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庐山对骂历史真实事件

发布时间:2024-08-22 11:0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庐山对骂历史真实事件

  

  墨香集—名家书毛泽东诗词(48—50)

  墨香集

  名家书毛泽东诗词

  48、七律·登庐山

  48、七律·登庐山195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律·登庐山》是毛泽东所作。195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于6月29日清晨登上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又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登上庐山,立足峰巅,极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置身雄伟高耸、满目苍翠的庐山,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奋发的诗篇。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新中国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继续高涨,但国际国内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国内,遇到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出现“极左”问题,党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在诗中,毛泽东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表现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鲍元恺之父鲍景惠

  陈云驰书法

  高远毛体书法

  篆书-冯志学

  毛泽东词七律《登庐山》

  高远毛体书法——《七律.登庐山》

  郭沫若

  韩登安

  刘孟学(河山)毛体书法(3197)《七律·登庐山》

  马天麟

  甲骨文

  七律《登廬山》

  潘天寿《七律·登庐山》

  舒同书毛泽东诗词“七律

  登庐山”

  七律,登庐山,诗-徐伯清

  草书七律

  舒同书毛泽东诗词“七律

  登庐山”

  刘子恒-书法名家书写毛泽东诗词《七律·登庐山》

  孙荣彬

  杨小梦

  陶佛锡篆书作品欣赏七律

  登庐山

  王臣林

  徐宜胜

  毛泽东《七律

  登庐山》

  (魏楷四尺)

  王瑞

  七律

  登庐山

  张茂忠

  七律

  登庐山

  赵佩绂书法作品七律

  登庐山

  韩登安

  篆书毛泽东《七律·登庐山》诗

  49、七律·到韶山

  49、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是毛泽东视察离别32年的故乡所写。对故乡无限深情。历史的高度,用如椽的大笔,三十二年间韶山天翻地覆的巨变掀开了史诗的序幕。

  毛泽东巡视在罗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回到故乡,与当地干部谈粮食、水利等情况,批阅文件至深夜。去楠竹坨参拜父母墓地,访问邻里、故居,视察韶山学校,并与师生合影留念。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1959年6月,毛泽东巡视在罗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回到故乡,与当地干部谈粮食、水利等情况,批阅文件至

  深夜。去楠竹坨参拜父母墓地,访问邻里、故居,视察韶山学校,并与师生合影留念。沿途视察生产情况。设便宴请亲戚、烈属、老地下党员、老农协会员与老赤卫队员叙旧言欢。客人散去,毛泽东回到韶山宾馆松山住房后,诗思如潮,夜深不眠写下七律·到韶山。

  春归来

  春归来

  陈文孝指书毛体书法

  《七律

  到韶山》

  陈巨锁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七律

  到韶山

  草野斋主陶荣祥

  鲍元恺之父鲍景惠

  刘孟学(河山)毛体书法《七律·到韶山》

  李保坤硬笔书法七律《到韶山》

  籍磊

  路斌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高根福书法作品

  茅盾书法(七律到韶山)

  庞玉文

  《七律·到韶山》

  乔世运

  王立人玉龙居士

  王瑞书法

  毛泽东《

  七律·到韶山》

  王瑞书法

  毛泽东《

  七律·到韶山》

  王瑞书法

  毛泽东《

  七律·到韶山》

  谢兰生

  徐宜胜

  张立朝

  楷书中堂

  毛泽东诗

  七律

  到韶山

  赵爱玲作品《七律

  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毛泽东诗词篆刻)徐振耀

  刻

  刘孟学(河山)毛体书法《七律·到韶山》

  张小彬

  毛主席诗词(七律

  到韶山,七律

  答友人)诗二首。

  50、七律·读报有感

  四首

  七律

  读报有感

  之一1959年10月

  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门。

  一辆汽车几间屋,三头黄犊半盘银。举世劳民同主子,万年宇宙绝纷争。列宁火焰成灰烬,人类从此入大同。

  七律读报有感之二(1959年12月)

  反苏忆昔闹群蛙,今日欣看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

  七律读报有感之三(1959年12月)

  托洛斯基到远东,不和不战逞英雄。

  列宁竟抛头颅后,叶督该拘大鹫峰。

  敢向邻居试螳臂,只缘自己是狂峰。

  人人尽说西方好,独惜神州出蠢虫。

  七律·读报有感之四(1960年6月13日)

  托洛斯基返故居,不战不和欲何如?

  青云飘下能言鸟,黑海翻起愤怒鱼。

  爱丽舍宫唇发黑,戴维营里面施朱。

  新闻岁岁寻常出,独有今年出得殊。

  王冬龄书写毛主席诗词书法作品七律

  读报诗之二

  雪牛书法作品七律

  《读报有感之二》

  白鹤轩书法作品七律

  《读报有感之二》

  白鹤轩书法作品《七律·读报有感》之四

  丁侃礼七律

  《读报有感之二》

  龙墨

  书画家

  毛体书法

  七律

  读报有感之四

  名家

  于云龙《七律

  读报有感之四》

  四首“读报诗”的写作过程

  “冷眼向洋看世界”的胸臆毕竟为“反修”诗词的写作设下了伏线。

  中苏的真正交恶,始于1959年秋。9月间,苏方不顾中方的劝阻和反对,以塔斯社的名义就中印边界争端发表“中立”声明。世人皆知中苏是订立了互助同盟条约的结盟国家,此举实际上是将中苏分歧公之于世。10月,赫鲁晓夫率苏联党政代表团参加我建国十周年庆典,在随后的两党会谈中,双方发生激烈争执,结果是不欢而散。这就有了毛泽东的第一首以刺责赫鲁晓夫为主旨的“读报诗”:

  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门。

  一辆汽车几间屋,三头黄犊半盘银。

  举世劳民同主子,万年宇宙绝纷争。

  列宁火焰成灰烬,人间从此入大同。

  关于这首诗的“本事”,多次列席政治局常委会议的吴冷西在《十年论战(1956-1966)

  中苏关系回忆录》中提供了以下史料:“会谈一开始,赫鲁晓夫就谈他访美的情况。他认为这次访美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他说,艾森豪威尔的确需要缓和。他所到之处受到很热烈的欢迎,一位农场主还送他三头良种牛,有位资本家还送他一盘古银币。他说,美国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汽车,一家都几间房子,住得很好,吃的也很好,生活水平很高。他的结论是,我们跟美国只能在经济上搞竞赛,搞和平竞赛,不能用武力来

  试试它的稳定性

  。”“最后,赫鲁晓夫说,既然这样,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再谈的了。我在美国跟艾森豪威尔说过,我访美之后,接着要到中国去。艾森豪威尔对我说,你到中国去一定是白跑一趟。果然是白跑一趟了。”

  既称为“读报诗”,则缘起不尽在内部会谈,毛泽东在中国驻苏大使馆10月8日给外交部报告上的批语透露了个中信息。这份报告就苏联报道赫鲁晓夫10月6日在海参崴所作访华归来的第一次公开讲话,分析其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赫氏公开讲话最具刺激性的一句是:“向往着战争,像一只公鸡一样准备打架,这是不明智的。”毛泽东批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等11位要员:“值得一看,想一想。两天内看完,以便在我处会谈一次。”愤怒难平的毛泽东于是就有了这首自谓“打油诗”的嘲讽之作。

  12月4日至6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与会者大体上是10月8日报告的批示对象。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一份关于国际形势的提纲,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1959年,西藏事件,中印边界事件,九月两党交换文件,十月北京会谈,抵制了朋友的谬论。

  同年,高饶余孽又在朋友支持下进行了一次颠覆活动。

  同年,1959,三月至今,我们朋友与帝国主义、反动民族主义和铁托修正主义组织一次反华大合唱。

  毛在讲话提纲中指名道姓:“赫鲁晓夫他很幼稚。他不懂马列主义,易受帝国主义的骗。”“他有两大怕,一怕帝国主义,二怕中国的共产主义”。这年年底,毛泽东两次写信给机要秘书,要求将他新近写就的几首“读报诗”印发给即将参加在上海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各同志。除了这首“西海如今出圣人”,另有作于12月上旬的一

  首:

  反苏忆昔闹群蛙,今日欣看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寻全球侵略者,唯余此处一孤家。

  此诗仍以嘲讽笔致写成,只是颔联以下皆以自嘲口吻出之。

  在1960年1月7日至17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又作“读报诗”,相传是这样一首:

  托洛茨基到远东,不和不战逞英雄。

  列宁尽抛头颅后,叶督该扣大鹫峰。

  敢向邻居试螳臂,只缘自己是狂蜂。

  人人都说西方好,唯独神州出蠢虫。

  以赫鲁晓夫指责中国的言辞入诗,复以赫氏口吻讽刺:一是指责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战不和”,就像当年托洛茨基反对列宁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持“不战不和”的立场,故谓“托洛茨基到远东”、“列宁尽抛头颅后”;二是指责中国未与印度搞好关系,认为发生边界冲突的责任在中国,故谓“敢向邻居试螳臂”。在这些涉及中国内政和民族感情的重大事件上,赫鲁晓夫说三道四,自然引发毛泽东的愤怒。而这种愤怒其实也几乎是高层一致的态度。董必武在和诗中就有“可鄙叛徒多助虐,觍颜求宠作专家”的斥责。

  究竟何谓“列宁尽抛头颅后”?毛泽东针对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提出“和平过渡”,认为“列宁主义就基本丢掉了”。“读报诗”的发轫之作便有“列宁火焰成灰烬,人间从此入大同”的讽刺。故在此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决定借列宁90周年诞辰(1960年4月22日)之机,大张旗鼓“反修”以捍卫列宁主义。这就有了人民日报编辑

  部的《沿着伟大列宁的道路前进》、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列宁主义万岁》、陆定一在首都纪念大会上的报告《在列宁的革命旗帜下团结起来》等文章。时局的发展,为中国捍卫列宁主义提供了佐证。5月2日,苏联击落美国侵犯其领空的U-2高空侦察机,并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5月16日,赫鲁晓夫仍按原计划从莫斯科赴巴黎,准备参加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但他抵达巴黎后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要求美国就“U-2飞机事件”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否则将重新考虑四国首脑会议。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断然拒绝,四国首脑会议流产。这正是中国乐于看到的结果。毛泽东对赫鲁晓夫作了这样的分析:

  赫鲁晓夫这个人有两面性,你看,去年他在戴维营会晤后把艾森豪威尔捧上天,这次为了U-2飞机事件,他们两人对骂起来了。很难设想强大的社会主义苏联的首脑会一下子向美国总统下跪。但应该看到,赫鲁晓夫以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想法没有改变,他这次以强硬的姿态同艾森豪威尔对抗,实在是因为美国派U-2飞机入侵苏联,把赫鲁晓夫置于非常难堪的地位。他只能强硬对待,不能示弱,否则对苏联人民交代不过去,对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不过去,他要垮台。无论如何,这次他做了好事,我们应当大力支持。天安门广场上百万人民示威游行做得好。

  既如此,中苏似应携手共进,孰料毛泽东6月13日又赋“读报诗”:

  托洛茨基返故居,不和不战意何如?

  青云飘落能言鸟,黑海翻腾愤怒鱼。

  爱丽舍宫唇发紫,戴维营里面施朱。

  新闻岁岁寻常出,独有今年出得殊。

  毛泽东迅即将此诗印发于6月14日参加在上海召开

  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成员。此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毛又产生了刺责赫鲁晓夫的冲动呢?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以下两件事:

  一是6月5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出席世界工联理事会各国代表团中的共产党或工人党的负责人座谈会。座谈会首先由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刘长胜致辞,宣传《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的观点。苏联工会代表团团长格里申当场反对,并拒绝听取邓小平的解释,也拒绝刘少奇、周恩来的挽留,断然退场。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亦随之退场。

  二是6月7日,毛泽东对中国驻英代办处常任代办宦乡关于对四国会议流产后国际形势的分析与展望的报告作出批语:“即发上海会议各同志。此件说得很好。”宦乡分析的第三点是:

  首脑会议散场后,赫鲁晓夫态度又突然软化。根据这种情况推断,苏联斗争策略的转变主要是谍机事件的本身发展的逻辑结果,而不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战争与和平等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有了真正全面、深刻的新认识,因此摇摆和犹豫恐怕还不是一时所能避免的。当然也要看到有逐步转变的可能性。

  这一软一硬引起了毛的高度警觉。在1959年10月至1960年6月这8个月时间里,毛泽东连续写了至少4首“读报诗”,以嬉笑怒骂的笔触刺责赫鲁晓夫,真可谓“愤怒出诗人”。

推荐访问:庐山对骂历史真实事件 庐山 真实 事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