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在全市选派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培训班上讲课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在全市选派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培训班上讲课稿,供大家参考。
XX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在全市选派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课稿
投身乡村振兴,砥砺担当作为
以实际行动书写许党报国新篇章
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能有这么一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在座各位来自全市各系统、各领域、各战线,都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而又表现突出、极具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亟待优秀年轻干部接过接力棒、加入主战场。市委把大家选派到基层任职,充分体现了对加强年轻干部锻炼培养、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提升自我的机会,又将是人生履历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希望大家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静心学习、认真思考、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全面提升谋发展、抓落实的能力水平,更好地肩负起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
今天我讲课的主题是:投身乡村振兴,砥砺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书写许党报国新篇章。
A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作为农业大市,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广大年轻干部必须答好的时代问卷。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和个人思考,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深刻认识,系统理解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
A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回顾中共DS和新中国历史,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正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注重保护农民积极性,才为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虽然诞生于城市,但是真正成长、壮大、发展起来却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把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让近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农具、牲畜、房屋等,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发展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A新时代“三农”思想。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并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这是史无前例的。这也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
(一)从时代背景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在我国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从新时代大背景看,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土地规模经营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原有的包产到户、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化需求、市场化要求。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推动土地向各类经营主体有序集中,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益和利用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
另一方面可以把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加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供广阔空间。二是农产品消费需求改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农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品质的高低。如果农业供给体系还是停留在“重量不重质”阶段,必然与消费需求脱节。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为1356万吨,出口量为1400万吨;
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了2560万吨,出口量则下降为162万吨,如果再加上当年的大豆、油籽进口,总进口量则上升为1.3亿吨(2018年以来,因中美贸易冲突,粮食进口量有所下降、出口量有所上升)。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为什么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以及大豆、玉米?一方面是相对不足,即符合群众消费需求的粮食,国内生产不足,需要从国外进口补充;
另一方面是相对过剩,即国内粮食产量虽然年年增长,但品质与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存在明显脱节,反而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供给水平,切实走好质量兴农、以质取胜之路。三是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弱。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世世代代与土地相依,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广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弱,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农业兼业化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时缺人手、农业缺人才、农村缺人力现象尤为突出。我们过去把居住在农村的人笑称为“993861”部队,说的就是农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而现在很多老人和妇女都跟着孩子到城镇陪读,有的村庄“只闻犬吠声,不见有人来”,一片荒芜、一片孤独。乡村振兴,就是要让想种地、会种地的能人大户来种地,让农村充满人气、充满活力,让农村不再是荒芜的农村、不再是孤独的农村。
(二)从客观现实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尽快建立完备的国家工业体系和巩固确立城市地位,我国长期实行“农业养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方针,并通过征收农业税与工农产品“剪刀差”等措施,促使投资主要向城市和工业倾斜。这在特定历史阶段起到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积极效果,但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区域分割、资源分割和城乡分割,导致农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发展,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滞后于城市水平,这些也是农民不愿留在农村的最根本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能否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缩小城乡差距。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补齐乡村短板、重塑城乡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逐步消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巨大差异,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把乡村的发展与城镇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谋划和推进。拿我们来说,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农民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城乡二元结构还是比较明显,镇村面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村集体经济缺少持久的经营性收入,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还有较大差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管城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农村人口都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农民这一群体决不能忘,乡村这块阵地决不能丢。我们要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历史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补齐“三农”这块短板,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三)从发展愿景看。A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之前的新农村建设相比,乡村振兴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复兴,是一次农业的全面转型、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民的全面进步。我们实施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是农业有钱赚。我国农业尤其是传统农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根据调研了解,在收成好的情况下,一亩水稻纯收入不足300元,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收入还要缩水,这与农民务工收入相比差远了。乡村振兴就是要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彻底改变农业附加值不高、比较效益偏低的局面,让农业不再是传统落后的代名词,让更多从事农业的人有钱可赚、有利可图。二是农民有面子。以前一提到农民,第一反应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更多是停留在种地、吃饭这一追求温饱的生存层面认知上,很少有把务农当成职业的。乡村振兴,就是要把“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职业农民”,让农民这个职业有体面的收入、有美好的发展前途。三是农村有品质。有人说,目前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一些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还较为落后,这里面涉及许多问题,比如环境的问题、交通的问题、配套的问题、治理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一予以解决。
二、学思践悟,精准把握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
A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乡村早已不是从前的乡村,无论是形态、布局、内容,还是乡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阶段谋划乡村振兴工作,既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能违背规律、茫然冒进,而是要守正创新、乘势而起,紧紧围绕中央作出的七个方面路径指引和“五个振兴”布局安排,以全新的思维和理念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要注重三个方面:
(一)要坚持“三个导向”。根据中央精神和省里部署,我市已经出台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可以说,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目标已经明确,路径已经确立,关键是如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觉得,重点是要把握好三个导向:一是以人为本。A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为了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每一项都与人的需求有关,如产业兴旺是为了让人有钱赚、有事干,生态宜居是为了让人住得更舒心,乡风文明是为了给人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治理有效是为了给人营造安全有序的法治环境,生活富裕是为了让人活得更有品质,处处体现了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从群众立场出发,切实尊重群众的意愿、真心维护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成果。二是精准施策。当前,农业农村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依靠财政投入、要素投入的“大水漫灌”做法已难以维系,特别是资源环境也亮起了红灯,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一些耕地被严重污染,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路,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过度追求数量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跳出来,从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循序渐进。乡村振兴,慢不得,也急不得,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每一步走好走实。中央正是考虑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才提出分为“三步走”,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定力,按照“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稳扎稳打,压茬推进,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成,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二)要做到“三个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辩证、客观、全面地研判和处理各种关系,切实拿出最佳平衡方案,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一是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时代的变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历史才需要传承,文脉才需要延续,记忆才需要保存。我们振兴乡村不是消灭乡村,而是要将许多美好的东西特别是优秀传统东西,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当然,乡村振兴也绝不是简单的怀旧复古、回归历史,假如真的回到过去,没有电灯,没有网络,没有公路,没有公共服务体系,相信这样的乡村谁也不会向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必须是发展中的振兴,是在发展中让农民生活更美好、乡村更美丽。比如,在乡风文明建设上,我们既要守住传统乡村的精神根脉,加大对农耕文明、传统文化、乡风民俗的挖掘、传承和发展,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影响农民群众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在传承与发展中让广大农村焕发出文明的新气象。二是变富与变美相结合。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关键,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要紧的任务就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小日子火起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当然,让农民致富决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农村,才是希望的田野,才是我们追求的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始终,引导农民全面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健全完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机制,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高农民卫生意识、优化农村卫生环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三是城市与乡村相结合。乡村与城市是一个共同体,不是对立面,不能离开城市发展农村,不能离开工业发展农业,而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实现城乡一体发展、融合发展。我们做强做美做优乡村,就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思路,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群众的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真正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三)要强化“四个支撑”。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缺乏的要素也很多,这里主要和大家讲一讲几个关键的、必须着重强化的方面:一是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产业兴则乡村旺,产业强则农民富。如果没有产业,农村发展就没有根基,农民增收就没有保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跳出农业谋划和发展农业,用更为广阔的视野、全新的理念,顺应“互联网+”“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型消费模式,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在“优化”“融合”“品牌”三个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乡村产业由“低小散”走向“高大上”。二是人才支撑。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现在乡村振兴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两类人:一类是了解农村、热爱农村,能够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振兴乡村的能人,另一类是懂农业、爱农业,愿意从事农业、善于从事农业的能人。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对这两类人的挖掘、培养和使用。要选派一批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引导推动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事业集聚。要制定管长远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市委这次下这么大的决心、花这么大的力气,选派大家去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后续还会分批选派相关指导员下乡下村,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三是土地支撑。土地是农村最具潜力的自然资源,做美农村、做强农业、做富农民,都要从土地开始。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做好土地文章,按照“确权、赋能、搞活”的思路,用好土地资源,为城市资本打开新的投资空间和渠道,为严重缺乏投资的乡村区域带来动力强劲的社会资本。当前,与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最为密切的有三块地,分别是: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振兴乡村,发展农村经济,不能缺少土地制度的改革,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中央政策大方向,认真探索研究,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保障、注入强劲动力。四是资金支撑。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是乡村振兴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目前,除了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外,还可以从这四个途径去获得资金:一是财政拨钱。“三农”优先,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已经成为各地共识。二是金融筹钱。现在从中央到省里,都出台了不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和意见,我们要跟进好、利用好,不断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有效缓解融资难题。三是土地生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觅得破解乡村资金短缺的良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四是社会出钱。要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搭建好桥梁和舞台,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民间资本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
三、勇担使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中心化”的方略和路径,明确要求必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动能集聚”。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一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青年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生力军,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把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准、扣紧、扣正,“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努力在基层的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磨练本领,在乡村振兴的“练兵场”上担当作为、展现风采,为全市的乡村振兴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推进“三强一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要“俯下身子”,争当乡村振兴的“急先锋”。乡村振兴一线是年轻干部增长见识、了解民情的大课堂,也是磨炼意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作为乡村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到乡镇基层去工作,面对农民,脚踏黄土,我们每天从事的可能都是一些看起来繁芜琐碎的“五斗米”小事,远没有推进亿元项目来得那么震撼。但在农民眼中,每一件都是大事,耕地流转、集中居住、环境整治、厕所改造等等,件件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决策决定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过日子。我们要走出办公室,去田间地头“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只要是农村需要的事、农民关心的事、农业有关的事,再小的事情也要当成大事去办,再难的事情也要全力去办,带着感情去办,带着热情去办。要当好乡村振兴的宣传员,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弘扬文明乡风、家风、民风,为乡村振兴奠定精神基础。要争做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敢想、敢试、敢闯,冲在前、挑重担,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要“迈开步子”,争当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三农”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攻坚突破阶段,矛盾问题更多、风险挑战更大,没有股“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担当和气魄肯定是不行的。希望大家始终保持火一般的工作激情,弘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面对荆棘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无私无畏,一往无前,脚踏实地、勇于奋斗,在产业、项目和技术上带领群众实干、苦干,做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和奋进者。要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扎实的工作和务实的作风,从乡村的实际出发抓产业、引项目、拓资源、强发展,引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要用心琢磨、真心付出,发扬实干肯干、埋头苦干的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发挥好乡村振兴“领头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这场伟大的历史实践中留下更多务实、扎实、踏实的印记。
(三)要“撸起袖子”,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年轻干部的历史机遇,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担起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要带头干,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带着群众干,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要用新潮的思想理念,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和法制宣传,让乡风更加文明,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也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为乡村制定产业规划、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成为乡村产业的“合伙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继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和奉献精神,把工作精力集中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管用的地方、最见实效的地方,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唱空调子、不走形式主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乡村振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四)要“勤动脑子”,争当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必然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会涉及许多更加复杂、更加专业、更加难以把握的事情。年轻干部热情洋溢,朝气蓬勃,工作积极性高,但是也会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基层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没有人是天生的专家,大家都要把掌握的知识理论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沉淀,多听、多问,多探讨、多商量,做到学以致用、真抓实干,有针对性地从乡村工作中汲取智慧,提升工作能力,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增长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农民的“真心”,学会干事的“真招”,培养为民的“真情”,才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同志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史无前例、未来可期,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三强一化”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青年朋友,积极响应市委“我的家乡,我的奋斗”的号召,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挥洒奋斗的汗水,丰富人生的阅历,练就过硬的本领,收获美好的未来!
我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热门文章:
- 党风党性警示教育内容2024-11-01
- 党风党纪自我剖析材料范文2024-11-01
- 党费收缴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4篇)2024-11-01
- 党费减免讨论会议纪要(2篇)2024-11-01
- 过党生日有感(4篇)2024-11-01
- 文化自信党员(5篇)2024-11-01
- 2024党员干部贿赂多少钱违法(3篇)2024-11-01
- 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存在问题(2篇)2024-11-01
- 深入查摆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不足(5篇)2024-11-01
- 党委班子画像报告(3篇)2024-11-01
相关文章:
- 选派帮扶单位2022年银行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及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2022-11-10
- 2024年度选派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事迹材料2023-12-09
- 大班上个人计划(9篇)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