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中财政论证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怎么写(5篇)

发布时间:2024-10-10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中财政论证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怎么写

  

  关于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的建议

  摘要: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建议抓好划分评价层次、建立评价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规范评价流程和设立评价机构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构建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与财政改革的客观需要。

  论文在线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策建议

  一、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从广义看,目前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各级审计机关和财政监督机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等,都或多或少涉及了评价财政资金绩效的内容,但这些行为主要是以监督检查为主要目的,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从财政资金管理看,各级财政部门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也采取了一些绩效管理的方法。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已有初步基础,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研究,仍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财政改革的客观需要。总的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而我国公共投资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决策、竣工验收直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二)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而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各部门又主要从技术性能、项目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未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指标,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技术性缺陷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

  (四)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体现在: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忽视效益评价。从总体上看,目前各有关部门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往往忽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二是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项目审核、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评价,如投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能达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目的。

  (五)支出评价结果的约束乏力。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系统化原则,整体规划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改革方案。有效的制度不可能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但这个制度体系不是以多少论效率,而是以其客观性、科学性论效率。比如,如何衡量财政支出的成本与效益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公共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性特征,而且某项支出效益的取得又与很多因素有关。因此,试图直接、准确地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确实不易。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即在定性评价的前提下采用同类相比的方法实施定量评价。如用于学校教学楼建设的教育经费是“造楼”还是“造人”?从定性的角度看一目了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难度极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绩效评价涉及到某些人或某群人的小利益,但对整个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制度体系的整体规划,应充分认识实施的难度,从理论上论证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与规模、预算会计核算模式、政府事业的发展规划、财政支出管理的决策机制、重要项目评价报告的听证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二)采取循序渐进的实现方式,由易到难、由重点到一般逐步展开。英国

  和瑞典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从公众和议会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与具体项目开始,逐渐扩展到全部财政支出;从重点评价支出的经济性、合规性开始,逐步转移到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全面评价。经济性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分配不均问题;效率性是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有效性是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需要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来衡量。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现方式也应采取渐进式的方法,由易到难、抓住重点、逐步展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应由财政支出的经济性、合规性开始,逐步扩展到效率性和有效性。

  (三)按照动态管理的方法,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财政资金总是处于不断循环过程中。在收缴环节,采取集中收缴方式明显要比分散收缴具有更高的效率;在存库环节,开展有效的现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益与加强财政控制;在分配环节,预算目标数量化、分类细化有助于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价,还可清晰地衡量预算分配环节的成本与效益;在购买环节,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取得分散采购方式下不可能取得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支付环节,采取电子化集中式的直接支付方法,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必然要求。因此,财政支出流经的各环节存在一个绩效问题,不能仅就财政资金的最终使用成果为对象来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状况,应建立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NextPage](四)根据科学化原理,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中心环节。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需要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既通用可比、简单适用,又易于操作。为此,可以按照部门、项目、环节分别建立绩效评价指标。部门评价指标用来衡量部门事业发展取得的业绩,可以和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结合起来;项目评价指标是按照分类的原则对不同财政支出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环节评价指标是衡量财政支出运动过程中存库、分配、购买、投资、支付等各环节的绩效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是充分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开展绩效评价活动的前提。所以,应建立各部门自我评价、财政综合评价、绩效审计评价为一体的绩效评价机制。部门自我评价是各部门对

  年初设定目标与实现情况的对比评价,并做出具体分析和说明;财政综合评价是财政部门对重点预算资金的绩效进行重点评价,对所有财政资金的绩效状况做出综合评价,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以保障各项计划目标及时、顺利地实现,更好地配合下一年度的预算分配工作;绩效审计是审计部门针对一些使用大量财政资金的部门和领域进行的专项审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社会评价是社会民众或媒体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事件进行举报、采访或揭露,以改善财政支出绩效的整体状况。

  (五)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收集络和数据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规模与容量的数据库,需要针对各类支出项目的投入、效益与影响,进行必要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分不同行业、类型的财政支出项目,将有关的信息或资料作为初始数据源,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评价信息的收集范围,推动数据采集进入标准化工作阶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信息收集络,确保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开展。克服制度障碍,在不危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公开、共享;大力推进政府与信息化进程,建设完备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性与安全性;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三、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的对策

  针对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划分评价层次。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四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项目是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而且项目支出内容十分广泛、项目间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位作为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支出效益直接反映为财政支出的总体效益。因此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和财政部门,评价对象是各政府部门(使用财政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财

  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监督机构、财政政策研究机构等,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是部门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反映。综合绩效评价对象具有整体性,其范围可以是整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的财政支出。

  (二)建立评价制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还是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首先,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要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工作程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及标准选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明确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其次,要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财政资金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中,在收缴环节,采取集中收缴方式明显要比分期收缴具有更高的效率;在库存环节,开展有效的现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益与加强财政控制;在分配环节,预算目标数量化、分类细化有助于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价,还可清晰地衡量预算分配环节的成本与效益;在购买环节,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取得分期采购方式下不可能取得的规模效益;在支付环节,采取电子化的集中式直接支付方法,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有效途径。因此,财政支出各环节上都存在绩效问题,应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都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最后,做好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职责和业务分工的划分等制度建设,从多方面强化和推进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

  (三)完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目标就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库,这种指标库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上的研究,更依赖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健全。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从指标的适用性角度考虑,各类指标均可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四种类型。并根据指标性质不同,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四)制定评价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指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为基础,测算出的标准样本数据,用来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按照可计量性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又可根据标准的取值基础不同,分为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经验标准和历史标准;按照时效

  性可分为当期标准和历史标准;按照标准形成的方法可分为测算标准和经验标准;按照区域可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此外,还可分为政府标准、社会公众标准及民间机构标准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标准的正确选择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既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环节,也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印象等方法取得。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后,可在条件成熟时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标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因此,如何建立和维护更新标准库也是一项非常重

  要的工作。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效仿绩效评价,定期发布有关评价标准。

  (五)创新评价方法。良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理论界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生产函数法、模糊数学法、方案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目标评价法、公众评判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已被《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所采纳,应用到实践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中,社会效益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而现有评价方法中,能简便、精准地评价财政支出社会效益,满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际需要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今后,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研究上,要着眼于增加政府工作与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提高政府理财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性,深入研究公众评判法等适用于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按照民主、科学、简便、精准的原则创新绩效评价方法。

  (六)规范评价流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应由国家统一规定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确定评价的重点,明确评价采取的方法,规范评价的基本流程。坚持定性和定量评价、事前与事后评价、定期和经常性评价、当前与长远评价、自我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工作制度。可以设计评价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评价对象,下发评价通知书;组织专业小组,聘请专家,成立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方案,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下达评价通知;

  督促部门自评,收集、核实数据并实施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做好评价总结;经本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备案。

  (七)设立评价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为改变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零碎涣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状况,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应在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在各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按照全国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有关要求组织做好本部门、所属单位以及财政支出项目的具体评价工作。鉴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管理的监督作用,必须赋予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以必要的职权,如在信息查询、资料获取、独立取证以及行政处罚建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定的权力

篇二: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中财政论证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怎么写

  

  《理财》学术版2014.07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雷 燕河南省审计厅,450003 郑州市纬二路27号,E-mail:************************摘 要: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可以促进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果。通过审计核实项目资金的真实与合法,从而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性、真实性。但在项目绩效审计中,审计工作还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这些难点和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是关乎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关键词:投资项目 绩效审计 法律依据 评价尺度 对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是以促进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绩效为目标,在投资项目预算、决算的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评价投资项目立项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发展需求、项目实施是否合法、项目投资是否节约或有无损失浪费、投资是否取得最大绩效、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对环境保护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绩效。一、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当前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投资审计的制约因素和障碍,主要有: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实务指导性不强,更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投资绩效审计理论框架、规范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方法体系,审计资源受限,没有足够的人才力量予以支撑。(一)缺乏应有的法律法规依据效益审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法律法规缺乏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致使审计执法依据不充分。绩效审计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调查取证、收集资料过程中面临不少尴尬。(二)评价尺度难以掌握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而衡量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就很难统一。而且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政府责任、部门目标的定位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很难确定一个比较一致的评价标准。现阶段政府投资项目评价偏重于经济效益、直接效益、短期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长远效益,偏重于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忽视决策效果的评价,偏重于可计量的经济效益的评价,轻视对不可量化问题的分析评价,忽略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目前投资绩效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规范完整的政府投资绩效审计指南,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不够成熟。(三)审计人员不能适应绩效审计的要求投资绩效审计看起来是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但在操作中又会牵涉类似工程、计算机等内容。既要审查其合法性、合规性,还要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审计队伍还不能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一是缺少具有工程造价、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计算机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政府投资绩效审计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发展极不平衡;三是审计人员以财务为主,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23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审计《理财》学术版2014.07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对策(一)从法律法规上保障绩效审计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一是要制定比较系统、操作性较强的绩效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对象、目标、重点、方法以及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利用量化分析法、投资分析法、价值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对投资决策情况进行审计,涵盖宏观评价、综合评价、行业评价,既有经济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又有生态环境绩效指标。(二)加强绩效审计队伍建设一要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具有工程造价、计算机、法律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政府投资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二要整合审计资源,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弥补审计力量不足。三要优化审计人员队伍,推行人才竞聘、竞争上岗,不拘一格降人才。四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事业健康发展。(三)坚持切合实际的审计步骤和方法根据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具体特点,运用经济活动分析、统计分析、经济预测等方法,对投资绩效进行准确评价。可采取以下步骤和方法:一是以建设单位会计核算为切入点,审查项目建设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投资效益的影响。二是以项目管理为切入点,考察项目建设过程各个环节管理工作对投资项目绩效的影响。从当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核减工程造价的构成因素来看,有招投标环节不规范或流于形式,造成低价中标高价结算,以及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突破概算的因素;有施工企业不履行合同,偷工减料,高套定额,提高取费标准,重复列项,虚报工程量的因素等。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因此,以项目管理为切入点,分析项目管理与投资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因相关环节或部门管理不善,造成上述问题的事实及结果,继而明确划分责任,从源头预防问题的产生。三是以结果为导向对投资绩效进行评价。即通过审计调查,收集投资项目建成后运行的结果,对照相关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对投资项目建设的效果性进行评价,看项目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科学,项目建成后是否发挥或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四)加快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尽快出台投资绩效审计指南现阶段,我国投资审计主要是合规性审计,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开展相对滞后。因此,在借鉴国外投资绩效审计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投资管理体制、不同行业特点和以往审计经验,审计署应加快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和标准,尽快出台投资绩效审计指南。(五)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绩效审计完善了财政资金的监管链条,但对如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以及如何去追回损失的国有资产等,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建立公共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重大损失浪费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追究其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方面的责任。总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要量力而行,积极作为,创新工作方法,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才能在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上有更好的突破。参考文献:[1]张兴,陈刚.中外绩效审计对比研究与启示[J].当代经济,?2007(14).?[2]蒋桂华.初探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24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三: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中财政论证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怎么写

  

  2012年6月总第503期第06期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Jun.2012Gen.503No.06财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李秀梅【摘要】虽然目前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已取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财政绩效管理缺乏约束和制度保障,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与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缺乏比较合理的评估体系和追踪问责机制,财政资金使用不经济甚至浪费现象仍比较严重。本文提出了消除绩效评价责任错位问题,明晰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积极引导公众的支持和投入以及加强财政管理绩效管理制度等对策。【关键词】财政;绩效管理;问题【作者简介】李秀梅,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财政管理及财政政策。一、财政绩效管理概述财政绩效管理是以财政支出绩效为目标,以绩效评价为手段,涵盖财政支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评价和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的每个阶段。“财政绩效管理”是从效益和效率的角度出发,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全程跟踪问效和综合评价的一种新型财政管理职能。加强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阶段,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方面,绩效管理有利于发现和纠正财政资金运行中的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绩效管理又有利于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强化绩效观念,加强项目组织管理。绩效管理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的矛盾,以效益的最大化来实现损失浪费的最小化,从而弥补财政支出的有限和不足。财政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财政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是财政收支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求具有层级特点;二是财政收支涉及不同的部门,各部门特点不同;三是财政收支涉及不同的项目。因而,财政绩效管理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式管理。二、财政绩效管理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西方国家通过实行财政绩效管理,在促进财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公共资源效能、增进公众对政府公共支出的监督和了解、改进政府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国内,财政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继1998年中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后,党·136·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2001年,财政部组织力量开展专项研究,专门组团对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做法进行了考察,召开了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讨会,成立课题组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2003年起,财政部一些司局就开始制定各行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组织部分中央部门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并选择了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2004年,出台了《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年,财政部为规范和加强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制定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财政部在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从果运用等方面入手,对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在编制2006年部门预算“一上”阶段,开始要求中央部门申报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经财政部确认后作为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由部门在“二上”阶段报送项目的绩效目标。财政部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结合中央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经费”、“科技农业信息入户”和水利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费”共4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并按照有关规定,综合考虑试点项目实际情况,为这些项目规定了绩效评价经费的计提比例。2007年,财政部又确定了教育部“高校构建节约型校园修购”等6个项目作为2007年绩效评价试点绩效评价对象选择、程序设计、指标体系设计、结

  项目,绩效评价试点稳步推进。2009年,财政部制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财政部为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重新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财政也先后开展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2001年开始,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北、福建等地进行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小规模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年,广东省更在财政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珠三角地区各级财政部门普遍设立了专门的绩效管理机构。2004年,辽宁省财政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革,各机构科室合并减少的情况下,反而增设了绩2009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全区实行改效管理科,加强了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目前,该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已经走向了规范化、常态化,其绩效评价结果不仅与项目年度预算安排挂钩,还作为预算单位年度机关考评的重要依据,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预算单位用好财政资金的责任。目前,在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中,有11个省(市)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专门机构,其他地方虽未成立专门机构,但绩效评价工作职能也落实了具体处室管理。综上所述,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已迈上了新的台阶,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地方都着手进行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和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由于财政绩效管理的复杂性,目前我国财政绩效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尚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财政改革的需要。三、财政绩效管理实践存在问题(一)缺乏科学、统一、完整的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达国家的财政绩效评价不仅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绩效评价指标,而且包括各部门财政绩效评价指标,是一个纵横交错、立体交叉的体系。而在我国,无论是效能监察、目标考核、绩效考评、绩效评估、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各种概念繁杂,不少地方效能办、目标办、绩效办机构并立。更有原已存在的参差林立的专项考核、检查、评比等,层层叠叠,没有一体化的规划和整体安排。又由于缺乏严密的财政绩效数据库系统,导致目前的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散、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方面的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二)绩效理念尚未真正贯穿于实践中传统理财观念是“重资金使用、轻绩效管理”,虽然提倡及实行财政绩效管理也有了一段时间,但在实践中一些部门领导仍侧重于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对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对绩效工作重视不够,甚至有抵触情绪。绩效理念尚没有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主要表现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绩效目标没有设立或设立不明确,资金分配和使用责任落实不到位;预算执行中缺乏对项目完成进度的绩效监控;绩效管理仅限于财政支出评价,并没有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三)第三方评价机制不健全依托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第三部门评价,是国外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我国推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但从实际来看,目前我国各地区财政绩效管理所必须依赖的各种非政府组织、非赢利性组织和中介组织,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无法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现有的财政绩效管理模式,多局限于内部行政效率的监督检查,对政府公共权力社会监督、“公众本位”的价值导向、发展方式和行政方式转型等部分涉及还较少,因而停留于地方政府内控辅助工具阶段。(四)缺乏统一的财政绩效管理法律财政绩效管理是对政府财政本身收支进行评价,目的是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因而,要进行财政绩效管理改革,首要的问题是要有法律的约束,使财政绩效管理能规范化。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绩效评价的法律,使财政绩效评价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财政绩效管理的立法滞后。目前,我国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管理条例,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立法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甚理想,存在立法层次偏低问题,也存在缺乏实施细则而难以实际操作问题。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不稳定性(或不可持续性)、不均衡性和非规范性等诸多现实问题。当然,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财政支出绩·137·

  效管理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五)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果未得以充分广泛利用各项目经过绩效评价后都有相应的评价结论,如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是否解决了上年度预算编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预算的编制是否在上年度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绩效指标的定量考核是否反映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反映。可见,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果是很有价值的。各单位在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时可以参考借鉴,财政部门在审核各单位下年度部门预算时可作为项目审核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果确未被充分利用,其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六)财政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财政支出的多样性、复杂性使支出绩效形态呈现多样化,除了要求衡量经济效益,还要衡量社会、政治效益等考核项目。而表明这些考核项目最直观、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真实、有效的数据。没有数据或信息的失真,将会使政府绩效评价变形、走样,变得毫无说服力,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因此,绩效评价的基础是数据,是数据库。目前,很多地方不仅没有财政绩效评价所需的数据库,而且目前推行的绩效评价项目中还存在评价数据间接性的弊端,使绩效评价结果的严肃性、可信性受到严重影响,绩效评价工作只是停留在对报表、会计资料的审查上,只是审查报表是否一致。并且,评价的数据是二手资料,由被评单位提供。而这样做,必然存在作假、欺诈的漏洞。因为评价涉及到评价客体的利益,当评价数据仅由评价客体提供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评价客体很可能提供虚假、片面的信息,进行暗箱操作,从而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难就难在它作为财政管理及变革的核心工具,对既有价值理念、体制变革、行政行为等的触动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笔者认为,总结既有的经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做法,消除绩效评价责任错位问题,明晰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等,是做好政府绩效管理的必要前提。四、加强财政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消除绩效评价责任错位问题财政部门固然要增强绩效观念和绩效意识,但也要认识到,财政资金的绩效最终来自于部门单位138·的工作绩效,而不是来自于财政部门分配本身,因此,用钱的部门单位是否具备绩效观念至关重要。因此,在推进绩效管理过程中,应把培养部门单位的绩效观念放在首位,调动部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消除绩效评价责任错位问题。在绩效评价中,应先由部门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再引入专家评价,利用专家的专业智慧指出其工作和管理中的不足,将两者的意见进行对比,让部门单位明白自己的改进方向和内容。(二)明晰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明确和具体化价值导向是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达成依据。就现阶段而言,价值导向宜以服务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以推动“四个政府”建设、以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发展方式转型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反映我国政治体制特征,统领政府绩效预算、地方政府整体绩效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公务员绩效管理以及社会满意度评价等。(三)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一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帮助有关部门找出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督促其落实整改,强化财政执法监督;二是积极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引入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反馈机制,把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优化部门预算编制,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的约束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四)积极引导公众的支持和投入绩效改革应当向政府利害相关者提供直接利益,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如果缺乏至少某种程度上的公众参与,绩效管理和绩效编制就会面临退化成为政府内部官僚活动的风险,从而变得与公众毫不相干。公民的参与也能确保树立改革的可信度并强化这一过程中所采集和评估的数据的意义。同时,如果缺乏各种不同形式的支持和协助,管理者和政府工作人员就不可能了解成果导向型方式的潜在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和使用这种方式。(五)加快财政绩效管理的立法我国在财政绩效评价方面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项目之间很难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制约了中央和地方财政运行效率。所以,当前通过试行的条例来发挥对财政绩效管理的法律约束,在试行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和调·

  整,最终形成符合实际的财政绩效评价法律,为财政绩效评价体系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证。(六)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政府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进行全面系统的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非常必要。要把基础数据、历史资料、对未来的预测信息及绩效评价的工作信息(如政府目标、预算支出数据、实施单位、进展情况、效果及社会影响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按时更新,确保信息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协调性,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反映出政府支出的实际收效情况。五、小结财政绩效管理的功能不仅要使财政资金在政府间及同级政府的各部门间科学分配、精细化使用,也要关注理顺各级政府间的财权、财力、事权关系,还要重管理、重结构和效率,更要突出公共财政职能。完整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框架应该是财政绩效预算、财政绩效评价与财政审计和监督的有机结合,不仅可实现结果管理,也可实现目标和过程管理。参考文献[1][美]罗伊.T.梅耶斯等著.公共预算经典——面向绩效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Melkers,J.E.,andWilloughby,K.G.“Budgeters’Views-ofStatePerformanceBudgetingSystems:DistinctionsAcrossBranches.”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2001,(1).[3]许梦博,许罕多.关于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7,(5).[4]沈春丽.绩效预算[A].王军主编.中外专家谈地区均衡发展[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5]张雷宝.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面临的现实难题与实现路径[J].当代财经,2007,(12).[6]广东省财政厅.以绩效为核心,建立竞争择优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机制[J].中国财政,2009,(21).(责任编辑:夏明芳)(上接第123页)原因,多数村级扶贫互助社管理人员是从村两委和2.管理者能力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由于经济险加大。试点村可联合农户结合资金互助小组形成农业互助小组,形成规模经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收益,还可以解决互助金贷款额度小、周转周期短的问题。参考文献[1]冯世民,曾德明.审时度势决策创新机制扶贫[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3).[2]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股民中选举产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多数人只经过简单的理论培训,没进行过金融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培训,决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创新能力很低,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控制风险的能力不高,造成了互助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达不到预期的扶贫效果。作者建议县乡两级成立专门机构,通过培训和实际工作提高监管和支持服务的能力,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人员应保持稳定,不能随意更换。县乡两级经过许可,可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3.注重产业发展忽视扶贫,贫困人口不能平均(责任编辑:华明)受益。扶贫互助金的目标是创新扶贫形式,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于贫困户来说,由于经济原因,增收渠道少,大多局限在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小、风险大。互助社为了规避放款风险,宁可违规超额借款给产业大户,也不愿把资金借给无生产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这就造成了互助金借款借不出,贫困户急需用钱却借不到的现象,违背了扶贫互助金政策的初衷。笔者经过走访和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分散经营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导致贷款风·139·

  1.

  241112131415161112212223241212120.0102984561.

  2.

  3.

  4.

  5.

  6.

  1.

  2.113.

  4.

  5.

  6.

  15

篇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中财政论证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怎么写

  

  ACCOUNTINGLEARNING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以A建设工程为例葛建英

  衢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摘要:为了全面了解政府投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情况,发现和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现通过一典型的绩效评价案例,对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对策探讨。关键词:项目投资;绩效管理;探讨对策引言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对原则、做法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此后,各地纷纷开始探索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而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本章以A建设工程为例加以分析探讨。一、案例绩效总体情况(1)A建设工程由甲地财政出资,B公司负责建设的市政重点工程。本项目于2015年10月经甲地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批准的总投资概算为1.5亿元,规划建设桥梁一座,桥型采用拱型钢椼架人行桥,桥体平面为弧形,配套实施景观亮化、综合管线、交通设施等。该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1.1亿元,实际已支付1.1亿元。(2)该工程遵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了各项审批程序,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强化了项目管理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等各项控制措施,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实施中无施工质量、安全事故。从该工程建成运行的效果看,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顺畅,有效缩短了新区与中心城区的通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他大桥的交通压力,同时也改善了周边的居住环境,提升和美化了城市整体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民群众整体评价满意度较高。根据设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在对评价证据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从前期决策、建设管理、财务管理、功能效益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议,该工程绩效评价等级为良好。二、该工程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1)工程施工招标时间早于项目批复时间。该项目初步设基本建设程序欠规范计(概算)批复时间为2015年12月,而工程施工已于2015年10月发布招标公告并进入招标程序。(2)先开工后补证,实际开工时间与开工报告不符。根据工程建设相关资料显示,该工程实际开始施工时间为2015年11月,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证时间为2016年2月,《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发证时间为2016年3月(开工报告中项目开工日期为2016年3月),《建设用地批准通知书》下发时间为2017年8月,以上程序均不符合要求。(3)先实施后签合同。某公司就工程勘察与建设单位签订了两份合同,其中水中部分合同签订日期为2015年12月,岸上部分合同签订时间为2016年1月,而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日期为2015年10月,早于合同签订日期;某项目管理公司于2015年10月8日发布了该工程施工招标公告,而该项目的招标代理合同签订日期为2015年10月23日,以上均存在先实施、后签订合同的情况。(二)1.概(预、结)算编制不合理,送审不及时工程建设管理不严格项目除防撞工程外其他建设内容基本实施完毕,实际投资额占概算比例为73%,概算执行率偏低;项目预(结)算净核减率为11%,超过正常水平(一般为5%),主要原因前期谋划不够严密,概(预、结)算编制不够合理。同时,工程预(结)算送审不及时。桥梁主体工程存在先施工后审预算的情况;项目结算在竣工验收一年后才送审,不符合工程结算需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完成的规定。2.工程结算价超合同价比率较高一是工程变更签证多。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7项重大变更和20项一般变更。重大变更增加造价670万元,一般变更增加造价30万元,主要存在前期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如:钢桥面沥青铺装变更属于设计缺陷,可预见的内容;进场道路变更增加应在项目前期实施。二是无价材料签证多。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菠萝格防腐木、Q315qc钢材等31种无价材料进行了价格签证,造价增加600万元;无价材料价格签证程序不到位,未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市场询价,直接按预算评审阶段的询价价格进行签证,存在签证价偏离实际市场价的风险。3.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一是批复概算中的防撞工程未实施。根据初步设计文件批复,该桥工程技术标准按Ⅳ级航道标准设计,建设内容包含防撞17案例分析CASEANALYSIS工程,截止绩效评价报告日,该工程未实施,给通航和桥安全埋下隐患。二是后续管理、养护不到位。部分桥面和扶手木板腐烂,木档和伸缩缝的钢板与路面不平以及桥两头的安保室过于简陋,影响了桥的整体形象,拉低了桥的颜值和档次;桥面部分区域人行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未设置隔离带,桥上缺少限速、减速等安全标识;另外,在重大节日开展活动时,因观看江面景观等因素,导致人群聚集于桥的一侧,易形成偏心荷载,给行人通行和游览带来安全风险。(三)1.部分费用偏高,超相关规定标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薄弱(1)项目建设管理费超限额。本项目概算为1.5亿元,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16〕504号)有关规定,该项目建设管理费总额控制标准为185万元,实际列支327万元,超过限额76%,超额主要原因是支付某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费295万元。(2)工程设计费总额偏高,超设计费概算额。本工程概算批复中设计费金额为450万元,实际支出设计费金额552万元,超出102万元,超额比率22%。主要原因是工程设计费总额控制不严。2.财务核算有待进一步加强该工程支出明细账中存在5笔非本工程费用19万元在本工程列支的情况。一是支付其他项目设计人员路费和住宿费费用2万元;二是支付给某公司预算编制费、招标代理费3万元;三是支付给某公司工程预算审核费0.4万元;四是支付给某公司工程环评报告费0.6万元;五是支付给某公司小额市政维修零星工程费用13万元。3.未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该工程于2017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两日后正式投入使用,截止报告日,工程仍未完成竣工财务决算,不符合《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6〕503号)的规定。工程的后续维护管理于2019年9月移交甲地管委会城管办,由于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未完成,该工程成本仍挂“在建工程”科目,资产无法结转。三、改进项目实施绩效管理的相关建议(一)(1)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强化主体责任,加强项目全过程、全周期监督管理基本建设程序,避免出现先招标后批复、先开工后补证、先实施后签合同等违规行为。(2)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建设单位应认真编制、审核概预算、结(决)算,并及时送审。应逐项落实概算批复的建设内容,加强设计变更、无价材料签证等变更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主要人员的履约考核;对后续管养涉及的安全隐患(腐烂木板的防腐、标志标线的完善、防撞工程未实施以及偏心荷载致桥梁是否安全的专家论证等)要尽快解决。(3)强化财务核算工作。加强项目管理费、设计费等支出标180准和限额管理。项目支出要依规,不得提前或拖欠,不得超范围(标准)支付,财务部门应确保项目资金支出真实、可靠、准确,并做好整个项目的会计核算,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形成固定资产。(二)从本工程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问题已形成探索建立全过程项目绩效管理模式事实,无法整改,这是事后评价的弊端,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很有必要将绩效评价关口前移,探索建立由“事前绩效评估”“过程跟踪监控”“实施后评价”等阶段组成的“全过程项目绩效管理”模式。实际操作中,可按政府投资项目的规模、周期等分类、分段实施。项目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的,按全过程项目绩效管理模式进行评价。立项前,项目实施单位可结合可行性研究就立项的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和筹资合规性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实施过程中重点监控项目建设程序合规性、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实施质量、进度、安全、资金使用效率等;完工后实施完工项目绩效评价,对照预设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综合评价。项目投资规模小、实施周期短的项目,可按阶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三)本工程实际投资额占概算的比例为建立概算标准指标,强化“财政资金约束”73%,概算与实际投资偏差较大,编制不合理,这也是当前政府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政府投资的管控,财政部门有必要在项目立项前介入,将“符合财政资金控制意见”作为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要出具“符合财政资金控制意见”的基础就是建立概算标准指标体系。建议在广泛搜集各地政府投资项目基础数据及以往工程造价指标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学校、医院、技术用房、市政道路、停车场、水利、桥梁、绿化、办公改造装修等工程建设控制或限额标准,指标体系随着工作开展逐步扩充,限额标准逐步增加并动态调整,将作为项目决策标准和限额的约束,出具概算审查意见函,配合发改部门做好项目审批,强化“财政资金约束”,从源头把控项目投资。结语随着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逐步迈入新阶段。通过深入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实际案例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优化绩效管理模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参考文献[1]连东青,严军.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统筹管理模式探索研究[J].天津经济,2020(06):37–40.[2]侯静萍.浅谈完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措施[J].环球市场,2018(13):62–25.[3]段万兵,夏义新,姚继刚.关于推进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思考[J].财政科学,2020(08):132–138.[4]徐红云.财政局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优化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8(18):73–75.

篇五: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中财政论证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怎么写

  

  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国家财力得到迅速壮大。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逐步增大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我国财政管理改革逐步进入以支出管理改革为重点的新阶段。相对于财政收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刚刚起步,但其重要性已显现出来。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收支矛盾却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管理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对资金分配效果大量低效率和无效率投资。对此,本文拟就现有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为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政支出;问题;解决方案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财政部、审计署、水利部、原国家计委等开始研究建设项目的投资评价问题,提出了有关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了项目评价方法和参数。一些地方财政部门纷纷建立了投资评审中心,对政府投资的基建项目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工程造价,压减工程预算降低财政支出。从1999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一是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有效解决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二是实行部门预算、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对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对项目支出实行项目优先排序管理;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管理,减少资金滞留、挪用和损失浪费。财政支出改革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在对财政支出管理机制进行规范性、安全性的构建后,工作重点是进一步解决支出的绩效问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按照政府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原则,以政府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综合指标体系与标准行为作为评价依据,对财政支出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政府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考核,是对政府职能实现情况进行的评价。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已在部分省市开始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但由于实施的时间短,在绩效评价机制建设方面还有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环节,并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2.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建设不完善

  虽然我国财政法制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但迄今还没有出台全国性的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财政部虽然制定了一些具体财政支出领域的绩效评价办法,但在法律约束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各个绩效评价办法的要求不尽相同,绩效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标准设计、绩效评价的操作规程、评价结果

  的应用等方面规定得不详细,造成了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中无法可依,工作开展不普遍、不规范。

  2.2绩效评价的标准设计不规范

  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积累的分类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数据不丰富,造成设计的绩效评价标准对实践的指导性不足,需要经过绩效评价实践进行完善。目前,我国还未真正建立财政绩效管理和考核,在项目预算中缺乏科学的项目论证,有些还局限于先确定资金,再论证项目的现象;财政管理上只管拨款,不问效果,部门和单位只管要钱、不讲绩效的现象仍存在,这使得财政资金在分配和使用中无效绩的现象和损失浪费很难避免。这些问题使违规操作成为可能,而且严重损害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绩效标准是管理部门或评价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被监督单位或项目支出绩效高低的尺度。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支出评价,测算模型难以确定,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诚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绝非易事。Jean.Tirole在其《政府内部组织》一文中分析认为,与企业追求财富最大化相比,政府组织追求了太多的公共目标(经济的、政治的、自由的、安全的、环境的、社会的等),且其中多数目标都很难衡量。也可说,公共支出目标的多样性和难衡量,是其评价标准难以建立的根本原因。

  如何从科学角度,突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手段、认知和主观决策限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政府绩效,是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难点。

  2.3绩效评价队伍有待加强

  绩效评价工作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既熟悉财政支出方面法规,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又要非常深入地掌握一定的宏观经济决策、经济管理以及与财政支出相关行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我国现有的财政监督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评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1)财务会计实务知识较多,而理论基础薄弱,且普遍缺乏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2)对传统检查技术较熟悉,擅长长期使用的各类查账方法与手段,而对现代技术较陌生;(3)现场作业经验丰富,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部分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欠缺。这些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影响了绩效评价的质量。

  2.4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需要加强

  当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做得不够。往往是绩效评价工作完成后束之高阁,或者即使交给被评价对象,各有关部门对此也重视不够。部门和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不重视,主要是因为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不强,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财政部门在分配财政资金中很少参考绩效评价结

  果调整各部门的预算,绩效高与低的政府部门或单位在获得财政资源配置上没有大的差别,使用绩效低的单位与责任人很少为此承担责任,“交学费”成为一些人解释财政资金绩效低的代名词。

  3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解决方案

  3.1充分认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财政支出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活动,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支出的效率。而事实上目前各级政府(包括全国)缺乏财政支出绩效的相关制度,使财政资金分配后缺乏充分的监督、评估与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效率低等问题。检验财政资金使用是否高效,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也就是要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地方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对财政支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判定各项支出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是否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目标相一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强调财政支出必须重视支出结果,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监督和制约下,有助于推动各预算单位建立责任机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因此,必须全面认识和高度重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3.2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对象虽然是财政资金的支出,但由于这些资金的流向分布于各部门和各行业,分布的范围较广,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单单是财政部门的事。它既涉及到支出前的预算,也涉及到资金运用过程中的监督,还涉及到资金运用后的绩效评价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等环节和过程。对于这样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财政、统计、审计、人事、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和协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加以组织和协调。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执行主体。目前在我国缺少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只能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而各部门又主要是从技术性能、项目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其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因此,要实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必须首先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组织领导机构。当前最为迫切的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机构,改变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状况。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同时,要做好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职责和业务分工的划分等制度建设,从多方面强化和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3.3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配套改革措施

  实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整个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财政收入与

  支出、财政预决算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建立和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必须与财政的其它改革措施配套进行。如果由它“单兵作战”,独自推开,是很难取得预期的、良好的效果。因此,什么时候出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出台时与哪些财政配套政策相协调,财政改革与政府职能规范化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某方案出台前,需要对财政专业人员进行怎样的培训等等,都是要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所必须考虑的。而当前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的配套。从国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实际看,这项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的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而我国公共投资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决策、建设决策、竣工验收直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但迄今为止,我国还尚未出台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这项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3.4加大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增强评价结果的约束力

  如果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不加以充分运用,不仅会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必须硬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一是要研究和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对评价结果的运用目的、范围、程序、权限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指导和规范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二是各公共管理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特点,研究制定本部门运用的具体实施办法,为提高资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参数;三是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规定,对具体执行行为和各有关责任人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同时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要依法进行处理,以增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3.5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库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数据库,不仅有利于收集、查询相关信息和资料,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而且可以为培养持续、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收集财政支出的立项决策、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等全过程的实际结果和实际发生的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资料,并同预期的各类指标和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总结原因和教训。同时,也为财政支出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进展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库,储存大中型财政支出项目结果、监测数据和评价资料,以及财政投资总体情况和效益状况,为实施宏观评价和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推荐访问: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中财政论证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怎么写 投资项目 论证 绩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