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经开区企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2024年)

发布时间:2024-02-12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开区企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2023年),供大家参考。

关于经开区企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2023年)

关于经开区企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本人结合经开区工作实际,近期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经开区企业帮扶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研究经开区在企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及意见建议。为做好新时期企业帮扶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开区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作为全省农业大县,工业基础一直薄弱,县委、县政府从*年代开始就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口号,从*年代开始打造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20*年起开展企业帮扶工作,为推动全县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坚持以园区为主战场,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初步形成“以经开区为龙头,一区多园”的工业发展格局;
园区现有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园区现有计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企业*家,其中通过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家,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20*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园区产业集聚进一步得到提升,电子陶瓷、精细化工、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品产值达到*亿元,占比规模工业总产值的*%以上。电子陶瓷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园区第一大主导产业,整合入园发展工作初见成效,园区现有陶瓷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家,年产值达*亿元。

(二)强化举措,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

一是突出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菜单。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组织特色专题产业链招商活动,大力开展亲情招商、驻点招商和以商招商,不断提高招商的质量和水平。20*年,已新签约项目*个、合同引资*亿元;
在谈项目*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亿余元。二是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度,20*年计划实施*个市、县重点项目,目前已新开工*个,续建*个,在建的市、县重点项目共*个。

(三)优化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全力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园区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实施“一家企业、一名挂点领导、一个工作小组、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案,全方位为园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20*年以来,办理工商注册*家、环评批复*个、项目立项*个。二是基础平台服务不断完善。完成技术市场、中介机构平台搭建工作,引进多家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相关的咨询机构。游家工业园内的污水处理及涉重废水治理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个工业园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实现集中达标排放。中国特种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分中心建成运营,园区特陶企业的产品可免费检测不出园。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经开区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环境、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调研发现,经开区企业发展存在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规模偏小,项目推进缓慢,发展环境欠佳,企业帮扶工作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突出问题有:

(一)“工业强县”战略意识不强

一是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缺乏有效应对和积极作为。近年来,招商线索和来新考察洽谈的项目明显增多,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已经扑面而来,我县也引进落地了一些项目,但总的来说,面对新一轮工业发展的机遇,如何去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我们还缺乏研究,显得有些被动。全县亟待进一步确立工业发展思路,确定工业发展路径,来指导和推动全县工业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兴办工业、发展工业、支持工业的氛围不浓。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职能部门认为:发展实体经济是企业主的事,帮扶企业是经开区的事。因此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不够,经常嘴上承诺做得好,但实际执行有差距。三是一些企业主小农意识较强,小富即安,目光短浅。有的企业发展不是努力去做大做强,还停留在工业园区圈地上。

(二)惠企政策措施未能落地

一是政策落地延后。近年来,中央、省、市在行政审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劳动用工、企业减负、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对接落实不到位,企业主知晓率普遍不高,或者知晓政策时已经过了申报时限,政策利好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政策兑现难。在调查政策落实的情况时,企业主反映,政府为支持产业发展制定了很多政策,但部分政策制定不科学,难以兑现到位。

(三)企业帮扶工作效果达不到预期

调研中发现,有的帮扶责任人存在被动应付,少数帮扶干部一年到头到企业去一两次,蜻蜓点水,应付式帮扶,甚至个别企业主反映至今都不知道经自己企业的帮扶责任人是谁。同时,帮扶责任人在专业技术难以对口,对帮扶企业所要解决困难和问题难以在职能对应,致使帮扶效果差,不利于企业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另外,由于经开区只是服务机构,不具有行政执法权,没有审批权限,过度依赖上级政府,一方面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只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与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审批流程繁琐冗长,帮扶工作停留在低层次上、低水平上,也使经开区企业帮扶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企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调研中,企业主反映虽然经开区服务做相对到位,但职能部门审批难、办事难、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依然突出,“只跑一次”仍停留在口头上,招商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少数企业主反映,招商引资时,县里非常热情,只怕你不来,项目进来后,就漠不关心。另外,执法部门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同执法部门对同一单位、同一事项重复检查且检查标准不一,无目的性的检查和没有源头的罚款等问题,这在无形中为企业加大了成本负担。还有一部分企业主反映,公务接待次数过多使企业应接不暇,影响正常企业生产。

(五)企业发展要素保障欠缺

一是融资难。在调研和座谈中,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尤其向国有几大银行贷款难。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在目前国家缺乏相应的信用体系保障下根本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外,货款转贷成本高、贷款过程长,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现象也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县一级的用地指标捉襟见肘,土地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丰谷食品,不能购地自建厂房,而租用厂房面积受限无法扩大产能,导致部分定单流失。三是企业用工难。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招工平台少、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招工难、难招工的问题日趋严重,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已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同时,工业园区缺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园区至今没有公交车,员工上下班交通不便;
宿舍没有物业管理,住宿环境差;
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未能扩展到园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园区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政策对接,打通企业帮扶的主渠道

一是做好政策与企业对接服务。积极对接各个职能部门对本战线本行业出台的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进行收集清理,列出惠企政策明细账、一览表,汇编成册或制作“口袋书”,入企开展宣传。开办政策宣讲培训班,向企业主大力宣传惠企政策,解读新政策,解答政策疑难。二是编发“企业手机报”。借助电子网络、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建立政策宣传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服务对象的信息平台,向企业定时和即时发布最新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动态、涉企行政调整事项和县委县政府及经开区涉企活动等重要信息。

(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

推动企业帮扶工作象脱贫攻坚那样抓,以DS学习教育为契机,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动员全区干部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在全区形成“帮助企业发展,部门个个有份,干部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二是探索企业帮扶解决问题的新机制。建立高规格的企业帮扶领导小组,由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任组长,邀请县直职能部门参加,统一收集、集中解决企业老大难问题与困难,对企业解决难度大的或长期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推进,半年一小结、年终算总账”,集中组织力量解决。建立企业负责人约见园区领导制度。重点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为反映企业突出矛盾和重大发展环境问题,可分别向园区主要负责人提出约见要求,或通过电子邮件向园区主要负责人反映企业诉求,园区领导应及时回复,或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因企施策开展帮扶工作。

在每年年初安排工作时,组织帮扶责任人对企业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开展调查摸底,再根据企业所需和参与帮扶的领导、单位所能提供的帮助情况进行对应安排,确立帮扶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加强督促考核,建立奖罚制度,防止企业帮扶工作走过场,切实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效果。

(三)聚力改善环境,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园区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环境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成本,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急供水工程建设进度,完善集中供热等配套设施;
通过正在建设的特种陶瓷特色产业园二期,完善员工宿舍、食堂、会展、培训等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二是提升功能服务配套能力。积极对接公交公司,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解决园区内企业职工的“出行难”问题;
建立园区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减轻入园企业的社会负担,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三是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充分保护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行为;
严厉打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三强行为”。

(四)推进融资创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协调,为银企对接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代表组成的“银企对接发展论坛”,定期召开会议,便于银企间资源及信息的沟通,增进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搭建相互沟通、互利共赢平台,促进几类银行认识到经开区企业的发展前景,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加强企业信贷扶持。帮助园区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应急专项资金,对市场前景好、运作质态优,确因补充流动资金和技改设备投入资金需求贷款低于*万元以下,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小企业,由经开区投资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五)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经开区民营企业家人数众多,他们的思想政治基础受学历和阅历影响,呈多元化的倾向。由于财富的积累,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必要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具体培训方案对我区的企业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元化方式培训,在经济方式转变时期,通过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激发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能带动全县广大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另外,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环保业务培训,提高企业遵法、学法、守法意识,帮助企业主动适应新要求,让企业“当家人”全面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其主动承担起依法生产的主体责任。同时,加强服务、指导企业做好环评、验收、环保税申报、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环责险投保等工作,避免因不懂法,造成违法行为。

四、意见与建议

(一)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政企沟通机制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从技术和方式方法上完善措施,加快打造全县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并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确保惠企政策能够广而告之、广为人知。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一窗服务综合受理,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二)规范涉企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规范行政事业性规费。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规范,凡国家和省设立并明确标准的,一律按下限执行;
凡国家和省设立由本县确定标准的,一律在原标准基础上进行削减。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就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同一项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每年只安排一次。行政执法部门不同科室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分别检查的,应合并进行;
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提倡商定牵头部门联合进行;
提倡用书面和电子形式进行涉企检查,逐步实现检查结果部门间共享,提高执法效能。三是控制对重点企业的参观考察。减少各类参观调研活动,确因上级部门和重要领导视察调研重点企业的须报经开区党群部扎口把关,并不得要求企业调整生产班次,真正做到“无事不扰”。

(三)优化审批流程,全力服务项目建设

一是实行项目审批“一表受理”制。各相关部门要将所有行政审批、服务类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明确窗口职权目录,将行政审批办理权限充分授予窗口直接行使,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结。并以项目业主申请之日为计时起点,全程进行网上监控,限时办结。二是试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形式审查制。明确并联审批范围、流程和办理条件。对基本具备审批条件和申报材料主件的重大项目,可先行受理,容许业主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补齐补正。纳入县绿色通道的重大项目在“容缺受理”过程中,所缺审批手续由职能部门保证在项目完工前办妥的前提下,可先行模拟批准,事后补齐有关手续,正式批准;
所缺技术审查要件,除涉及安全生产事项外,由经开区按有关规范和标准,对其成果合法性作出承诺,审批部门在此基础上可“先批后审”,同时制定相应的复审、处罚配套机制。

(四)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县委、县政府特别是县科工信局、发改局要组织专业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和出台切合我县实际的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同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从政策层面上、从系统工程上帮扶企业解决困难与问题。二是加大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建议县委、县政府在上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园区尽量下放管理权限,赋予园区更大自主权,推进“政区合一”,实行封闭运行、属地管理,下放审批权限、编制、人员,建立“一站”服务体系,让园区事情园区办,激发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共建共享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共享共建原则,致力于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统筹推进城区与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汽、油等建设,完善并提升园区“九通一平”水平,加快推进城区与工业园区一体化进程,提升工业园区的承接功能。四是建立人才培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定向、定单、联合培养,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指导民营企业健全完善专业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推荐访问:关于经开区企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企业发展 调研报告 经开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