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7篇)

发布时间:2024-09-13 08:13: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精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前,随着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一、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历史背景: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交往交融中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价值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2.国家发展: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必须建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基础之上。只有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建设一个团结互助、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

  3.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和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热情,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

  二、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加强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全国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

  2.加强文化交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要多渠道开展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

  3.促进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分裂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和发展互助友爱的关系,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要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增强民族意识和凝聚力。

  5.推动民族团结座谈会:定期组织全国各族代表开展民族团结座谈会,就民族团结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和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全体中国人民要始终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共同奋斗,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篇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精选2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篇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

  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背景介绍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伟大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和精深的传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多样化,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在交融中冲突,让我们对于如何保持民族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面临着新的考验。

  二、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共同体意识是一种超越个人和小团体的意识形态,它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统一和共同利益。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力和团结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共同体的一部分,才能够超越个人的利益,更好地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

  三、建立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1.加强教育引导

  教育是培养共同体意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宣传。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让他们了解我们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从而强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2.打造共同的价值观

  共同的价值观是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我们应该定义并传播一套普遍适用的、融合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原则,以此作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通过建立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可以树立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3.拓展社会交往

  建立多样化和包容性的社交网络,可以为我们铸造共同体意识提供支持。我们应该鼓励人们跨越地域和社会界限,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可以打破偏见和误解,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最终加强对共同体的认同。

  四、共同体思维的意义和挑战

  共同体思维是对共同体意识的延伸,它强调的是跨界合作和共享发展。共同体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然而,要实现共同体思维,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利益分配的平衡和领导者的导向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共同体意识的铸造。

  五、结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长久的坚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通过教育引导、价值观塑造、社会交往和共同体思维等途径,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篇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讨会,并在此分享一些我的见解。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命脉。”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守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历史悠久,拥有灿烂的文化。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孝悌、和谐、仁爱等。只有通过学习和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传承并融入这些优秀的价值观,从而形成共同体的意识。

  此外,我们在面对多元文化的社会中,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其他民族,尊重彼此的差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民族,而是要求我们与其他民族建立和谐、互利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坚守一个原则,即平等互利,不搞“优势论”和“弱势论”,而是以真正的平等态度对待其他民族。

  同时,公平正义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中,各族人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和机会。没有公平正义,就不能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因为社会的不公平会引发不满和冲突,进而破坏民族团结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打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个社会中获得应有的权益。

  最后,我想谈谈教育。教育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我们必须通过教育让每一个人都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让他们了解并珍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我们能够在新的时代中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是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信仰。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无论我们是干什么职业、属于哪个民族,我们都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篇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精选

  一、背景与意义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繁衍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逐渐减弱,个体主义和地方主义等突出问题,给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民族意识带来了挑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只有形成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共同意识,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民族力量,确保

  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发展。同时,也能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民族和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特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成员在价值观、文化传统、历史记忆、国家认同等方面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共同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共同的价值观。中华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秉持着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厚德载物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于强调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共处、诚信守义等社会公德。

  2.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然建立在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上。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丰富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于铸牢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3.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密不可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族认同感,对于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和挑战:

  1.个体主义倾向: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个体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思想泛滥,导致人们更多的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民族团结。

  2.地方主义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方利益。由于地方主义的存在,导致了中央政策的实施受到地方利益的干扰,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和协调。

  3.文化多元化和国际融合:全球化浪潮下,各种外来文化和国际影响不断涌入。在接受国际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曲解,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与途径

  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持和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应采取以下几个策略和途径:

  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宣传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

  2.建设中华民族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明确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为全国各族人民提供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交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性,打破地方主义盲目追求,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4.加强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培养青年一代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5.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理,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五、结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和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当前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巩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讨材料

  1.引言

  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增加,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和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是为了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

  2.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含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华民族为核心,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形成一个紧密的群体。这个共同体的形成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在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文化传统和国家认同的基础上产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需要建立一个团结、和谐、共享的社会关系。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在一个多元而又复杂的社会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味着我们能够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促进民族和睦相处,减少民族矛盾和冲突的发

  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够提升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学习和传承。只有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更好地塑造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建设。在多元社会中,我们需要尊重和包容各个民族的差异,形成一个和谐共处的社会。再次,我们需要加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建设。只有在一个国家认同强烈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象。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升中华民族的声誉和地位。

  5.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中来。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关注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建设。只有具备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我们才能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摧毁。我们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树立一个开放、和谐和富有活力的中华民族形象。

  总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民族团结、弘扬优秀文化、树立民族认同和参与国际事务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中来,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为了提升中华民族的声誉和地位,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加强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发展。我们要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要维护民族团结的宏观盘子,防止任何形式的分裂和偏见。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起团结、和谐的形象。

  要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我们的文化。通过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将中华文化展现给全世界,增加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声誉和地位。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中华文化焕发出现代的活力和魅力。

  第三,要树立自豪的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豪的民族认同感,并将其转化为行动。要强化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将个人的幸福与民族的繁荣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以自身的行为和言辞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正面形象,彰显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强。

  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事务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交往,也是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通过参与国际事务,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和智慧,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民族团结、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自豪的民族认同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声誉和地位。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中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璀璨夺目。

篇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汇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1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我出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很深。可以说,在我的生命中,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花。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人民利益、法律尊严和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国家统一,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国家统一,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

  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2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将自我融入自我,我们才能拥有大海般的胸怀和巍峨的山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离开社区更有杀伤力了。独自生活或被抛弃的恐惧、孤独和坐立不安,足以使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障碍。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认知、存在和价值呈现,只有在具有共同体意识的大海上才能成长和铺展。构建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价值,有助于塑造理性、感性、道德、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养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就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共享美好生活的过程。依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导和规范,成员们在努力创造共同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并形成了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

  神,包括正义、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诚信、共享和责任。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锻造过程,又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锻造效果,并最终落脚于公民个体,以健全的理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作为基本风范。

  有助于发展同胞感情,给予个体精神归属。没有一个成员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而遥远的社会里,理性无法完全提供情感需求。只有在情感丰富的基础上,成员之间才能产生亲和力,更愿意彼此亲近,相信彼此是兄弟姐妹。构建中华民族强烈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产生友爱、关怀、同情等兄弟般的感情。这些感受不仅给予个体精神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归属,还提供了长期乐观的前景预期和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在的共同体能够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团结、凝聚、强大、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正是由于各族同胞积极维护的进步努力和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人自信行事提供了基础。

  有利于自我的全面发展和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虽然是自己创造的,但最终是由社区提供的,是以他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来评判的。换句话说,自我生命价值意义的建构是以整个社群为参照系和社群意识来支撑的。从广义上讲,参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创造机会和价值的过程,也就是他们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个人获得的各种知识和经验,个人持有的各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3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和团结,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都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川中伸弥的景治,唐代贞观的治,清代康干的盛世,都出现过这种情况。相反,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了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更加光明。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由于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一些国家战乱频仍,人民贫困,甚至出现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和满目疮痍。民族和宗教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

  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以上是边肖为大家整理和介绍的《2021年构建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摘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参考帮助。想了解更多优秀精彩的散文,请锁定字典。

篇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3篇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3篇

  全体中华儿女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良好归属体验、所秉持的共善价值信念以及所具备的能动关怀意愿,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仅供参阅!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1】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

  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2】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

  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3】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要充分认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其次,要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最后,要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篇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任务。共同体意识是指一种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累计感情和文明认同。只有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一、共同体意识的含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思想观念、文化认同及价值观念上彼此认同、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一种共同意识。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经磨难和困苦,传承着民族精神和文明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需要我们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不断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

  信,坚定文化自豪感,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整体利益。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1.维护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纽带。只有形成了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2.增强国家凝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体中华儿女心悦诚服,共同信仰,才能够形成国家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3.促进文化繁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传承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和措施

  1.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使全体中华儿女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促会教育、中华文化儿教育等,增强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3.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全球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互鉴和共同发展。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全体中华儿女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5.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使全球各国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是全体中华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加强各族群众的团结和互助,相互尊重,协调发展。只有形成了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繁荣富强,赢得尊严自信。愿我们全体中华儿女永远爱国、爱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材料 共同体 中华民族 研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