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为领导出谋划策需注意问题

发布时间:2024-03-20 10:39: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领导出谋划策需注意问题,供大家参考。

为领导出谋划策需注意问题

为领导出谋划策需注意的问题

有人根据出谋划策能力的高低,把机关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能先领导一步思维,并能提出高于领导一筹的见解,还能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修正意见;
第二种,能与领导同步思维,多数意见能被领导采纳,并能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提出新的意见;
第三种,落后于领导思维,意见和建议也很少被领导采纳,但对领导的决策指示还能正确理解执行;
第四种,既落后于领导思维,又提不出有价值的见解,对领导的决策指示理解执行也不得力。第一种为“优秀参谋”,第二种为“良好参谋”,第三种则属于“一般参谋”,第四种则是“不合格参谋”。我们机关干部要力争成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优秀参谋。 

机关干部出谋划策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谋划了半天,出了一大堆点子,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出主意、提建议,还必须讲究实际效果。 

一、要能行得通 

有一个寓言,说的是有一只猫抓老鼠的本领很大,老鼠们召开会议,研究对付这只猫的对策。大家思来想去苦无良策,最后有只足智多谋的老鼠出了个主意,说是在猫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声音传出,老鼠们就能赶快躲避逃命。大家都感到这是个有创意的高招,一致表示赞同。可是,真正实行起来,又遇到了难题,谁去给猫的脖子上挂铃铛呢?大家推来推去,谁也没有能耐把铃铛挂在猫的脖子上。 

现实工作中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机关干部提出的建议,理论上可行,实际上行不通;
局部可行,全局上行不通;
暂时可行,一段时间后就行不通。这就提示我们,在考虑问题、提出建议的时候,不能一厢情愿,不要出那些一听似乎不错,实际根本行不通的主意。 

真正行得通的好点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中要害,或者完全符合实际;
其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易于落实,能够办得到;
再就是具有很强的可控性,便于检查,便于工作成效不断巩固和发展。概括起来说,必须是符合单位实际的点子,不是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而是融会贯通上级指示,结合本单位实际,具有单位特色,能走出一条新路,能取得崭新的业绩;
必须是既治标又治本的点子,深谋远虑,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取得全局的、系统的、长远的效益;
必须是快刀斩乱麻的点子,能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久拖不决、久治不愈的问题较快得以解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不留后遗症 

有的点子确实能够解决问题,但把老问题解决了,又引发出新的问题,甚至留下久治不愈的“后遗症”。历史上留下“后遗症”最大的点子,当数用人实行“论资排辈”制度。 

从史书考察看,“论资排辈”起源于北魏一名叫崔亮人。据《魏书》卷六十六对崔亮的记载,崔亮当吏部尚书的时候,正赶上武官得势,太后下令要选拔武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做官。但是官位少,应选的人太多,前任吏部尚书李韶按老办法提拔人,众人都心怀怨恨。于是崔亮上奏,建议采用新办法,不问贤愚,完全根据年头任用官员。年头不够,即使这个职位需要这个人,也不能任命他。庸才下品,年头够长就先提拔任用。于是,久滞官场的人都称赞崔亮能干。 

当时,崔亮的外甥司空咨议刘景安对舅舅的做法很不满,写信规劝崔亮说,古往今来,选用官员一直由各级政府推荐,虽然不能尽善尽美,十分人才也收了六七分。而现在朝廷选拔官员的方式有很多问题,选拔标准片面,途径狭窄,淘汰不精,舅舅现在负责此事,应该改弦更张,怎么反而搞起论资排辈来了呢?这样以来,天下之士谁还去修励名行呢! 

崔亮写信解释了实行论资排辈不得已的缘由:过去众多的贤人共同选拔人才,你还说十收六七。今日所选拔的任务专归吏部尚书,以一人的镜子照察天下,了解天下人物,这与以管窥有什么区别呢?如今在战争中立下功勋的人甚多,又有羽林军人选,武夫得势,却不识字,更不会算账,只懂得举着弓弩冲锋,追随踪迹抓人。这样的人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再说武人太多,而官员的名额太少,即使让十人共一官,官职也不够用,更何况每个人都希望得一个官职了,这怎么能不引起怨恨呢!我与上面当面争执,说不宜使武人入选,请求赐给他们爵位,多发他们俸禄。但是上边不接受。所以用了这个权宜之计,用年头限制一下,这就是我的本意,但愿将来的君子能明白我的心。 

从崔亮的解释来看,他采用论资排辈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也可能比较好地解决了当时的难题。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制度的“后遗症”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顾炎武评论说,北魏失去人才就是从崔亮开始的。因此,不论是从当时看,还是从长远看,论资排辈都不是一个好计策。类似的点子,机关干部尽量不要向领导进言。 

三、利要大于弊 

任何决策建议,都可能有利有弊,有风险性。在国内外,由于利弊得失分析不透,导致决策失误的例子,不胜枚举。 

20世纪70年代,埃及兴建阿斯旺水坝。水坝的建设竣工,给埃及人民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给埃及的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利弊得失论证,导致了尼罗河流域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遭到了一系列始料不及的自然报复。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尼罗河两岸的绿洲丧失了肥源,土壤日趋盐渍化、贫瘠化;
由于尼罗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海中伸展变为朝陆地退缩,工厂、港口、国防工业等有陷入地中海的危险;
由于缺乏来自陆上的盐分和有机物,盛产沙丁鱼的渔场毁于一旦;
由于大坝阻隔,尼罗河上游奔流不息的活水变成了相对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和虐蚊的繁殖提供了生存条件,致使水库一带居民吸血虫发病率达到80%甚至100%。由此可见,利弊得失权衡不好,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与这个故事相反,波兰人温斯敏就给新加坡出了一个好点子。新加坡独立后,首先探索的是如何引进外国智力,第一位被请进新加坡的是波兰著名经济学家温斯敏。温斯敏不负厚望。他做了大量考察,根据岛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提出了振兴新加坡经济的七大措施,贯彻其中的便是加大科技投入。新加坡淡水不能自给,不得不从仅一水之隔的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而另一条则由新加坡流向马来西亚。这正是温斯敏关于加大科技投入精神的具体体现。原来,新加坡买水时候,还花钱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淡水净化技术,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自来水厂。从马来西亚流过来的水经过处理后,除自用外,其余的再流回马来西亚。不过回去的水并不是白给,身价是原水的两倍。这样,科技不仅解决了新加坡淡水不足的问题,还实现了“来料加工”,大大赚了一笔。大概马来西亚人不会想到,如今花费大量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买回的却是自己的水,而那卖水的竟是数十年前被自己驱出家门的小兄弟。 

经验教训告诫我们,机关干部在为领导参谋的过程中,应认真权衡利弊得失,看看到底有多少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失败的风险。有的决策建议,要进行精确计算,其中重大的决策建议,还要交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系统论证,以对其效益和风险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有的决策建议,要按规定程序履行论证手续,如进行立项论证、各类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总体技术方案论证等,从中选定出最佳方案。总得要求是,要纵横比较,反复衡量,系统论证,力求找出利大于弊的最佳途径,以及探索趋利避害的方法和措施,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利弊相权取其利,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形成基本意见或处置建议,供领导抉择。 

四、不出馊主意  

有两个故事尽管过去多少年了,我至今难以忘怀。 

一个是几年前的夏秋之交,某单位要召开一个经验交流会,机关的同志想把会议地点定在某一风景区,会议之余还可以游览一番。为了坚定领导决心,便以种种理由说服,终于说得领导心动了,把会议地点定在了那里。殊不知,到风景区开会是很敏感的事,因为上级多次发文禁止到风景名胜地区开会。会议还没有开完,告状信就飞到了领导机关,外边还在组织开会,家里已住进了上级纪检部门组成的调查组,使得领导和与会人员很是尴尬。 

再一个是某部一名机关干部为领导下基层打前站,基层的同志或许是出于真心,向这位机关干部讨教:领导有什么爱好?单位招待所住宿条件太差,是否安排在星级宾馆?领导来基层时,组织群众搞一搞夹道欢迎,等等。如果这位机关干部有政治头脑,阻止基层这样做,可能就给领导帮了大忙,对上对下都好。事情恰恰相反,这位机关干部不仅没有制止基层的过格做法,还帮助筹划怎样使领导住得舒服,看得热闹,喝得高兴,后果可想而知。这位领导同志不知不觉被下边“热情”了一把,前脚刚走,告状信随即就到了北京最高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位领导同志背着下基层“讲排场、搞特殊化”的黑锅,教训实在深刻。 

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天要多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我觉得,机关干部在工作中应具备“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出谋划策的时候,反复思量:看出的点子是否符合党纪国法、政策规定,有违规嫌疑的点子坚决不出;
看出的点子是否符合我党优良传统,影响领导机关形象的点子坚决不出;
看出的点子是否符合实际,不受群众欢迎的点子坚决不出;
看出的点子是否经济实用,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点子坚决不出。 

总而言之,要把动机与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好心要办好事,不能好心办坏事。再好的点子,如果与党纪、军纪、国法和政策、制度、规定相偏离,甚至相抵触,只能称之为“歪点子”、“馊主意”。对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机关干部,一定不要出有违规嫌疑的点子。具体讲,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投机行为,防止亵渎政策这条“生命线”;
不搞“知法违法,钻法律空子”的冒险行为,防止触摸法律这条“高压线”;
不搞“无视规矩,擅闯红灯”的散漫行为,防止越过纪律这条“警戒线”。 

推荐访问:为领导出谋划策需注意问题 出谋划策 需注意 领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