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大主任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5篇)

发布时间:2024-08-13 09:13: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人大主任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拥抱创新驱动新时代

  第一篇:拥抱创新驱动新时代

  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拥抱创新驱动新时代

  市委举办以“创新驱动”为专题的集体学习,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通过学习,有三点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一、创新驱动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发展的主要引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如果我们不能紧紧抓住这次国家推动创新发展的各种政策机遇,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xx的转型跨越发展就是一句空话,“金xx”将会真的离我们远去。

  在农业经济时代,我们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正确的组织领导,建设起了比较发达的农业经济,赢得了“金xx”的美誉;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工业经济升级换代的大潮中,我们错失了许多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导致了目前工业经济的“短腿”;今天,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各种新的产业形态、新的消费方式、新的融资模式、新的工艺技术蜂拥而至,如果我们仍然无动于衷,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将会再次错失良机,被时代淘汰出局。面对“万物互联”、创新喷涌的新时代,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搭上创新驱动的时代快车,尽快在全社会形成政府重视支持创业创新、社会关心关注创业创新、人人积极参与创业创新的新热潮,xx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已远远落后于群众的生动实践。如果我们不抓紧“洗脑”,用新的思维理念和新的工作方式去指导和引领实践,我们将成为阻碍xx发展的“绊脚石”,“金xx”的光泽将会在我们手上黯然失色。

  诚然,大家都渴望xx能建成一家像酒钢集团、金川公司那样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但从目前xx的基础和条件来看,确实难度很大。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社会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本这三个要素主宰

  了整个社会发展几千年。到了18世纪末,加入了一个元素——技术,工业革命因此引领社会发展二百多年。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成为资源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互联网+”已对经济结构、产业形势引发了颠覆性的革命。如果我们还不转变思想观念,一味地抱残守缺,沿袭传统的发展路径,认为只有依靠传统的大工业才能实现xx的崛起,而忽视小微企业的培育发展,漠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与我们建设幸福美好金xx的目标渐行渐远。这些年大家都热衷于把xx和dd进行比较,dd确实有许多工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我个人认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dd真正能把xx拉开差距的并不是多了几个工业项目,而是他们创造性地建设了一个拉动经济发展的大平台——保税物流园区。因为有了这个园区,就会使外地各种资源在它这里聚集,更为重要的是依托这些资源将会派生出无数个加工制造、包装服务、冷链物流等产业集群,把“无中生有”变为现实。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人家创新创造的结果。实际上,我们xx也不乏像民乐几个大学生发起设立“众筹”这样创业创新的鲜活事例。也许当我们还在讨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话题时,不知已有多少人已踏上创业创新的征程艰难地上下求索,迫切期待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大势,关切大众需求,积极行动起来,迎接和拥抱创新时代的到来。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和民众,必须坚持让市场选择创业创新的方向和路径,让供需关系调节创业创新的规模和形式,政府应着力在搭建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强化宣传引导上下功夫,为全市经济发展接上“互联网”的接口,架上创新驱动的轮子,才能再创xx的辉煌。

  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中,政府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要为创客营造和提供最宽松的发展环境、最便捷的创业空间、最低廉的创业成本,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创业优势、尽情地释放创新潜能。如果我们还像以往做行政工作一样,上级给下级定目标、签责任书,政府给企业下指标、分任务,或者因为政府投了资金,天天去检查考核、时时去监督管理,就会严重束缚创业者的手脚,抑制创

  业者的热情,把“我要创业创新”变成“要我创业创新”,导致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机制和方法,引导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使创业者一开始就适应在市场大潮中去“游泳”,增强他们可持续创业创新的能力。

  第二篇:拥抱新时代

  1、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

  ?????

  2、一、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

  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3、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意义和地位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

  1、政治上要始终高举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根本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思想上要始终维护核心。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总书记

  掌舵领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忠诚

  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坚决维护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4、3、理论上要始终坚定自信。报告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并旗帜鲜明地写入党的章程,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对于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最强大的思想武器,要始终坚定自信。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牢记时代使命,才能更好地践行新思想

  树立远大志向,才能拥抱新时代5、4、实践上要始终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凝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6、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2015年,总书记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深化机构改革进行调研。此后,他多次主持会议研究这一课题,并亲自担任十九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

  在长期的研究和深邃的思考过程中,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思想:

  1、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出制度安排;

  2、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必须进一步理清党政关系;

  4、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5、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必须构建适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7、必须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改革原则;

  8、必须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9、必须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

  10、必须处理好统和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大和小的关系。

  这10条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思想,是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论证设计的指导思想,更是落实机构改革方案的根本遵循。

  7、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思想内核: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2、思想内容: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9、3、基本方略: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10、4、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1、四、牢记时代使命,树立远大志向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如何更好地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呢?

  不忘初心,恪守本职:我们应该将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恪守本职,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实现两个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忘初心,坚守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唯有更高地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颗共产党人的初心,用党章、党规、党纪镀上理想信念的保护膜,才能坚定最初的追求,把握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

  不忘初心,创新前行: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大学生一定要培养创新精神,具有创新精神!

  第三篇:《青春拥抱新时代》

  青春拥抱新时代

  --石家庄市第三十七中学

  “五四”入团仪式

  在这温暖而又美丽的时刻,借红色的五月来临之际,5月4日下午,石家庄市第三十七中学团委在阶梯教室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新老团员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仪式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老团员在雄壮有力的共青团团歌的旋律中给新团员戴上了光荣的共青团团徽,并面向鲜艳的团旗庄严宣誓,大家以坚定的目光和铮铮的誓言展现出共青团员积极向上的活力和朝气。仪式上新团员代表和老团员代表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他们表示要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践行自己的诺言,严格要求,切实履行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的神圣职责。

  学校党支部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祝福和期望,在场的青年学子们激动万分,同时也让孩子们意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相信,这些充满鼓励和期待的话语一定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简短、庄重、热烈的宣誓仪式,使同学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接受了一次严肃而庄重的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积极勤奋、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展示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

  第四篇: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为院校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理工大学

  市东医院“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一周年回顾

  2010年早春,市东医院

  上海理工大学、市东医院“理工医创新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区长金兴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燕爽、校长许晓鸣等区校领导出席。陈安杰书记、燕爽书记为“理工医创新基地”揭牌。

  作为百年老校的上海理工大学和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市东医院,在杨浦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实践“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推动自主创新发展。在双方原有相关学科和医学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理工医创新基地”,走理工医结合、联动发展之路。

  创新思维:

  理工医结合的摇篮

  医学工程是综合运用现代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解决医学上的有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工程技术渗透到生命科学领域深入到医学中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已经并正在给医学的发展带来日益强大的推动力;而医学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二者之间已构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所以说,理工医相结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为积极探索并实践高校与医院联动建设专业学科发展的新模式,市东医院提出了理工医结合的设想。为此,2009年1月21日理工大学许晓鸣

  校长带队一行十余人第一次来市东医院进行考察、调研,并就市东医院成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事宜的可行性与市东医院领导进行了初步探讨,院校双方一致认为合作将惠及双方,具有战略意义。随后院校领导又进行了三次联席会议,议题广泛而深入,从简单意向到

  具体合作,最终确定了市东医院成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可行性,并制定了先建立合作基地逐步过渡到建立附属医院的分步实施计划。为此,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和院、校级领导交流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开展战略对话,同时建立了以学校教研室-医院临床科室合作形式;成立理工、医科研沙龙,以各课题组为单位,自由结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活动。为了保证合作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经双方协商同意,在双方原有相关学科和医学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理工医创新基地”,并于2010年2月8日签署协议。

  创新基地建设:院校联合的新引擎

  “理工医创新基地协议”经院校双方多次讨论修改形成,共有目的、名称、组织架构、内容及其他五部分组成。

  协议目的为了探索并实践高校与医院联动建设专业学科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新型学科的诞生;为了培养理工医结合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培育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了促进医疗器械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水平;为了促进区域内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协议内容涵盖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坚持合作内容具体化:协议规定市东医院开放临床、医技等科室及部

  门作为理工大学的教学基地;双方每年合作进行不少于3项科研项目;市东医院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参与相关教材、教程的编写和教学等。合作进程阶段化:协议规定在科研合作过程中,双方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的专业信息、专业技术、科研设备优势,在课题的不同环节中进行科研协作,充分发挥技术互补作用,形成多学科的协作和群体攻关的整体优势。合作范围拓展化:协议还规定除教学科研外进行医疗技术、设备、器械开发研究与应用。合作效益共赢化:协议要求双方在申报相关学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时,应吸纳对方人员的参与;双方根据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共建实验室,合作致力于开发新的医疗器械产品。

  为了协议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架构。市东医

  院专设合作与发展办公室对口理工大学规划发展处负责“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成立理工医结合推进领导小组、设立理工医结合

  推进联合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理工医科研沙龙”、设立“理工医创新基金”,双方共同出资,推动“基地”顺利健康发展。

  理工医交融

  医、教资源外溢效应显现

  作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后的第一个签约项目,“理工医创新基地”的建设得到了杨浦区委、区政府领导极大地重视和支持。区领导在上海理工大学与杨浦区人民政府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联手推进自主创新框架协议》的会上说:“上海理工大学与市东医院的合作事宜,是一次很有战略性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探

  索,是一次医工结合的创新”。

  金区长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将“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提到政府工作层面,并将此立入杨浦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理工大学也将“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编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杨浦区政府专门拨付100万专项资金用于

  “理工医创新基地”的建设,专项资金为“理工医创新基金”的设立、联合实验室建设、理工医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联合科研的设立及成果转化、理工医学术沙龙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等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0年4月“理工医创新基地”设立“理工医创新基金”,“基金”的设立成为了院校联合科研的孵化器,催生了一批高质量的联合科研项目。过近一年的努力,“基金”已为第一期11项院校联合科研项目提供支持。项目涵盖医疗技术、设备、器械开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

  双方已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市东医院开放临床、医技等科室及部门作为理工大学的教学基地;接受理工大学学生实习,并进行相关的临床教学任务;目前已接受并完成362人

  次见习及教学任务;并将推选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参与相关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选派医、护、技以及管理人员到理工大学进行英语及管理课程的再教育,经过系统的教育完成研究生课程授予相应的学位。

  《理工医创新基地合作协议》最大的成果是创新了理念。协议希望通

  过多学科性、多结构性和相互交叉渗透,使医学科学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联合进行研究,促使双方合作规模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大。在科研合作过程中,双方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的专业信息、专业技术、科研设备优势,在课题的不同环节中进行科研协作,充分发挥技术互补作用,形成多学科的协作和群体攻关的整体优势。

  “理工医创新基地”的建设从理念上无疑是一种变革,也将成为参与者“凤凰涅槃、脱胎换骨”之旅。

  市东医院2010-12-30上海理工大学

  市东医院“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项目一览

  1.科研合作:

  1).2010年期11项联合课题立项,项目涵盖医疗技术、设备、器械开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其中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一项进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联合建立微创实验室(筹建中)2.教学合作:

  1).市东医院开放临床、医技等科室及部门作为上海理工大学的教学基地;

  2).市东医院接受上海理工大学学生见、实习。(已完成362人次临床见、实习任务)

  3).市东医院承担相关的临床教学任务,已完成362人次临床见、实习教学任务。

  4).已推荐5名高级医技人员担任硕士生导师,陈允硕院长等三人正式受聘担任硕士生导师。

  5).市东医院选择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上海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参与相关教学和教材、教程的编写。

  6).理工大学接受市东医院相关人员在职培训(首选一位计算机人员以师徒结对形式进行为期一年培训)。

  3.医疗资源共享

  1).市东医院承担理工大学教职员工体检

  2).共建理工大学校医室:市东医院按理工大学所需派专家坐诊理

  工大学校医室

  3).市东医院承担理工大学学生就医项目

  4).数字化手术图像实时传送系统(建设中)4.理工医科研沙龙:

  形成机制并进行了2次学术沙龙活动,为学校教研室、医院科室间交流搭建平台,得到了教师、医技人员的积极响应;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沙龙。5.产学研进展:

  区科教兴市办、市东医院、上海医疗器械厂于8月9日在医疗器械厂进行了交流,探讨在“理工医创新基地”的基础上,把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拓展为一个专门研发生产医疗器械的科技园区,形成产学研结合,注重成果转化的新格局。

  市东医院2011-3-21第五篇: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文件,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共分9个部分30条,包括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

  《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要求,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意见》强调,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含义

  编辑

  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

  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2]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产业,而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上述认识的精辟总结,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

  意义

  编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重点

  编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细化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

  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2015年8月24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进行二审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在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经荣在作关于本草案审议结果

  的报告时说,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草案将对科研人员奖励和报酬的最低标准由不低于职务科技成果转让或者许可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形成的股份、出资比例的20%提高至50%,并明确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的奖励、报酬的方式和数额应当符合上述标准。

  我国现行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起实施。本次修法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专家们认为,本次修法的亮点是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下放和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提高。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圳模式”

  □李

  来

  本报记者

  刘传书

  2月24日,由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投资并购的马丁飞行喷射包公司在澳交所主板挂牌交易。马丁飞行喷射包公司是全球第一家生产“钢铁侠”飞行装备的公司,其最新版本的马丁飞行喷射包载重量为120公斤,可以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前进,可连续飞行30分钟,而最接近的竞争产品只能连续飞行30秒,载重仅几公斤。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是由一支海外创新团队于2010年回国创立的高科技企业,开创性地研发了超材料技术、智能光子技术、临近空间技术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业务包括颠覆式空间服务、光子支付和新一代特种航空结构等新兴领域。据统计,该公司专利总量超过2800件,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

  如果说深圳光启靠科技创新成为深圳的一个企业典型,那么说深圳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则在全国形成了独有的“深圳模式”。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2%,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5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1%;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接近1.9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增长15%,占全国总量的48.9%,连续11年稳居全国首位。深圳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4中国大陆

  城市创新力”排行榜中居榜首。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成立于2006年,用8年时间就拿下全球一半小型无人机市场,这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造的一个奇迹。据介绍,该公司2014年PCT专利申请170多件,目前已有40多项专利通过PCT进入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其中8件核心专利首先在美国获得授权。该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其组建的创新研发实验室已经储备了未来2—3年的最新科技。

  去年,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收入预计约为2870—28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主营业务利润预计约为339—343亿元。多年来,华为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全球设立了16个研究中心,研发人员约76000名,占总员工数量的45%,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0%以上。

  “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我们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双引擎。”在三诺集团,记者反复听到这样的话。当前,三诺已成为行业领先的多媒体音响产品提供商、以“智慧生活”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业涵盖影音娱乐、信息科技和智慧家庭三大领域。在全球,三诺率先创造性地建立了OPM模式,即原创产品策划设计提供商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策划、设计、智造、市场的一站式、差异化整体解决方案,让“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创造”。

  在深圳,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深圳的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前沿。深圳光启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的专利,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产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近两年,深圳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9个国家科技大奖。腾讯、比亚迪等公司4项发明获2013中国专利金奖,占全国1/5。在2014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5名得主中,有2人来自深圳。在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的2014“中美创新人物”中国10人名单中,深圳占了5席。

  深圳市市长许勤二月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经过多年努力,深

  圳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他说,“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有创新动力,但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就需要政府为他们创造更多服务平台,创造公开竞争的环境,去鼓励、支持和推动其创新。”

  “在深圳,我们一直强化企业创新的主导地位”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市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3家,超百亿元的17家,超十亿元的157家,超亿元的120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742家。

  深圳的“四不像”

  “除了固定的中央拨款占20%,其余的经费主要靠我们主动筹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采访时对记者说。去年,该院来自企业的经费超过1个亿。深圳先进院把科研、教育、产业、资本融合在一起,通过“四位一体”的模式,办了四个孵化器,发起成立了四个投资基金。目前,该院孵化200多家企业,先进院自身占股企业达70多家。据评估,其独特的“四位一体”模式,创新效率是传统模式的30倍到60倍,打通了科研和产业相结合的通道。

  获得2014年深圳科技市长奖的樊建平认为,深圳先进院走的是“新型科研机构”道路。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又不是全性质的事业单位,而正是这种性质,加速了科技和市场的接轨。

  实际上,类似的“新型科研机构”在深圳远不止深圳先进院一家。按照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陆健的说法,这些机构属于“四不像”:具备企业、研究机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等特征,但又不完全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

  据统计,这样的“四不像”在深圳已有115家。

  “寄生”于中科院体系内的华大基因2007年南下转战深圳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同样,深圳光启也属于“民办公助”类。在深圳,还有比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这些“四不像”,在科研成果产业化领域,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对于此种模式,有分析认为,此前的科研机构多数是事业单位,在管理是采取的都是行政模式,真正结合实际市场应用的很少。久而

  久之,科技创新与市场就相互脱轨。作为“四不像”的新型科研机构,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同时又要自身向市场找饭吃,在现实条件下,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科技和产业的结合,就会水到渠成。

  而深圳市政府对于这些新型科研机构,一直本着积极支持的态度。深圳光启是2010年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是深圳市“孔雀计划”支持的团队。深圳市政府在资金投入、实验室体系建设、产学研联盟建立、产业基金设立、人才配套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全方位支持。

  小微创新的天堂

  2013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即柴火创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建人潘昊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企业家”,并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此消息一出,在全国“创客”圈内引起极大反响。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亲临探访柴火创客空间,给予大力鼓励。柴火创客空间主要通过创客会员、创客活动分享会、制汇节、网络等渠道组织广大创客。每年举办超过70期不同类型的活动分享会,50场工作坊,注册会员超过1000人,活动人流总数超过1万人。柴火创客空间拥有20多个国内外创客的最新产品展示区,通过这一开放式创客载体,已完成孵化企业3家,在孵企业5家。

  有人把深圳比喻为“创客好莱坞”,这是因为,深圳不仅拥有数以万计的年青创客,还有利于创客生存发展的最佳环境。去年11月高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组建的中科创客学院正式揭牌,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立科研机构成立的创客学院。良好的硬件配套条件和创新环境,使得深圳有条件成为全球创客中心。今后,每年6月份国际创客周活动将在深圳举行。

  去年12月2日,以“质量深圳,创意为先”为主题的深圳市第十届“创意十二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创意十二月”总体活动数量151项,其中重点项目30项,分为九大类别,涵盖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书画艺术、动漫游戏、旅游休闲、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从2005年开始举办“创意十二月”活动以来,经过连续十年的培育,“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成为深圳市民追踪文化潮流、享受创意理念及参与创意设计的文化节庆。而“创意十二月”是深圳全市范围

  内的群众活动,群众参与是“创意十二月”持续开展的核心动力。

  在深圳,全民创新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科技创新力量。“支持大众创新、草根创新、小微创新和创客发展,是深圳创新驱动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许勤说,在政策支持上,去年以来,深圳从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到青年创新、学生创新、创客活动等,并确定今年专门设立鼓励创客、青少年创新的科技计划,为中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搭建更多的平台,使得深圳的创新生态更为完善。

  应该说,在深圳,这个年轻移民城市的优势正得到发挥,“敢于冒险、追求成功、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使得这座城市拥有最大的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在完成示范区《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编制后,率先全国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主动承接国家、省6项重点改革任务,在全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中赢得了主动权。

  在改革中,“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深圳科技创新领域得到率先体现。通过科技投入方式改革,激发出企业创新的强大活力。在全国首个深圳《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中,利用财政资金引导、放大和激励作用,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要素投向科技创新,使深圳成为国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先行区。其中通过银政企合作贴息,政府以5000万元成功撬动了近20亿元银行资金投向科技中小微企业,财政资金被放大了近40倍。

  眼下,深圳已经成为创新人才高地。据统计,深圳人才资源总量约400万人,累计“海归”5万人,全职院士12人,“千人计划”人才10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2人,广东省南粤百杰人才7人。2014年新引进“孔雀计划”团队14个,累计59个。

  为加快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深圳发挥两地政府创新合作协调机制。目前,香港在深设立各类科研机构43家,累计研发项目超过400个,注册企业16家。同时,为扩展国际科技合作广度和深度,深

  圳积极建立与“欧盟地平线2020研发计划”、“国际基因组计划”等国际知名计划的国际性大科学、大技术和大工程的合作关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累计引进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56家境外科技机构入驻,与国外104家技术转移机构建立联系,引进技术253项。

  为推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技术服务专项资金,成立科技服务业协会,逐步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投孵化、知识产权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目前,深圳科技服务业总产出超过800亿元,增速超过25%,已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中国创新驿站”首批试点地区,科技部批复在深圳成立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已正式挂牌成立。

  可以想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科技创新的“深圳模式”,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无尽的动力。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实现了在国际和中国城市体系中准确定位深圳的发展目标。35年来,深圳的发展目标在定位上发生过多次转换,现代化、国际化多次作为关键词,出现在城市发展目标的顶层设计之中。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现阶段尚未列入党代会报告所确立的总体目标。现代化、国际化有相应的标准,但现代化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国际化又受多重因素制约,且两者都较为宽泛。尽管创新型城市在国际上也不少,但更切合深圳的实际和特点。将创新型城市作为深圳的发展目标接地气、接世界、接未来。因此,从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型三者的关系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抓手、突破口、落脚点。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反过来会促进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实际上,深圳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如果说,一流城市的发展会经历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深圳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要素驱动阶段,即特别依赖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的阶段。深圳也正在走过效率驱动阶段,即伴随着工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依赖发展,资本密集型大企

  业占据优势的阶段。深圳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知识密集型企业占据主导,服务部门进一步扩张,在稳健的基础需求和效率驱动基础之上,创业与创新要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在这个阶段确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可以与创新驱动形成良好的互动。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我们从创新驱动战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层面思考的较多,主要聚焦在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创新生态体系等实施层面的工作,但还不足以支撑创新城市建设。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完整的创新循环。这个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具有创新本能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的政府;新兴的创意阶层;人力的多样性与各类人才的发展机会;全社会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创新的公共环境,主要表现为多元、健康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创业与创新的紧密关联,其中关键是保持城市的创业活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为此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创业基础条件,包括为新创及发展中企业提供资金支援;制定促进创业的有关税务、法规条例、相关申请奖励措施的政府政策;制定支持新成立或成长中企业的政府计划,加强针对新创公司的教育培训;建立可引导新商业机会的研究计划,以及有利于小型、新创或成长型公司的研究和开发系统;提高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的享用权;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有形基础设施的享用权;鼓励促进创业的文化和社会规范等。5月12日至1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内参部与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组织策划的“经济活力看广东-创新驱动——人民网强国论坛基层调研行”先后走进佛山、深圳,探寻两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

  三天时间,调研组先后探访了两地七家企业、两个创新孵化基地,召开了两场座谈会,还举办了两场与创新创业者对话的沙龙活动。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我们对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些判断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GDP同比增长7.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GDP总量

  17272.24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深圳和佛山两市GDP增速水平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企业研发成创新主体

  与经济增速成正比的,是对研发的投入。2015年,深圳市GDP同比增长8.9%,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占GDP的4.05%。

  在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研发资金来源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4个90%足以说明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说。

  对此,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十分认同。他提出:“发明、发现不是创新,实现产业化生产,到达市场,才是创新。谁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企业。政府一定要支持、依靠、推动企业去创新。”

  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匹配的,是金融创新。张虎副市长介绍,近年来,深圳市加快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规定。目前,深圳拥有4.6万家VC和PE机构,注册资本超过2.7万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境内外的上市企业321家,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9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火热的资本在深圳很容易就能找到一拍即合的项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对此点赞。他说:创新、创业、创投形成

  “铁三角”,实现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

  创新创业人才是“根”

  从深圳的创新行动中,调研组总结认为,创新创业人才是“根”,龙头科技企业是“主干”,小微科技企业是“叶”,制度环境、政策支持等就是“阳光雨露”。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让深圳成为了各类创业人才和创新要素的栖息地。正如201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把创新环境、创业计划、创投资金和创客活动联合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力量。”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针对今年年初深圳房价持续走高等新情况,今年3月,深圳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副市长张虎说:“180条具体举措,只要是人才,都可以从政策点中对号入座。”

  深圳长朗三维科技董事长劳长石就是深圳市科创委从硅谷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去年,他的企业想从英国引进一位博士后,但是深圳的高房价令其顾虑重重,谈判僵持。“没想到,3月份政府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81条政策,把原来的人才资金资助从80万元整整翻了一倍,力度非常大,他很快就跟我们签约了。”

  “十二五”以来,深圳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相关人才154人,“孔雀计划”1539人,留学人才以及各类人才超过68万人。

  各类人才来到深圳,在这片“创新熟地”上很快耕耘出了果实。“创业者在深圳可以完成从产品研发到做出样品再到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劳长石说:“我们做3D打印设备开发,需要的硬件、软件控制、材料、激光……每一个环节都能很快地在深圳找到供应商,找到相关资源落地。”有过在硅谷工作经历的光峰光电董事长李屹说,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迅速地产业化,在硅谷集齐零部件需要一个星期,而在深圳只需一个下午,“这里比硅谷更适合我”。

  创新、创业者在成长

  调研组认为,深圳的移民文化有利于孕育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创新的创业创新精神。深圳注重合作、尊重人才、能力至上、宽松自由、快乐创业的氛围非常浓厚。可以说,深圳有全国最好的创客文化和创客精神,是国内可与美国硅谷比肩的创新型城市。这样的观点也在许多有过不同地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口中得到了印证。光峰光电董事长李屹说:“在深圳做科技研究很安静,政府不会来打扰,政商关系?亲?且?清?。”科比特创始人卢致辉一踏上深圳的土地就爱上了这里。他说:“这里的人都说普通话。这个城市年轻、平等、不排外,政府高效,人相对务实,让我觉得亲切,感觉梦想可以在这里实现,来了就没想过离开。”

  浓郁创新激情也激发着校园里的年轻人。深圳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李宝圣在课余研发出了一项基于新型纳米级孔径膜材料的洗车水循环系统。在他看来,“高校创客文化,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是学以致用,学之升华。”

  这些年轻创客的涌现让调研组颇有感慨,“这意味着第四代深圳创新、创业者在成长,人才结构不断更新换代,为深圳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一旦创新成为全民文化普及开来,全社会都感到创新是我们的出路,发展就不成问题了。”

篇二:人大主任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人大工作的跟进——以广东省人大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视角

  作者:陈晓明

  黄晔

  来源:《人大研究》2014年第5期

  人大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工作职能优势及时跟进。

  陈晓明

  黄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执政党首次从现代国家建设的高度,对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作出的顶层设计。“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因此成为三中全会之后理论界最热的高频词。本文试以广东省人大工作为视角,谈谈新形势下人大如何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发挥工作优势和职能作用。

  一、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人大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课题新契机

  国家治理体系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与以往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不同,“治理”要求政府在现代政治活动中不能再充当绝对主导者的角色,而要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不同的行为主体,通过平等合作,依法、民主、科学地规范和管理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事务,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人大在履行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中处于国家各机关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其他国家机关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说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至少有五个标准: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民主化、法治、效率、协调等[2]。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任务,在行使国家职能中,以民主形式,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体现了人民性、民主性、法治性和程序性的统一,与国家治理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和同体性。人大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工作职能优势及时跟进。正如《决定》强调的,要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大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唯有如此,人大工作的能力才能随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高而提高,人大制度的优越性才能随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而彰显。

  二、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需要人大立法职能的有力跟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既有“破”又有“立”。“破”,即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立”,即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为此,人大立法职能必须主动跟进,把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结合起来,全面梳理现行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条件成熟的法律法规,及时修改、废止与全面深化改革不相适应、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发挥立法在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从制度设计层面梳理、审查和推进建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决定》指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对于政府的公权力而言,遵循“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建立公权力的“正面清单”,就是依据法律把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逐一加以列明,将清单以外的事情交由市场调节和社会自律,做到职权法定,同时将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相应地,对于公民的私权利,遵循“法无禁止即自由”原则。建立市场主体准入的“负面清单”,确定市场主体不能进入的领域和产业,实行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无需政府审批。这种颠覆性的制度安排,必须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将其固定下来,从制度上突破固有利益藩篱。2013年底,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要求,率先启动了对现行有效的224项地方性法规的专项清理工作,重点清理与“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改革不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以对公权力进行约束,对市场主体准入的权利进行松绑。

  二是加快建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决定》提出,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同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这实际上是明确了化解社会矛盾的两大原则:一是诉访分离,即把涉法涉诉信访从信访工作中剥离出去。二是通过法律制度平衡和调控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解决。这两大原则为地方信访工作改革、为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根据《决定》的精神要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启动制定《广东省信访条例》,探索建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制度化途径。2014年3月,该法规项目将进入三审,计划审议通过。另外,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托,常委会还对广东省惠州市村(居)法制副主任(法律顾问)工作进行调研,探索总结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法治惠民的经验,并形成规范性文件,计划由省委转发全省推广。

  三是通过立法推动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政府职能转变。《决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其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涉及中央及地方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与划分。李克强总理曾形象地说:“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3]因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能单纯寄望于政府“放权、减权、限权”的政治自觉,还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去约束。2012年底,广东省被确定为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的试点,在改革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理念和经验,有必要及时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驾护航。2013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把立法规划中原本只作为预备项目的《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条例》提升为正式立法项目并进行了二次审议,2014年将对条例草案进行审议通过。该条例有望成为全国第一部规范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的地方性法规。除此之外,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还将加快商事登记条例、社会组织条例的立法进度,并在立法中坚持“三个一律”: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三、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人大监督职能的有为跟进

  在探讨国家治理能力时,不得不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毫无疑问,政府是治理的主体之一。政府能否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决定着治理的效果。《决定》指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

  将进一步倒逼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将进一步倒逼人大强化监督职权的刚性和针对性,在对政府的监督上有所作为。

  一是在对政府“钱袋子”的监督上要有所作为。《决定》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对财政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全新的定位,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同时,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内容、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2013年以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加大预算监督力度,建立了“专项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监督、省级财政预算支出联网监督、政府重大投资绩效评估监督”三大监督平台,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专项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监督。在每年省人代会召开前,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对若干个省级部门预算进行重点审议,推动相关部门科学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并对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另外,在2014年初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将社保基金纳入预算草案,编制预读指南,基本实现了全口径预算监督。

  二是在对底线民生保障问题的监督上要有所作为。《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3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底线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财政监督工作调研视察,促使省政府将保障底线民生列为2014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制定《关于提高广东省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的实施方案》,力争2017年全省底线民生保障达到全国前列水平,2014至2017年全省底线民生保障资金总支出超过820亿元。2014年2月,还对省法院关于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情况进行了监督,推动积极探索完善有利于保障民生的执行机制。

  四、扩大社会的有序参与需要人大工作实践的有序跟进

  社会和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的标准之一,是在多元利益下保证政府有效制定、实施公共政策和实现社会共同治理最优化的重要手段。《决定》强调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人大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和实现政治参与最直接、最广泛的渠道,是把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制度化途径。因此,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社会有序参与,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13年以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扩大社会有序参与方面进行了大跨步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一是注重发挥高校和专家学者的智力、专业、资源等优势。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合作,建立了9个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成立立法基地联盟,参与地方性法规的起草、论证、修改等工作。向社会公开征集人选,主任会议以无记名票决方式差额选出各领域的66名立法咨询专家和30名财经咨询专家,组建专家库,参与立法、监督工作,为代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二是减少部门立法,拓宽立法渠道。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草案。选择社会普遍关注的《广东省信访条例(草案)》和《广东省社会救灾条例(草案)》委托中山大学等高校分别起草,从制度设计上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使法规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三是在监督工作中注重发挥社会资源的专业优势,引入第三方评估。2013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一度引起了港澳同胞的关注。在对淡水河石马河流域污染整治情况的跟踪监督中,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对深圳、惠州、东莞三市的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整治效果进行评估,强化了社会监督的力度。2014年,还将对财政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和创新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情况引入第三方评估,以进一步拓展监督形式,提高监督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五、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需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的有效跟进

  在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决定》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对进一步完善人大工作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将成为今后人大工作研究的新课题新动力。比如,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实践中,如何落实“三个统一”,发挥人大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又如,《决定》提出,要健全和加强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但实践中如何将这项“搁置”的法定权力用足用实用好?再如,《决定》指出,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但实践中,按照行政区划“由同级产生、对同级负责、受同级监督”的原则,人大如何对“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权力”进行监督?再如,《决定》明确提出,要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但如何让这些宪法法律条文上明确的人大权力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落实?等等。这些都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加以研究、探索和实践。2013年1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如何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决定》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组成7个调研组分7个专题进行调研,提出了人大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的措施建议,为发挥人大作用提出对策思路。12月,广东省人大与省社科联共同举办了推进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理论和实践座谈会,与9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全省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探讨和谋划推进人大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与时俱进的思路和举措。为进一步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力量,2014年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张德江委员长作了重要讲话。此举成为推动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标志性工作。我们相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倡导和带领下,各地方人大必将更加重视人大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如是,《决定》提出的“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要求必将在人大工作和实践中更好地得到贯彻落实。

  注释:

  [1]引自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发表的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

  [2]引自俞可平同志2013年11月30日在“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3]引自2013年3月1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内容。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

篇三:人大主任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决议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1998.12.261998.12.26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认真贯

  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

  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决议

  (1998年12月26日河北省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认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法制化进程,用法律保障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大目标的实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好。为此,特作如下决议: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为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目前党的农村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很好落实,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贯彻落实《决定》,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要从各个方面做大量的艰苦工作,而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则是实现《决定》提出的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是稳定和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依法保护和调动农

  民积极性的迫切需要;是依法保障农业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是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维护农村稳定的可靠保证。各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应当提高对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切实抓紧抓好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工作。

  二、加强农业和农村立法,为贯彻落实《决定》捉供法律保障。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搞好立法,做到有法可依。省人大常委会和有立法权的市、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立法工作,紧紧围绕《决定》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农业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稳定和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科教兴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保障农村稳定,本着急需先立的原则,调整和充实立法规划,明确立法重点,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立法步伐,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立法的重点:一是抓紧制定土地承包管理条例,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得到落实;二是修订和完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制定《乡镇企业法》实施办法,更好地依法维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乡镇企业行为,积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使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制定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加强集体资产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范集体资产管理行为,使集体资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五是修订和完善土地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六是抓紧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依法保障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同时对那些不符合《决定》精神、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要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立法工作要坚持法制统一的原则,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倾向;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听取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规草案,可以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要加强立法调研和论证,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提高法规质量。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保障农业和农村法律法规的实施。各级政府及各执法部门,要切实行使行政执法职能,认真贯彻实施农业和农村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农。要以严格执法为重点,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两错”责任追究制,强化执法责任,依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切实把农业和农村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为依法保障《决定》贯彻落实,当前农业和农村执法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法》和我省《农业投资条例》,依法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努力做到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二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农科教

  结合,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三是认真贯彻实施《水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认真贯彻实施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法规,严格把农民承担的“三提五统”费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比例之内,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五是认真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现村民自治;六是依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稳定。

  四、强化农业和农村执法监督,努力增强监督实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把农业和农村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放在重要位置,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完善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要把执法主体单位作为监督的主要对象,通过听取和审议执法情况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进行执法评议等方式,监督各级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是否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土地承包管理、减轻农民负担、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业投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地等农业资源,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执法监督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每年要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检查。1999年要以《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对完善土地承包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和农村综合执法检查活动。要把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执法监督效果。

  五、深入开展农业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普法规划,把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重点,以《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并通过举办法制培训班、讲座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加强对农民的普法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保障农民群众既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知法、守法,依法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应尽的义务。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学法、用法、执法、守法。农村基层干部在认真学习和正确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同时,要切实增强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结束——

篇四:人大主任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镇政府2019年度办公室工作总结4篇

  办公室的工作是以服务为宗旨,为领导服务、为部门服务、为员工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办公室工作永恒的主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镇政府2019年度办公室4篇,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办公室工作总结栏目!镇政府2019年度办公室工作总结12019年6月来到南韩村镇政府工作,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并顺利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的工作任务,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配合办公室主任完成党政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是政府部门形象的窗口,一言一行不仅仅是自己的形象问题,更是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作为政府部门的第一窗口我力求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热情到。让每一位来政府部门办事的群众改变观念,不在是脸难看、事难办的想象。让每一位群众怀着轻松的心情来,带着满意的心情归。

  信息工作是准确、及时反映政府部门工作的一个窗口,是对上及及时反馈情况的载体和对下沟通情况,促进工作的手段。做好信息工作是办公室的主抓工作,信息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是一大难点,知道的情况少,平时应做到眼观六路、耳观八方,及时的收集材料,多加强笔杆子的练习,更好的为政府部门服务。

  除了要摆好姿态、加强信息写作练习以外,办公室还有好多其他的工作,事多而且比较杂。这就需要耐心和细心。平时做好来文和发文登记记录,确保不漏登,确保重要文件和紧急文件在第一时间内送到主要领导人手中,做好电话信息的上传和下达工作,确保电话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出去;对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做好报纸的发放工作;做好办公室卫生的维持和打扫工作。

  二、切身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十年一次人口普查,党中央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反映人口普查工作。在乡镇领导的带领之下开始进行人口普查工作,我很幸运能有

  机会参与这次人口普查工作。在领导的带领下去了将近有二十个村进行人口普查工作的指导,这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贴近群众,每一个普查员都很认真,虽然指导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群众参与普查的热情很高。从参与培训,到核表,到编码,在到光电录入。每一步都认真的进行了参与,虽然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是每一个人都在坚持,不能打退堂鼓,因为我还年轻,不能掉队。最后在各位领导的带领和同事的合作下顺利的完成了人口普查工作。

  三、加强工会知识的学习。

  从一开始的不了解工会,到做工会工作,经历了有半年的时间,我和工会在一起成长。在这期间我加强工会知识方面的学习,先奠定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谈得上为职工服务,为他们谋福利的资格。我会在以后更加的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职工,协助领导更好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我来说,工作经验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为人处事方面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一方面政治理论学习虽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而不能在创新中去实践。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需要,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继续弥补自己的不足,听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去除懒惰心理。最后感谢这半年以来领导对我的培养和同事对我的帮助,我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工作。

  镇政府2019年度办公室工作总结2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风建设严格制度管坚持规范有序提高质量效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和督察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任务推动了各项工的顺利开展开创了办公室工的新局面。

  一、提高了自身素质。

  一年来办公室全体人员不断学习政治思想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学习办公室人员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端正了态度、改进了风增强了观念、提高了素质。我们在工中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努力推进办公室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工水平和工效率。

  二、提高了办质量。

  办公室负责机关来来信来电的、分、传、办等各环节坚持以服务基层和领导方便基层和群众为宗旨做到既严格按程序办事又加快运转速度。一年来未发现有发件和传真等误事的现象。在档案管上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和法律进行严格执行件归档和保密制度对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保密教育。因我们归档严格、规范为领导查资料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在办上坚持质效并重做到科学规范。认真起草、修改各种会议材料上级的各种检查、调研的汇报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汇报、请示等材料些材料涉及面广业务性强需要熟悉各项政策和各方面业务为此办公室同志利用点滴时间加强学习和资料及时了解各项工进展做到吃透上情了解下情选准角度找准问题说透道精益求精。

  三、提高了办会水平。

  一年来办公室对每一次会议和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规格高低会务繁简都力求周密细致做到高效节俭。提前做好会场布置、茶水供应、音响准备等各方面的准备工。做到会中有服务会后有落实切实提高了会议质量保证了会议效果。并尽力为参会人员和领导提供服务确保了每次会议的顺利召开。

  四、提高了办事效率。

  办公室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效率、扎实工把领导交办的事、基层和群众要求的事办实、办好。为了树立办公室的良好的“窗口”形象我们严格规范用语和行为对每一位来办公室办事的人都做到热情、周到。对不属于我们职权范围的事解释清楚并负责下传。

  五、加强管落实制度。

  我们坚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特别是坚持值班制度值班室24小时都保证有人值班未发生离岗、脱岗现象。值班人员处情

  况快速处置妥当未发生误事现象。通过加强管办公室保持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形成了一个勤政、务实、高效的体。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同事们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三个代表"的要求党委、政府和全体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服务质量还不够高参谋助手用不够充分;办、办事、办会还存在不规范、不到位、不及时的现象创一流的目标还有差距。

  镇政府2019年度办公室工作总结3今年以来,政府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督促检查、组织协调等职能,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在参与政务、办理事务、搞好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促进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认真履行参谋助手职责,提高以文辅政工作水平。

  把服务大局、当好参谋作为政府办公室的重要职责,在文稿起草、信息调研、办文办会等重点工作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出精品、创一流,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办文力求精益求精。对会议方案、领导讲话、下发文件、会后报道等各种材料都做到严谨细致,严把行文、运转、审批关,特别是在综合文稿起草上,努力吃透上级精神,体现领导意图,反复琢磨观点,精心锤炼文字,出色地完成了经济工作暨为民办实事工作会、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年等大型会议材料的拟写,今年共拟写领导讲话、工作汇报、典型发言等综合材料200多篇,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二是调研力求高质高效。围绕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筛选出关系全市大局、有针对性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先后对我市转方式调结构、发展蓝色经济、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深层次调研,撰写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三是信息力求准新快精。及时对我市发展社会经济的新做法、新亮点进行总结、提升和宣传,做好信息整理上报工作,今年共采写政务信息200多篇,在市

  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70余篇,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

  二、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确保行政工作运转顺畅。

  着力抓好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服务工作,热情主动地为各级领导、部门和群众搞好服务,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周密细致、高效有序。一是周密高效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善于站在全市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强化与各镇办各部门的合作,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周备细致做好会务筹备工作。无论会务规模大小,都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做到了不出纰漏、细致圆满。全年先后筹备了@@@@@暨第届昆嵛山樱桃节、国际力进一步提升。五金机电产品暨装备博览会、新兴产业科技推进周、国际家纺博览会暨中国家纺品牌推介会、国际毛皮裘革服装交易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各类会议820多次。三是周到严密做好行政接待工作。坚持以客人满意为目标,做到既热情周到、让客人满意,又把握分寸、不铺张浪费。今年接待省部级以上高层领导16次、上级检查督导组110多个、县级以上参观考察团100多个、外国考察团30多个,得到了来文客人的一直好评和高度赞誉。四是周细严谨做好法制工作。积极参与项目评审、企业改制、社会稳定等涉法非诉案件的协调处理,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及时转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98%以上,复议案件受理率达到100%。五是周详规范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平台建设,实施了20个应急管理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联动机制,构筑起了规范化、社会化、常态化的应急体系。

  三、切实发挥督促检查职能,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贯彻落实。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督察工作机制,加大督办检查落实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对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直接督查、经常督办,每周一调度、半月一汇总、每月一通报,有效促进了各项决策和目标任务推进落实。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确定的重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抓好跟踪调度,使领导在第一时间准确、直观、形象地掌握进展情况;对市长办公会、专题会议

  确定的事项,及时分解落实到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及时督办汇总,限期落到实处;对领导批示文件,积极做好分办、转办、催办工作,下达督办通知,做好结果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项项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先后下发督办通知多件,办理人民来信期,转发领导批示多封,办结率达到100%。同时,市级重点项目,靠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办公室职能,加大项目督查推进力度,特别是对全市125个重点项目和16个上督导,现场调度,准确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了项目快速推进,连续五次在市项目观摩活动中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提升机关整体形象。

  镇政府2019年度办公室工作总结42019年,作为一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我于7月底被分配至承留镇人民政府工作,xx年10月份由组织上借调至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工作。五年来,我先后在承留镇党政办公室、一体办政研室和新农村办公室工作,时光飞逝,光阴荏苒,在各级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我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干中学,在学中悟,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一名政治立场日益坚定、理论修养不断提升、工作经验日趋丰富、工作作风更为严谨的党的基层干部。现将这五年来的工作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抓学习提素质,不断增强工作能力

  无论是从事基层工作还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全局性工作,我始终把学习当作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狠抓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xx大报告和xx届三中全会文件,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积极参加学习全市““讲正气、树新风”暨“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新时期、新发展、新形象”集中教育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在学习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在学习中认真查摆自身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

  实各项整改措施。同时,在科室内部开展的形式多样、求真务实的各类活动时,我更是以此为契机,不断培养自己谦虚、谨慎、亲和、为公的工作作风,不断强化和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实地调研。始终把实地调研作为自己制订政策、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民意,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从原来从事相对单纯的部门工作向全局性、战略性思维的转变;从被动的在条条框框中执行工作到参与制订政策、研讨机制与模式的转变。

  二、勤思考勇创新,兢兢业业完成各项工作

  xx年7月份——xx年年10月份,是我在承留镇政府工作的三年多时间。这期间我主要是在党政办公室负责日常服务协调、信息上报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在内务工作上,自己坚持制度化工作,内务工作井井有条;在上传下达上,自己本着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漏接一个电话,不漏传一个通知,有效地保障了机关内部的正常运转;在信息报送上,自己勤跑、勤记、勤思考,多方面挖掘有效信息,每周坚持发3篇以上信息,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曾荣获市委信息系统先进个人、承留镇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档案管理工作上,我本着“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的工作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上一年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顺利的拿到了市档案局颁发的合格证书。

  三、回首参加工作五年来的历程,既有成功赋予的喜悦,也有失败带来的沮丧,既有承担重要工作的自豪感,也有担心能力不足影响工作的危机感……,可谓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尝。但是这五年的工作实践,也给我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是在工作中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首要的一点是心态要放平。前些日子看新闻时看到有一些大学生到西部当志愿者,觉得自己的活都是在打杂。说实话,在刚到基层工作的第一天我也有这种感觉。刚

  毕业,总觉得一上班就应该帮助群众解决什么困难,就应该完成多少具体和实际的事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和遐想。结果刚来的第一天由于单位有接待任务,人手不够,就被抽去做服务员,心里的落差确实很大。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意识即使是简单的接待工作,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注意的细节,基层的工作决定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当多面手,任何事情都是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其次是客观评价自己。任何时候都要冷静看待自己,要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学习快,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速度快这是我的优势,但是对基层缺乏了解,工作经验薄弱同样是我需要正视的问题。到基层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向农村干部学习,从如何接听电话、做好会议记录、通知会议这样的小事学起,学习他们如何待人接物、化解矛盾、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作、打破僵局。还有就是平常心看待个人得失。不论个人待遇落实与否,始终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始终对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什么是责任感,说白了,就是一种自觉把事情做好的心态。这是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刚参加工作时我在政府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繁杂琐碎,但又是非常重要,一个电话的漏接、一个文件传递时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工作的被动和失败。这就需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刚参加工作时自己有时候晚上做梦都是有会议忘了通知,后来我就养成了每天睡觉前回想今天工作的习惯,这样才能睡得踏实,这正是这种责任感,我在办公室的三年来,没有漏接过一个电话、没有延误过一件事情的处理,没有出现一例因自身原因导致的工作失误。

  三是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要把学习贯穿于生活和工作的始终。只有掌握足够多的理论、业务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材料,才能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才能在工作中深入思考,创新工作方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如果只是沉溺于自己以前所学的一点东西,固步自封,那么也很难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总结这五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点进步和成绩,但在很多方面

  还存在着不足和薄弱环节。比如有时全局意识不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还不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细致和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加以改进。我要以宋部长在选调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动力,在新的起点上自省、自励、自强、自警,时刻保持昂扬的锐气和斗志,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全面进入一个新的水平,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而不断努力工作。

篇五:人大主任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人大主任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发言材料

  今天县委中心组组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是我的第三次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后,我在电视上、报纸上就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体会一: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意义十分重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为什么党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说明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什么地方不和谐呢?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这样几方面的不和谐:一是人们的收入水平的不平衡;二是城乡的二元结构造成的不平衡;三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四是人和自然的不和谐;五是国内发展与外贸的不平衡等。当时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在理论上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到XXXX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六项原则,并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部署。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我感到在某种程度上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意义十分相似。毛主席曾经讲过:“要注意倾向性问题,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倾向性的问题。当时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我就不多讲了。在十一届三中会会上,中央及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使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在90年代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就是刚才提到的五大问题,因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且放在了工作的第一位。特别是这次六中全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上的成熟,我认为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从思想认识到实践都比较成熟了,某种程度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有相似之处,意义十分重大,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拐点”,一个里程碑。

  体会二: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深刻领会、认真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和谐社会就是要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但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还需要继续把发展放在手上不能动摇,这个中心一定不能动摇。要想构建和谐社会还得靠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同志讲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客观上讲当前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如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城乡差别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等,对此我们各级政府都十分清楚,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认真对待解决。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体会三: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怎样才是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但还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如何去看待?我认为对一个社会来说,和谐总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用辨证法来看,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无处不有的,旧的不和谐因素被消除,新的不和谐因素就会出现,社会就是在消除、克服、解决不和谐的因素中不断地前进、发展。社会一定时期出现不和谐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现象。澄清这些认识,我们才能更加坚定自觉地投身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和谐理念,深刻理解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和谐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我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只有这样,我们就会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去构建和谐社会。

推荐访问:人大主任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二十 三中 全会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