等。组建“朋辈研学”小组,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围绕问题链,在课前开展研学讨论、在课上展示研学成果,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学生之间有了共同的兴趣点,形成共通的语言,就能互相感染,深入讨论,进而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产生共情与共鸣,让科学理论春风化雨、滋润心灵。

推荐访问:(7篇)理论研讨交流会发言汇编 交流会 汇编 研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