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农村公交的建议和意见(6篇)

发布时间:2024-09-18 08:13: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关于农村公交的建议和意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曹阳春;宁凌

  【摘

  要】Trafficfacilitiesconstructionisanimportantlinkinrural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alsoanimportantstrategyin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Fromtheperspectiveofpubliceconomics,thispapermakesasystematicanalysisofthemaincontradictionsintheprocessofruralpublictransportconstruction.Inthelightoftheexistingmajorcontradictionsinruralpublictransportconstruction,itisnecessarytosystematicallyestablishamultidimensionalruralpublictransportconstructionpromotionmechanism,byimprovingthesupplyandconstructionsystemthroughoverallcooperationandlinkage,stabilizingthesupplyandconstructionelementsthroughmulti-dimensionalmainbodyparticipation;tohelpalleviatemajorcontradictionsinruralpublictransportconstructionandtoimprovetheoveralllevelofruralpublictransportconstructionbyensuringtheeffectivenessofsupplyandconstructionthroughscientificgovernmentregulation;toletthepeasantmassesparticipateintheprocessofsharingthereformresults,enhancethewell-beingofpeasants,andthuspromoting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交通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进行系统分析,指出需要系统地建立多维度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促进机制.最后提出建

  设农村公共交通的具体对策:整体协作联动,完善供给建设体系;多维主体参与,稳定供给建设要素;科学政府管制,保障供给建设成效.

  【期刊名称】《世界农业》

  【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7页(P49-54,123)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公共交通;公共经济学;主要矛盾

  【作

  者】曹阳春;宁凌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湛江52408【正文语种】中

  文

  1问题的提出

  “三农”问题从2004年开始,连续15年被中央1号文件所聚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生计,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方针,确定了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下,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发展的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的突出矛盾,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空巢化、留守儿童等日益严峻的农村社会问题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带来了巨大挑战。

  交通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被作为政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

  平甚至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指标和提升路径。2015年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提出“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战略中,强调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状况,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鼓励发展镇村公交。

  除了政府层面的关注,学界也对农村交通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包括重要作用、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等方面。交通设施用地在建设用地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广西龙州为例,2011—2016年,交通设施用地面积增加79.63hm2,增幅28.03%,占总建设用地比重由2011年的5.57%上升到2016年的6.48%,占建设用地增量的15.49%[1]。当下的农村交通状况存在如下共性问题:一是缺乏科学规划,质量良莠不齐,养护工作缺位;二是工程强度偏大,回报周期漫长,资金筹措困难;三是工程征地困难,经费支撑不足,路线布局不优;四是公共交通薄弱,营运成本偏高,人口经济制约[2]。针对农村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规划设计,理顺工作机制;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推动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3]。农村公路的养护缺乏稳定的财政支撑,针对特殊情况,可以采取农村公路自治维护制度,以村为单位对村内公路展开维护工作,交通部门定期对公路养护质量进行考核,对养护工作突出的村落进行物质和荣誉奖励;同时应不断提升村民的公路养护意识,减少运输工程中对公路的损害,对大型货车设置限行措施,并禁止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公路晒粮和占用道路等行为[4]。

  已有对农村交通的研究较多关注村道、农村公路等道路设施的建设和养护,而交通问题的系统研究除了道路问题之外,还应涉及交通工具状况和交通运行体系。此外,已有研究更多的是对农村交通状况的表象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农村交通运输对象的经济性原理分析尚不多见。本文以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公共经济学视

  角分析其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公共交通系统的对策建议。

  2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的主要矛盾解析

  2.1农村公共交通的正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矛盾

  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非一致性。当仅从个人或者自身利益出发,而忽略外部效应给其他人带来的效益时,所做出的决策会使资源配置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5]。带有正外部性的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劳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收益,除了直接享受到物品或劳务的消费者,其他群体也会得到额外收益。

  农村的公共交通建设,除了考虑当地村民的需求,还应涉及非本地村民的交通需求,如外地来探亲的群体、途经的旅客及受连入公路网影响的人群。通过市场均衡的供需曲线可以反映这一现象。从图1可以看到,公共交通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在U点相交,在U点的均衡收益和投入分别为20元和70万元。因为存在外部边际收益(MEB),在U点70万元的投入不是最有效率的,需求曲线D反映的仅仅是当地村民自身可以从公共交通中所得到的私人边际收益(MPB=20元),加上外部边际收益(MEB=20元),当投入70万元时,实际的社会边际收益应为私人边际收益与外部边际收益之和,即40元(MSB=MPB+MEB)。考虑到外部边际收益(MEB)的影响,原来的D=MPB需求曲线应向右上方平移20个单位的垂直距离,并被MSB曲线所取代。这时候MSB与MSC相交于V点,公共交通的社会边际收益(MSB)与社会边际成本(MSC)正好一致,从而得到公共交通效益的最佳状态,公共交通的最佳投入点应为100万元。

  当公共交通的投入从7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时,就会得到相当于ΔUZV面积大小的社会净收益,与此同时,向消费者收取的费用也会由原来的20元降至8元,与市场需求曲线上的H点相对应。在这一价格水平上,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需求量

  刚好是100万元的最佳水平。从中可以得到结论:当忽略公共交通的正外部性时,其投入和供给将会呈现不足态势。

  图1公共交通的正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2.2农村公共交通的公共产品属性与政府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

  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出发,公共交通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及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在政府的主导下运作。

  农村的村道建设在近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年末全国通公路的乡镇比例达到99.99%,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比例为99.39%,同比提高0.38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比例达到99.9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比例为98.35%,同比提高1.66个百分点。村道建设的覆盖性日趋完善,但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却严重缺位。一方面,村道建设的财政压力已经是当地政府的沉重财政负担,日常养护工作的费用难以支持,资金供给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村民、村政府缺少公路养护意识和养护知识,养护运作能力缺乏。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所带来的农村“空心化”及“老龄化”,农村的交通工具和交通体系消费需求减少且分散,私营的交通体系逐步减少甚至消失。村民出行多依靠自家电瓶车或者私家汽车,从城镇到农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线出现断裂。

  当下的农村公共交通存在着公路养护建设工作不足、公共交通工具缺位和公共交通体系运作失效的问题。由于农村人口的分散化程度大,交通建设成本高、收益少、回报慢,供给和需求的效益差异使得私营机构缺少进入兴趣。而农村公路结构中,大部分以村道为主(表1),以安徽省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为例,交通运输部和省财政对农村道路的补助资金为每千米10万~20万元,超出部分由地方政府自行承担,实行先建设、再补助的政策。除了建设成本之外,公路养护费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提供、公共交通体系的运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存在

  较大的依赖性。

  表1农村公路里程及结构

  单位:万km年份农村公路里程县道乡道村道2013378.4854.50109.00214.742014388.1655.12110.63222.452015398.0655.33111.46231.312016395.9856.21114.72225.052017400.9355.07115.77230.08数据来源:《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受到限制,财力紧张,承担的建设责任和支出压力增大[6]。地方政策财政压力所带来的供给能力不足与农村公共交通的公共产品属性之间的矛盾,是当下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城市与农村公共交通设施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通过洛伦兹曲线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出这一现象。

  图2公共交通供给洛伦兹曲线

  2.3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中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的矛盾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不同经济个体掌握着程度不同的数量和质量上的信息[7],占有较多相关信息的一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另一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逆向选择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因为一方比另一方掌握较少的信息,从而承担了较高成本的现象。

  在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中,政府无法直接提供服务,需要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建设运营。企业对其所提供的公路建设、交通工具购置、交通运行体系的质量、性能和成本状况等方面具有信息优势,而政府对有关信息了解得相对较少,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并且由于公共交通的公共产品属性,直接消费者是地方村民,缺少市场的灵敏反馈与激励机制。政府在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对企业的建设水平信息的了解处于劣势地位,只了解市场的平均水平,只愿意按照平均质量支付价格。这样,高水平的企业难以接受政府给出的平均价格而退出市场,市场的整体平均水平会随之下降;

  相应地,政府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降低,迫使更多水平较高的企业退出公共交通建设市场,极端情况下,市场上只剩下大量低水平的建设企业。

  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会使水平低的企业挤走水平高的企业,造成公共交通建设水平降低的局面,这种逆向选择带来的问题可能会使得市场被破坏,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出现市场失灵的局面。

  2.4农村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间的矛盾

  市场失灵指的是由于许多因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呈现出低效率运行的一种非理想的状态[8]。政府对市场失灵采取政府管制的手段,针对存在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现象,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从而达到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目的。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理论密切联系[9],公共选择理论提出政策制定者同样为经济人的假设,含有理性和自私的特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因此产生的政府失灵现象表现为公共决策的失效、组织机构的低效率、政客寻租活动等形式[10]。

  农村公共交通的公共产品性质使得其无法由竞争市场自由提供,只能由政府主导建设,且受政府委托提供服务的相关企业也受到政府的管制。在政府管制体制下,农村公共交通的建设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缓解了市场失灵下资源配置的不公正。

  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中的市场失灵问题通过政府管制得到改善,但是也会产生政府管制被“俘虏”的政府失灵现象。管制俘虏理论指出,政府管制者的利己动机和受管制企业的寻租等手段,使得政府管制效率低下,甚至成为企业追求垄断利润的一种手段[11]。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例,工程建设大部分以村为单位,工程量小而分散,如果通过工程招标形式,首先需要进行规划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村政府带来资金和技术压力,而且工程规模小,难以达到招标所需投标单位数量要求,实施难度大,很多的村道建设是村政府自己承包给小工程队或者私人。由于对地方政府管制

  的监督机制处于缺位状态,寻租现象时有发生,带来公共交通建设供给效率较低和低质供给的问题,产生资金及资源的浪费,资源配置呈现扭曲状态。

  3多维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促进机制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工程,能够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改善,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提高中国城乡整体发展水平,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相互掣肘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针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中现存的主要矛盾,需要系统地建立多维度的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促进机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3.1整体协作联动,完善供给建设体系

  (1)系统布局,完善公共交通运作系统。农村公共交通的系统建设,除了公路的硬件建设外还应包括交通体系的软件建设。首先,在农村公共交通的战略规划中,要继续完善农村公路的基础建设,优化农村公路的路线设计,增进农村公路的通达程度,提高农村公路的质量基础,完善农村公路的配套设施。其次,应该加入包括公共交通的班车供应、发车制度等交通体系建设任务。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建立起恰当的定点定时公共交通发车机制,并根据农忙、节假情况,适当增减班车频次,让村民享受到公共交通所带来的便捷服务,也有利于促进村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提升。

  (2)层次明确,建立政府分类供给机制。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以基层政府为直接责任人,上级政府为主要引导者。为了促进建设过程中的责任明确和效率提高,应该立足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健全各级政府分类供给体制。其中,中央政府负责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的政策引导、统筹布局和专项资金支持;省级政府负责省域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的战略规划,配比中央专项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市县级地方政府负责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中央、省级和地方资源;基层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公共交通建设。

  (3)整体联动,建立地方协力建设模式。农村公共交通的建设以村为单位进行责任划分,但是公共交通体系却是一个整体联动的系统。基层政府应该在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合作与体系融入。通过多个村庄公共交通的建设合作,整合分散的工程对象资源,提高工程的建设规模,从而可以通过招标建设的形式寻求高质量的建设单位,提高建设质量和优化造价成本,避免村际交接处的建设脱节情况。交通体系的合作融合可以打通村际之间交通网络,满足村民的交通需要,提升区域整体的发展竞争力。

  3.2多维主体参与,稳定供给建设要素

  (1)多维融资,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工程庞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多方参与的融资保障机制。一是寻求政府农村交通建设项目的专项支持,合理利用财政资源;二是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和规模,通过利用货币政策,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和较低再贴现率;三是引导政策性银行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2)政企合作,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针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地方财政压力吃紧的状况,可以通过应用和推广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交通建设中来[12]。PPP模式是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授予社会资本特许经营权,遵循平等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建设合作。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交通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地方政府应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政策帮扶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交通建设领域,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农村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供给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3)科学维护,保障交通长效运作模式。农村公共交通建设重建设、轻养护的问题普遍存在,不合理的使用和缺乏维护,导致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造成资

  源的过度浪费。因此,完善农村公共交通养护工作势在必行,应提高对公路养护的重视程度,设立“路长制”的公路养护负责人制度,加强民众公路养护知识的公益宣传,对工作突出的村庄实行奖励机制,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吸引村民、村集体参与所辖地区的公路养护工作。针对公路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已有交通基础上,对公路进行改造和扩容,实现公共交通的存量维护与增量发展有机地结合,切实达到有限资源合理集约利用的效果[13]。

  3.3科学政府管制,保障供给建设成效

  (1)管制有道,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指针对公民的公共需求,政府能有效行使行政权力,发挥行政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性涉及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和供给效率[14]。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决策制定者和战略推进者,首先,要全面精准地把握辖区内农村公共交通的基础水平,切实了解地方公共交通资源状况;其次,要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服务能力,使之能够统筹和整合区域内的可利用资源,把控区域内农村公共交通的建设布局,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作出正确、精准、切合实际的指导规划。

  (2)规范使用,建立资金监管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是寻租现象的高发领域之一,是监督力量应主要投入的关键领域[15]。为了避免有限资源的流失和不当使用,各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财政部门要精准掌控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大对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应建立农村公共交通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对建设资金的动态管理,完善财政补贴和报销费用的透明程度;其次,各级政府间要明确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的资金配比,保障建设资金到位;第三,建设单位要定期向上级单位及主管财政部门汇报农村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的财务审计情况。

  (3)系统考评,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由于建设周期长、耗资规模

  大、利益主体多元,对其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提升建设质量水平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增加考核评价的内容,加入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建设质量、服务水平等考核内容,并加强工程建设的技术检测水平;其次,完善考核评价的对象,建立覆盖建设企业、社会组织、地方政府、上级政府等的全面考核对象体系;第三,扩大考核评价的主体,把当地居民、周边居民、公共交通消费者等主体的意见感受纳入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的评价体系中;第四,落实考核评价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工程延误、寻租腐败、虚报资金等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和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李怡,刘正佳,李裕瑞.边境贫困县建设用地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以广西龙州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8):1291-1303.[2]王浙芳,周珂.新农村视域下沿海地区欠发达乡村交通现状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8(25):46-48.[3]万众.广东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3):1-3.[4]张艳敏.农村公路规划与建设管理养护问题研究[J].交通世界,2018(19):34-35.[5]潘明星.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7.[6]李楠楠.论地方财源建设的困局破解与法治保障[J].当代经济管理,2018(10):1-17.[7]刘宇,金升平.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众筹投资风险研究[J].管理现代,2018(5):23-26.[8]鲍金红,胡璇.我国现阶段的市场失灵及其与政府干预的关系研究[J].学术界,2013(7):182-191+311.[9]布坎南.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M].上海:三联书店,1988:155.[10]李枭.政府失灵理论视角下房地产政策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11]黎霆.试析我国石化行业的管制俘虏现象——从茂化实华停产风波看石化行业垄断的维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7-41.[12]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9):82-95.[13]范昕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8,34(9):70-73+96.

  [14]梁佐红.山东省省管县背景下的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15]范子英.转移支付、基础设施投资与腐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2):179-192.

篇二:关于农村公交的建议和意见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的建议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交通工具老旧以及人员设施匮乏,导致农村地区的居民出行困难,甚至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制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出行便利度,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农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交通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车站、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农村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运输能力。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交通的维护和管理力度,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有序运营。

  二、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

  除政府投入外,还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交通事业。政府可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交通领域,投资兴建农村客运站、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以及购置先进的交通工具,提高农村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和舒适度。

  三、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农村公共交通的环保性

  在农村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应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等环保型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通过政府鼓励政策,推动农村公共交通企业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提高农村公共交通的环保性,降低农村地区的碳排放量。

  四、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的农村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交通企业的监管和管理,规范和优化农村公共交通的运营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对农村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五、积极宣传农村公共交通政策,提高农民对公共交通的认知和接受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公共交通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对公共交通的认知和接受度。通过举办农村公共交通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农村公共交通体验活动等形式,增强农民对公共交通的信任感和使用意愿。

  六、充分发挥农村公共交通在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农村公共交通作为一项基础性公共服务,对于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当将农村公共交通纳入扶贫开发规划,充分发挥农村公共交通在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还可以鼓励农村公共交通企业开展送货上门、代购服务等多元化经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七、加强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优化区域交通网络

  政府应当支持城乡公共交通的互联互通,加强农村公共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衔接,形成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城乡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增强农村居民到城市的出行便利度,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是关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的大事。政府应当加大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优化管理服务、提高宣传普及程度、充分发挥作用,并加强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为农村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农村公共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农村公共交通的支持与推动,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三:关于农村公交的建议和意见

  

  交通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客运的调研报告

  市交通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破解发展难题为突破口,树立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针对农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实际问题,于4月22日至24日组织局机关、运政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就如何加快农村客运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此次调研采取听、看、想、问、议的方式,以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对“农村客运发展的现状;具备通行条件的乡

  镇

  、行政村客运班线怎样才能‘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农村群众对出行的要求;当地党委、政府对农村客运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对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五个方面的内容,充分听取了县

  区

  交通局、乡

  镇

  、村委会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推丘”工作经验、新平县扬武镇农村客运试点经验,剖析在农村客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客运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市现有公路16364.2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2.7公里,一级公路77.75公里,二级公路239.98公里,三级公路1017.97公里,等外公路453.33公里。

  全市75个乡镇,实现公路通达的75个,占100%;实现公路通畅的66个,占88%;已开通客运班车75个,客运班车通车率100%。全市667个行政村

  含社区,实现公路通达的364个,占54.5%;实现公路通畅的195个,占29.2%;已开通客运班车41个,客运班车通车率62.6%。

  全市共有农村客运班线176条,营运客车1976辆,其中公交车354辆,客车1622辆;农村客运站43个,其中:建好经验收并投入使用的16个,建好未验收的18个,正在建设的9个。

  二、存在问题

  由于我市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居住分散以及农村交通建设基础差、起步晚等原因,全市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滞后,供给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行业运营粗放、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突出,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

  责任不明,机制不全。一是各县

  区

  、乡

  镇

  政府对农村客运发展的主体责任不明确;二是农村客运发展机制体制存在问题,运管部门与交通部门管理权限、职责不明确;三是农村客运不仅仅是业务部门的工作,仅靠交通、运管部门无法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政府、企业、车主在农村客运发展中的责任、作用、关系没有理顺,行业难管企业、企业难管车队、车队难管车主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

  与农村客运建设相配套的法规滞后。一是政府扶持农村客运的措施需要法规为依据;二是行业管理部门概定非法营运、对非法运营处理需要相应法规支撑。

  三

  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狭窄、坡度较大、通行条件差,达不到开通农村客运班车的安全条件。

  四

  农村客运站存在的问题。已建完工的农村客运站因政府补助资金不到位、进站车辆少、运营成本大、效益低等客观原因,现有18个末验收投入使用。而投入少、见效较快的招呼站、候车亭建设进度及广度明显滞后,已建完工投入使用的部分招呼站、候车亭选址不合理,农民群众到站、亭候车的人少。

  五

  农村客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对“路、站、运、管、安”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有待重新认识,从新平县扬武镇试点经验来看,由客运企业承担养路、修路、建客运站的责任,客运企业将面临无力经营的困境;二是大部分经营车辆产权属于个人,客运公司对车辆无产权,挂靠经营现象普遍,经营主体分散,客运公司不能对车主实施全程监管,造成经营者超载、超范围运营;三是农村客运车型不适应农村赶集随车带货的需求;四是运力与运量矛盾,赶集时运力不能满足农民出行的要求,不赶集时运力过剩;五是费改税后,非法运营依然存在,导致农村客运经营者效益不高,这是影响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的长期问题;六是经营者所持公安交警部门颁发的行驶证上“所有人”为个人姓名,“使用性质”为非营运性。原因是运政管理部门按照当地政府鼓励班线客运集约化、公司化要求,农村班线主要是许可给公司

  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而经营者不愿变更是为了节省过户交易税、车船使用税、交强险、承运人责任险等费用。七是客运公司对驾驶员的教育管理不到位,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只注重经济效益,服务意识差,对乘客态度不好,遇到携带行李多的乘客不愿搭乘,同时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八是农村客运经营范围不好把握,赶集日运力不足时,需要统一调配车辆,经营者为了经济效益,不愿空驶,沿路揽客,容易与班线车发生冲突,而引发矛盾。

  三、对农村客运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一

  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完善扶持农村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村客运服务,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和线路公交化改造,推动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更加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一项“兴农村、助农业、富农民”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一项促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各县

  区

  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把加快农村,妥善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点工作,统筹兼顾、系统安排、努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安全、经济、便捷出行。

  二

  发展目标

  着力提高农村运输供给能力、农村客运安全监管能力、农村运输发展能力、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促进农村客运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市场规范有序、路站运协调发展。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市具备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开通农村客运班车,经济较发达乡

  镇

  、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山区乡镇、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85%。全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基本完成,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客运安全和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

  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各县

  区

  政府是农村客运发展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村客运发展领导小组,制定本县

  区

  加快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扎实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工作顺利开展。

  2、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通过优化结构,在保持运力适量增长前提下,把发展的重点从“量”的增长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

  3、坚持“路、站、运、管、安”一体化原则。农村公路是农村客运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客运场站是农村客运发展的重要平台,“路、站、运、管、安”是农村客运网站的五要素,把客运场站建设与公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促进农村客运协调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走群众路线原则。要充分借鉴丘北经验,但不搞一刀切,全市不搞统一标准,而要区别坝区、山区、半山区、贫困地区等不同情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当地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5、坚持经济实用、布局合理、方便百姓、原则。农村客运站建设,既要经济实用,满足需要,又要合理确定的规模,防止贪大求洋,避免造成浪费。

  6、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原则。必须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重在治本、重在建立长效机制,要把解决农民的出行不安全问题与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统筹考虑,保障便民、利民、和谐发展。

  四

  基本思路

  1、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各县

  区

  、乡

  镇

  政府对本地区农村客运发展负领导责任,应成立由政府牵头,交通局、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工商局、地税局、劳动保障局、信访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加快农村客运发展领导小组,要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特别是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在农村客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县

  区

  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负责打击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非法载人和车辆沿街乱停乱放行为,负责对农村客运车辆的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管理;安监部门负责参营企业和经营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客运站建设资金的筹措和财政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发改部门负责农村客运运价拟定及监督实施工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客运行业管理工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农村客运发展的各项任务。对工作停滞不前的县

  区,市政府将停拨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和农村客运财政补助经费,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体系。

  二是客运组织公司化。为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规范农村客运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以现有运输企业和现有运力整合组建运输企业

  以县、乡镇为单位

  为农村客运经营主体的农村客运服务体系,对农村客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县与乡镇、乡镇与乡镇、村与村的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输。引导、鼓励、支持现有农村个体客运经营户采取股份制、合作制、联合、重组等形式,逐步实现公

  司化经营。从事农村客运的运输企业,须在乡镇设立服务机构,占营运车辆51%以上的产权。建议各级政府帮助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减免相应的税费

  如交易税、过户手续费等,减少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以提高其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可根据旅客流向、流时、流量等规律性变化,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定的经营区域内灵活调整经营方式,采取专线经营、公交化经营、循环经营、区域经营等不同方式营运,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旅客出行的需要,对旅客较多的乡镇应增开“早进城、晚归乡”客运班车。

  三是客运车辆层次化。鉴于我市山区县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未通公路的村组比较多,应该主要满足人民群众“走得了、走得安全”的基本需求;平坝区县农村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路网相对完善,百姓对出行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要求较高,要在保证农民群众“走得了、走得安全”基础上,鼓励支持运输企业根据旅客和市场的需要,合理调整农村客运车辆车型、档次等,稳步改善服务质量,在“走得好、走得舒适、走得便利”上下功夫,适应不同层次旅客的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营效益。

  四是规范农村客运线路许可。运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县域农村客运线路和运力投放规划,完善农村客运线路许可机制,依法做好农村客运线路审批和运力投放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在接到申请经营农村客运班线时,应及时向当地交通局提出书面请示,交通局向当地政府加快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织安监、交通、公安交通管理、农机等部门进行实地勘察,坚持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在得到县

  区

  农村客运领导小组同意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方可作出经营许可,对确认不具备道路交通安全通行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退回经营申请并说明原因。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区间网络化、镇村辐射化、布局合理

  化”的原则,以现有运力为主,根据不同客运线路、客源分布情况采取延伸现有客运线路、调整班车的运行线路或新增客运线路班次等方式,采取专线经营、区域化

  以乡镇为区域

  经营,允许经营者开行定线日班车,隔日班、周班、赶集班或其它适合农村群众出行需要的班次等多种营运方式。

  五是科学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要按照**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当地乡

  镇

  布局、人口分布、道路情况、经济条件等实际,逐级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县级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县级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县级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应当与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有效结合,突出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农村客运线路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等重点。要统筹城乡客运网络和站点。引导城市客运车辆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六是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农村客运站点设计、建设要严格执行省交通厅颁发的XX省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要求标准,根据农村客运的特点,

  本着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址,科学设计,降低农村客运站、招呼站的建设成本,建设一站多功能,经济实用,规模适中,方便适用的农村客运站,确保建成后能顺利经营。

  加快农村客运招呼站、候车亭的建设,其设计在遵循美观、适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地域气候特征、治安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制作材料、安装工艺上,突出经久耐用、抗外力破坏、易维护的特点,建议统一招呼站、候车亭的建设标准和规格。

  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多种形式,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客运站点建设。

  根据交通部关于落实农村客运站项目计划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的通知:在农村地区和公路沿线建设候车亭或招呼站,所需的资金由当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建议市政府对招呼站建设每个补助3万元,当地县政府补助2万元。

  2、实施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扶持政策

  一是明确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扶持范围。针对农村客运相对干线客运和城市客运经营效益教差、公益性强等特点,按照“多予少取,放活让利”原则,实施加快农村客运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支持力度。扶持范围包括:除国省干线外,专营县到乡镇、乡镇到乡镇、乡镇到村、村到村的农村客运车辆。各县区人民政府及财政、公安、交通、城建、税务、物价、工商等相关部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农村客运发展。

  二是强化农村客运资金扶持措施。市财政每年根据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中央转移支付燃油税的力度,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71号

  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若干意见

  云政发200921号

  的要求,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支持农村公路和乡镇农村客运站建设,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各县

  区

  政府要将每年的农村客运发展和站点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相应补资金。

  三是完善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土地扶持政策。农村客运站及发车点

  含行政村候车亭

  或招呼站

  属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国家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政策,对符合规划的项目以划拨用地方式提供建设用地。

  3、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

  一是完善农村客运管理体制。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律发展”方针,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管理。要强化市场后续监管,落实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实施违章记分和经营年限制,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二是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各县

  区

  人民政府应指导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工作责任,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客运企业及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育培训,使其熟知运输法规知识,自觉遵守运输管理和安全营运的有关规定,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承运人责任险等各种保险

  或交通安全统筹,增强对各种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置、赔付和抗风险能力,树立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意识,做到规范经营。要突出抓好运价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客运经营者规范执行各项服务标准和客运安全制度,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规范的运输服务。建议各县

  区

  农村客运车辆应统一车身标识,颜色,在车身喷印“农村班车”字样和监督投诉电话,并在道路运输证“备注”栏内注明“农村客运”事项,司乘人员统一挂牌上岗。

  三是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强以对农村客运安全的源头管理,严把经营者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严把农村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关,严把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关,凡始发、到达及途经地有客运站的必须进站经营,客运经营者不得以任何的理由不进站经营,客运站经营者不得拒绝营运客车进站经营。要监

  督检查农村客运的经营行为、运行安全、票价执行、服务质量等,实行农村客运安全、质量、服务、信誉的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公安交警和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强和规范农用车管理,依法禁止货运机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从事客运,严厉打击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客货混装以及无牌、无证、无照非法营运和超限超载、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运输市场的良好秩序。

  四是加强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管理。严禁道路运输经营者非法倒卖、转让、出租道路客运经营权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对擅自转让、倒卖倒买道路客运经营权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坚决严肃查处,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资格。

  4、落实安全措施,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一是建立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县

  区

  人民政府牵头,乡

  镇

  人民政府负责,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交通安全协管、乡镇派出所、村委会干部职工的作用,强化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二是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度。从维护农村稳定和保证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深入贯彻国家、省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把日常监管、安全教育和指标考核等结合起来,层层签订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基层。

  三是强化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措施,严把农村客运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和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关。杜绝非法运营,严防病险车辆上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驾乘人员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经营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有关规定。

  四是逐步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各级政府、交通运输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事故多发地段和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力度,增设必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技术状况和防护条件,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五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照“四不放过”和“惩治并举”原则,准确界定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各县

  区

  、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客运安全工作的管理,将其作为县

  区

  、乡

  镇

  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实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各级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加强对农村客运的管理和检查,防止报废车辆、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安监部门要督促客运经营业户按要求交纳风险抵押金。公安、交通部门要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超员超载行为,减少农村客运安全隐患,并监督农村客运经营者依法办理承运人责任险,农村客运车辆第三者责任险,提高农村客运的抗风险能力,同时相互配合,加大对货车、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机动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非法客运的打击力度,为农村客运创造和谐平安的环境。

  5、强化舆论宣传,为农村客运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各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农村客运发展的宣传报道,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国家和我市加快客运发展的方针政策,发掘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客运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我市农村客运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欢迎下载交流

  谢谢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篇四:关于农村公交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开通公交班线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们是

  村的村民,我们申请为我村开通到XXXX公交车班线,理由如下:

  由于

  没有发往我村的公交车班线,村民回村或者去市区,往往需要自己打车,打车的费用比较贵,对我村居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我村现有村民人,每天需要前往市区人员达

  人。由于我村的没有公交车班线,而居民又需要出行,就给那些没有营运手续的车辆有机可乘,只是这样,对我村村民的人生安全没有保障。

  因此,为了方便我村村民出行,进一步完善我是交通运输线路,我们恳请上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为我村开通公交班线。

  申请人:

  年

  月

  日

篇五:关于农村公交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公交调研报告

  农村公交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农村公交是农村地区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群众的出行便利性、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公交的运营现状、问题与挑战,为推进农村公交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

  1.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2.范围:选择了某县农村地区作为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农村公交现状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公交车辆数量不足,线路覆盖不全,运行时间有限。公交车的运营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无法满足农民日常出行的需求。同时,还存在着车辆老化、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营质量。

  2.农村公交需求与问题

  农村公交需求主要包括上下班、购物、医疗、探亲等方面。调研发现农民对于公交车的需求较多,尤其是对于在季节性农忙时期的需求更为迫切。农村公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线路规划、车次不足、运价过高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群众的出行不便和公交运营质量下降。

  3.政府角色与服务水平

  政府在农村公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在执行中存

  在着一定的问题。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公交的监管不够严格,对公交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农村公交的认知度,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农村公交在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农民对农村公交需求旺盛,政府在公交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需要加强。

  2.建议

  (1)增加投入力度:政府需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公交的服务质量和车辆数量。

  (2)优化线路规划:根据农民的出行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公交线路,提高线路覆盖范围。

  (3)加强宣传:政府和公交企业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村公交的认知度,培养农民使用公交的习惯。

  (4)提高政府监管和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公交的监管,加大对公交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公交企业按照规定履行职责。

  以上是本次农村公交调研的报告,希望能为推进农村公交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篇六:关于农村公交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老年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建议和意见

  尊敬的相关部门领导:

  我是某市市民,我对老年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给老年人提供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福利政策,能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品质,同时也能够促进城乡公交的发展和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我在下面将详细解释我对这一政策的建议和意见:

  一、老年人优待政策应该更加全面和普及化。

  当前,部分城市已经实行了老年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政策,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没有实行这一政策。我认为,老年人优待政策应该更加全面和普及化,覆盖更多的老年人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较差,更需要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帮助。因此,我建议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老年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政策,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二、老年人乘车的舒适度和便利性需要提高。

  老年人乘坐城乡公交车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一些城市的公交车并不是特别适合老年人乘坐,座位不够宽敞,上下车不够方便,有些车辆并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车厢或者专座。我建议相关部门在购置新车和改造老车的时候,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增加专门的老年人座位和专座,提供更加宽敞和舒适的车厢,方便老年人乘坐公交车。

  三、老年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需要更好的宣传和服务

  目前,一些老年人并不了解自己有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优待政策。有些老年人不知道怎样申请优待卡或者是身份证,有些老年人虽然知道优惠政策,却因为流程繁琐或者时间成本高而放弃了申请。因此,我建议相关部门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各种媒体、社区宣传活动等方式,把老年人的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政策宣传给更多的老年人。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在办理申请的流程上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例如开设便民服务站、延长办理时间等,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方便地申请到优待卡。

  四、建立老年人乘车服务热线和投诉渠道

  老年人乘坐城乡公交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车辆拥挤、无座位、乘车安全等问题。因此,我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老年人乘车服务热线和投诉渠道,让老年人能够及时和方便地反映问题,让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公交车驾驶员和乘务员的培训,让他们更加热情、周到地为老年人服务。

  五、老年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是社会责任和共识

  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给老年人提供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福利政策,是社会责任和共识。因此,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老年人的交通出行问题,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让老年人能够更加便捷、舒适地出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能够促进城乡公交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老年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谢谢!

推荐访问:关于农村公交的建议和意见 公交 农村 意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