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开展市第五次党代会专题调研工作分组及课题安排,第二调研组及时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围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主题,聚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细化调研内容,深入开展调研。*月*日至*月*日,*市长亲自带队,先后赴*市、*市考察学习,赴*、*、*等地实地调研,赴上海、深圳、宁德开展产业链“双招双引”,并参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和上市后备企业等座谈会,当面听取部分企业代表相关意见建议。现就调研情况形成如下报告。
一、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聚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突出企业主体,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链补链,推动产业持续优化、加速集聚,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截至*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近*户,占总量的*%;
规模工业产值占总量的*%。其中: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户,比“十三五”末净增*户,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
*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能源规上企业近*户,锂电池企业*户,已建成光伏*万千瓦、风电*万千瓦、水电*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万千瓦。新材料规上企业*户,比“十三五”末净增*户,产值达*亿元,占总量的*%左右。电子信息规上企业超过*户,比“十三五”末净增*户;
建成全国最大的电容器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主导产业契合度保持在*%左右,其中,*年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主导产业契合度达*%。
(二)产业集聚效应显现。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为主体的十大特色产业体系。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以中鼎集团、亚新科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减震、转向系统,亚太汽车、飞鹰为代表的汽车制动系统,保隆、永茂泰为代表的轻量化底盘系统,中鼎动力、小小科技为代表的动力系统精密部件,鑫鸿交通、海通模具为代表的车身覆盖件五大系列产品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成为三大类,一类是涵盖储能电池正极、负极、隔膜、铜箔、电解液、盖帽、钢壳、铝壳、电芯等相对完备的新能源锂电池及光伏组件业;
一类是以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
一类是以生产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配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新材料产业发展成为由金属复合材料、纳米新材料、代木材料和环保节能新材料、工程用新材料等。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宁国电子元器件、*PCB和*软件大数据外包服务业三大产业。宁国电子元器件及其配套企业*余家,是国内目前规模较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基地之一;
*电子电路产业园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PCB企业,成为中国电子电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中国电子电路产业创新示范区、省印制线路板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智谷软件产业园现有企业*余户,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省软件和信息产业集聚区等称号。
(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个。其中: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中鼎集团,拥有研发人员*人、专利*项,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在美国、德国建立两个海外研发中心。新能源产业领军企业——华晟新能源,在*尺寸HJT电池上再次创造出转化效率*%的新世界纪录,并凭借*栅高精度焊异质结组件”技术,获第十五届SNEC展十大亮点评选“太瓦级钻石奖”。新材料产业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富凯特材的高端轴承钢及润滑脂项目入选国家强基工程;
晶瑞新材料研发的混纺高性能滤材被列入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项目名录;
龙晟科技的纤维状储能器件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宝泰特种材料的蒙奈尔*合金复合板和锆、钛、钢复合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宁国的电子元器件产业拥有*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项企业专利,*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
*PCB产业园的牧泰莱、万正电子、扬升电子被评为*年全国综合PCB企业百强;
智谷软件产业集聚了硕士以上人才*人,拥有版权*件。
(四)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目前,全市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均有一席之地。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全省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中鼎集团是国家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排名*位;
保隆生产的气门嘴、汽车尾饰管均排名全球细分市场第一;
鑫鸿交通的汽车钣金覆盖件占维修市场*%左右。新能源产业成立*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是长三角G*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牵头组建城市。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经开区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宣州经开区新材料基地和*节能环保新材料基地,正合力打造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宁国电子元器件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灯具电容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
*的豪能电子位居全国覆铜箔板领域第*位,东威电镀居全国专用设备和仪器领域第*位。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层次不高。全市*”特色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大、链条不长,没有一个产业产值过千亿或占比超过*%。
龙头企业偏少、终端产品缺乏,辐射带动力不强。除中鼎集团年主营收入过百亿外,其他产业均无一家百亿企业;
除鑫盛能够生产新能源整车外,其他绝大多数产品均为零部件,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
(二)创新能力不够。企业创新力量薄弱,创新投入不够。*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不到*%,低于全国、全省*个百分点以上。产业附加值偏低、竞争力不强。华威铜箔反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前期研发投入较大,但专门科技服务机构缺乏,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是全省唯一没有省属本科院校的城市,虽然与合工大共同建设了合工大*校区,但市域高校院所等科创资源偏少,校企合作平台受限,科技人才支撑不强。*有*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但没有一家创成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仍需提升。
(三)产业集聚度不够。产业相关配套体系不健全、集聚效应不够,主要原材料来源于市外,产品大多为配品配件,主要为市外主机厂配套,产业的前后关联及旁侧关联度较小。部分产业链条节点企业数量有限,支撑力不足。比如,新能源产业不到*户企业,产业集聚度不高、企业协同性不够,上下游配套齐全、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市场化招商力度不够,产业链招商质效不高,招引项目多为产业链中低端,成长性好、牵动性强的“大好高”项目偏少。全市行业商会发展不够,内生动力不强、发挥作用不大,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尚未成立行业商协会组织。
(四)要素制约较突出。人才、土地、资金等传统要素制约愈加凸显。一是用工紧缺。与*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年全市常住人口减少*万人,其中*-*岁人口减少*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个百分点;
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较*年翻了一番以上,本地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减少与市场主体用工需求旺盛的矛盾加剧。加上全市产城融合深度不够,城镇化率明显低于沪苏浙,外地年轻人“招不来、留不住”问题凸显。比如,中鼎控股反映一线员工工资同比增长*%,仍存在严重紧缺;
柏维力生物反映“用工难、留才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黄山胶囊反映其研发中心初始引进人才达*余人,*年后锐减*%,已将研发中心转至南京、合肥等地。二是用地紧张。土地要素制约问题日益突出,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仍需加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有待提高。比如,保隆汽配反映招引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如果企业规模偏小、用地面积不大,获得供地的难度较大。三是融资受限。金融机构信贷产品、信用产品不够丰富,更多专注于传统抵押贷款业务,对可抵押资产少、专利评估难、市场风险大的科创企业贷款动力不足;
贷款审批时间较长、期限较短,转贷续贷较难,企业融资便利度不够。比如,天时新能源反映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两项资金占比较高,流动资金绷得很紧。对接资本市场力度不够,近*年没有一家企业A股挂牌,科创板未实现“零”的突破。
(五)政策体系有待健全。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布局规划执行不够有力,督促跟踪问效不够到位。比如,《*市“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明确:到*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
实际产值仅超过*亿元,规划执行期间未对目标进行评估调整,提出的“实行产业推进责任制、成立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措施保障未落到实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偏弱,产业基金规模较小。比如,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出资*亿元引导设立的*只子基金,共募集社会资本*亿元,完成投资共*亿元,基金余额不足*万元,当前产业项目筛选和外部合作均受到限制。
三、加快重点产业优化升级的相关建议
***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我们要全面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明确发展定位,进一步找准产业“赛道”。立足产业发展现状,瞄准产业发展前沿,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下大力气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科学编制“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引导有限资源更大力度向重点产业集中,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二是突出发展重点。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汽车零部件产业按照“零部件—核心件—整车”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长三角汽车零部件综合配套基地;
新能源产业按照“光电一体”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新材料产业按照“利用资源、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长三角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按照“龙头带动、成链集群、协同融合”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国家级绿色电子电路产业基地。
三是突出协同发展。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围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以市场化方式主动嵌入沪苏浙产业链,强化产业协同、错位发展。积极融入南京、杭州都市圈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协作配套体系,推进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联盟建设,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携手G*科创走廊城市联动发展,借力将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以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为依托,高质量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合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壮大产业规模,进一步构建产业“生态”。坚持锻长板和补短板“并进”、扩增量和提质量“并重”,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重点产业上台阶、提能级。
一是强化“补链强链”。完善市级领导干部担任产业链链长为主导,产业集群群长、产业联盟盟长协同推进的“三长”工作机制,深化实施*”的工作模式,建立每月一次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各产业链工作进展情况,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逐一梳理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状、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建立产业链供需配套机制,设立专项资金,促进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多链合一”,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培大育强”。加强SAP公司等专业机构与重点产业优势企业深度合作,调研诊断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扬长避短、提质增效。支持中鼎集团、开晟新能源、华威铜箔等龙头骨干企业与大型央企、国内外*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强强合作、延链强链,持续开发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大的新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形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境)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产业协作、产品配套、资源共享,提升本土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高度重视“二代”企业家培育,积极组织开展一些高规格、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联谊活动,鼓励引导企业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家族型结构,积极为“创二代”传承创业精神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拓展空间。
三是强化“双招双引”。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为主线,逐一细化各产业的链接点、发力点和制高点,抓紧编制各产业的“两图两库”,全面实施“链条式”招商,集中精力招引一批产业链标杆性企业、靶向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团队,真正以“双招双引”促主导产业壮大。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主要商协会”的要求,规范完善现有行业协会商会,推进汽车零部件等有条件的产业链上下游和关联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商会,搭建政商企沟通协商和以商招商对接交流平台;
鼓励行业主管部门退休骨干等在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更大作用,有偿委托其参与政商企沟通协商和招商洽谈,不断以优质服务吸纳新会员,扩充新能量、提升影响力。
(三)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打造发展“硬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坚持数字牵引,探索园区转型升级路径,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注重数字赋能。聚焦重点产业,以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探索实施“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新模式,加快实现从“互联网+”向“云+”迈进,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深入演进。树立共享思维,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落户上海为契机,加快推动标识解析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推动产业统筹协作、技术转化、共建共享和优势集聚。加大对各产业头部企业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规模化生产等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力度,为有条件的企业量身定制信息智能管理方案,不断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实现企业系统与设备互通,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协同。
二是注重创新驱动。聚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统筹高等院校、优势企业、产业联盟、产业集聚区等创新优势,组织实施若干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方向,启动橡塑密封件创新中心、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等建设,加快建成一批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瞄准重点产业基础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发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创新目录,滚动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培育一批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五基”产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重点产业链稳链固链。支持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有需求的企业积极引入外部创新资源,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对接,支持重点企业与合工大等成立联合实验室,争取重点项目及时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三是注重平台建设。突出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园区发展模式创新,增强园区上下游企业之间配套协作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开发区从单纯生产空间向生产—消费综合空间转化,同步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以产建城、以城促产。坚持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为抓手,盯紧重点企业、抓实重点项目,积极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集群集聚,加快畅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
四是注重深度融合。聚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引导各个产业骨干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推动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依托宛陵科创城、*(上海)科创中心、*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中机)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攻关、试验检测、标准制定等综合性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本领”。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顶格服务企业制度,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指标领先全省、比肩沪苏浙。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主动对标沪苏浙,强化工作状态、业务水平、服务能力接轨,推行营商环境“指标长”工作机制,完善“四送一服”联系包保机制,常态化进企入园摸排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实际需求,线下组织银行、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单位“集中赶集”,线上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探索推行“企业码”,变“企业跑为数据跑”。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围绕服务重点产业及头部企业发展需求,设立*-*人产业链推进工作专班,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着力打造“徽常满意”服务品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助补贴等方式,设立由国内外产业界、学术界相关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发展顾问,为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聚焦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坚持招才招工与留人留才并举,发挥人才联盟作用,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及时与合工大、*职业学院、合肥职教城等签订人才需求订单、实行订单式培训,确保人才引进与企业需求基本匹配、形成集聚效应。扎实推进“宛陵聚才”行动、“宛陵英才”支持计划,建立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留住机制,鼓励柔性引才。充分发挥长三角专家资源优势,探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方式,支持企业采取建立专家人才库、引才工作站,想方设法吸引长三角高校教授、副教授到重点产业园区挂职、兼职、技术咨询等,为相关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与信息服务。
三是落实用地保障。把握省政府委托用地审批的改革机遇,确保用地审批权接住管好。坚持“三个走”机制,突出增量争取与存量挖潜,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推行省级以上开发区“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推进区域评估,推动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降低土地出让底价的差别化政策,对集约用地的鼓励类产业项目,引导工业项目用地优先利用存量用地,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工业用地,鼓励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灵活选择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先租后让和弹性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努力让企业“拿地即开工”。
四是强化财金支持。发挥市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积极整合或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发挥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扩大“新型政银担”“税银互动”“续贷过桥”业务,鼓励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重点产业贷款比重。创新重点产业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一链一行或多行”工作机制,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与产业直接结合的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发挥资本市场赋能产业集聚发展作用,坚持上市企业培育和资本市场培训并重,帮助引导企业家既善于经营企业、又善于运营资本,积极利用资本的手段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用资本的运作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推荐访问:关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 全市
热门文章:
- 党风党性警示教育内容2024-11-01
- 党风党纪自我剖析材料范文2024-11-01
- 党费收缴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4篇)2024-11-01
- 党费减免讨论会议纪要(2篇)2024-11-01
- 过党生日有感(4篇)2024-11-01
- 文化自信党员(5篇)2024-11-01
- 2024党员干部贿赂多少钱违法(3篇)2024-11-01
- 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存在问题(2篇)2024-11-01
- 深入查摆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不足(5篇)2024-11-01
- 党委班子画像报告(3篇)2024-11-01
相关文章:
-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十二篇)(范文推荐)2023-06-25
- 调研报告模板五篇(精选文档)2023-02-21
-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4篇2023-02-23
- 地区水泥市场调研报告6篇(完整文档)2023-02-25
-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4篇(2023年)2023-02-28
- 2023年低碳生活调研报告五篇2023-03-04
- 2023学校工作调研报告10篇(完整文档)2023-03-09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精彩9篇【完整版】2023-03-09
- 关于公司调研报告3篇(精选文档)2023-03-12
- 2023年品牌调研报告8篇(2023年)2023-03-16
- 2023年度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调研报告7篇2023-03-16
- (全文)全市人大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稿范文4篇2022-11-05
- 2024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总结2023-12-04
- 2024全市行政复议工作汇报材料2023-12-09
- 全市xx队伍纪检督察业务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讲话2023-12-13
- 全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讲话(完整)2023-12-14
- 2024年全市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023-12-16
- 2024年全市监督执法先进个人评比活动方案(完整文档)2023-12-16
- 2024年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报告(完整文档)2023-12-27
- 2024年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检视整治工作情况汇报(2024年)2023-12-28
- 全市司法行政业务暨法治政府建设培训班心得体会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