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季度总结(9篇)
篇一: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2023年至2025年国资国企深化提升行动审计建议
1.背景
1.1审计目的:
对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深化提升行动进行审计,保障改革实施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2审计时间范围:
2023年至2025年。
2.审计范围
2.1资产管理:
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确保资产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杜绝浪费和滥用。
2.2企业绩效:
审计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重点关注利润状况、资金运作、市场份额等关键指标。
2.3改革执行情况:
审计国资国企深化提升行动的执行情况,包括政策措施的贯彻、改革成果的实际效果等。
3.审计重点
3.1资产处置:
对资产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获取合理回报等进行审计。
3.2企业治理:
审计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3改革成果:
对国资国企深化提升行动的实际成果进行量化分析,评估改革对企业和国家整体经济的贡献。
3.4风险管控:
审计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风险管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审计方法
4.1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国有资产和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4.2实地调研:
对国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内部运作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4.3政策文件审查:
对国资国企深化提升行动相关政策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
4.4问卷调查:
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多角度的意见和建议。
5.审计发现与建议
5.1发现问题:
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流失、企业经营不善、改革措施未得到充分执行等。
5.2提出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改革政策、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等。
6.实施进度及效果评估
6.1进度追踪:
设立监督机制,定期对审计整改建议的实施进度进行追踪和评估。
6.2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整体经济效益评估,对审计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7.下一步工作计划
7.1整改措施: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7.2深化改革:
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提升行动的持续深化,不断优化改革政策和执行措施。
7.3绩效管理:
完善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7.4信息公开:
加强对审计结果的信息公开,提高社会公众对国有资产和企业管理情况的了解。
以上报告旨在通过审计手段,全面了解国有资产和企业的管理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国资国企深化提升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篇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心得体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6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17项具体工作举措。《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切实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显著提高。
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各环节的重中之重,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历来备受各界关注。行政执法一头连着各级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切身利益。每一次执法本身,都关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这些年,随着我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等的全面推进,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已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执法尺度、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还有优化提升的空间。
继续深化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从现实来看,行政执法牵涉主体多、范围广、数量多,行政执法人员与人民群众打交道频繁且普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不断优化,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体系日趋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未来,提升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需继续深化行
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实现执法程序、自由裁量和执法行为等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升。
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社会这个庞大机器精细运转背后,诸如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城市管理、交通教育等重点领域,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必须依法依规,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效果。同时,也要防止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每一次执法,都是一堂普法课。一次简单、粗暴的执法,所带来的恶果,可能数十次文明规范执法都无法追回。因此,在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基础上,更要不折不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问责,妥善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执法为民”,行政执法说到底是要通过公平规范、严格精准地执法,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然而,网上网下会时常曝出粗暴执法、“以罚代管”、选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统一等现象。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执法监督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问责。让不合法的执法行为及时得到纠偏,让不严格认真执法的人员受到监督惩处,才能确保执法的质量和效能。此外,还要建章立制,妥善解决执法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提升人民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
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就是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公信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篇三: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学习贯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
案(2023—2025年)》推动职教“学科跟着产业走“心得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多样化技能人才和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如何进一步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更好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推动我国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跃升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21个城市和63家企业开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工作,大力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受制于校企合作办学层次较浅、学员就业帮扶力度较弱等问题,有的产教融合项目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产、教两端脱节的情况。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专门出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通过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水平、融合深度和专业体系建设,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落实好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应从多方面入手,以产教融合不断拓展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
加大各项激励举措落实力度。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配套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详细操作指南,明确各项激励措施的审批标准、申领方式以及实施办法,为校企双方提供清晰、准确的政策引导,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还应明确各部门职责,避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政府部门权责重叠或空白、扶持工作开展不顺畅的情况。通过将扶持举措落地落实,让校企双方尝到“甜头”,激励更多院校和企业主动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拓宽职业教育发展新空间。
提升课程专业建设引导强度。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家政等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等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各地应尽快牵头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对院校学科建设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企业和院校开展奖惩举措,通过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有机结合,推动职业院校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有效支撑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加强校企合作办学融合深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应根据产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开设专业、研发课程,组建“双导师制度”,确保产、教两端衔接顺畅,让学员在校“学其所用”、在岗“用其所学”。企业可以安排学员进入公司、工厂实习,参与具体的工作和项目,通过实训]、实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多样化技能人才,切实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
提高职业教育宣传温度。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各类企业和职业院校应定期举办各类宣讲会和交流会,开展政策解读,宣传第一批试点城市的成功案例,推动第二批试点城市和企业当好改革“先遣队”。尤其要广泛宣传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成材实例,“大国工匠”“大国匠人”的社会贡献、专业精神、家国情怀和感人事迹,扭转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固有观念,提高职业院校报考率和学员就业率,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健康、高质量发展。
附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13日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5方面19条政策措施。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有何重大意义?方案有哪些针对性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
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姬分析,从实践层面来看,产教“合而不融”的问题仍然存在。职业院校容易“剃头挑子一头热”,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协议层面或劳务用工的表层,企业未能深入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方案的出台回应了教育呼声和产业需求,体现了国家推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
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蕴含着巨大的人才红利。
“出台实施方案,是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要求,是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在当天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了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63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方案提出,梳理总结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刘明介绍,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试点的目的是推动各地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探索,真正拿出一批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小标题)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现实中,有的职业院校专
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
为了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案鼓励引导职教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刘明说。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表示,将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方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刘明说,要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打出政策组合拳
方案针对产教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创新激励扶持举措,进一步健全组合式激励。
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银行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
财税政策方面,产教融合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土地政策方面,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
信用政策方面,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在例行检查、专项抽查中减少检查频次,在上市融资、政府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政策、评优表彰、政务事项办理等方面予以优先或便利。
刘明说,要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资金支持政策备受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方案重点梳理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此外,还有各级财政资金、商业贷款、开发性贷款、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等。近年来对职业教育投入偏少的局面,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各地要弄清吃透各种资金的支持范围、方式和申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支持合力。
篇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领会贯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心得体会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是中国政府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经过细致研究,对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指导。我对这份实施方案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实施方案的出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实施方案可以看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将其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明确了2023-2025年的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其次,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实施方案强调要推动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良好局面。这将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就业能力培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产教融合也有助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更新,使之与时俱进。
再次,实施方案强调创新驱动,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方案提出要不断推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拓宽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等。这将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教育人才,提高职业教
育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实施方案强调加强政策支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和评估体系等。这将有助于改善职业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只有充分贯彻落实这一实施方案,加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创新驱动和政策支持,才能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是中国政府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份方案中,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目标,旨在推动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和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从业者,我深感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下是我对该方案的进一步思考和体会。
首先,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被视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和措施,全面覆盖了从教育内容和形式到师资队伍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展现了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承诺。这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
位和影响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与联动,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增强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产教融合还可以带动企业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教育和经济的共赢。但同时也要留意产教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企业资源利用不足、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不灵活等,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精心解决。
再次,实施方案强调创新驱动,推动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实施方案要求职业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推出适应产业变革和技术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这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创设和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到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拓宽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
最后,实施方案提到了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为职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这是落实方案的关键所在,决定着方案能否真正落地和取得成效。政策支持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包括财政投入、法律法规、资助政策等。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体系的建设,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政府、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总之,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作为从业者,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全面理解和积极贯彻方案的要求。同时,我们也要将方案中的目标与自身工作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共同努力,相信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定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篇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3.07.04?
【字
号】临政办发〔2023〕37号
【施行日期】2023.07.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
正文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临沧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7月4日
临沧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临沧市质量总体水平,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23〕12号),结合临沧市质量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培育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着力推进临沧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6%,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品牌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质量基础设施更加高效,质量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推动民生消费产品提档升级
1.保障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推广绿色农产品认证,围绕“糖、茶、果、菜”等主要农产品,在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领域广泛开展绿色、有机认证,提高绿色农产品供给比重及附加值。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绿色种养循环、土壤污染防治,建设全国重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入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及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绿色化、有机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开展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覆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推进实
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进一步规范食品企业进货查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销售、售后等全过程台账管理制度。落实药品全过程安全保障措施,全面提升药物质量水平;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实施农村药品协管员管理制度和零售药店分级管理制度,保障药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
3.强化消费品供给和特殊消费品安全性适配。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以满足和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为核心,加快促进特色消费品创新升级。突出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旅游伴手礼等特色消费品产业,制定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融合流行时尚和民族特色,培育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特色消费品牌。围绕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消费品发展需求,推动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扎实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提高校服、玩具、文具和婴童用居家防护、运动防护、助行骑乘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合作社、孟定海关、南伞海关、沧源海关)
4.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突出临沧市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现代庄园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强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持续加大绿色建材、抗震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行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进绿色建材认证。加强先进建造技术研发应用,建立健全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咨询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查论证,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二)提升产业基础质量保障水平
5.提升工业企业设计研发能力。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以对质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为突破口,开展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质量攻关,并以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为基础,制定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标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研发设计、原材料供应、加工制造和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精准协同,实现生产资料、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共享,实现生产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减少生产和流通环节资源浪费,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6.加强企业绿色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培育员工的绿色意识,使绿色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推动企业开展精益化的绿色生产,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支持引导绿色工业企业申报认定驰名商标保护,组织开展“品牌日”活动,重点开展绿色工业企业品牌宣传,提升绿色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7.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运用。鼓励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基于用户交互信息的大数据应用,发展质量控制与全产业链追溯、个性化定制、产品差异化创新、线上销售和服务等新模式,提高生产管控集成、柔性制造和敏捷服务能力。鼓励尝试5G、千兆光纤网络、IPv6、时间敏感网络(TSN)、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各行业领域深度应用。(责任单位:市委网络安全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临沧市信息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
8.推动新技术与产业逐步融合。围绕提质增效、绿色降碳、安全生产三大主题,聚焦制造业关键生产过程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制造,积极探索新技术与产业发展
融合。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培育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示范或产业聚集区共享协同应用示范。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制造、5G智慧工厂试点示范,建设一批智能工厂(车间),加快带动行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重点行业积极培育制造业全业务数字化标杆,探索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调、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责任单位:市委网络安全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临沧市信息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
9.提升平台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围绕促进消费、直播电商、便民生活圈建设等,加强与知名平台企业合作,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挖掘线上新型消费潜力,提高全市数字商务发展质量。推动传统商贸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商务市场主体培育,支持直播电商、虚拟产业园建设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数字商务龙头企业、直播电商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孵化众创空间等产业载体。积极推进“数商兴农”行动,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与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开发培育适合电子商务销售的特色农产品。组织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充分发挥“云品乐购专区”作用,助力“临品出滇”。强化网络交易活动监管,督促平台企业履行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交易安全保障义务、治理义务和协助监管义务,建立健全商品及服务质量管理、广告管理、价格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保护等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网络安全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临沧市信息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
(四)着力提升服务品质
10.引导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结合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和活力街区,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鼓励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广泛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贯彻落实《云南省
物业管理规定》,有效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推进实施《临菜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临菜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临菜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努力将临菜打造成为全国、全省知名菜系。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广“中央厨房+服务配送”新模式,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进“快递进村”,提升“最后一公里”投递服务能力。推进“旅游+”“+旅游”,因地制宜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旅游项目,纵深推进“旅游革命”,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和游客满意度监测。(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
11.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持续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冷链物流、绿色货运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物流网络化一体化发展。统筹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冷链物流投资奖补等政策,持续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培育一批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加快智能标准生产、技术研发转化、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技能培训设施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专利、商标的申请、运用和保护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人行临沧市中心支行、临沧银保监分局)
12.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强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和整改提升,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政务服务“15分钟办事圈”,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就近办”“多点办”。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实施特困人员养老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和普惠托育服务提升工程。发展社区和居
家医养结合服务,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打造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基层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完善医疗质控体系网络,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督促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企业公开服务内容、流程和资费标准,严格执行公示内容。(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五)大力推进质量变革创新
13.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质量提升的战略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支持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转化运用效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发展智能、绿色和服务型制造,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和工艺水平。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推动质量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和实现产业化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14.联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充分发挥重点龙头企业作用,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强食品农产品追溯码、物品编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推广应用。督促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加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质量管理联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质量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15.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效能。加强质量基础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在糖、茶、果、菜、生物医药(佤医药)等领域规划建设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质量标准实验室、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以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为依托,优化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有机融合质量、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重点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技术服务行动。引导企业运用云南省标准化信息传递服务平台,方便快捷获取标准信息服务。加强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市工商联)
16.加强临沧市品牌建设。积极开展各类质量品牌申报创建工作,培育壮大临沧市品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推动建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优势。加强“老字号”培育保护创新发展。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和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培育农业品牌精品。加强工业质量标杆遴选,实施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引导工业企业加大质量品牌投入。培育家政服务行业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参加中国品牌日、南博会、农博会等宣传展示活动,树立临沧市产品、工程和服务的高质量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
17.发展壮大质量人才队伍。有针对性地加强质量、标准、检验、品牌方面的知识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质量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支持符合条件的质量领域高层次人才申报“兴滇人才”首席技师专项和“雨林英才”技能大师专项,开展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和质量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鼓励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质量行业协会作用,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质量管理创新等群众性质量活动,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旅游、家政、养老、康养、医疗护理、工程建设等领域,加强从业人员质量管理能力和技能培训。在中小学生中加强质量知识教育,普及质量知识。(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保障支持。加强财政支持,将质量提升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质量基础建设、质量提升行动、质量激励扶持、质量工作宣传的保障支持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企业质量提升活动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服务承诺兑现和消费争议解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人行临沧市中心支行)
(二)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落实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和质量追溯体系,推动企业实施质量和服务承诺,严格履行缺陷召回、质量担保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定义务。开展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工程建设、旅游市场等领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围绕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焦点,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和行政执法力度。推进行刑衔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测工作的效能。(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孟定海关、南伞海关、沧源海关)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先进典型,支持各县(区)结合实际,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企业和组织积极申报云南省人民政府质量奖,争取零的突破,常态化开展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宣传推广活动。加强质量工作考核检查,持续将质量工作纳入对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综合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强质量提升成效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组织开展好“质量月”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推动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广播电视局、临沧融媒体新闻社)
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作为加快建设质量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市场监管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将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附件:重要指标年度计划
附件
重要指标年度计划
2023—2025年度目标细化
指标
序号
(2022年)
现状
2023年度
制造业产品质量
1合格率
农产品质量安全
2例行监测合格率
食品安全评价性
3抽检合格率
城镇新建建筑
4绿色建筑占比
86%
85%
90%
100%
2024年度
2025年度
91.91%
93%
94.5%
96%
97.6%
97.8%
97.9%
98%
98%
98.2%
9.4%
98.5%
篇六: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领会贯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年)》心得体会
学校教的技能,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技能,学校没有教——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必须深化产教融合。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对于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才强国、保障民生、促进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多个主体,参与动力强弱各异,“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现象长期存在。现实中,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另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协议层面或劳务用工的表层,企业未能深入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
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得紧不紧,是否形成了良性互动。因此,破解人才供需“两张皮”,需要双向发力。
在供给端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鼓励引导职教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在需求端方面,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打消企业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深化产教融合,要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校企都受益才能持续激发协同育人动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这既需要制度供给的保障、教育理念的转变,也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目前,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撬动,各级各类资金协同发力、共同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投融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未来,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职业教育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高素质人才,也将帮助更多年轻人通过技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
解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重磅政策出台将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方面赋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13日向社会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业内人士认为,实施方案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提出了5方面19条政策措施,主要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启动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遴选
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蕴含巨大的人才红利。
近年来,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职业教育让更多的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对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个"小切口",对于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才强国、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3日举办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已有21个城市被列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63家企业被列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经过两年多建设,全国已培育5247家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
实施方案明确,将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认为,一个城市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在于职业教育的体量有多大、专业有多全,而在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得紧不紧,是否形成了良性互动。
“有的城市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多、专业包罗万象,但是人才培养不精准、不聚焦,难以发挥支撑作用,教育和产业还是‘两张皮"。第二批试点城市的确定,要更注重教育和产业的适配性,这是最重要的遴选标准。”孙志诚说。
实施方案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链对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实施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刘明说。
加大金融政策、投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支持
刘明表示,实施方案加大了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拓展资金支持渠道。重点梳理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长期贷款。
“此外,还有各级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泰、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可以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撬动,各级各类资金协同发力、共同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投融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刘明说。
实施方案提出,加大投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中职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万兀/O孙志诚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对纳入储备院校清单,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积极支持。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在原有储备院校清单基础上,增补支持20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
实施方案提出,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每年3月前后、6月前后、11月前后组织各地申报。各地要准确把握支持范围,提高项目前期推进效率,确保申报时已完成可研审批或者核准、备案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财政部门积极予以支持。”孙志诚说。
实施方案明确,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向金融机构推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长期贷款项目的力度。鼓励银行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引导保险机构开发产教融合相关保险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市融资。
“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中长期贷款,支持的是财务状况良好、负债率低的职业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技术设备,请各地准确把握资金使用方向。”孙志诚说。
财税扶持方面,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介绍,2018年至2022年,全国财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1.8万亿元,年均增长6.2%,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转移支付资金1263亿元,年均增长12.7%o
“根据实施方案,产教融合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马宏兵说。
此外,实施方案要求,优化产教融合合作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通过企业资本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篇七: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学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心得体会
职业教育再出重磅新政。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实施方案》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5个方面19条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
相较于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产教融合为落脚点,切口较小。但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仅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还是建设人才强国、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当前,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已经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改革重心也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方案》抓住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然而,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有关负责人如此总结第一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发现,一个城市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在于职教的体量有多大、专业有多全,而关键在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得紧不紧,是否形成了良性互动。”在实践中不难看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企业积极性不高,导致产教融合“合而不融,融而不深”,成为“老大难”问题。
对此,《实施方案》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并加大金融、投资、财税、土地、信用等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顾虑,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有望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将好政策落地落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方能打造产教系统性融合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篇八: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所感所悟
概述及范文模板
1.引言
1.1概述
本文是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一篇长文,旨在探讨该行动的背景、目标以及实施计划,并分享筆者对医疗质量现状分析、具体问题与挑战以及解决方案与策略等方面的所感所悟。
1.2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给出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阐明文章结构。其次,在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部分,将介绍该行动的背景与意义、行动目标以及实施计划。然后,在所感所悟部分,将进行医疗质量现状分析、具体问题与挑战的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与策略。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回顾该行动取得的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3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促进对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深入理解和思考。通过对该行动背景、目标和实施计划的介绍,读者将对该行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通过对医疗质量现状分析、具体问题与挑战以及解决方案与策略的讨论,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行动的重要性,并为未来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2.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
2.1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医疗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就医难、药品安全、医患关系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权益,我国决定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
这项行动旨在通过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医疗质量监管和保障机制。这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并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2.2行动目标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的主要目标包括:
-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服务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优秀医疗人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
-规范药品管理和使用:加强药品审批、监管和流通环节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药品安全。
-完善医患关系机制:推动医患沟通和互信,建立公正公平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2.3实施计划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明确行动的具体要求和责任主体。
-加大投入支持: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在设施建设、人员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
-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罚违规行为,并及时公开曝光处理结果。
-深化医改措施: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保制度,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不同需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医疗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国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并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这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3.所感所悟:
3.1医疗质量现状分析:
通过对目前医疗质量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我认为医疗
质量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当前医疗环境中,存在着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患者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医疗质量的提升。
其次,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一些基层医院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部分医生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专业素养,导致诊断和治疗结果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医院管理混乱、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3.2具体问题与挑战:
针对上述现状分析中所提到的问题,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具体的挑战。
首先是提高基层医院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基层医院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缺乏高水平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如何引导和促进基层医院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加强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医生是医疗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还有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挑战。在信息化时代,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推动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是一个重要任务。
3.3解决方案与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医疗质量。
首先,在基层医院方面,可以加大对其投入力度,并进行相应政策扶持。鼓励优秀医生到基层工作,提升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同时,建立良好的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基层医院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其次,在医生培养方面,要加强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的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开展临床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治疗水平。
此外,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智能诊断辅助工具等,为医务人员提供便捷而准确的信息支持,从而提升全面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认真分析现状问题和挑战,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与策略。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对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
4.结论:
4.1总结回顾行动成果:
在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三年时间里,通过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加强了内部管理和标准化操作,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诊疗手段,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其次,医患关系得到改善。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与关怀,增加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打造了一个更加和谐、信任度更高的就诊环境。此外,在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下,公众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政府对于这方面问题也提供了更多支持和监督。
4.2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在继续推进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增加相应处罚力度,以加强对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其次,应加大对医疗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广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并加强相关培训与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和互动,增强患者对现代医学的信心和了解,促进共同参与治疗的观念普及。此外,在建设和完善全民健康档案系统、开展常态化健康宣教等方面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
4.3结束语: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的身体健康与福祉。我们要珍惜取得的成果,继续努力推进改革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可靠的医疗服务。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未来的医疗质量将会有一个更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医疗质量行动的开展不仅对于个人健康与幸福有着深远影响,也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的贡献。
篇九: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某医院2023-2025年全面提升
医疗质量行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2023年至2025年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是xxx医院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现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总结:
1.设立医疗质量改进小组:建立了由医院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医疗质量改进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意外事件报告制度等,提高了医疗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强化培训和教育:组织开展了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意识,增强了医疗质量监管和控制的能力。
4.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医疗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二、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2.培训和教育的持续性不足:培训和教育工作还需要更
加持续和系统,以满足医务人员的不断学习和提高的需求。
3.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规范: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和不熟练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持续开展培训和教育: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病例讨论、开展培训班等,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3.加强技术和设备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技术和设备的规范和安全使用。
某医院
2023.12.5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阶段性工作总结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
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的实施过程中,我院积累了一些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具体如下:
1.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注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鼓励医务人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定期开展病例讨论会和团队活动,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共同提升医疗质量。
2.建立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完善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通过全员参与、及时报告和分析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医疗流程,提高了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
3.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实现了信息的全程跟踪和记录。通过电子病历和电子报表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共享性,为医疗质量的监控和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4.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体系:建立了患者满意度评估体系,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及时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口碑。
以上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为我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医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
某医院
2023.12.5
推荐访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季度总结 深化 季度 提升
热门文章:
- 党风党性警示教育内容2024-11-01
- 党风党纪自我剖析材料范文2024-11-01
- 党费收缴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4篇)2024-11-01
- 党费减免讨论会议纪要(2篇)2024-11-01
- 过党生日有感(4篇)2024-11-01
- 文化自信党员(5篇)2024-11-01
- 2024党员干部贿赂多少钱违法(3篇)2024-11-01
- 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存在问题(2篇)2024-11-01
- 深入查摆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不足(5篇)2024-11-01
- 党委班子画像报告(3篇)2024-11-01
相关文章:
- 深化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6篇)2022-12-16
- 全面深化改革具体任务(4篇)(全文)2023-05-23
- 深化改革会议讲话精彩五篇2023-07-02
- 2024年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座谈交流发言稿【完整版】2024-01-09
-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工作会议上讲话2024-01-11
- 2024年深化高层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2024-02-07
- 2024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文完整)2024-02-10
- 2024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推动新型助农惠农工作报告【完整版】2024-02-13
-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情况汇报2024-02-16
-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2024-03-19
- (精选文档)大学生预备党员季度考察总结简单范文4篇2022-11-04
- 大学生预备党员季度考察总结简单范文4篇2022-11-10
- 2022年社区工作季度总结汇报(全文)2022-11-12
- 2022年职工个人季度总结报告10篇(全文完整)2022-11-16
- 平时季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10篇)(精选文档)2022-11-20
- 2022年个人季度工作总结报告(10篇)【个人通用】【完整版】2022-12-12
- 季度报告10篇2023-04-06
- 财务部门季度工作总结报告(八篇)2023-05-20
- 2023年度最新助理季度总结(4篇)(精选文档)2023-06-17
- 部门季度工作计划表【精选推荐】2023-07-05
- 如何提升个人形象9篇2023-03-25
- 教师个人提升计划8篇(完整)2023-04-01
- 个人能力提升目标及提升计划(3篇)(精选文档)2023-05-11
-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培训班心得体会(完整文档)2023-11-30
- 2024年提升能力作风,竭诚服务职工——在市工会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上讲话2023-12-15
- 2024年提升素质能力争当“四型”干部——在全市工信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活动开班式上主持讲话2024-01-12
- 2024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全文完整)2024-02-17
- 2024年度提升新时代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组织功能2024-03-04
- 提升党性修养(2篇)2024-08-23
- 提升宗旨意识践行为民服务(3篇)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