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7篇)

发布时间:2024-09-17 16:2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镇域经济发展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经过我镇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镇在经济发展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

  1.特色产业培育:我镇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农业、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支持和引导。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措施,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企业支持:我们加强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引进外来企业,帮助其在我镇开展业务,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交通建设:我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建了一批农村道路,完善了交通网格,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农产品的物流运输。

  2.水电设施改造:通过资金筹措和政府补贴,我镇对农村水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完善了供水供电条件,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3.环境整治:针对我镇存在的环境问题,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我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行动,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提升了镇域发展的形象。

  三、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扶贫:我镇积极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同时提高了整体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

  2.社会保障:将社会救助体系与低保、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保障力度,确保每个家庭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以上是我镇在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上的落实情况汇报,请领导审阅,如有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我们将继续努力,为镇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此致

  敬礼尊敬的领导:

  经过我镇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在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始终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推动了镇域经济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制定支持政策和提供资金扶持,我们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拓展市场渠道,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外来企业,为镇域经

  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次,我们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在交通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农村道路的投资,修建了一批道路,完善了交通网格,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此外,我们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水电设施改造,完善了供水供电条件,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我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行动,解决了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确保了镇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我们注重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助力百姓增收。我们通过就业扶贫政策的实施,积极推动贫困家庭的就业创业,开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提高了他们的脱贫能力。同时,我们将社会救助体系与低保、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保障力度,确保每个家庭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此外,我们还注重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我们积极引导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我们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镇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一些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环境污染治理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压力。为此,我们将在稳定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环境方面,我们将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确保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总之,我镇在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感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此致

  敬礼

篇二: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5篇)

  第一篇: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以梨园村水泵加工、蒋集村蔬菜种植经济发展为例

  (2013年9月8日)

  摘要:为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关于“做强镇域经济”精神,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举措,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xxx高度重视,成立专题调研小组,结合“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走村入户,就全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的xxx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但目前xxx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旧无法根治,只有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才能增加全镇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镇落后的面貌。

  关键词:调研;镇域经济;农业;社会发展

  一、引言

  xxx县xxx位于千里淮河之滨,地处xxx县城东北部26公里处,距南(京)洛(阳)高速公路入口处仅10公里,距省道S307线13公里。淮河横贯全镜,水陆交通便捷。辖一个社区、六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23114人,行政区划面积7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4000亩,水面及滩涂面积40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大豆、花生及蔬菜。全镇有岗地有湾地,岗区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湾区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

  xxx党委、政府依托农副产品优势,积极做好花生、铁扫帚、芦苇的生产加工,发展“一村一品”农副产品种植,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xxx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多年努力,目前xxx已经形成了以农产品种植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辅助的经济发展格局。

  本次xxx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调研考虑到xxx富庶发达者少而偏僻落后者居多,所以主要针本镇经济发展最为典型的村

  进行调研,故选取了梨

  园村,蒋集村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作为抽样调查点。梨园村,蒋集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镇一个缩影,希望通过对两村的调查,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好方法,为发展全镇镇域经济提供很多有益启示,然后解决两村以及xxx类似于梨园村,蒋集村所有村的经济难题。

  二、调查点基本情况

  梨园村位于镇驻地南面偏西部约3.5公里处,全村国土面积为平公里,辖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为亩,其中田面积亩,余为旱地。梨园村是xxx重点经济发展村之一,也是全国劳模所在村,村中分别有6户水泵生产加工厂、1座窑厂、1处基站、1处农场和3处养殖场等。为与全县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梨园村自2011年实施项目中“危房改造”户(一级户、二级户、三级户)与“一事一议”组干道硬化1200米,串户步道硬化5000米,财政奖补资金万元等,2013年又被列为xxx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

  蒋集村位于镇政府所驻地西南1.5公里处,是全镇蔬菜大棚种植示范中心。全村国土面积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亩,其中田面积亩,余为旱地。个村民小组,户,人。

  蒋集村蔬菜种植户较为聚集,自80年代起,蒋集村依托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区位优势开始发展蔬菜种植,带领当地农民纷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至今每年三季的土豆、大白菜、西瓜、辣椒、西红柿、芹菜等已成为循环蔬菜种植产业,年利润十分可观。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是镇村总体概况、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镇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等调研。

  四、调研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2013年9月1至5日五天时间利用实地观察、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的方法,把握梨园村、蒋集村经济现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调查情况。

  第二步:2013年9月6日采取等距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梨园村、蒋集村进行问卷调查;两村各选20户作为调查户,在每户

  指定一人为具体的调查对象。对具体调查对象的指定考虑到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水平等因素,使各类对象都占相应的比例。在发放问卷40份中,收回问卷38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

  第三步:2013年9月7至10日根据调研内容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五、调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一、从调研数据中看出村民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以及靠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单靠务农来维持家庭经济的,生活很困难,只有极少数人靠做生意来维持家庭经济开支。

  二、大多数村民认为镇域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相比较发达地区,xxx农村的交通条件还存在差距,经济和教育发展较为落后。

  三、资金不足,生产工具、技术落后是限制经济发主要是因素,加上缺乏人才和交通不便,极大的限制了xxx的经济发展,由于全镇还没有一家标准企业,因此很多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造成劳动力不足,这些因素都阻碍了xxx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党委政府加强改革开发,进而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四、上级质检、环保等部门的打压、使得梨园村水泵加工业始终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壮大,农委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使得以蒋集村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业发展缓慢。

  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以上调研发现和分析,我们发现,两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种种难题,较其他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镇镇看,xxx的经济发展有很多弊端和盲端,我们详细分析如下:

  (一)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xxx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项目,经济的发展仅仅靠种植小麦、水稻、花生、大豆以及养殖业等为支撑,科技含量

  低,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

  (二)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消费观念不科学。

  (三)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和谐,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较

  多,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

  (四)基础设施差,交通不变,虽通镇村公路长期缺乏护养,特别是五收二季路面差,打晒粮食导致交通不便,经济、文教、卫生等各方面都较为落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村环境卫生差、卫生条件等仍需改善。

  (五)经济欠发达镇,基础差、底子薄,财力有限,结构单一。

  七、启示和建议

  梨园村和蒋集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镇一个缩影。通过对两村的实地调查,我认为,加快xxx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正确把握全镇经济的特色、优势和定位,选准并坚持一条适宜本地发展的战略,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发展经济,因地制宜,立足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转变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不懈地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必须放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让创业主体铺天盖地、发展领域不留空地,最终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必须大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类指导,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具体对xxx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一个主题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扩大内需的历史发展机遇,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生产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把“三农”问题、项目实施、美好镇村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全力维护全镇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发展现代农业,推行节水农业,进一步深化农业基础投资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因素,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复种指数,全面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构建和谐xx。

  (二)强化教育管理,加大教育投入

  xxx文化教育较为落后,主要限制因素可能受传统观念以及教育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改善教育设施,更新观念,提全镇高人口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因此结合xxx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控掇保学力度,提高巩固率,降低辍学率,避免产生新的文盲;二是加强社会教育,鼓励开办农民夜校,村文化流动室等阵地,认真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同时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借外部的环境培训群众,开拓群众视野,提高群众素质,更新群众观念;三是巩固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少生快富,要通过深入的宣传,有力的举措,扎实的工作,真正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做到“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为理念来提高人口素质。

  (三)把握自身优势,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的课题,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xxx虽说是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镇,但却蕴藏着无限的后发优势。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把各种因素转变为推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必将带动xxx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周边镇镇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xxx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xxx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经济落后,资金匮乏是制约产业转型的不利因素。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一是抓住扶贫的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如梨园村的水泵生产加工特色主导产业,应该加大资金、技术、政策支持等投入,建立高标准水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核心基地。二是加强畜、禽

  和水产的科学养殖。例如以发展香猪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建盖和改进厩舍,实行科学饲养,加强疫病防治,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三是根据xxx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增加大棚,通过基地建设,引导带动群众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最具xxx特色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五)鼓励创业,重点扶持务工返镇人员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民营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所在,发展镇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引导和扶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梨园村的水泵组装产业,积极引导他们通过组织专业社、成立公司等形式,形成自己的品牌,逐步做大做强,努力形成聚集效应;xx社区的豆制品加工,注重引导他们在包装、贮藏上下功夫,注册品牌,走规模化生产,打入周边大型超市销售。二要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引导并帮助民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更新技术、树立形象等方式,推动企业向逐步向现代企业发展。

  八、附录:

  本文调研总共有三人组成。在本次调研中通过网上查阅xxx资料、实地观察、个别访谈、集体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

  (注:本文在进行数据统计求百分比时,一律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第二篇:镇域经济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出现了一定突破和跨越,全镇GDP保持了每年8%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达到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07年达到112万元,其中烟叶税收57万元,工业和商贸流通税收55万元,完成县下达我镇财政收入的13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达到2308元。但是,与县内经济强镇,与五县(市)乡镇相比,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步子迈的还不够大,经济增长比较缓慢,农

  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气候,效益不明显,尤其是在工业发展方面,不利因素众多,工业化发展举步维艰,是我镇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环节。

  通过参观学习活动、横向和纵向对比,我镇干部收获很多,触动很大,产生了增强店子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信心、决心。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业兴,则整个经济兴;工业强,则整个经济强。因此,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找准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这对于推动店子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处于核心地位,实践证明,只有工业发展了,形成产业支撑,才能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才能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物质基础。

  下面结合我镇资源实际,就我镇目前五大农林产业状况、工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剖析,找差距,找不足;就如何紧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山地林场特色,发展特色经济,让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现实优势;就如何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植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城乡发展的结合、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就如何解放思想,重点突破,进一步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方略,又快又好发展我镇镇域经济做如下方案:

  确定我镇镇域经济发展方向

  店子镇是一个区位十分偏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典型的农业大镇,在这方沃土上拥有林、畜、烟叶核桃、蘑芋、木耳等土特产品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对这些特产进行深加工,甚至精加工都没有,使这些优势资源难以发挥效益。多年来,工业发展始终是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瓶颈,我镇矿产资源较匮乏,地理位置不利,过去,我们也花了很多力气搞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少数干部对工业化认识存在误区,引进来的几家矿产业处于停产状态,一直没有产生效益,做了很多无用功。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经过多方考证、多次讨论后,镇党

  委政府确定了“工业强镇,商业活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确定了“紧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山林资源特色,以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的强镇富民道路。

  我镇在1994年至2004年,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黄姜产业,2004年以来黄姜产业衰退,农业经济主要依赖于上级扶持的烤烟种植业,除此以外,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前景广阔的新产业

  作为龙头,山羊养殖一直在原地徘徊,羊产品加工业为零,桑蚕业也刚刚引入。巩固发展现有烤烟、山羊、桑蚕产业,同时寻找和培植新的产业,如魔芋种植和加工、香椿种植和加工、中药材种植和开发等,科学统筹布局,勇于探索,务实肯干,从中找到一个类似于黄姜的产业做大做强,是我镇发展镇域经济的当务之急。杜绝形式主义,能引资的以公司带动,充分利用外地公司的信息科技平台带动产业,不能引资的先发展,把数量和质量搞上去,形成规模,形成气候,以规模带动效益,以规模带动加工业带动招商引资,进而形成产业链条,如山羊产业、蔬菜产业的香椿、蘑芋,要做成产业专业镇,产业品牌镇。

  我镇山地林场经济确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我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1摄氏度,平均降雨量700-900毫米之间,平均海拔650米,全年无霜期240天,适宜多种药材、经济类作物种植,此外,我镇工业零污染,劳动力资源丰富,山场辽阔,诸多因素促使我镇选择一条富于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结合农林产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又称为“一点五产业”,国内一些乡镇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农产品,做足1.5产业文章,取得了辉煌成绩。取己之长补己之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发分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1.5产业发展,方是我镇发展经济壮大产业的根本之道。目前我镇处于打基础,抓产量,抓规模阶段,切忌急功近利,否则事倍功半。1.5产业是交通不便利、矿产资源贫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范围看,仅少数乡镇走得早,我镇要紧抓机遇,因地制宜,迅速发展,以期在市场占有一

  席之地。

  采取措施:

  一、紧抓机遇,搞好整合,巩固提升建材业

  建材业:全镇对工业经济贡献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店子村水泥预制板厂、土地岭红砖厂、金杨木加工厂,2007年新上了一个年产值150万元,纳税5万元,年生产600万块砖的免烧砖厂。截止目前实现年工业总产值900万元,同比增长16%,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90%;工业增加值260万元,同比增长7%;入库税金25万元,占目标任务的83%。但近来来随着建筑业兴起,各地纷纷建立制砖制板厂,我镇各建材厂销路主要是针对本镇和邻乡镇需求,市场较为狭小,发展空间有限。

  对于现有建材工业,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巩固和提升。以水泥预制板和免烧砖为龙头,带动农村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齐头并进。重点是抓紧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契机,搞好企业资源整合,提高竟争力,扩大板、砖的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本镇和周边五个乡镇的需求,年产值力争达到2000万元。

  二、做大做强三大产业

  立足店子资源实际,在2007年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上,突出发展烤烟、马头山羊、桑蚕三大

  产业。继续从组织领导、优惠政策激励、技术服务指导等方面重点倾斜,确保2008年发展烤烟面积5000—6000亩,产量1.3万担以上,产值500万元,实现税收100万元以上,培育前庄、南坡、檀树河、小坝河四个种植面积过千亩的烤烟专业村;发展山羊3.9万只,当年出栏量2万只,实现养羊收入600万元;兴桑1000亩,培植养蚕示范户40户,养蚕100张。

  合理布局,调整产业区域发展结构。按照“高山种烤烟,低山养桑蚕,半山种药材,草场养山羊”的布局,小坝河、漕河、兰河三条河沿线的7个村以发展烤烟产业为主,其中前庄、小坝河、檀树河三个村作为烤烟专业村,每村种植面积将超过1000亩。大坝河沿线的8个村重点发展桑蚕和中药村材。山羊产业按照各村养殖适宜程度,将

  全镇山羊发展划分三个区,即张家坪、七里沟、天宝山、马鹿坪、檀树河定为山羊发展一类区;李家坡、大坝塘、北山沟、铁山寺、前庄、小坝河、牌楼定为山羊发展二类区;店子、南坡、瓦架子定为山羊发展三类区。以划分的区类分解山羊饲养任务目标,确保全镇山羊的发展总量。

  1、扩大面积,强化服务,主攻质量,巩固发展烤烟产业

  店子镇地处鄂西北边陲,境内70%的面积属于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790米,全年无霜期280天,土壤以黄沙壤为主,十分适宜烤烟的生长。自2001年以来,我们把烤烟产业当成农民、财政双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经过近七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年稳定烤烟面积4000亩,产烟过万担的郧西烤烟第一镇。2007年,在旱涝灾害轮翻袭击的情况下,仍实现产量65万斤,产值260万元,税收57万元,农民销售2万元以上3户,1万元以上136户,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008年发展烤烟面积6000亩,计划产量1.5万担,产值500万元,实现税收100万元。

  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烟农增产增收的惠民工程。多年来在烟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狠抓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76万元,按照烟水、路、炉三配套的要求,重点倾斜集中连片的区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烟水配套上。店子山高坡陡、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烤烟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在育苗移栽的关键时期,最易出现干旱,为此我们多方筹资,建水窖295口,建大型蓄水池43个,建1条长1200米的引水渠。二是在烟炉配套上。自2001年来累计新建密集式烤房20个,小改密50个,新建普通烤房600个;三是在烟路配套上。烟区交通不畅成为制约店子烤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烟农运输难问题,我们组织农民新修通组公路20公路,维修烟区通组公路100公里,确保全镇烟叶生产不受影响,实现增效增收。

  烤烟产业劣势在于单位效益较低,坡地每亩纯收入约800元,平地每亩纯收入1000元左右,从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采摘、扎板、烤制到销售,耗费人力大,对气候条件依赖性强。烤烟产业优势在于,政府扶持力度大,销路有保障,收入较稳定。在目前我镇经济落后,半劳力大量闲置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好烤烟产业,对实现农民稳步增收,解决贫困农村脱贫,促进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为将来新产业的发展积累资金培养一批科学种植能手和管理人才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烤烟产业,依然是我镇的基础产业,将来的烤烟工作重点,应当注重加大技术含量、培养品牌,发展品牌优势以增加单

  xff88772009-03-0115:04:04镇域经济:特色就是竞争力

  实践出真知

  黄伙有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活力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工业化是镇域经济的支柱,壮大镇级经济总量、增强镇级财政的实力,必须大力推进镇域工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础,是促进镇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是促进镇域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此可以推动镇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因此,我县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镇域“三化”发展上,坚持镇域经济的发展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来进行,实现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相互推动、协调并进。

  重点抓好发展规划

  为促进镇域经济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我县在指导镇域经济发展时重点抓好发展规划。

  一是抓好城镇发展规划。制定了“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纽带,一般镇为依托,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推荐新城镇、天堂镇、六祖镇成为省定中心镇,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地区发展的龙头。还将稔村镇和车岗镇定为重点发展的城镇,使全县城镇布局更合理,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的带动作用。二是抓好各镇的产业布局规划。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打冠军”的思路,指导各镇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根据各镇的产业基

  础、资源状况和传统优势,通过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各镇资源,力求做到镇镇有特色、镇镇有主导产业,在全县形成分工协作、互补促进的产业体系。目前,新城镇成为省级的不锈钢制品专业镇,勒竹镇为著名的畜牧大镇,天堂镇成为县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太平镇以果品加工为主业,六祖镇以旅游业为特色,水台镇以花卉、水果产业占优,稔村、东成、车岗等镇成为我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基地。三是抓好园区规划。我县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抓好省道沿线各镇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要求有条件的镇建1到2个工业园区,构筑好项目承接载体,促进镇域工业发展。

  着力点在于优化投资环境

  在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的镇域内,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近年来我县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扶持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一是下大力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县城四大出口的改造,建立起与周边县市连接的便利交通网,提升了城乡电网的供电能力,完善了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二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上下一心思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在镇级财政实力薄弱、资本积累困难、政府投资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我县把推进镇域“三化”发展的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来。

  镇域“三化”发展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我县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心下移到镇、村,以此推动镇域工业的发展。要求各镇树立“工业立镇”思想,将各镇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各镇、村都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选派得力的领导干部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强化各镇抓项目的责任人,并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具体抓。各镇抓住珠三角经济

  区产业升级转移的机遇,利用好各种积极因素,引进县外的资金,促进了一大批项目上马。近年我县先后有欧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科健织造、华实松香厂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上马,不锈钢制品、雨具、皮具、针织服装、果品加工、林产化工等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镇域工业总量迅速壮大。去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28个,引进资金12.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全县镇域工业总产值达84.3亿元,同比增长19.5%。我县还先后获得“中国果品加工之乡”和“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称号。

  在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农业项目、城镇项目并上。近年来,我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以开展“大禹杯”竞赛活动为契机,抓好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建设,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几年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达到1.7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县还把城镇作为一个大项目来开发建设,按照“启动民资,经营城市”的思路,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相结合,运用现代市场经济手段建设城镇、管理城镇,推进城镇化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推进高尚住宅小区项目开发,并带动配套建设了一批桥、路、堤项目。目前,累计启动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0亿多元,使县城架构拉大了两倍多,人口增加了一倍,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县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在加快县城改造建设的同时,帮助天堂、六祖、稔村、车岗等乡镇进行道路、卫生环境改造。全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达10亿元,有力推动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8%。

  第三篇:镇域经济

  标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一)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之受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2003—2013年)的影响,2006年以来我镇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呈结构性回升态势。人口惯性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得不到有效增长。因此,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平抑人口出生

  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有效控制人口也把广大育龄妇女从繁重的哺育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经济发展中去。

  (二)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出生人口素质,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打好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首先必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筑牢人口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要大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特别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优生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实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服补叶酸等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措施和“优生促进”工程,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六项措施,推动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有效机制,大幅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而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为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注重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在人口结构方面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要认真落实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化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等五项措施,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总体看,目前我省人口仍属于成年型人口,但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必须未雨绸缪,及早积极应对。要加强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制定和落实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流动人口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的规模、频率和速度日益增大。要认真贯彻

  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农民工相关政策措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等要求,切实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加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机制,确保实现全国“一盘棋”、“三年三步走”(2009年省内“一盘棋”、2010年重点区域“一盘棋”、2011年实现全国“一盘棋”)目标。积极推进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员化、网格化和均等化,完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它是国家为加强和改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变“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所做的制度性安排,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实现重大转变的标志性举措,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农村产业政策及各项措施,对于农村能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努力求发展的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使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有了新亮点,迈出了新步伐。

  一、强化措施,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协调银行贷款,优先选择劳转项目,优先提供“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优先提供生产技能培训,二、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计划生育搞得好的贫困村,品税在“一村一品”建设中,提供政策支持,优先安排上项目,同等条件下提供政策扶持资金促其发展,使其生活不断提高;对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国债项目沼气工程建设中优先考虑建池,使其早受益、早发展、早脱贫。

  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它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影响和决定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要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是关键。就八寨镇而言,如果从这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看,经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长远和全局

  看,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仍然与之相距甚远,要想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同步甚至超越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来,八寨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聚精会神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立足于群众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建好两个支柱,打牢三个基础,实现四个突破,培育五个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通过抓基础、强后劲,调结构、促增收,使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努力打造新型文明小城镇,有效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一、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完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以水、电、路、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修建和改造了农田灌溉沟渠30余千米,改善了5000余亩农田的灌溉条件,解决了6400余人14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了农村电路电网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农村通达工程,乡村公路硬化改造80余千米,全镇自然村通路率达到98%;农村有线电视和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75%和97%以上。

  二、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五大基地和建好两个支柱、重点培育五个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目前,烤烟、畜牧两个支柱产业效益明显,五个特色产业正在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发展格局。

  三、集镇建设品位进一步提升,市场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发展路子,以建设“市场带动型”集镇为目标,以优化环境、规范市场、完善功能为重点,大力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集镇各主干街道的柏油铺设及水泥路面改造,完成了“四纵四横”八条街道的规划及前期开发工作,完善了大牲畜交易市场、农贸综合市场、市政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集镇整体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四、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非公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树立

  “无商不强、无商不富”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非公经济发展,使非公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目前,全镇非公企业已发展到了10余家,涉及农产品、木材、药材、建筑等行业。非公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而且还解决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群众增收,助推了镇域经济发展。

  从目前镇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追赶先进发达地区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还比较保守,因此,在推进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闯劲不足,投资、经营和发展的胆识和魄力不够,顾虑重重,不敢尝试,害怕承担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阻碍和束缚了发展步伐。

  二、基础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通过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夯实完善,全镇的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其基础建设总体水平仍然与之差距甚远,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发展后劲依然显得不足。

  三、产业化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群众增收,但从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学化程度不高,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专业化程度不高,特色经济、优势经济、龙头经济不突出。

  针对八寨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推进镇域经济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必须要结合实际,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做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推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才能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转变观念,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解不解放,观念更不更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镇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效。因此,在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进一步破除保守、落后的思想,坚决清除影响、制约发展的一切思想

  障碍,放开手脚,打破常规,大胆闯、大胆干,要有敢为人先、敢担风险的意识;其次要坚决摒弃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坚持自立更生,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机遇,依靠自身谋发展。

  二、依托优势,推进产业科学化调整。发展镇域经济必须要以产业作为支撑,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决定着镇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努力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建设水平,努力推进产业发展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提升产业档次与实力,实现产业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

  三、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强基础、增后劲作为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降低农村群众的劳动成本投入,加快发展步伐。

  四、城乡统筹,实施强镇带动战略。城镇对于聚集第二、三产业、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并利用好城镇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水平,优化城镇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以第二、三产业的聚集发展,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而增强城镇吸附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能力,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最终实现镇域经济的发展。

  五、龙头牵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镇域经济发展要靠产业来支撑,产业发展则需要龙头来牵引。因此,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力度,进一步壮大企业群,努力发挥聚集效应,以企业群的发展壮大来带动产业群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整体实力,大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精品,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效益。

  二、围绕“半小时经济圈”着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下一步,我镇将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小城镇向集约化发展。围绕打造“半小时经济圈”的目标,将公路、街道建设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以“整脏治乱”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安装,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美化、净化城镇环境,创建文明卫生城镇,2010年,我镇力争完成集镇三轮修编工作,继续抓好集镇中心通道建设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力争更多建设指标,为群众解决住房困难。

  通过招商引资大项目的带动,实现集镇扩容及城镇率的提高。如今,本庄的集镇功能和形象正日益提升,以集镇为中心的繁茂经济正逐渐复苏,并向四周不断辐射。据统计,每月由本庄镇发往广东、贵阳等地的猪、牛就有数千头,禽蛋上百万枚,同时,饲料、肥料、钢材等物资大批量流向周边乡镇,本庄作为石阡县西边经济贸易中心的独特魅力正在逐步彰显。

  第四篇:论镇域经济

  摘要:乐清市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块状经济和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乐清市镇域经济的发展,也使镇域经济发展出现非均衡现象。以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为理论视角,探索、解释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现实表现,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由不均衡走向均衡的合适道路。

  关键词:镇域经济发展;“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乐清市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凭借区位优势,走上了民营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小型化、多元化、产品特色鲜明的区域块状经济,有学者称之“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现象,而这种块状经济的承载体主要是镇级区域。所谓镇级区域(以下简称镇域)是指以行政区划确定的乡镇级别的地理空间,包括了建制镇和乡。县级区域是由镇级区域组合而成。探索镇域经济发展规律,对发展镇域经济、缩小镇域区际差距,实现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乐清市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之一,位列全国县市百强,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当前,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呈现

  非均衡发展现象,研究其发生规律,对乐清市镇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县域经济的最终均衡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乐清市镇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以“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为理论视角,探索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由不均衡走向均衡的合适道路。

  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瓯江口北岸。西北为雁荡山山脉,东南为海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①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现辖31个乡镇。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418.6亿元,工业总产值1087.92亿元,财政总收入5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68元,2010年,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乐清市名列第十五位。

  一、问题提出: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

  乐清市自1992年进行乡镇撤并工作、1993年撤县设市以来,镇域经济在民营经济和城镇化的支撑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有些区域依靠自身要素积累或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镇,而有些区域由于区位因素呈现出相对的衰落景象,镇级区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和差异扩大现象。

  (一)镇域工业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乐清以工业立市,②根据乐清市统计年鉴,1993年第二产业在国内在产总值的比重为58.4%,2009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60.4%。镇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了各乡镇的经济状况。当前,镇域工业经济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2009年,各乡镇工业总产值均值为362639万元,高于均值的乡镇有7个,比例为22.58%;低于均值的有24个,所占的比例为77.42%(见下页表

  1);其中,工业总产值超过54亿元的乡镇有4个,占12.9%,低于18亿元的乡镇有21个,占68.74%。2009年乡镇工业生产总值排位前四位为是柳市镇、北白象镇、乐成镇和虹桥镇,工业产值分别是375.6亿元、182.3亿元、129.6亿元、82.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9%,相比其他乡镇,工业经济聚集明显。在南片区域中,2009年县西8个乡镇③的工业总产值绝对数为754.5亿元,占全市

  总额的69.47%,如果再加上乐成镇,比例将达到81.42%。南片区域工农产值均值是中片区域的5.89倍,是北部区域的28.83倍(见表2),南片、中片、北片差距明显。因此,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塔”型结构。处于顶端位置是柳市镇,次之是3大集镇,再次之是7个乡镇,最下层的是21个乡镇;从空间分布看,镇域经济发展呈现“县西高于县东”特征,整体呈“南强北弱”格局。

  (二)镇域产业特色的非均衡分布

  块状经济是乐清县域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乐清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活跃的民营经济使各乡镇经济特色进行了分化,形成独特的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发展模式。这种“森林”化而非“独木”的经济集群大大促进了乐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其吸引力越来越强,使更多的同类企业加入到块状经济中来,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目前,乐清构建了以电器、电子、建工钻头、休闲服装、机械仪表、精密模具、造船工业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见表3)。柳市的电器、虹桥的电子,芙蓉的钻头、乐成的头盔摩配、虹桥和清江的精密模具、北白象和磐石的服装以及黄华和七里港的造船工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镇域人口的非均衡分布

  从户籍登记看,乐清市乡镇人口规模等级普遍不高,分布细碎,集中度不高,但镇域之间差距也是比较明显。2009年,各乡镇人口平均数为39512人,高于均值的乡镇个数为7个,占

  22.5%(见表4)。其中,人口超过10万的乡镇有4个,分别是乐成镇159552人,柳市镇108107人,北白象镇105779人,虹桥镇103799人;人口在4万~10万之间的乡镇有3个,所占比例为9.68%;人口在2万~4万的乡镇有15个,占48.39%;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镇有9个,占29.03%,其中人口最少是福溪乡6327人。

  2008年,四大集镇①集聚了477237人,以12.9%个数比例集中了全市总人口的38.96%。如果考虑外来流动人口的集聚和市内其他区域居民离乡居住但不变更户籍的现象,那么,四大集镇的人口集中度将更高。据统计,2009年全市外来流动人口567837人,其中四大

  集镇聚集了417238人,占全市73%(见表6)。另据保守估计,乐清市山老区人员外出人口约占当地人口的一半,其中有相当部分人群居住在四大集镇。

  (四)镇域城镇化进程的非均衡推进

  在城镇地理空间分布上,小城镇②分布非常集中。全市乡镇分布密度为2.63个/百平方公里,其中建制镇的分布密度为1.78个/百平方公里。三块平原面积为33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28.1%,集中了21个建制镇中的17个,平原地区建制镇分布密度为5.15个/百平方公里;乐成、柳市、北白象、虹桥四大集镇,均位于南部与中部的平原地区。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镇域间分布不均,乐盐片、柳象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2005年为31.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79.4%。表6表明,作为县域行政中心,乐盐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5.13平方米,远高于柳象片和虹桥片,但均在国家标准上限120平方米以内(见表6),而柳象片与虹桥片城市化进程尚待进一步推进。在小城镇的城市化质量方面,乐清市与温州市内其他县市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乐清人”对我市的城镇化建设普遍感到不满。近年来,虽然乐清市各级政府非常努力,但成效有限,城镇的发展呈现“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景象。

  二、理论综述:“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③

  缪尔达尔和赫希曼对区域不平衡增长的分析有某些相似之处,一些学者将两者理论称为“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高大伟、仵雁鹏,2005)。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不是同时发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地区由于某种最初契机,获得增长过程中早期优势(初始优势),就会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优势区域会因市场作用而持续累积地加速增长,并同时产生两种相反效应:一是回流(吸收)效应,表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受收益差异吸引而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结果造成落后地区的衰退,区域差距扩大。二是扩

  散效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出现一定程度的从发达地区又流向落后地区的现象。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回流效应总是远大于扩散效应,“市场力所起的作用是趋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差异”。由于循环积累因果的作用使经济在空间上出现了“地理二元经济”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时存在。怎样才能限制地区差异的扩大?缪尔达尔认为,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政府应通过不平行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那些有竞争优势的地区,然后通过这些地区的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为了防范积累性因果循环带来的地区差距扩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刺激措施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林元旦,2004)。

  第五篇:镇域经济汇报

  XX镇镇域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6月)

  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区、镇赴苏浙学习之后,我们对镇域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结合XX镇实际,认真研究镇域经济发展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措施,以利于强力推动镇域经济率先跨越发展。1-6月份,工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36%,占任务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76%,占任务14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8.35万元,同比增长21.5%;招商引资任务完成3.65亿元,占任务的182.5%;新增个体工商户69家,个体私营企业15家,占任务的77%。

  一、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再掀赶超跨越、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热潮。6月11日下午,立即召开党委政府成员会议,贯彻传达考察学习情况和领导讲话精神,研究在全镇学习贯彻落实方案。当晚印发学习材料260份。6月12日,组织全镇机关干部、各村两委成员、镇直镇办负责人、各企业负责人集中学习市、区考察期间的会议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高一大”工作总要求,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境界再提升,目标再拔高,落实再高效”的主题活动,进一步调整、理清工作思路,拔高工作目标,勇于担当,勇于实践,用学习的成果,强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发展。要求

  镇村干部,每天都要学习《莱芜日报》、1莱芜电视台报道的讲话和经验介绍,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先进促发展。第一时间,迅速在全镇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热潮。

  二、以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为第一追求,进一步理清思路,调高目标,实现镇域经济快速膨胀发展。对比江浙,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三高一大”工作总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研究确定了“东部电线电缆,西部新材料,南部新能源,北部生态旅游,中部加快城镇化”的产业及镇域发展布局,利用3年时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利税3亿元,5年之内,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利税7亿元,确保地方财政收入每年保三争四目标的实现,到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5000万元。在镇政府以东,打造占地1000亩的电线电缆产业园。努力建设山东省电线电缆特色产业镇,充分发挥科虹、振泰两大龙头作用,加大线缆相关企业的引进力度,牢牢抓住电线电缆这个牛鼻子,坚定信心,将产业集群打造好,将品牌做大做强,建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线缆制造产业基地,打造镇域经济发展“高峰”。今年在建的科虹线缆产业园,5万平方米的车间7月底建设完成,8月份安装设备,10月份四条中高压生产线建成投产,同时新开工建设6.6万伏橡套线缆项目,750千伏超高压立塔、7000平方米研发中心,着手核电电缆项目的规划设计。豪泰特缆项目2万平方米的车间7月上旬建设完成,8月份进行

  设备安装,9月份投产。在镇政府以西规划建设1000亩的新材料产业园。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和储备,实行捆绑发展,聚小成大,建立新型材料产业集群,打造镇域经济“群山”。目前,一期入园项目5个,2家已经投产,3家已开工建设,正在洽谈的还有7家,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引进中小企业30家,产值到达20亿元,利税2亿元。在南部三平洲村,建设新能源产业区。6月14日与中电(香港)集团公司主动对接,就施工便道、变电升压站、成立指挥部等事宜进行现场办公,加快项目推进。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2期实施,一期投资5亿元,建设33台风力发电机组,架设风力电网,计划于2012年7月开工,年底建设完成;二期投资5亿元,建设33台风力发电机组

  和风力变电站,计划于9月开工,2013年建设完成。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到50万兆,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将成为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典型示范工程。在镇政府以北,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区。依托青石关、齐鲁古道、平洲顶等历史遗迹,管家庄村与淄博天恒集团、大英章村与莱芜创富集团合作,就望鲁山等景区实施开发建设。重点围绕齐鲁文化、齐鲁长勺之战、中国八极拳基地、特色生态农业做好山区特色文化旅游的文章,建设莱芜北部旅游名镇。在政府驻地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镇。坚持双轮驱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定位于莱芜北部特色产业化重镇,集中精力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

  规划,按照30000人的居住规模来谋划XX的发展,当前重点围绕大项目搞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三、以深化落实为根本,将学习成果落到实处,强力推进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以市场化的思路深化落实。企业大发展,资金、人才、管理是关键,当前我们不仅关注企业投入、进度,更关心企业科学持续发展。为此,针对资金问题,我们鼓励企业通过市、区金融办规范运作上市及风投工作;针对人才问题,强化与名牌高校、研究院所加强联系,统筹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在镇政府以西规划建设占地100亩的人才集聚区,规划建设楼房20栋,专家公寓20栋,将公共服务资源向该区域集中,形成招贤纳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天然气、电力双线保障、标准化中心学校、卫生院及派出所升级改造等工程的实施,为企业发展创优氛围。通过土地增减挂钩为项目建设增加土地容量,今年西平洲挂钩试点已通过验收32亩,横顶村还未立项,已完成复耕土地39亩,同时东车幅、张家台、下崔等村前期工作已准备充分,立项批复后即可加快实施。

  以一线工作深化落实。围绕新目标和项目,结合实际,重新调整工作布局,要求党政负责人每天一个现场调度会,在一线发现问题,抓推进。镇“转提优保促”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对包项目责任人服务企业情况进行督查,并做好督查记录;实行包项目责任人“日总结、周汇报”,以督查促落实,确保包项目责任人扑下身子,搞服务、促进度。

  以作风转变深化落实。“治庸”,在一线提升能力,要求镇村干部摒弃自甘落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提振精气神,在项目一线学习帮办,增长才干。目前,镇政府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发展个体工商户和个体私营企业是各村重要工作内容,将发展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任务进行量化分配,明确任务目标,对完成情况一周一通报,同时作为年终实绩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让一部分具有经营能力的个人走上规范发展的路子,为壮大农村经济夯实基础。“治懒”,在一线服务项目,要求镇村干部摒弃畏难发愁、懒散落后的行为,务实勤政,在一线抓具体事,大事小事都要抓,沉下身子,踏踏实实搞服务。针对村集体发展困难、无集体收入的实际,为解决统筹发展问题,开展XX镇“五亩地示范田“工程,要求村两委,集体种植金银花、XX蜜有机桃、桔梗等经济作物,保证村集体正常办公经费不低于30000元。“治慢”,在一线提高效率,要求镇村干部摒弃效率低下、疲于应付、贻误工作的现象,立说立行,推进项目高效运转。“治蛮”,在一线改进作风,要求镇村干部摒弃服务态度差、沟通能力差、吃拿卡要的行为,严格按照“转提优保促”的要求,尽全力服务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篇三: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镇域经济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们镇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首先,我们的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其次,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再者,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餐饮业、物流业等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为镇域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

  在农业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优质种植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此外,我们加强了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工业方面,我们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工业园区建设,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产业集聚效应。

  在服务业方面,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我们加强了对餐饮业和物流业的扶持,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帮助农产品走出大山,打开市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总的来看,镇域经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农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工业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技术更新等问题;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服务质量等问题。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加强服务

  业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同时,我们还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镇域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镇域经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信在全体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镇域经济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四: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镇域经济年度考核报告

  一、经济总体情况

  本镇的经济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数据统计,本年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本镇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创新发展思路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决策。同时,本镇积极扶持农业农村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好平衡。

  二、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本镇以培育新兴产业为主要方向,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本镇,并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过去一年中,本镇共新增了30家高科技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有效改善了本地人民的就业状况。

  同时,本镇也重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镇的传统产业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本镇的纺织行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为本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

  本年度,本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主要包括改善交通运输条

  件、优化教育医疗设施以及城乡环境整治等方面。本镇成功完成了新建多条道路,并对现有道路进行了维修拓宽工作,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

  在教育医疗设施方面,本镇新增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初级医院,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此外,本镇还进行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对乡村及城市区域进行了改造美化,提升了生活环境质量,增强了本地居民的幸福感。

  四、农业农村发展

  本镇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通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措施,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本年度,本镇新建了农田灌溉系统和农村供水系统,解决了农田灌溉不足和村庄用水紧张的问题。

  另外,本镇培育了一批农业合作社,加大农产品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农民的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整个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本镇的经济发展。

  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本镇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相关工作。通过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增强了大气、水质和土壤的环境保护,有

  效改善了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此外,本镇还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新建了多个城市绿地和公园,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六、社会事业发展

  本年度,本镇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通过新建和扩建学校、医院以及养老院等设施,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此外,本镇还加强了社区建工作,提升了社区服务质量,加强了社会团结风险,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年度本镇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经济增长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这得益于本镇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全体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

  展望未来,本镇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同时,本镇还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为本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篇五: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乡镇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行政单位,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水平。本文将就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一、区域位置

  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首先与其所处的区域位置密切相关。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直接影响着乡镇的发展潜力和路径选择。例如,位于沿海地区或交通便利的乡镇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资源和商业机会,实现更快速的经济增长。

  二、人口规模和组成

  一个乡镇的人口规模和组成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规模决定了乡镇的市场规模和劳动力供给,而人口组成则反映了乡镇的产业结构和技能水平。人口规模过小会限制乡镇的经济活动和发展空间,而人口结构失衡也会导致乡镇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三、主导产业

  乡镇的主导产业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主导产业通常是乡镇的特色产业或经济支柱,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基于乡镇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市场需求,并与乡镇的发展定位相匹配。例如,位于农业区域的乡镇可以将农业产品加工和农旅结合作为主导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信网络、水利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乡镇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五、产业结构

  乡镇的产业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效率和稳定性。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乡镇在面临经济风险时的抵御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过度依赖某一特定产业可能存在着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乡镇应该积极发展多元化产业,降低风险。

  六、教育与科技

  教育和科技水平是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人才素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乡镇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政府应该加大对乡镇教育和科技的支持和投入,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

  七、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责任。保护生态环境是乡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乡镇应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乡镇的吸引力。

  结论

  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需要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区域位置、人口规模和组成、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教育与科技、环境保护等因素都会对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应加大对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乡镇的繁荣和发展。乡镇居民也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参与到乡镇社会经济建设中,共同推动乡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篇六: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经济发展科推动镇域经济稳步增长的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促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增长,经济发展科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就是我们经济发展科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汇报。

  一、总体情况

  经过我们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镇域经济在过去一年取得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全镇工业产值增加了10%,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8%,服务业务逐年攀升,贸易额进一步扩大。这些成果离不开经济发展科积极担当的角色,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取得的成绩。

  二、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科针对本地经济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计划。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优势产业上,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我们还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引进了10家知名企业,为镇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招商引资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经济发展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我们与外商投资开展合作洽谈,向他们介绍本地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惠。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招商引资政策,为来投资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

  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例如税务减免和土地优惠等。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本地投资兴业,而且已经有多个重点项目落户镇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市场开拓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经济发展科积极组织了多个行业的营销推广活动。我们组织了参加国内外展览会、举办行业峰会和商务洽谈会等活动,积极宣传本地企业和产品,并促进了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制定了市场开拓计划,鼓励企业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也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

  五、人才培养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科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们与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为本地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我们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这些举措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

  六、对外合作

  为了扩大镇域经济的影响力,经济发展科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我们与其他镇域进行友好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同时,我们还与周边城市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这些合作为镇域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经验和借鉴。

  七、下一步工作展望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镇域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稳步增长,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引导和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同时,我们将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和优化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总之,经济发展科将继续秉持“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镇域经济的稳定增长。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为镇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七: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镇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摘要:本文以镇的基本情况为主线,分别从地理位置、人口概况、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通过这份汇报材料,可以全面了解到该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镇,本镇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距离省会城市约100公里,交通便利,通行大型货车、客车和私家车辆。本镇建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也在不断完善。

  二、地理位置

  本镇位于XXX省YYY市,地理坐标为XXX,总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镇内有多条交通要道贯穿而过,便于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出行。同时,周边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

  三、人口概况

  截至目前,本镇总人口约为XX万人,其中男性XX万人,女性XX万人。人口密度为XX人/平方公里。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平衡,老年人口占比略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居民以务农为主,少数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

  四、经济发展

  本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主要以粮食、蔬菜和水果为主,年产值约为XX万元。近年来,镇政府积极引导居民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镇内还有少量的工业企业,主要从事轻工业生产,年产值约为XX万元。

  五、城市规划

  为了推动本镇的可持续发展,镇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近年来,镇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一座新市政府大楼和一座新医院,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社会事业发展

  本镇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投入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领域。目前,本镇建有一所中学、三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学生数量相对稳定。医疗方面,本镇有一家综合医院和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此外,镇内还有一座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七、环境保护

  本镇注重环境保护,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和建设生态美丽镇。近年来,镇政府加大了对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治理力度,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分类处理站,将环保工作纳入全镇城市规划。目前,本镇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呈现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八、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本镇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以上即是对本镇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推荐访问:镇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经济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