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4-08-22 15:0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

  

  XX县“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优化

  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1133”战略,实现彝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解中共XX市

  委、市人民政府“营商环境提升”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发挥

  民主党派在建功立业言资政方面的积极作用,XX年10月15日至18日,民革XX市委专职副主委参与市政协调研组对

  XX、XX两县“营商环境提升”工作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调研,通过采取实地查看、座谈协商、民主测评的方式对两县“营商

  环境提升""工作进行全面了解,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工作

  的意见建议。现报告如下:

  —\营商环境提升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营商

  环境提升年""工作方案,XX、XX两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制定实施方案和贯彻落实意见,完善工作机

  制,狠抓第三方评估存在问题整改,精准对标对表抓好工作

  落实,推动县域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一)

  项目落地提速工程推进情况。认真落实《XX省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实施办法》

  (X政发〔XX)4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项目落地提速的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从原来的X天缩短到X天,一般性企业

  投资项目从原来的X天缩短到X天以内,对于材料要件齐全

  的一般性事项做到及时办结,随着邮政快递窗口的入驻,许

  多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审批提速率达60以上%。目前,企业申报建设项目备案办结率均在100%,未发生无故拖延

  办理时限或不予办理的情况。严格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告

  知制度和报告制度,对符合报批条件的项目,及时上报审批;

  对暂不符合报批条件的项目,釆取“两书一会一函”方式,积

  极与项目业主沟通、协调,符合报批后及时报批项目用地。

  (二)

  入企服务提质工程推进情况。一是深入开展“三

  进企业”服务行动,加强稳增长政策宣传,提高企业的政策

  知晓率。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

  度,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向金融部门推介企业融

  资项目,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今年以来,XX县累计发放过桥资金借款X万元;XX县积极协调帮助

  企业解决资金X万元。二是开展“企业评价政府""专项测评行

  动。如XX县已组织召开2次座谈会,采取面对面和背对背

  的方式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各相关职

  能部门按问题清单逐个解决,以提高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满意

  度。XX县已明确了评议对象、完成时限、评议结果运用等

  要求。三是开展“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评选"行动。两县推

  荐上报XX市“彝乡企业家”7名,XX县培养发

  展“蜻蛉企业

  家”5名。四是深入实施“四个零”整治行动,按照“一户企业、一名县级领导"的工作机制精准落实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进一步摸清企业底数,找准企业发展“瓶颈",精准实施企业

  帮扶。

  (三)政务服务提升工程推进情况。相对集中行政许可

  权改革持续推进,两县均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实施了行政许

  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审批局人员的划转,实行“一颗

  印章管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从“多头审批”到“一家审批”、“一家管理、一家办结""的转变。XX县克服困难,投资X多

  万元建成了面积达X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为实现审批和

  服务事项100%进驻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创造

  良好条件。深入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登记”,推行电子营业

  执照、注册登记网上名称,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办事。加强项

  目审批、项目交易和中介选取过程的全面公开,进一步增强

  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项目建设透明度,群众参与度,逐步建

  立了互联互通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信体系。健全完善管理

  制度,强化对窗口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

  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认真开展规范行政审批中介

  服务事项清理工作,优化中介服务选取流程,强化事前服务、跟踪问效、全程监督,中介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垄断

  服务性行业整治,认证落实供电服务费和住宅燃气安装工程

  收费的相关规定,要求各涉费单位对收费标准进行公示,严

  格按标准执行。建立了“双随机”联合检查机制,有效减少了

  对企业的检查频次,加强结果运用,大力推行信用惩戒,依

  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各项权利,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

  设。

  (四)项目建设护航工程推进情况。认真落实项目审批

  “四制,优化流程,精减环节,构建了“综合接件、联合审查、专家评审、容缺受理、全程帮办、一章审批”的审批服务新模

  式,充分实现审批全面提速。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条例》《XX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积极主动开

  展建设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提速项目

  建设验收工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资料审查后,3个

  工作日内明确回复是否同意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在满足

  验收条件的情况下,及时组织验收。强化项目融资管理,定

  期召开金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涉及

  项目推介、资金融通、金融服务、信用环境、债权维护等方

  面的问题,引导和服务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实现银企双

  赢。积极开展政府和企业失信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完成了

  全县信息系统平台清理工作,已上报省市待修改完善后实现

  信息共享。

  (五)

  优惠政策保障工程推进情况。一是开展一般工商

  业用电价格降费清理工作,转供电主体完成了一般工商业电

  价再降低10%工作任务。健全完善了县级金融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了中步微企业融资服务团队、成立了市融资担保公司县

  级办事处,县财政注资成立了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风险补偿

  准备金,健全完善了政银企协调协商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各项部署深入推进。二是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XX、XXXX年1—9月分别减免税X万元和X万元,为企

  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开展收费清理和专项整治、涉及政府

  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

  整治等工作,清理整

  治违法设置的限制、排斥不同所有制企

  业参与招投标的规定,保障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企

  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

  商关系。

  (六)

  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推进情况。出台了关于深

  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人才培养引进计划

  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彝乡科技领军人才、彝乡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彝乡名匠、彝乡企业家、彝乡教学

  名师、彝乡名医、彝乡文化名家培养工程。出台了引进和培

  育急需紧缺人才激励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从国内外采取直接引进及通过

  兼职兼薪、特聘顾问、人才租凭赁等灵活多样形式柔性引进

  各类高层次急需人才。全力实施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项目申

  报工作,完善非公企业人才发展环境。

  (七)“三个转变”推动情况。一是推动企业开办“三个

  转变"。开展“多证合一"改革,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解决“准

  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等问题。压缩开办时间,实施开

  办企业“三天行动",企业开办更加便利。实施登记全程电子

  化,开展了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降低交易成本。

  二是推动项目审批“三个转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

  务",加大“网上办事大厅""“一部手机办事通"APP安装注册

  认证的推广运用力度,完善缴纳水费、电费、电子社保卡等

  功能,积极推进“见面办”向“指尖办、掌上办""转变和让“信息

  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

  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

  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推动不动产登记三个转变。按照“一窗

  受理、集成服务""的总要求,优化服务、创新举措,实现不动

  产登记与税务、住建等部门联动,推动不动产办结时限压缩、目录清单公示、办理流程清楚三个转变,真正做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营商环境建设在县域经济高

  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理解把握不够全面系统,抓营商环境建设的力度不

  够,高位推动、强势推进的态势还未形成,营商环境与高质

  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市场主体的期盼和其他

  县市还有差距。在全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XX县位列

  第8名、XX县们列第9名。统筹协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合力不足。

  (二)

  工作落实有差距。对照国家省市的有关目标要求

  还存在差距。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还不到位,如XX县,还有近X项集中办理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仍分散在各部

  门办理,离“大厅之外无审批、中心之外无权力”“只进一扇

  门”“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还很大差距;对老企业和新引进企业

  未能完全做到一视同仁,个别企业用地手续多年未能办理,政府招商引资承诺长期不能兑现,还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普及率不到5%,利企便民措

  施实施效果不理想。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行政审批局后,有的部门存在

  “一交了之”“能推就推",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一

  些部门人员未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或进了办不事,仅起到“收发

  室”“中转站”作用,担当精神和协同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往返跑、多次跑,意见较大。

  (三)

  硬件基础存在短板。实体政务大厅面积与市委政

  府明确的要求差距较大,XX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只有X多平

  方米,无法满足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100%入驻的需要;XX县虽已建成X多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但由于国家政

  策制约,项目不能立项争取国家支持,且窗口显示系统、大

  厅呼叫系统、窗口评价器等设备配置资金无着落,服务功能

  完善存在困难。XX县级行政审批局承接行政许可事项的审

  批职能后,因无公务用车,许多需要到现场踏勘、核实、评

  估的工作难以开展。

  (四)

  政务服务管理有待加强。纪律作风上还有差距,部分窗口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业务不精、办事效率低、服务

  态度差,严重影响了窗口形象。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营商环境是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

  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

  现。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能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吸引要素集聚的关键,最终影响地区发展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稳定

  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理念和思想,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探索和完善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市

  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减少行政审

  批)”,“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限

  制规范公权力)"等,这些理念和思想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

  根本遵循。国务院最近发布的《营商环境条例》明确了各级

  政府的职责,为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法规依据。各级党

  委、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总

  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牢记宗旨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深化对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重要的认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以更大的决心和魄

  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久久为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建设领跑XX、响誉全国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做出积极贡献。

  (二)对标先进,聚焦重点,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工

  作。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竞争力、抓生产力,就是抓

  政治生态、抓发展环境”的思想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两个毫不支援"和权利平等、机会平

  等、规则平等要求,着力打造稳定、公开、公平、透明的营

  商环境,切实加强市场主体保护。加快推进负面清单之外“零

  门槛”、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企业服务“零距离”、侵权行

  为“零容忍”“四个零,,行动,严格执行一颗印章办、一个大厅

  办、一张网络办、一套制度办、一个标准办,确保实现行政

  审

  批“事项最少、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总体目

  标。要大力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突出公安、人社、教育、卫健、民政、住建等重点领域,优先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向

  移动端延伸,推进政务事项“应上尽上”“掌上办""“指尖办",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环

  境。坚持依法行政,着力解决好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

  执法问题,减少对企业的干预。

  (三)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政务服务保障

  水平。XX县要下大决心切实解决当前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拥

  挤的问题,确保大厅建筑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以上,并完

  善相关配套设施,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只

  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创造条件。XX县要积极筹措资金配

  齐必要的设施设备,尽快解决实体大厅配套服务设施不全的问题。要根据行政审批管理局人员编制、职责和工作特点,合理安排公务用车编制,保障行政审批涉及的现场勘察、评

  估、取证等工作的需要。

  (四)加强政务服务管理,着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优

  化营商环境涉及部门多、触动利益深,必须下决心、出重拳、下猛药,扎扎实实地干、久久为功地抓,让群众和企业感受

  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一是要制订计划,分期分批开展

  积极窗口服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着力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政务服务队伍。二是强化作风建设。要以“一万

  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拿出“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不

  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快建立健全

  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三是健全督考机

  制,强

  化问责问效。要加强对县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

  署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进行全

  方位督查,加强日常巡查,做到考核督查动真格,“考""出压

  力、“督”出动力,要结合实际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考评办法,加大督查问责力度,问责不为者、惩戒违纪者,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坚

  决查处并公开曝光。

篇二: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提纲

  一、近年来我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情况

  (一)工作推动情况

  1.是起步早、行动快,优化营商环境机制不断健全

  2.是大胆试、勇创新,政务服务便利化步伐不断加快

  3.是落得细、显成效,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优化

  4.是聚重点、多层次,帮企纾困解难质效不断提升

  5.是明底线、亲又清,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不断走实

  (二)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不够实化

  2.是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不够优化

  3.是等高对标创新意识不够强化

  4.是对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握不够深化

  二、部分先发地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启示

  (一)...市的主要经验做法

  (二)...市的主要经验做法

  (三)...市的主要经验做法

  三、对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与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站位,以“事关...前途命运”的命题谋篇布局

  (二)凸显应有社会地位,以“更高礼遇”的姿态践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

  (三)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以“没有完成时”的状态为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增动能

  (四)聚焦企业难点堵点痛点,以“永远在路上”的常态建设最受企业欢迎的营商环境

  (五)改革创新基层执法方式,以“把握尺度更重温度”的理念带动提升企业家安全感

  (六)厘清政企交往边界,以“双向规范、政企和睦”的目标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正文:

  按照市委关于市第五次党代会专题调研工作的部署安排,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牵头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专题调研,由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统战部共同承担,结合调

  研主题邀请市工商联参与。调研采取实地走访代表性民营企业、分层次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赴...市、...市和...市学习考察等形式开展。

  一、近年来我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情况

  (一)工作推动情况

  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务服务,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为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调查者对我市营商环境表示满意。截至...年...月底,全市有市场主体...户,相比...年...月底市场主体总数...户,五年年均增长...%。...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亿元和...亿元;创新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市百强。

  1.是起步早、行动快,优化营商环境机制不断健全

  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跟进制发《...市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徽常满意”服务品牌三年行动方案(...-...年)》等文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织密制度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各领域重点任务,快步走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每一步。

  2.是大胆试、勇创新,政务服务便利化步伐不断加快

  将行政审批事项整建制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实行“一窗受理、分类办理”,真正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目标。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逐步推进异地办事“一网通办”等,率先在全省建立“异地代收代办”,探索建设宣企快办“一键直通”等创新

  —-2-—

  场景。通过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推行企业办事全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真正实现让“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目标。

  3.是落得细、显成效,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优化

  推动“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落效,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以“减证”促进“简政”。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试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涉企办事效率。推进“以批代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把降低门槛后的方便送给企业,把事中事后监管的挑战留给政府。

  4.是聚重点、多层次,帮企纾困解难质效不断提升

  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服务企业做好用工、资金、土地、科技等要素对接。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积极兑现各类帮扶资金,扶持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扎实开展清欠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组织开展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行动,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推动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推广“税融通”等业务,在更多领域实施信用惠民惠企“信易+”工程。

  5.是明底线、亲又清,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不断走实

  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日”,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表彰活动,广泛宣传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领导干部定期前往民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培育亲清政商文化,鼓励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企业及其负责人正常交往,主动为企业服务,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同时,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做到宽严相济。

  (二)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3-—

  1.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不够实化

  部分地区、部门重视程度不均衡,重点工作任务推进不持续,帮企业纾困解难不够彻底,遇到焦点难点问题有畏难情绪,也有将问题上交的普遍现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项满意度较低,仅为...%。

  2.是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不够优化

  各地各部门制定出台的扶持企业政策门类繁杂、标准各异,甚至个别政策相互掣肘,执行难度大、操作性不强,民营企业时常望而生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项评价满意度仅为...%。

  3.是等高对标创新意识不够强化

  对部分上级政策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全面,没有结合实际,往往照葫芦画瓢。紧盯沪苏浙先发地区不足,有的外出考察感受谈了一大堆,在借鉴中稍微遇到困难就停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创新环境得分满意度仅为...%,在五大要素评价中得分最低。

  4.是对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握不够深化

  部分领导干部与企业家打交道心存顾虑,尺度拿捏不准,部分部门在处理涉企矛盾纠纷中思维固化、措施僵化,“清”有余而“亲”不足,存在宁可少交往也不能犯错误的心理。

  二、部分先发地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启示

  启示:全面对比我市与...市等三地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相关做法,在政策措施、要素供给、政务服务等方面差距均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在思想认识、重视程度、执行力度、干部担当负责等方面差距较大。

  —-4-—

  (一)...市的主要经验做法

  ...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以争创全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先行区为引领,打造出一批具有示范先行、创新突破、引路领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一是聚焦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努力让“争先创优”成为常态。于...年印发《...市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方案》,调动全市各地各部门资源共同参与创建工作。二是聚焦推进便利化创新,努力让“办事无忧”成为常态。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改革,创新政务服务理念,全力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程序,不断提高涉企服务便利化水平。三是聚焦构建法治化体系,努力让“公开透明”成为常态。按照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要求,深化推进“法治...”“信用...”建设,加大政府“理旧账”力度,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容错纠错免责机制。四是聚焦推动市场化配置,努力让“公平竞争”成为常态。紧盯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要素资源,研究制定《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快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切实加大工业用地保障(...年供应工业用地...亩)。加快破解企业资金难题,持续深化“无还本续贷”“无抵押贷款”“科技贷”等创新举措。五是聚焦提升国际化水平,努力让“双向开放”成为常态。充分利用在外...人宝贵资源和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优势,大力培育市内市外“两个...万”市场主体,全力推动内外...人互动发展。六是聚焦亲清政商关系,努力让“重商敬商”成为常态。坚持完善政企互动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深化助企服务,推动政企“亲清共成长”。

  (二)...市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年,印发《...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要以种好...幸福树、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将企业和群众办事全流程便利度作为衡量标准。列出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5-—

  营商环境重点任务,体现了主动优化、信息共享、部门协同的特点。同时,扎实开展全市民营企业家“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制度化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二是开展先行区试点创建。以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先行区试点(省级)为抓手,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守正创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出台《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进一步厘清政商交往定位,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年,印发《...市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列出政商交往双向正负面四张清单共...条,为党员领导干部与企业家的交往划清行为底线、明确安全区间。三是成立服务民营企业家专班。...年,市委成立“关心支持服务企业家政策研究推进专班”,以两办...号文件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通报会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四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年,启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通过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企业家素质。...年,已启动第二轮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

  (三)...市的主要经验做法

  ...以...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以数字政府系统应用建设为抓手,以打造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坚持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发布了《...市“改革突破争先战——创优营商环境”活动推进方案》,明确七大工作重点。其中特色亮点有:一是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围绕减流程、减成本、减材料、减时间、优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项改革举措。二是打造基于数字化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实现在建项目全时段、可视化动态监测。三是迭代优化全省首个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试评价。

  三、对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6-—

  若干意见与建议

  进入新发展阶段,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指标体系,也是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最为重要的软实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优化营商环境,等高对标沪苏浙先发地区,落实“沪苏浙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要求,以更大决心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征程上扬帆远航。

  (一)提高思想认识站位,以“事关...前途命运”的命题谋篇布局

  首先,市委市政府要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是第一发展环境”的理念,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方面,及时成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科学搭建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改变过去缺乏专班力量、推进力度不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突出示范引领,织牢契合企业需求、系统集成度高的政策体系,将项目化管理理念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各个方面。其次,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纳入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较高权重分值,切实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此外,将该项工作情况纳入常规巡察内容,强化巡察监督和执纪问责。再次,定期评估检测营商环境。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我市营商环境定期检测评估,细化优化评价指标,找准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堵点”,以便对症下药。

  (二)凸显应有社会地位,以“更高礼遇”的姿态践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

  一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深做实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家代表制度,真心实意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主动听诤言挚言。定期召开高

  —-7-—

  规格政企座谈会,组织民营企业家代表共同分析经济形势、应对策略等,为市委市政府制定重大经济政策献计出力。二是提升企业家话语权。落实制定涉企政策征求意见制度,凡是制发公开的涉企政策前,均主动征求企业家代表的真知灼见,推动各类涉企政策制定更好贴近企业需求、精准助力发展。三是给予企业家更好关爱。借鉴...市发放“常商服务卡”的经验做法,设定相应规格,对民营企业家代表在宣政务服务、体检就诊、直系亲属就学、通行便利、观光旅游等方面给予优先待遇。四是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注重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特别是新一代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组织专班培训、政治安排等,打造高素质民营企业家代表人士队伍。

  (三)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以“没有完成时”的状态为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增动能

  一是加大项目用地保障。现阶段,项目落地要用地,土地供应是基础要素,没有供地就没有项目落地。要真正落实“亩均税收论英雄”,千方百计做好项目供地保障,在“腾笼换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成片开发中挖潜力、拓空间。二是加快破解资金难问题。借鉴...等地经验做法,实施无还本续贷、小微企业资产委托代管模式、整园授信、按份额抵押、降低担保费用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组合拳”,更好发挥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三是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把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更大投入扶持企业技术提升,更大力度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智力支撑。四是持续解决用工难。调研反馈,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技术工种短缺等问题,可利用本地院校新开设专业、集中招工、大规模技工培训等渠道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五是引导融入国家战略。牢牢把握“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内外循环”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全产业链上着力。

  (四)聚焦企业难点堵点痛点,以“永远在路上”的常

  —-8-—

  态建设最受企业欢迎的营商环境

  一要搭建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化企业帮扶机制,整合现有部门力量,搭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企业服务问题征集、任务交办、办理反馈、跟踪问效、领导领衔等流程,落实涉企问题闭环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公共服务。二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提升政务环境。借鉴...省优化政务服务做法,更大力度推动数字化改革,尽快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基础数据和系统联通,实现数据共享共用,持续开展“四减”(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让政府服务“不用跑是常态,跑一次是例外”。三要整合重构现有产业政策。针对现有政策门类众多、复杂难懂等问题,借鉴...市经验做法,依据产业分类,对各部门现有产业扶持政策进行重构,破除部门多头出政策的弊端。针对政策兑现难、兑现慢问题,建议简化政策兑现程序,在实现及时兑现(改跨年为当年)、网上申报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逐步探索“无申报主动兑现”模式。四要以“常态化理旧账”理念服务企业。落实“新官理旧账”要求,每年对因政府原因造成的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摸排和分类化解,切实帮企解难题。

  (五)改革创新基层执法方式,以“把握尺度更重温度”的理念带动提升企业家安全感

  一是推进柔性执法形成“容错机制”。在法治允许框架下,对企业初犯、显著轻微或因政府原因造成企业违规的行为,建立轻微违法首次不罚、涉企行政指导等措施,逐步建立企业免罚清单,努力降低行政处罚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二是探索“蓝色”护航打造良好法治环境。“公检法司”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针对性地推行改善民营经济法治环境政策措施,围绕民营企业权益保护调解、企业经营发展刑事合规法律监督等先行先试。三是创新依法适度避免企业危机。通过政府依法适时适度介入、审慎采取强制措施等方面,防止企业家因个人危机处置不当而引发严重的企业危机乃至社会

  —-9-—

  事件。四是一以贯之加强民企维权。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建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工作机制、设立企业家维权日等形式,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六)厘清政企交往边界,以“双向规范、政企和睦”的目标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一是在工作距离上要更加亲近。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依法依规前提下,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主动与民营企业家交往,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更加注重面对面、心连心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二是在与企业家交往中要更加清明。规范执行《关于深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对照七个方面正负面清单,推动构建正常的政企交往关系,努力扭转和改变“凡事找熟人办事”的路径依赖。要落实《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宽容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失误错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三是在合作共事上更加亲善。针对政府行为给企业和企业家带来的额外负担问题,制定出台相应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精力减负制度,重点围绕减轻企业参会负担、统筹到企业调研活动、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等措施,解决服务企业“过频”“过度关心”等问题。如:统筹考虑企业参加各类协会、团体、组织,允许企业家参会发言后随即离席,各类执法检查调研不刻意安排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与陪同等。四是在立身处事上更加清廉。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育清廉文化,引导民营企业家依法经营,加强行业自律,同心协力建设亲清政商关系。同时,畅通举报渠道,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快查处涉企不正之风、FB行为,做到露头就打。

  —-10-—

篇三: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范文

  2022-06-1615:12:32浏览次数:

  今年来,某某县将深化机关作风整顿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全县工作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围绕四方面整治工作重点发力,以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举全县之力达到机关作风明显好转、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发展动力明显释放、辐射功能明显提升、基层群众明显受益的良好效果。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撑。20某某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支持某某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大力支持某某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全县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工作集中办公的通知》《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挂帅、县四大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12个县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聚焦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和阶段责任分工,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领导小组确定每半月召开一次汇报会,小结前期的工作推进情况,商讨下阶段的工作计划,拟定出相应的工作清单,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强化作风建设。针对黄石电视台《查“六病”记者六问·某某:市民之家成了娱乐

  之家》专题片,曝光揭丑出我县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建设动员会,安排部署全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动员,提出时间、任务、节点要求,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推进。县直各部门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县上下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

  (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针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有关要求和时限,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企业开办、注册登记时间大幅压缩。市监部门积极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简易注销登记和“证照分离”等改革。县级企业名称库和禁、限用字词库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同一登记机关名称预先核准与设立登记合并办理,3个工作日办结。对符合条件的未开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推进多渠道办理注册登记。申请人可以通过政务大厅、某某某APP、全程电子化三种途径办理营业执照。缩短公章刻制时间,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章刻制。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某某某某户,新增注册资金某某亿元,占期末实有注册资本金的3.58%。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0.11%,注册资金总资本同比增长20.66%,迎来了市场主体发展的开门红。二是不动产登记、纳税时间大幅压缩。启用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窗口建设,推出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举措。今年起,在保证登记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县不动产登记局将转移登记、抵押、首次、预告预抵登记等由四审简化为三审;将注销、查封登记由二审简化为一审。不动产转移登记、首次登记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特殊情况缩短到3个工作日;抵押登记缩短到5个工作日;注销登记、查封登记登记由1个工作日缩短到随

  办随结。目前,全县国地税基本实现税务业务“一厅通办”,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等候时间分别压缩至5分钟内、2分钟内。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某某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升。县市民之家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由于目前部分进驻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如,县人社局由于部分审批事项比较繁杂,业务联动性强,群众办事需要窗口科局两头跑路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在线办理的事项极为有限。如,县市监局目前的网办事项率不足10%,由于市监网办事项的服务宣传存在滞后,导致通过线上办理营业执照的渠道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不高,网上推广率低,公共资源的社会效益不能充分显现。

  (二)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调研中了解到中小企业最大的需求和困难就是融资问题。一是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一方面,由于我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偏小,需收取担保金2.15%、保证金5%,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通过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不划算;另一方面,县内各银行面向民营企业的放贷普遍收紧,出现了贷款利率提升、门槛提高等情况。目前,县内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之间,均高于基准利率4.3%,加上贷款的其他费用,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即便如此,有的企业由于条件受限,无法从银行贷出资金。二是融资机制不够灵活。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担保抵押方式较为单一,除

  开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能够将抵押物宽展为股权、经营权、机器设备、无形资产等方式外,各银行则对抵押担保物要求较高,主要以土地、厂房抵押为主。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多以自筹或民间借贷为主。同时,银行对企业发放的贷款都存在排他性,要求企业不得从其他银行贷款,进一步收窄了企业融资渠道。三是抵押贷款额度偏低。一方面,银行对抵押物评估价格普遍偏低,比如某某县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土地评级在3—4类,评估价格只有每亩12万元;另一方面,为进一步降低风险,银行实际放贷额度还会再打折扣,往往只有抵押物评估价值的40~50%。如祥云食品公司抵押评估某某某某万元,实际贷款某某某某万元;博艺农业评估某某某多万元,实际贷款某某万元。四是银企关系有待加强。某某县内的银行对企业贷款限额1000万元,县担保公司参与的企业贷款限额某某某万元,对企业法人贷款最高某某某万元。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程序繁琐,且贷款周期基本都是一年,每年10月左右就要求资金回笼,增加了企业还款压力;另一方面,银行抽贷压贷随意性较大,往往在企业扩大生产、急需资金时提出抽贷要求,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扰和压力,造成银企关系紧张。比如,20某某年,某某生产经营正常,产值从年初的某某某多万,逐步增长到10月的近某某某万,每月都实现盈利。因原材料紧俏且价格上涨,每月都需要大量现金购买原材料及周转,而银行却要求企业还贷,使企业有订单不敢接,陷入“等米下锅”的窘境。

  (三)企业与政府沟通机制不健全,企业利益诉求缺乏有效反映途径。部分涉企政策、补助知晓度不高、程序繁琐、申请困难。加之我县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且管理不够规范,收费不尽合理,也影响了企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二)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尽快制定出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政策措施,防止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一刀切”等做法;鼓励支持银行创新融资方式,拓宽银行抵质押物范围。另一方面,建议财税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加大对我县金融支持力度,增加我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在财政上支持我县设立产业基金,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的民营企业进行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强对水、电、气、暖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切实为企业减负。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降低用电、用气成本,全面落实支持清洁取暖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支持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投入。扎实做好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以人才带技术、带项目、促创新。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构建高效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推进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好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做好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加强对统计、税务、市监等部门的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县直各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重视对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查找并解决突出问题,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

  (三)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专项督查、对破坏营商环境和侵害企业利益的督查问责、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反馈等机

  制。坚持问题导向,将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年终督查相结合,创新督查方式,畅通投诉渠道,广纳民意,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限时整改。严格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强化激励导向,制定配套奖励措施,对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奖励。严厉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逐步实现我县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设施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篇四: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坚决树牢“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的理念,以市委“2号文件”为指导,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XX40条”为抓手,为企业“松绑”、给市场“腾位”,连续在全省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实现进位。

  2022年,全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获省督查激励表彰。

  一、做法成效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当务之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之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久之计,坚持对标先进、靶向施策、全力攻坚,坚持公平公正执法监管,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为企服务质量,努力在区域竞争中赢在“起跑线”上。

  1、〃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效能不断提升。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全面梳理行政权力事项清单,推动X大类XXXX项事项全部进驻服务“一张网”,可网办率达XX%。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XX个镇区为民服务中心中有XX个被评定为星级以上标准。

  二是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扎实开展“三减一优”行动,系统重构优化跨部门协同办理流程。“一件事”办理范围覆盖“企业名称变更”“企业注销”等多个领域,“小学入学一件事”获省市推广。全市率先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一流程、0.5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是代帮办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持续深化“1211”挂钩联系机制和“五个一”项目帮办服务机制,组建全流程“店小二代帮办1+e服务联盟”,推动重点企业“准入即准营”、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2022年,安扬管业等10个项目实现“五证同发",XX等XX家企业实现“交地即发证”。

  2、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研究出台《关于加大力度助企纾困推动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享受缓缴税费达X亿元、留抵退税达X亿元。

  二是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设立县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XXXX万元和“智改数转”专项资金XXXX万元,充分发挥苏科贷、小微贷、苏农贷精准帮扶作用,帮助企业进一步破解融资难题,拓宽融资渠道。

  三是提供资源要素保障。建立“直通车”土地供给制度和单独供地项目会审制度,为成熟项目落地和企业实施技改留足空间;准确搭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的信息桥梁,2022年,引进外来务工人员XXXX余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3、行政执法""刚柔并济〃,法治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多领域推行包容免罚制度,制定“首违免罚”和“轻微不罚”事项清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二是深入改善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清单编制率全省领先,计划完成率100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平台功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三是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对20xx年以来涉及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12345投诉问题开展全面“回头看”,定期开展服务窗口、便民中心明察暗访,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生人熟人“两张脸”等突出问题。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标上级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特别是对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在考核评价指标“高得分”与群众

  “满意度”的匹配度上,仍存在不少的短板和不足。

  1、行政审批有待进一步提速。部分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审批事项,由于部门之间的标准不一致,后台数据无法实现线上流转,部分办事窗口只能起到“收发室”的作用。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窗口挂号、后台审批”“明进暗不进、两头受理”等现象普遍存在。

  2、政策制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因宣传没有及时跟进到位、政策执行有偏差,导致部分企业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政策效果打折扣。

  3、服务保障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项目落地时间偏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经济总体体量较小,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难招、难留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务、政策、市场、法治、人文等环境要素的总和,需要既“栽梧桐”,又“除杂草”,既“植沃土”,又“勤浇水”,才能浇灌出企业家的“成长湿地”,才能夯实出新兴产业的“创业高地”,才能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之“进”。

  1、提高办事效率,打造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

  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原则,推进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事项进驻到位、人员集中到位、授权下放到位。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原则,最大限度整合并减少重复提交的申请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内部环节和压缩审批时限。

  二是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强化政务信息数据跨层级、跨部门按需共享、交换、互认,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共享共用,让企业和群众的信息“一次填写、多方使用“,涉企证照“一照关

  联”“一码通行”。

  三是优化代帮办服务。依托线上“店小二”服务平台和线下项目审批代办中心,力争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代办帮办服务,以部门“自我加压”为企业“减负松绑”,让投资者真正能够多花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

  2、强化政策扶持,打造更加精准高效的政策环境。

  一是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加大政策利企便民措施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更贴近民生、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动政策直达实体。学习先进地区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完善“直达机制”和“精准推送”,推动更多“免申即享”、“触发即享”、“不申自来”类服务,让政策“一出台就落地”,让企业“对标准即享受”,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三加强督查动真碰硬。进一步完善“好差评”和“红黑榜”等制度,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政府部门存在的推诿扯皮、“中梗阻”等突出问题,及时疏通“堵点”、攻克难点,坚决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3、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更加宽松优惠的市场环境。

  一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推动“既准入又准营”,不断建立健全准营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体系,着力破除政府“有形之手”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真正实现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投资前后一个样。

  二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坚决清理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和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推行金融服务顾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简化企业贷款担保手续,减低企业贷款门槛,加快有条件的企业获得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强化专业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注重全方位、情感式、个性化的服务,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在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既来之能安之。

  4、筑牢法治基石,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发挥惩戒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红黑名单”制度和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对严重失信主体发起联合惩戒,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有效发挥综合监管效能,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二是严格规范执法检查。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健全涉企检查整合、备案登记制度,积极推进包容审慎执法,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执法扰企等问题,真正让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三是强化涉企法治保障。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健全查封财产融资偿债和自行处置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提高执行合同效率,尽最大可能保持企业财产运营价值,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5、提供暖心服务,打造更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

  一是强化为企服务理念。引导各级干部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主动意识,本着“接待真心真意、交流专业专注、服务贴心用心”的态度,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

  二是精准回应企业诉求。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信息直报机制,举办企业家活动日、企业家沙龙等活

  动,不断拓宽政企互动交流渠道,让企业的声音听得到、意见看得到、诉求办得到。

  三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常态化邀请企业家代表列席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参加重要活动,引导各媒体把聚光灯投射到企业家身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支持、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家“干闯投”的激情。

  包含

  成都市青年创新创业调查研究

  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创新创业为主导。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稳步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度融合,对经济结构升级、就业水平增加、改善民生等起到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在成都市“十大幸福美好生活工程”的战略部署中,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优化城市人口结构,以及成都冲刺为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成都市青年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全省其他地区。本研究共回收问卷272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有效问卷率达97机问卷整体分为基础情况调查和政策影响调查两个部分。其中,基础情况主要调查个人基本信息;政策影响主要收集成都市青年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对现有政策的了解。

  1、成都市创业青年的主要特点

  从样本来看,成都市创业青年的总体特征为:一是年龄在18?25周岁,并且一半以上受调查人员家人或朋友已创业;

  二是学历高,创新创业的主力为大学毕业生、海外归国人员及校大学生;

  三是创业定义比较广泛,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为""开办一个公司或企

  业〃〃开发一项创新项目〃或〃开创一份事业〃都算创业,说明成都市青年对创业的界定是相对广泛并且多元的。

  “文创”与“餐饮”为主要选择

  根据调查,成都市青年创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创意行业”和“餐饮业”两类。其中,“创意行业”占比44、49%,餐饮行业占比38、6%;教育业(33、33%)和小商品(28、94%)的选择比例相对前几年已有明显下降;能源及新能源行业和IT行业近年来选择比例逐渐上升。

  如果对所学专业进行交叉分析,虽然超过74%的人认为现在所学专业和将来创业项目关联度不大,但在选择创业项目过程中,还是可以明显看出文科生和艺术类青年对创业启动资金较少、成功率高的“创意行业”抱有更高的热情;理科生则更多关注IT相关行业;工科生对能源及新能源行业抱有较大的期望,如表1所示。

  创业经验较少,创业过程阻碍较多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只有30.88%的青年参与过学校或当地政府组织或举办的“双创”类比赛或相关培训,69%的受调查者未参加过。创业经验不足使得青年普遍对创业结果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超过40%的受调查者对青年自主创业感到成功率低,持悲观态度;只有33%持乐观态度,相信自主创业成功率高。

  在走访了许多高中、高职院校后不难看出,很多学校近几年新增了艺术类、素质类特色教育课程,但是现有学校没有激励措施开展创新和创业教育,忽视了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实战的培育,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也很难接受创业意识教育。

  对相关“双创”政策了解不深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从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出,现在青年人主要通过新媒体,如微博、公众号等媒介(58、61%)和网上自行查找(18、32%)了解和查阅相关政策

  和法规,而使用传统媒体(报纸、电视)渠道比例仅有10.62%o这也使得青年人对国家出台的扶持青年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只对相关政策有所耳闻(52、01%);经常留意“双创”政策变化和信息的人群只有12、09%o大部分青年人对现有成都市创新创业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很多青年甚至对于怎样新创一个企业的流程都不够了解。

  2、目前成都市青年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成都市青年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可将成都市青年“双创”问题归结为以下五大方面。

  多部门协同力度不够

  成都市现行“双创”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涉及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以及提供融资的银行等多个部门。每一项创业优惠政策不能由单个部门直接实施,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职责不明、分工不清、政策执行混乱、整合力度不够、协同作用薄弱、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有些政策针对性不够,缺乏量化指标,缺乏实质性指导,难以对青年创新创业形成全方位实质性的扶持。

  宣传渠道少,覆盖程度低

  近年来,为了扶持青年创业,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成都市也建立了公众号,对各项政策进行了汇总和解读,并提供人才信息交流和人才服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对政策普遍关注程度不高,有利好的政策却不能为创业者利用。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双创”政策的宣传渠道少,覆盖程度低。

  “创业资金短缺”和“缺乏经验”是创业的主要障碍

  在对青年创业调查问卷进行梳理后,不难看出青年创业最大的障碍是〃资金

  短缺〃,选择比例为81、25%,反映出青年创业者普遍资金紧张。虽然在《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中,已逐渐完善了“无偿资助+无息借款+天使投资+信用贷款”的创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给优秀青年大学生在蓉创业提供分层补贴政策支持等各项服务,但青年踏入社会的时间较短,创新创业经验不足,创业伊始对经营定位模糊不清,有时候又过于自信,盲目扩大投资,导致项目难以正常开展。根据调查显示,成都市青年创业者的创业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有资金,企业也属于小本经营。年轻创业者尝试过贷款,但大多数由于没有满足条件的担保物、担保人等原因,而无法贷到资金。

  〃创业经验不足〃也是青年创业中的较大障碍,排名第二位,选择的比例为77、94%,反映出青年创业者的创业技能有待提高。很多青年在创业时没有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在对市场、产品、成本和市场饱和度没有了解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经验,就匆匆上马创业项目,在项目运营期间,对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认识不够,导致资金链断裂,资金周转困难,项目运营风险大幅攀升。

  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的为""创业方向不明确〃(33、82%)和〃承担风险的心理能力不足〃(33、09%)o表明年轻人在创业的方向选择上比较谨慎。另外,青年创业成立的小型微利企业受制于运营成本、项目经验和投资规模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对市场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差。

  现有创新创业课程未充分融入专业教育及教学

  按照现有教育部发布的文件精神,各高校需要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然而现有大部分高校“双创”类课程仍处在普及理论知识阶段,涉及内容更多的是就业指导类和应聘技巧类课程,对于真正能够提高青年创业能力的技能类课程未纳入教学体系之中,最终影响了青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3、对策建议

  完善创新创业就业保障政策体系

  一要优化营商环境,尽量减少对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的约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将制度建设贯穿各方面、各环节,让创新创业者在创业中放手发展;

  二是完善扶持创新创业政策,针对青年创新创业的关键需求,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青年先行先试;

  三是优化政策整合,搭建绿色通道,加强教育、金融、税收、市场监管等政策整合和多部门协作,进一步扩大并优化审批机制,推进审批流程全程电子化操作,形成各部门信息互通,档案互认,建立统一的服务框架和创新创业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政策实施的重合和真空领域,真正发挥创业政策的推动作用;

  四是拓宽宣传渠道,加大青年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开展创新创业进校园、进社区、举办双创类政策讲座等活动,或印发《创业指导手册》等,加强对政策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宣传,帮助青年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构建丰富、多元的交流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导向

  建立创业者交流聚集平台,针对青年创业,聚焦创业集聚和初期孵化,通过成都市内“双创”协会,汇聚创业人才,在协会内共享信息、分享心得、促进交流,建立创业者交流聚集平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项目孵化、专业项目及法律咨询、融资渠道、商务登记等双创服务机构,消除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孤岛现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实现其价值。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定期策划和举办双创类主题论坛或项目路演、创新专业培训等公共活动。与此同时,为入会成员提供考察团参访、行业考察、企业观摩活动;定期举办资源对接、政策扶持座谈、信息交流、产品推广会议;提供企业约稿、新闻动态推广服务等。建立政企沟通平台,架起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全面促进综合创业服务,鼓励“双创”企业成长

  1)需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聚合现有人才资源,建立一支服务成都市内的创业导师团队,积极聘请企业家、经理、投资人等作为创业导师,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针对性的辅导;积极聘请企业家、经理、投资人等作为创业导师,如针对成都市内餐饮业,可依托成都市川菜产业园优势,提供特色餐饮餐品培训、餐饮管理培训等;针对商贸型企业提供商品陈列、营销技巧及消费者心理学等营销特色课程;针对服务型企业提供基本服务礼仪及提升服务质量等课程。

  2)要着力提升成都市内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结合当地特色,对孵化中的企业进行精准定位,并在产业链条中发挥“创客”的作用和功能,促进企业发展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创业”的发展。在孵化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青年创业创新人才,结合当地高校和地方现有优势,建立“校企政”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资源,通过政府专项支持,加大对当地大中专院校双创类辅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创业课程内容的完整度和相关课程的评估机制,提高双创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学校内部建立青年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创新创业活动,最终构建出政府引导、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的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

  创新创业融资是创业活动成功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构建双创体系时,需要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借鉴沿海地区成熟的创业融资经验,孵化基地及双创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同时加大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省、市、区级科技资金补贴,探索政府与债券、基金、保险等资金的协调配合,加快融资平台建设,营造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补充、企业投入为主的多元创新创业融资体系。并在融资过程中为创业青年找到更低的贷款渠道,用更多样的担保形式,扩大贷款的受众面和覆盖面。为解决创业项目初期融资困难等问题,还

  应建立青年创业贷款绿色通道,以最短的时间缩短资金融资审批周期,缩短项目申报流程,提高融资通过率。

  4、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青年的教育不再是单纯地考察其专业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其成为能够有效利用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创新的人才。政府和高校需要适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项目,提供完善的“双创”服务平台,多维度、全方位地激发青年创新潜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真正内涵,推动社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

篇五: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

  

  2020年第4期创新镇江@关于优化我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或一1□镇江市委研究室镇江调查队民营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对保就业、稳预平台对接,尽快建成完善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期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受疫情冲击的国际国内大台,指导推进8个板块大数据中心建设,尽快打破环境下,不断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更具现实数据壁垒,推动数据共享交换,加快与江苏政务服意义。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以来,我市营商环境务平台的双向融合与互动。发展趋势整体向好,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2.

  完善审批办事告知清单制度。聚焦办事较高,企业家投资经营信心较足,基本形成“亲清”

  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费用、政商关系构建有力、法治化建设成效明显、商事制度增便利度”,抓紧完善并正式出台市级管理办法,改革效果显著、尊商重商氛围更加浓厚的发展格局。重点优化审批前的一次性告知制度,尽快形成审批同时,通过问卷分析和实地调研,社会各界均办事资料清单,通过清单形式一次性全部告知,解反映我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决企业提供资料不规范以及多跑腿问题。主动做好主要表现为:政务服务环境方面,网上办事存在壁政策宣传和解读,围绕政策、法规展开信息咨询服垒,政务公开不充分,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

  务工作,确保政策在企业落地落实。市场环境方面,要素获取、市场准人存在困难,融3.

  完善权力清单公示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解决办法不多,引才留才工作一将清理规范涉企审批职责以目录清单形式固定下仍需加强;社会环境方面,配套设施仍需完善,生来,建立和完善审批清单常态化公示制度。用清单活环境有待改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仍需完善;

  清权、亮权、控权,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中法治环境方面,政策设计还不够精准,司法保障能介机构,切断利益链条。从源头破除部门利益、单力亟待提高;人文环境方面,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位利益相互掣肘,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涉城市宣传推广仍有欠缺,软实力内生动力不足。为企乱收费、审批办事人为因素干扰多、互设前置条此建议:件、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形成常态长效治理机制。一、以提升效率为目标,优化高效便捷的政务

  二、以打破垄断为抓手,优化平等竞争的市场服务环境环境1.加快一体化平台建设。建立涵盖各辖市(区)

  1.着力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交易信息数据库,健全证照库、市场准入,严格落实“非禁即人”要求,实施好市人口库、法人库、项目库、信用库、地理信息库等场准人负面清单制度,大力清除“玻璃门”

  “弹簧基础数据。加快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辖市(区)门”“旋转门”,消除有形“坚冰”和无形“壁垒”。“减统

  创新镇江2020年第4期鼓励民间资本进人教育、卫生、医疗、交通、水利、三、以政策设计为先导,优化公正透明的法治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民企+国企”

  “民企+外企”等多种联合体形式参与PPP项目。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切实消除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2.加强金融政策支持。一是充分发挥各类基金补位作用。探索设立民营企业转贷互助基金,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及时提供应急转贷服务,加大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提供支持,有效增加区域内龙头企业、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二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助力作用。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并对成效突出的商业银行予以表彰、给予除资金挂钩外更大力度的奖励。三是充分发挥种子贷款撬动作用。探索股权质押贷,做大苏微贷、苏科贷、创业担保贷款等省级政银合作产品规模,为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成长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合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破除唯职称论、唯学历论等陈旧观念,摆脱人才引进条条框框的限制,制定更加务实、更接地气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全力满足引进人才所需的创业创新条件,扎实做好引进人才的家属随迁安置,切实解决人才待遇、编制、户籍、住房、医疗和子女入学等保障问题。4.

  助力企业练好内功应对长远挑战。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主动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企业品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加快从“成本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环境1.规范政策制定。进一步细化量化国家、省、市出台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工作机制,及时传递我市经济发展规划、重要改革举措和涉企政策等信息。开展涉企政策落实情况调研,回应民营经济人士关切,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2.

  强化政策执行。准确把握中央、省、市相关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内容要求,着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加强跟踪问效,逐项检查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尚未有效落实的,认真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重视政策执行的公信力,对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的政策要尽力而为,树立政府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形象,切实增强对民营企业的感召力。3.

  完善法治保障。建立完善由政法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保护企业家权益联系协调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严格规范涉民营企业、民

  营企业家案件处置法律程序,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当影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推进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与诉讼的有效衔接。四、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重点,优化和

  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分布,坚持全市一盘棋,着力提升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回应民营企业家关心关切,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做到标准高、设施全、渠道广,既满足人民群众在义务教育、基础医疗、基本养老、生态环保等方面“生存型”公共服务需求,又着力提升“发展型”

  2020年第4期创新镇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同时,注重将优质教育资源、商贸设施适当向居民集中居住、企业需求迫切的区域f顷

  斜,为企业员工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2.杨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完善“企业家早餐会”、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等与民营企业沟通互动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探索定期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及时了解企业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发挥市工商联与行业商会、协会、民营企业密切联系的优势,建立完善工商联向党政主要领导反映民营企业诉求直报通道。健全面向企业家的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制度,涉企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民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五、以创新创业为动力,优化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1.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创先评优时将诚信守法、热心公益、艰苦创业、支持党建工作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纳入其中。定期开展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有序实施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真正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六、以制度建设为引擎,形成优化民营经济营

  商环境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主体责任,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整体合力。一是完善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定期实施监测分析,了解企业实际感受,找准企业痛点难点。二深度开发人文资源。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明是完善满意度测评机制。建立起公众对审批办事窗口的满意度测评机制,通过设立评议箱、公开投诉电话等渠道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将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选票权交给企业和投资者,让企业家给办事部门打分。三是完善监督考评奖惩机制。采取首问负责制、月评制、办件日报制等多种方式,对行政效能不达标的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开展通报问责。

  确了城市定位和发展愿景,要进一步围绕“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加大宣传力度,保护开发利用各级文保单位和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充分挖掘江河交汇、城市山林、山水花园的城市特质,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吸引世界各地企业和企业家来镇投资兴业、安居乐业。2.

  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深化校地合作,实现感推广先进奖励制度,对主动优化行政服务制度、改善服务环境、缩短行政办事流程及时间的部门及责任人进行考评加分。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用好“三项机制”,强化典型案例示范效应,消除党政干部与企业家正常交往的后顾之忧,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良好氛围。情契合、资源整合、产学研融合,让高校的科教资源更多为镇江企业服务,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多在镇江落地转化,高校的毕业生更多留在镇江就业创业。

  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优化科技重大专项等资金管理办法,引导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联盟。重视招引大院大所,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争取更多高端创新平台落户。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实施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3.

  (课题组成员:谭坚强罗凌俊凡浩周陪袁

  张帆张怀升周琪张东泽

  责任编辑:徐丹宜)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主流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和公益广告渠道,对优秀民营企业家进行

篇六: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发展障碍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体现的是一个地方惠企便民的社会氛围、展示的是地方政府的服务效能、彰显的是社会治理的法治水平、弘扬的是一个地方的人文魅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发展障碍,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既是对标落实中央、省、市改革工作的具体体现,又是解决全市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加快洞庭湖区核心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市政协将“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发展障碍,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重点调研课题,自3月中旬以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xx,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xxx带领市政协调研组赴xx经开区及xxx、xxx、xxx、xxx、xxx等地学习考察,并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规模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对我市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重商安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在市级层面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二是制度体系逐步完

  善。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招商引资若干规定》《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二十条”》《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二十条”》《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xx市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暂行办法》等多个指导性文件,促进了以营商环境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三是工作督导不断强化。建立xx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月调度、季点评、半年测评、年总结”机制,以周例会形式跟踪督办薄弱环节和未达标任务,及时发现并整改突出问题,推动形成“对标先进-推进工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工作闭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服务营商环境效能不断提升。一是深化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对全市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清单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实现了市、镇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名称、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的统一,建立了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做到事项清单“应有全有、应容尽容”,市本级实施清单和权责清单发布率100%。全市900项依申请六类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大厅,进驻率100%。二是改进项目审批服务。全市26个窗口单位的361个高频事项累计减少审批环节1250个,减少送审材料560份,减少办理时间50%以上(企业开办由5天压缩到2小时)。实现全领域各类审批服务事项整

  体提速70%以上,涉企经营和建设工程项目事项审批时限整体提速80%以上。三是优化服务供给。xx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内设全程代办服务窗口,从2023年6月份开始,企业项目建设的所有事项均可在xx高新区申请“帮代办”服务。3年来,共计全程代办18个项目,涉及行政许可事项30个。包括xx微克科技年产25000吨PCB专用电子材料项目、显峰食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嘉顺利电子年产1.2亿只电子元器件建设工程项目、宏碧园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特别是宏碧园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时间。

  (三)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推行“服务型”执法,大力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手段,开展执法先普法活动。制定《xx市柔性行政执法免罚清单》,共77条款,积极落实首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尽力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推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全面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的监管体系,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三是严格执行涉企检查备案,实行每月1-20号为企业“宁静日”,对各执法单位涉企检查备案及重大处罚决定备案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促使执法监管

  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

  (四)整治营商环境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重点从政务服务不优、行政审批工作效能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提篮子”“打牌子”等方面着手,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倒逼各级各部门担负起推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主体责任落实。二是构建“四位一体”信访举报平台。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网络举报,建立涉企问题线索“直通车”,对涉及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优先处置、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在畅通线索渠道的基础上,将营商环境作为日常监督、专项巡察的重要内容,通过随机抽查、电话随访、明察暗访等方式,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着力整治职能部门及相关干部在服务企业过程中索拿卡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贿赂、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等“中梗阻”行为。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共摸排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线索4条,办结1条,组织处理3人,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当前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与自身过去相比成就很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比,我市的营商环境还有差距。

  (一)思想观念不解放,工作作风有待改进。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面对经济发展已由“政策驱动”转向“环境驱动”,竞争由拼资源、拼区位、拼政策逐步转向拼服务、拼环境、拼创新的新形势,有的部门站位低,没有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有的认识狭隘片面,把营商环境建设与行政审批划等号;有的流于形式,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等。少数干部思想上认识模糊,缺乏主动作为,没有把自己当成服务企业群众的“公仆”,没有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企业发展解决问题;有的凡事讲惯例、等批示、怕担当,导致审批时间过长、中间环节太多,与企业“清”而不“亲”。

  (二)简政放权不充分,政务环境有待改善。一是事权下放不到位。“三集中三到位”、“综合窗”、“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运行机制不健全,已经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多为受理,业务办理办结仍需到业务部门,存在“名进实不进”、“体外循坏”、“联办事项”无办件等问题,导致窗口承接能力不足,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低下。如窗口和首席审批员可审批决定的事项占比不到20%的单位有10个:发改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卫健局;用水用气并联审批环节不通畅,未实现企业用户外线工程“零跑办、零审批、零费用”。二是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部门之间信息不能衔接共享,企业多处报批,项目前期立项、规划设计、工程报建等环节,要向发改、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住建、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多次递交材料。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平台系统未与自来水、电力、天然气开通网上平台业务,未与市财政局非税缴费平台共享,未在住建局实时获得商品房网签备案、竣工验收备案信息,未与税务共享实时税收信息。三是政务服务不完善。政务大厅运行管理抓手不够,派驻窗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学习培训不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升空间大。

  (三)要素供给难保障,涉企服务有待加力。一是园区配套功能不完善。园区缺少公租房、公交线路、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导致企业员工上下班不方便。金航船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但周边配套服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船舶园无工业垃圾集中处置点。金航船舶、金江水产2个企业所在地没通公交车,员工上下班交通十分不便。金江水产反映企业货物运输车辆为半挂车,进出厂区调头难,希望增开道路口。二是金融服务环境不活跃。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银行慎

  贷、惜贷、拒贷现象时常发生,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融资需求。三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素保障有困难。因各种原因限制,现有企业扩能扩产不能满足,如岳阳一家船舶企业想来xx,但没有合适的地方可提供;金莫特电子因征拆资金不足导致扩产项目停滞;麻地膜项目因项目选址历史遗留问题未能解决而搁浅;恒瑞管桩为高耗能产业,6-8月是旺季,企业旺季时常被限电,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困难;新马制衣今年订单多,但年轻劳动力不足;科仁医疗也反映人才难招。四是惠企政策难到位。如金江水产等七家企业按照我市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应享受土地出让金返还,总金额超过1000万元,但到目前为止,七家企业应享受的优惠政策未能真正兑现。

  (四)执法监管不严格,法治保障有待强化。一是行政执法不规范。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服务不够,普法不够,善意提醒不够,为处罚而执法,没有处理好发展与执法的关系,分散执法、随意执法、多头执法、以罚代管等现象时有发生。如相关执法部门对恒瑞管桩公司存在深夜执法、突击执法情况。二是涉企检查备案未落实。各职能部门来园区检查有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登记,有企业反映1-20号宁静日遵守不到位。三是涉企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有的部门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推荐中介机构,人为增加企业

  负担。如环评报告、项目立项可研报告等都存在人为推荐中介机构服务的行为。

  三、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市上下需同心同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毅力,着力围绕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要求,统筹推动政商、政务、要素、法治“四个环境”全面提质,为加快建设洞庭湖区核心城市、推动xx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持解放思想,打造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认真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各级部门及公职人员对优化营商环境再认识、再深化、再提升。一是要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xx形象”的理念,邀请省内专家学者、经济发达地区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对优化营商环境前沿理念、先进经验进行辅导解读,开拓视野,找差距、补短板,重点解决部门“一把手”和业务骨干市场观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强,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建议建立“政企交流会”制度,每期聚焦一个主导产业所面临问题,由市党政主要领导或联系企业市级领导轮流主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二是要在正向激励上下功夫。在服务企业发展、助推营商环境改革工作中,充分运用容错纠错机

  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解决广大干部在柔性执法、优化审批手续、减少打扰企业等方面的顾虑,全面激发党员干部服务企业、干事创业热情,对企业服务优、服务好的干部,在选拔任用上优先提拔。建议由市优办牵头成立监督评议组,组织对具有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公共服务(行政审批)职能以及与群众和企业联系密切的市直单位职能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股长(中心主任等)和市直单位派驻镇(街道、中心)的机构股长(站长、所长、负责人等)开展“百企万众评股长”活动,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并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三是要在加大宣传上下功夫。加大营商环境领域宣传力度,在xx发布、新xx等平台设置营商环境专栏,全方面宣传我市营商环境工作。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企业宣传展示区,通过宣传视频、宣传展板等形式定期更新,每月1期宣传辖内重点企业和企业家,营造全社会大力支持企业和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线下每季度召开一次政策宣传解读会,线上利用云直播、制作动漫小视频等形式,强化政策宣传。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力度,开展警示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支持力。

  (二)突出提质增效,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导向,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

  “好办”“快办”“智能办”“一次办”。一是持续提升惠企便民服务改革。①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对我市“超市、药店、母婴店、餐饮店”四个行业所需的企业准营证书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企业开业手续一次性办全。②推进便民利企服务“进村口”。推动个体工商户注册事项(含设立、变更、注销等)进驻镇(街道、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并实现市域内跨镇(街道、中心)通办,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办照”。依托银行网点资源开发“智慧政务柜员机”,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③梳理惠企政策主动服务。在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开展试点,实现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市场主体可“坐享”政策红利,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策、资金“送上门”。④完善招商引资“母亲式”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行“点对点”全方位帮办服务,建立“一个项目、一位挂钩领导、一支服务队伍、一个工作群”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一窗受理、协调督办、优质高效”的目标。⑤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建议在开展招商活动中,招商团队要精明,招商项目要精准,优惠政策宣传要透彻,确保框架协议签订的相关条款能在本市落得地、兑得现、推得动。二是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工

  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调、减、并、转、放、精、优、免”,实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的“四统一”。①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依法依规清理前置审批和特殊环节,提速项目审批。充分利用土地报批、征地和土地出让期,推行容缺受理审查、告知承诺,新增用地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使供地空档期变为高效审批服务期。②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前事项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服务。落户我市的企业由高新区或企业所在地的镇(街道、中心)指定一对一的专业服务队伍,为落户企业全程代办相关审批事项,让企业家“零跑腿”。③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服务会商日”制度。针对辖区内或跨层级审批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会商解决。三是严格督导考核。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重点单位、服务窗口、重点项目及关联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督导检查,力求把要害问题、关键堵点挖出来。特别要对窗口一线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对不适宜的人员进行调整,选派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一线窗口,组织开展常态化业务学习,完善窗口服务人员考核管理机制,增强服务理念和业务素养。

  (三)破解瓶颈制约,打造保障更有力的要素环境。提供

  全方位、多层次要素支撑,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持续为企业赋能,为发展聚力。一是做好基础要素保障。在做好园区基础设施保障的同时,加强对水电气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对新建公租房要合理分配,解决园区企业员工住宿问题;对园区公租房、安置区、产业园要科学规划停车场,解决园区停车难的问题。探索政府统筹,企业共建模式,破解公交通行、货车直达、员工安居等配套缺失的突出问题。根据企业用电需求变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打造最优电力营商环境。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归集扶持资金,着力支持重点企业和成长态势好且急需发展资金的企业。每季度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强与税务部门合作,将企业的纳税信用、纳税贡献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成本,解决诚信纳税企业缺抵押、少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问题。三是优化人才服务管理。常态化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通过招聘信息发布、人员推荐、共享用工对接等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建立重点用人单位定向单列支持机制,支持用人主体“带政策、带指标”靶向引才。加快建设智慧人才服务平台,推动实现“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转变。发挥人才服务窗口作用,帮助人才解决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现实问题,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确保

  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聚焦公平公正,打造执法更优的法治环境。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一是强化监管执法规范机制。加快落实容错机制,对轻微违法并及时改正企业实行免罚,对首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企业实行“首违不罚”,以约谈、责令整改为主,给予企业自我纠错空间,降低轻微违法和初次违法对企业后续发展的影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各执法单位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普法活动。对外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等媒体手段提升普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健全企业投诉反馈机制,针对企业反馈的执法不规范行为及时进行解决与反馈。二是实行“无事不扰”监管检查制度。严格落实涉企事项报批管理,未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市优办批准不得擅自组织,坚决杜绝任性无序的检查考评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将监督检查比例频次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特殊领域外,对诚信守法企业落实免检制度,对轻微、一般失信企业,每年进行一次随机性联合检查,对严重失信企业加大检查力度。三是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坚定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

  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集中开展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无理阻工等不法行为。

篇七: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

  

  510关于学习考察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县政协组织营商调研组赴沈阳市和平区、辽阳灯塔市学习调研。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对两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行政审批局进驻“三集中、三到位”情况、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优化简化政务服务工作情况以及软硬件投入与使用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和平区、灯塔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机构。两地形成了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责的整体推进模式。成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明确机构设置、人员和职责,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规章制度及长效机制,并赋予营商监督局监督、督查、通报等管理职能,严格把控本地区营商环境建设总体方向。通过构建畅顺的营商环境架构,保障营商工作有序开展。

  (二)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全面优化政府服务职能。围绕“放管服”改革,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等重点工作,创新实施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模式,全面优化政府服务职能。

  一是审批权限统一授权,方便群众一站式服务。将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统筹纳入到行政审批局,采取“一章审批”模式。将各单位审批人员

  510编制进行划转,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同时加强督查、完善考核体系,做到一套标准搞审批、全力投入抓服务。实现“无差别对待、不求人办事”,从制度上解决审批行为不透明、企业办事不便捷、群众不满意、项目不畅通的弊端。

  二是投入力度大,服务多元化。在窗口服务单位实行ab岗轮班制,节假日正常办公,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出发点,尽最大限度使用网络化办公模式,做到群众办事资料内部共享、部分审批服务不见面审批、网上查找办事流程、网上预约办事时间,配备专人网络在线解答群众问题。

  三是主动维护市场主体利益。发布《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60)条》,对60项轻微违法经营行为首次违法的,免予行政处罚或罚款;对行政审批环节,根据情况给予“先审后补”的容缺审批机制;涉企检查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由政府主导,主动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利益。

  (三)找准薄弱环节,严肃自查自纠。两地对照我省提出的“八个凡是”要求和“七病一症”问题,通过自查自纠、明察暗访、群众举报、省市督办相结合的形式,深挖群众办事难点,企业投资痛点,全方位、立体化剖析营商环境现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对解决不力、推诿扯皮的情况进行通报

  510批评,对涉嫌违法的当事人依法给予处罚,确保群众问题有改善,企业投诉有结果。

  二、我县营商环境基本现状

  (一)深化制度改革,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围绕商事主体登记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信用监管体系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实施“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进程,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全年各类市场主体新增2861户,与全同期相比增长5%。二是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完成法人库共享应用平台建设,联合开展失信企业惩戒工作,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

  (二)转变政府职能,便民利企的政务环境初见成效。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初步形成。一是落实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编制公开,完善了自上而下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二是全面推进两个进驻,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切实解决好“办事难”问题。目前,进驻县中心12家,审批事项38项,现场办结9家21项。进驻8个

  510分中心的审批事项65项均可以现场办结。三是整顿规范涉企收费。全面清理和整顿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压减涉企收费项目,推动收费公开。

  (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惠商安商的社会环境日趋完善。一是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助推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建立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建立常委、县长包保项目制度,实行保姆式管理,确保及时解决项目落地、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三、我县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商机构设置迟缓。近两年来,我县营商办临时设在审批服务局,两个机构“合二为一”,形成“自己监督自己”的格局。营商办由于机构、编制、经费不到位,始终以“临时机构”“借调人员”的方式在运行,人员时常变换,导致专业性不够强,工作连续性不足。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三定方案”和政府行政授权,导致工作推进效率不高,任务落实标准不严。

  (二)“放管服”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基层单位仍普遍存在“抱着权利不放”,甚至与统计调查“绕圈子”,以种种借口虚报漏报简政放权工

  510作进展,基层政务审批仍存在人情审批、区别对待,求人办事的情况,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事中监管存在怕担责、怕得罪人的现象;政府部门创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优化服务方面仍存在服务转型不到位的“官本位”思想,当下一些干部不适应、不作为现象比较突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不愿作为成为少数地方官员的普遍心态。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还不顺畅,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的利益诉求还缺少有效的表达反映途径。

  (三)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方面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进展程度较迟缓,各单位审批职能不在同一科室、股室,同一主管局多者竟划分出6—8个审批职能科室,科室之间业务不通,数据不共享;审批业务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方面,我县目前仅有11个单位部门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审批窗口;网络集中,网络审批在我县属于起步阶段,但各单位各部门对网络审批大多持观望态度,推进缓慢;机关干部普遍将政务服务窗口岗位视为“苦差事”,缺乏服务企业与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县政务服务集中情况距离上级政府提出的“一张网、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总体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四)利企便民方面投入力度不够。一是硬件投入力度不够大。在人力资源,办公场所及智能化服务设备,政策倾斜等方面,仍停留在用

  510什么补什么的阶段,缺乏超前思维。导致优化政务服务进程较慢,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无法全面铺开。二是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反映一些涉及多部门职责的审批事项,答复时间过长,影响企业开工建设。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部门之间资源、信息不共享。部分审批部门都有自上而下的审批系统,各部门之间因为管理权限不同而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一些证件跨区域通用和互认仍然有障碍,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政府职能部门自律性有待加强。近年来我们地区营商环境改善较大,但执法执纪不规范问题较为突出,企业家对政府“雁过拔毛”“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感受仍然存在。招商引资中“朝令夕改”“重承诺、轻执行”“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投资者归属感不强。

  四、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是我省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习总书记东北地区考察座谈会中,将“持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第一条要求。今年行政机构改革当中,东三省省直机构设置也均将“营监局”作为独立机构单列出来。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进一步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结合20xx年以来我们对各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情况和我县工作实际,现在就我县营商工作提出建议如下:

  510(一)合理设置营商专职机构。应在本次行政机构改革中,参照省、市机构设置情况,根据我县营商机构工作职能,设置人员到位、授权明确、职责清晰的专职机构,做到定人员、定编制、定经费。在此基础上,组织、纪检、督查等单位应积极参与到营商环境建设日常工作当中,将自身职能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做到优化营商环境全县一盘棋。形成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挂帅,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持续优化我县营商环境。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需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对与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公众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积极推行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由县政府统一优化县级行政职权,除上级明确要求的行政职权外,其他权利由县政府统一收回,结合“最多跑一次”“跨部门联审联办”“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新理念,重新制定行政职权目录、明确流程,并将其下放到各部门具体执行,严格明确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做好制度设计,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让百姓享受到“无区别对待,不求人办事”的政务服务。二是杜绝同一事项重复审批、交叉管理、多次跑腿的现象。同时严格对照近期《抚顺市第一批取消调整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证明目录(245项)》,积极取消、调整、优化各类办事证明。三是进一步优化、创建服务平台,推进实体政务

  510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下大力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最大程度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我们要借鉴先进经验,由县委、县政府制定明确的“集中”和“到位”的标准,并责成县直单位迅速、严格执行,毫无借口,不打折扣地分批次将政府职权进驻到政务服务中心,实现集中办公;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从而真正实现“一扇门办事、一枚章审批、一张网跑腿”。营造主动服务的窗口工作作风,发挥政府与企业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县政府应加大关注力度,对于优秀的服务型干部,在待遇上、政策上、精神上给予支持保障,让机关干部乐于服务、主动服务;制定完善的“奖惩激励制度”,积极探索“窗口业务培训制”“轮岗制”“窗口评价结果运用管理制”,从而激发服务窗口干部员工为民服务热情。

  (四)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探索零见面审批,一扇门办事的新模式。加大设备投入,搞升自助服务业务水平,提供自助打印复印、自助证件照拍摄、自助业务查询、业务办理功能;加大人力投入,通过公众微信、微博的形式,24小时接待群众咨询、在线审件;涉民涉企服务岗位,应实行ab岗制度,确保全天工作无间

  510断,随时有一套“备用人手”根据需求开展上门帮办服务。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部分事情零见面审批、大多数审批无纸化办公、所有服务一扇门办理。

  (五)规范执法检查,积极维护市场主体利益。良好营商环境的核心是“亲、清”的政商关系。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保护企业权益、维护市场主体利益。一是要始终规范涉企检查,严格执行涉企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所有涉企常规检查要严格履行批备案手续,注重与信用联合惩戒、行政处罚量化尺度和处罚程序标准化建设相结合,遏制权力“任性”,消除设租寻租空间,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努力打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二是积极探索容缺、容错、免罚机制。积极制定我县针对企业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面发清单》,和针对百姓的《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审批清单》,报批后予以实施。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由政府帮助其在企业扩建、贷款、转型等方面申请优惠政策;三是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对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建立详细的企业档案和政府备忘录,杜绝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事。杜绝“乱承诺、不兑现”的招商引资乱象。

  营商环境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我们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高度关注、齐心协力,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三集中、三到位”和打造服务型政府为抓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

  510强化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造百姓安居、人才流入、企业发展的沃土,为推动清原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强化 评价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