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市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发布时间:2024-01-20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市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市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市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对我市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五月份开始,调研组以大学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以及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先后赴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市残联走访调研,召开就业工作意见征求座谈会听取上述单位以及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的工作汇报及有关建议,并于*月上旬将就业相关内容下沉基层单元,*月中旬组织调研组和相关部门赴*等地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紧扣“打造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标,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率先建立青年就业帮扶全流程服务链条的“来浙实践”、引领农村富裕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共富工坊”、为残疾人搭建的“临掌柜”,获得各级领导的批示和推广,就业工作连续多年位列台州市前列。

(一)政策完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我市共有常住人口*万,目前劳动力年龄范围内人口数为*万人,就业人口*万人,就业率*%。*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一方面大力开展“减、补、转”行动,为当前企业稳定就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加大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疫情期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保障力度的意见》等文件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重点群体的就业情况基本稳定。全市共有退役军人*万余人,处于就业年龄段(*岁以下)*人,占总数*%。其中,已就业*人,占比*%;
创业*人,占比*%。现有持证残疾人*人,处于就业年龄段*人,占总数*%,有劳动能力和简单劳动能力*人,占总数*%,目前已就业*人,就业率*%。本市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每年约*人,回临就业约*人,回临率约*%。

近三年就业新增情况平稳有序。*至*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其中: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万人;
新增残疾人就业*余人,占残疾人就业总数*%以上;
新增退役军人就业率*%,其余均返校完成学业;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余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占失业数*%。近三年共兑现就业补助资金*亿元,其中社会保险补贴发放*万元,岗位补贴发放*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二)多措并举,保障措施持续发力

一是企业稳岗补贴稳定提高。对困难企业予以社保费返还以减轻经营压力,确保持续提供就业岗位,*年度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的社保费的*%返还,*年度增至*%;
自*年起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给予稳岗补贴,*年度大型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返还,中小微企业按*%返还,引导企业把稳定就业作为经营的导向。三年来共发放稳岗返还补贴*亿元,惠及企业*家。

二是就业补助资金增幅明显。*年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万元,相比*年度的*万元提高*%,其中:就业专项资金*万元、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经费*万元。截止*月*日实际支出*万元;
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简化流程,着力解决融资难题,三年来对接全市*家合作银行,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亿元;
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人,共计*万元;
创业培训*人,扶持创业*人,创业带动就业*万人。

三是技能培训强化有序开展。安排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资金。根据省财政厅相关文件提取专项行动资金*亿元,至*年*月*日,实际支出*万元,其中:以工代训补贴*万元,创业培训补贴*万元,主管部门技能培训补贴*万元,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支出*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万元,疫情期间企业线上培训补贴*万元,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支出*万元,技能提升补贴*万元。通过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支持技能培训、转岗培训,从而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促进稳定就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家培训机构,培训项目主要涉及电工、化学检验员、冲压工、茶艺师等*多个工种,三年来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超过*万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万元,其中残疾人培训*人次。

(三)拓宽渠道,多方缓减就业压力

一是积极实施大学生招引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助飞行动”,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三年来共筹建就业见习基地*家,先后组织大学生来临就业见习*名;
开发“来浙实践”数字应用,配套出台《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政策》,提供岗位对接、职业成长、政策激励、就业引才全链条服务,入选台州市首批群众“牵肠挂肚”项目库。

二是创新助力残疾人创业就业。开发“临”掌柜残疾人电商平台,实现了助残方式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转变,共建成*家“临掌柜”爱心便利店和*家提货点,*人平台就业,总销售额*万元;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对安置残疾人的纳税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予以减免退还,并在工资补助、社保返还、岗位补贴方面予以奖励;
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在担保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场租补贴等方面予以扶持;
开展“环保行业+残疾人”助残就业行动,开发垃圾分类“残疾人督导员”岗位,计划推出首批城区垃圾分类“残疾人督导员”岗位*个,目前入职*人,实现每位残疾人家庭年总收入增加*万元以上。

三是综合措施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并提供房租减免政策,目前已*家军创企业入驻;
提供退役军人创业贷,快办低息;
开展定向招聘,在专职社区工作者招聘中设立专项岗*个、在辅警招聘中设置放宽条件岗位*个,在*年度事业编制人员招聘中设退役军人专岗*个;
开展技能培训,*年以来累计培训*人并报销培训费用*万元,将新增无人机操作、消防员、汽车驾驶等课程。

二、存在问题

(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落地见效有待提高。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在市级与镇、村两级差距明显,宣传方式较为简单,部门网站上无政策整合公布专栏;
政策解答深度不足,存在创业、就业者和用人单位在相关政策上知晓不高、理解不深、应用不广的情况;
部分合作银行在专项扶持性贷款中因低利率而惜贷、限贷情况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如*年我市享受就业创业惠民政策贷款共计*人,而在*年*-*月仅享受*人。

(二)结构矛盾依旧存在、择业观念出现错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旧发展动能转换,我市医药、化工产业企业对高科技人才需求较大,而目前大量求职者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水平不高,存在“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矛盾。如我市*年“稳就业 惠民生”夏季公益性大型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参会企业*家,推出岗位*个,需求人数*个,达成意向仅*人。

在我市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普通就业者、困难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择业观念存在的“错位”现象,如高校毕业生出现了盲目和跟风现象,知名企业和机关事业公务员等岗位受到青睐,而销售、接待、车间等一线工作不受待见。退役军人普遍存在“宁端低薪公家碗、不吃高薪私营饭”的想法,对各单位临时工、辅警等岗位情有独钟,对更高薪的私企司机、保安、物业等岗位较为排斥,如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的春季退役军人招聘专场上,设岗*人,仅招聘成功数十人。普通就业者也对保洁、护理、仓管、理货、入户托育等存在“拉不下脸“的思想,如入户托育平均薪资*-*,需求量大,但在培训、应聘环节少有人选择。部分困难群体存在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政府、社会和家庭尚未形成有效合力,在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高端人才回流较少、培训管理实效较弱。我市本地生源大学生外流现象比较严重,每年我市本地生源应届毕业生回临工作的比例不到*%,与一线大城市相比,薪资较低、就业空间小、职业类别少,导致名牌大学毕业和高层次人才回流很少,高层次人才拥有量与我市的人口和产业规模不相匹配,而且人才外流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我市新业态从业人员短短几年增至*多人,近三年平均增幅*%以上,但如外卖配送、直播带货、剧本杀等新业态在我市尚未明确主管部门,其安全监管、人员明细、数据统计、社保办理等无法及时跟进,急需明确。

目前我市培训行业管理存在不足,培训工作与市场需求

结合不够紧密。一是培训监管不强,部分企业在培训工作上存在走形式,甚至不培训的情况;
二是培训实效不佳,部分培训机构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课程针对性不强、培训设备落后等情况,参训人员技能提升有限,上岗胜任率不高;
三是资金绩效较低,部分培训内容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就业率低,如养老护理员培训*余人,就业人数仅为*人,就业率仅为*%。

三、对策与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基、“六稳”之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业”成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报告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就业环境发生新变化,给稳就业工作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新的挑战。我委对下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就业格局合理框架,推动就业

一是强化就业认识,不断完善政策。就业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各级部门要强化就业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基层就业服务队伍,各乡镇应配备至少一名专职从事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要继续完善各项政策,保持连续性,全面深入落实各项稳岗促就业措施,继续把“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到企业”落到实处;
要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加大稳岗补贴力度,支持和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加大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促进企业发展,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对重点群体要落实帮扶政策,探索政策创新,研究大学生创业低成本孵化政策、促进退役军人学历提升政策、残疾人集体“工疗”共富政策等。

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强化部门配合。要大力宣传我市稳就业政策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解读,选树一批工作典型经验、典型人物,挖掘一批新职业新岗位,正确引导劳动者择业方向;
要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强化重大舆情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稳定社会预期;
要健全各部门日常协调机制,及时共享数据信息,实现就业工作“同频共振”;
要建立就业监测分析机制,强化跨区域、跨部门间的数据联动和协作研判,定期开展就业监测分析,为我市就业形势研判提供支撑。

(二)强化就业服务主体意识,帮扶就业

一是扫除新业态盲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对于快速增长的新业态行业,要坚持“抓行业、行业抓”,及时对接上级部门,尽快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全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归口管理,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认真研究争取及时补齐新就业形态发展中存在的法律短板、政策短板、制度短板,以及人才短板、服务短板,进一步完善新业态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职业标准等方面规定,为维护其劳动保障权益提供依据,引导新就业形态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带动传统就业,拓展新的就业创业空间。

二是全力化解劳动矛盾、提升困难群体就业。要密切关注我市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以及疫情期间出现的特殊工时安排,对劳资纠纷、裁员失业、债务矛盾等问题引发的风险要充分研判、妥善应对,及时化解因企业变动产生的劳动关系矛盾,着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要对“残疾人之家”迭代升级,以“工疗型”辅助就业中心为模板,结合“共同富裕”理念,创建“残疾人共富工坊”,集看护、就业、疏导功能为一体,实现“安置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方”的良好社会成效。

三是加大技能培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要加强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培训市场,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改变单一的集中授课、填鸭式教学等模式,逐步推广企校合作、校地合作、地企合作、工学一体化、“互联网+职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配餐式”“订单式”“蹲点式”培训;
要突出培训机构运行规范和资金实效考核,扭转培训乱象。

(三)做好就业门路拓宽工程,稳定就业

一是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新增就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继续深耕“互联网+农业”模式,打造一批涌泉蜜橘、大石葡萄、白水洋杨梅等优质产品的网红品牌,大力推动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房车基地等产业建设,为农村人口提供稳定、持续的就业机会。

二是积极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引导企业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积极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乡村投资建厂。

三是不断提高自主创业扶持,利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创业工作推动体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创业服务体系以及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创业担保贷款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

推荐访问:市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就业 情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