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4篇)
篇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关于深化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付森
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21期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把发挥财政职能、推进财政改革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财经战线的具体体现,也是今后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笔者从新时代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新内容、新任务出发,对深化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改进预算编制方式,不断规范预算编审
按照《预算法》要求,实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理念的根本转变,突出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透明度。一是扎实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编制。合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计划,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纳入部门预算,并将预算细化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和经济分类项级科目,全面了解和掌握政府收支总量和结构。二是规范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逐步淘汰“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法,规范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按照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对人均公用经费、车辆燃修费等确定综合定额保障标准。对项目支出,采取“一事一预算”原则据实核定,结合财力情况、综合平衡情况,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支出内容及开支标准,致力构建细化精准、绩效优先、约束有力的预算编制方式。三是深入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升三年财政滚动预算编制质量,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科学研判未来三年财政收支情况,合理确定财政收支目标及重大项目资金安排,增强财政资金安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实现规划期内跨年度平衡的预算收支框架。科学分析现行财政收支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可能面临改革的财税政策提前制定相关改革预案,准确测算改革后财政收支情况。并评估可能出现的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运行平稳。
二、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更加严格预算执行
增强法治理念、坚持依法理财,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一是硬化预算约束。经地方人大批准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除极特殊情况,按规定动支预备费,或报经人大批准外,一概不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或追加预算。二是强化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批复进度和资金下达进度,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强化存量资金盘活,建立完善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实时监控和定期清理制度,并按规定对相关财政资金收回统筹使用。三是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工作。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集中公开政府、部门预决算信息,并保持长期公开状态,便于公众查阅、监督,真正实现预决算公开无死角。四是完善债务管理。不断规范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管理机制,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做好债务消化和处理工作,严格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建立债务风险化解和应急处置机制,严防债务风险。五是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进一步精编、细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摸清政府资产负债“家底”,完整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更好地规范资产管理、管控债务风险。
三、规范预算收支管理,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完善预算管理,源头就是要强化资金管理,规范付款方式,加强监督财政资金流向,确保资金使用过程安全高效。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实现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目标。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严格清理规范问题账户。二是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持续规范公务卡使用流程,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坚决杜绝应使用却未使用公务卡结算事项发生,严格按照公务卡使用制度结算差旅费、住宿费、接待费等公务支出。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完善通用资产配置、专用资产配置和国有资产处置等规范性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加快“公物仓”建设,将相关资产全部纳入“公物仓”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四、提高预算管理绩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重点围绕强化资金统筹和预算绩效评价两方面,提高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一是不断探索政府财力综合运筹机制。在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内,强化资金整合力度,尽量打破部门界限,将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完善预算绩效评价项目动态管理库,对缺少绩效目标的项目一律不列入预算。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独立评价和项目主管部门自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部财政投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对绩效评价好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对绩效评价较差的不予安排或调减预算,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三是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对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对有现金流、具备运营条件的项目,大力推行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注重运用PPP模式,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为栖霞市财政局)
篇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预算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保障国家财政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根据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2.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其合理性、科学性对于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科学性,确保国家财政的健康稳定发展。
3.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公共资源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配置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4.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传统的预算管理制度容易造成政府职能僵化,限制了政府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可以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政府从传统的“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才能实现预算的合理编制和分配,确保财政的公平公正。
2.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只有通过透明的预算制度和科学的预算编制,才能保证财政预算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确保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3.实现预算绩效管理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预算的绩效管理。通过绩效评价和考核,可以更好地评估预算的执行情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国家的财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
4.加强预算过程的监督和审查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加强预算过程的监督和审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和科学公正。
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
1.建立绩效导向的预算管理制度
绩效导向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建立在预期绩效目标上。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促使各级政府和部门更好地利用财政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完善预算监督机制
完善预算监督机制,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预算的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为财政预算的合理编制和分配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和考核
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和考核,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绩效评价和考核,才能更好地评估预算的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建立多元化的预算筹资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预算筹资渠道,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才能更好地保障财政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路径
1.完善法律法规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职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2.加强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预算管理、财政管理和监督评价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财政预算的合理编制和分配提供有力支持。
3.加强监督和审查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加强监督和审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和科学公正。
4.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五、结语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保障财政的健康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完成这项重要的改革任务,推动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所列文字档案乃是根据一些信息所创作的虚构作品,其中的事实和情节也是虚构出来的。
篇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国发〔2014〕45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遵循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划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着力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坚持总体设计、协同推进。(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2.健全预算标准体系。3.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二)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1.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2.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3.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三)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1.加强税收征管。2.加强非税收入管理。3.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优化转移支付结构。3.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4.加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五)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1.做好预算执行工作。2.规范国库资金管理。3.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4.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六)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1.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3.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4.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5.建立考核问责机制。(七)规范理财行为,严肃财经纪律。1.坚持依法理财,主动接受监督。2.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理财行为。3.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
国务院2014年9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篇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统筹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结合重点工作任务,制定本
实施方案。
一、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
(一)组织编制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按照省有关管理办法和工作部署,系统梳理国家、省和市的发展规划、“六大工程”等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合理测算“十四五”时期可用财力,研究确定大事要事支出限额,编制大事要事保障清单。组织各县(市、区)对照细化落实资金保障方案,形成本级清单后报市备案。(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会市各业务主管部
门)(二)细化大事要事资金保障方案。细化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中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优先顺序、绩效目标、事权划分和具体项目,确定3-5年的资金保障方案,优先投入国家、省和市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责任单
位:市各业务主管部门会市财政局)二、加强财政资源资产统筹
(三)加强预算体系衔接。按照上级要求推进“四本账”
衔接,将理应由政府统筹使用的基金项目转列一般公共预算。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本收益上缴一般公共预算比例不低于30%。要多渠道拓展国资国企收入来源,组织做好国有企业经营利润上缴工作。(责任单位:市财政
局、市国资委)(四)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强化政府国有资产、土地等资源统筹调配,有序推进土地出让收入组织工作,加紧推进市级拆旧复垦指标交易工作,建立市级水田规模指标等交易机制,创新矿产资源交易方式,加强河道清淤疏浚和组织砂石收入等,多渠道拓展来源,增加非税收入。建立完善政府性资源资产市场化出租出借和交易处置制度,做好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收入等工作。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研究推进政府公物仓建设运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
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国资委)(五)盘活各类存量资源。建立新增资产配置与资产存量挂钩机制,依法依规编制相关支出预算,存量资产闲置较多的部门,一般不再新增购置同类资产配置。严格各类资产登记和核算,所有资本性支出理应形成资产并予以全程登记。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除按规定留用部分外,部门财
政存量资金一律收回市财政统筹。(责任单位:各预算单位)
市政府部署的重大项目投融资改革,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共建
(六)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一批市委、共享。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探索开展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拓宽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局、市财政局)三、加强财政支出政策统筹
(七)加强上级财政政策资金对接。制定主动对接上级财政政策资金工作方案,明确对接项目清单和工作指引,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抓好资金使用管理,推动上级财政政策资金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会市
各业务主管部门)(八)加强跨部门支出政策协调。总结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经验做法,推动相关改革措施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推广使用,提高财政政策和资金协同效益。(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涉农办)会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增支,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新的增支政策原则上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
支出。(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会市各业务主管部门)(十)优化专项资金管理。修订完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完善专项资金到期评估规则,结合评估结果分类
予以延续执行、调整或取消,取消的额度收回财政统筹,不
作为部门固化支出基数。规范项目审批权限设置,明确事关全局、跨区域的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类项目应保留市级审批
权限。(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会市各业务主管部门)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十一)强化预算部门主体责任。加强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评价的使用,严格落实财政预算安排“四挂钩”办法。优化机关绩效考核(财政部分)评分体系,增强部门绩效意
识。(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十二)探索优化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对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开展中遇到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优化事前绩效评估流程,修改完善政府性资金绩效审核专责小组工作机制。(责任单
位:市财政局会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十三)优化绩效目标管理设置水平。选取部分基础较好、代表性强的部门开展个性化绩效管理培训,根据部门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和主责主业,优化部门绩效目标,提升部门绩效目标管理能力。(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会市相关业务
主管部门)(十四)推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对绩效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优化绩效评价流程。对市级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实施重点绩效评价,“十四五”期间实现市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全覆盖。(责任单位:市财政
局会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
五、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
(十五)强化部门和单位收支统筹管理。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加强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非财政拨款收入管理,在部门预算中如实反映非财政拨款收入情况,将资产出租、处置收入按规定通过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上缴财政。依法依规管理预算代编事项,除应急、救灾等特殊事项外,部门不得代编应由所属单位实施的项目预算。(责任单位。
各预算单位)(十六)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市级严格按照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预计数编制预算,并将对下级的转移支付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预计数提前下达各县(市、区)。市各业务主管部门在每年预算批准前转移支付资金提前下达比例不低于90%。(责任单位:市财
政局、市各业务主管部门)(十七)提高年初预算编制到位率。落实省新一轮预算管理改革,遵循“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先有预算再有执行、无预算不得执行”,通过建立以项目管理为重点的预算管理模式,编早编细编实年度预算,推动年初预算到位率提高到90%,确保预算一经批准即可支出使用,切实提高预算执行
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责任单位:各预算单位)(十八)常态化组织项目入库。加强项目基础管理,进
一步规范市级财政预算项目分类。做实项当前期准备工作,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按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等前期工作,带项目申请预算,带项目安排预算,做到预算一经批准即可实施,入库项目按照轻重缓急和成熟度排序。市各业务主管部门在每年9月底前将下一年度延续性政策的绩效目标和考核要求告知各县(市、区)、各单位,资金分配与项目数量、质量和成熟度挂钩。(责任单位:市
财政局、市各业务主管部门)(十九)滚动编制三年支出计划。结合“数字财政”系统已入库的项目储备情况,对相关支出进行测算和分析,滚动编制三年支出计划,统筹平衡预算。(责任单位:市财政
局)六、健全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管理
(二十)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资金管理权限和保障主体责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将市县两级相对应配套资金以及中央、省、市稳经济财政扶持资金纳入直达资金范围,将重大项目、重大
平台建设资金参照直达资金管理。(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二十一)落实优化财政补贴兑付机制。按照省级统一搭建的财政补贴管理平台,推动各地各部门涉企和个人补贴资金实行线上申领、审批、发放“一网办理”。根据上级部
署,完善惠民惠农补贴资金清单管理和“一卡通”发放机制。
实现所有直接兑付到人到户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均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数局
会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七、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二十二)健全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根据国家和省的支出标准体系,结合实际制定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标准,持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会市相关业务主管部
门)(二十三)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江门市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清单编制、备案,及时足额落实民生支出来源。(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会市相关业
务主管部门)(二十四)加快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预算支出标准制度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要完善通用标准,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制定本行业领域专用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
制。(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会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八、强化预算监督和公开透明
(二十五)加大各级政府预决算公开力度。按要求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各部门所属预算单位预算、决算及相关报表理应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按上级要求推进按支出经
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责任部门:市财政
局、市各业务主管部门)(二十六)优化预算监督监控管理。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推动财会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协同发力。完善“双监控”平台,配合逐步实现自动监控预警,减轻基层工作量,提高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运行监控效率。落实监督检查结果分类分级使用机制。(责任部门:市财政局会同市相关业务
主管部门)(二十七)强化“数字财政”系统支撑。充分融合“数字财政”建设,实现预算编制执行业务全流程线上管理。按照上级要求,推进数据审计和人大联网监督跟踪,实现财政
信息贯通共享。(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数局)九、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十八)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编制未来三年政府债务偿债计划,合理统筹财力偿还部分存量债务,腾出空间承接新增债券,保障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大资本金债券项目储备和谋划,提高储备项目质量,积极争取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
会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二十九)强化财政承受能力风险防控。涉及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项目投资前,要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未通过评估的不得安排预算。合理调度库款。
制定计划,稳妥消化市与各县(市、区)往来挂账,逐步缩
小规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十、增强基层谋事干事能力
(三十)加强对基层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市对县(市、区)、县(市、区)对镇(街)财政预算安排审核机制,落实上级要求前置审核内容、审核程序和结果应用规则。定期组织市县财政部门开展收支形势研判,确保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相适合。制定乡镇基层财政运行指导意见,规
范基层财政和财务管理。(责任部门:市财政局)(三十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充分利用“财学”平台,加强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培训,提升干部财会能力素质。探索多层次干部交流锻炼机制,推荐优秀干部到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跟班学习,选取基层干部到市财政局学
习锻炼。(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推荐访问: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制度改革 深化 预算管理
热门文章:
- 党风党性警示教育内容2024-11-01
- 党风党纪自我剖析材料范文2024-11-01
- 党费收缴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4篇)2024-11-01
- 党费减免讨论会议纪要(2篇)2024-11-01
- 过党生日有感(4篇)2024-11-01
- 文化自信党员(5篇)2024-11-01
- 2024党员干部贿赂多少钱违法(3篇)2024-11-01
- 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存在问题(2篇)2024-11-01
- 深入查摆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不足(5篇)2024-11-01
- 党委班子画像报告(3篇)2024-11-01
相关文章:
- 深化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6篇)2022-12-16
- 全面深化改革具体任务(4篇)(全文)2023-05-23
- 深化改革会议讲话精彩五篇2023-07-02
- 2024年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座谈交流发言稿【完整版】2024-01-09
-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工作会议上讲话2024-01-11
- 2024年深化高层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2024-02-07
- 2024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文完整)2024-02-10
- 2024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推动新型助农惠农工作报告【完整版】2024-02-13
-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情况汇报2024-02-16
-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