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度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12-24 16:26: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作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笔者深入某县某村,就如何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距离某县城x.x公里,距离著名景区xxxx公里,距xx市区xx公里。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x亩,林地面积xxxx亩,辖x个自然寨x个村民小组xxx户xxxx人。xxx基金会引入xxx公司投入了xxxx万开展文旅扶贫项目,建成了x家精品民宿、x家农家民宿、x家餐厅、x家体验工坊以及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一批基础设施,注册“xx好物”自有品牌,以品牌化、产业化打造生态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产品,通过技能培训和社区组织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丰富了乡村旅游内容。自xxxx年xx月项目建成以来,某村从一个闭塞落后、无人知晓的深山小村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农文旅网红名片,快速成为了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范本。全村目前已实现各项增收累计近xxx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xxx万元,带动全村xxx户xxxx人(其中有xxx户脱贫户xxx人)增收,其中“xxx”精品民宿自xxxx年正式营业以来,累计收入超过xxx万元,利润xxx万,利润运营团队分xx%,村集体合作社分xx%。

二、某村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与经验

(一)精准定位,强化市场导向。经过长时间的调研,xx基金会采取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文旅切入等手段,帮助某村发展。一是瞄准优势产业,帮助优化升级。协助龙塘打造“xx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同时,通过消费扶贫方式,带动某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二是瞄准本土文化,打造“非遗工坊”。充分挖掘刺绣和蜡染这一苗族世代相传的技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比如蜡染布艺钱包、抱枕、桌垫等。龙塘成立了绣娘团,建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游客亲身体验苗族文化提供了场所。三是瞄准高端都市人群旅游消费市场,在山顶建设精品民宿。改造示范民宿,引导村内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餐厅、工坊等,基本没有改变村子农户原来的生活习惯,没有过分强调商业化,既保持了乡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保持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二)引进社会资本,解决乡村发展瓶颈。xxx基金会为某村引入了融创公司资本,不计成本为某村建设了民宿和一些基础设施,投入建成的“xx山房”产权归村集体所有,xx%的纯利润划分集体,再由集体决定使用和分配方式。“xx山房”除店长和厨师是外聘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均来自村民。还利用企业平台优势,开展消费帮扶,购买农产品xxx多万元,让农户切实从中获益。

(三)引进专业团队设计运营,带领乡村旅游走进市场。“xx山房”是由著名设计师xxx主持设计,引得不少关注和流量。山房建成后通过招标方式,引进专业团队运营,依托运营团队专业运作,以及其背后的xx家高端旅游团企业,系统地整合产品业态、推广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主题活动等,将乡村旅游带进市场。

(四)构筑“数字乡村”,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某村构筑“数字乡村”,成立了“数字乡村”指挥中心。某村的“数字乡村”搭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村寨智能监控覆盖,加大增强了村民的安全感,加快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的步伐;
二是集合主流平台流量。与腾讯、抖音等大平台合作,成功吸引大量“粉丝”,将“流量”变为“留量”。

(五)培养本土人才,吸引有志青年“归巢”。某村针对不同的人群和能力需求,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人才教育培训活动,如针对合作社骨干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参访,针对留守妇女的苗绣、蓝染等非遗手工艺培训,针对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民宿、餐饮、体验、导赏接待服务等方面的技能等等,累计培训了xxx人次,初步建成了人才体系。在村寨项目落地和发展变化的吸引下,吸引了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寻求更好的发展。

(六)资源条件优越,品牌和市场优势突出。某村上通xx景区,下达某县城,交通便利,距离声名远播的xxxx仅xx分钟车程,它的海拔高度xxxx米,是天然的氧吧。某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充分挖掘本土非遗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有机植入乡村旅游中,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和农耕文化,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七)合理分配收益,保障项目长期发展。在项目收益分配上,充分调动项目受益户主动参与项目实施和管理,自主通过劳动获得收益,避免吃大锅饭,政策养懒汉。并充分给予合作社自主权,在保障受益户收益权不受损的前提下,可提留部分收益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其他用于分红,增强群众满意度。

(八)实行网格化管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某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区管理寨子。在寨子中成立了“寨管委”,由指导员、包保员、主任、委员组成,对寨子的公益性岗位、宣传发动、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综合治理进行管理,各负其责,形成了“大事党当家,小事寨管家”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三、复制推广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规划。乡村旅游是一项长期的大工程,需要一个统一的、长远的规划,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资金投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市场需求、土地、资源等。在乡村旅游上应坚持规划先行,宜建则建、可建再建,不盲动、不冒进,精准定位、久久为功,要科学整体规划,防止“百村同貌”。要深度挖掘本土特色,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不能只有展示性的产品,没有深度体验参与的产品,不能仅限于拍照留念,没有“乐”趣。

(二)资金。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是一个大问题。从考察数据上看打造xxx乡村旅游,共投入了近xxxx万,其中社会捐赠xxxx多万,政府配套xxxx多万。如果村寨基础条件差的,投入可能更多,不论是从社会捐赠还是政府配套,都是不小的数目,也是难点。要撬动、引进社会资金,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多的要考虑社会效益。支持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初衷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乡村环境。但问题的关键是,引进的一些社会资本可能与村民的利益联结不紧密,使农民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利益。但乡村发展群众才是基础,因为他们最爱家乡,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村民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才能形成统一的乡村内涵。农民只有真正融入景区,参与其中,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珍惜和投身振兴乡村开发与保护中。

(三)人才。如何推广乡村旅游?如何运营?人才是关键。一是xx本地人才匮乏,依靠本地人才来运作乡村旅游项目,很难做出像样的旅游项目,必须要引进专业团队来包装运作项目,解决“谁来引路”的问题。二是项目运作后,外来专业团队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要有三年以上的陪伴期,让本土人才能深度融合到项目运作全过程,真正培养一批“有爱心”、懂农业、科技和管理的乡村旅游的主力军。三是要大力吸引外出务工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特别是视野开阔、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军人,吸引有感情、有理想、有资金、懂管理原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四是加强对口帮扶,特别是加强培训,让深山里的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发挥主人翁精神,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市场。旅游产品开发也好、特色农产品开发也好,最大的风险是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很可能面临产品滞销的问题,刚开始推出产品,政府和社会各界可能会不遗余力开展消费帮扶,产生一定收益,一旦帮扶撤销,仅靠零售很难达到长期稳定的收益。从某村的销售模式看,尽管销售收益数据很可观,但还是缺乏一套长效的销售体系,较为依赖xx公司、xx基金、政府的帮扶。所以我们在开发产品时,要做足市场调研,开发的产品既有本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但只有好的产品也是不行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还是要对接市场,特色农产品要形成订单合作,特色旅游产品要借助“大数据”时代之力,让“大流量”服务乡村。

(五)文化。文化是乡村内涵所在,是吸引城市居民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历史、土特产或各种农副产品的各种传统加工技艺、农耕信仰和传说、农事活动经典山歌与农谚、手工技艺与农民艺术作品、传统农耕体验、传统节日、生态农业系统和景观、古村寨保护、文艺展示等等。

(六)环境。往往乡村旅游注重人居环境、道路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忽视服务、风气等软环境治理。比如倒票黄牛、宰客、服务差,这些在大景区屡见不鲜,也出现在一些乡村旅游中,这就大大的影响游客们观赏乡村美景的心情了,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在乡村,从而丧失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因此软环境的治理也是关键,要注重保持农民淳朴本色。

推荐访问: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可持续发展 调研报告 乡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