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党的指导思想确定的时间(3篇)
篇一:党的指导思想确定的时间
第二讲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基础,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十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每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加深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自觉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它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创立了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指出了无产阶级的特点和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和密不可分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一系列重大问题,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还研究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状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创时代的新内容。列宁主义是无产
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20世纪初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的理论基础
我们党之所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因为它是工人阶级解放的旗帜,是指导我们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工人阶级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工人阶级就不可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也只能是自发的运动。工人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之后,才认识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懂得了工人阶级要翻身解放,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斗争。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工人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理论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我们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这些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总之,党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导,才能认识和掌握社会的发展规律,制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才能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站在革命运动和建设事业的前头,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必须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一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仅是一个“学派”,三是僵化对待马克思主义。
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步使自己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理论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1997年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在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在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强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上”的基本路线。第八条论述领导和依靠力量。第九条是讲“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伟大旗帜,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才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路线是关键,理论是根本。理论和路线是党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基础。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就会有无限光明的前途。
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简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2002年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领导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
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本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条件。
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无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反映在先进文化对先进生产力的反作用上。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对一定经济和文化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三个代表”之间,相互联系、互为目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地揭示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充满了唯物辩证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立党之本就是对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就是中国共产党要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怎样建设党,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目标和方向去建设党,我们党才能适应世界形势的需要,在各种风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执政之基,就是对党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作了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力量之源,就是对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党就会有人民支持和拥护,党的力量就不会枯竭,党就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2、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基本要求,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滞在一个水平上。党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武器,同时还是检验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标准。与时俱进,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典范。我们党对与时俱进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党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奋进,才能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三个代表”核心的内容和最根本的要求,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和着力于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如何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我们党如果不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地位也无从巩固。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不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不一以贯之地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会危及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影响我们国家政权的性质,就会影响人心的向背,就会有人亡政息的危险。
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形成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解决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用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的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造福。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动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思
考
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一、判断题
1.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对
错
2.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对
错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马克思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二、单选题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是求是,群众路线()。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党的领导
独立自主
对
错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5.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
改革
发展
稳定
6.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四
十五
十六
三、多选题
7.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活的灵魂是()。
解放思想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
8.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实事求是
篇二:党的指导思想确定的时间
十八大有感
科学的理论------科学发展观
第一次明确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新亮点。
十七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总结发展经验、把握发展规律、适应发展要求、创新发展思想、开拓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完善、深化、发展了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报告对党的指导思想做出新的概括,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统一确定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的思想以及继承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从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祖国日益繁荣强大,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打开强国之路的钥匙。
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真正能让中国发展进步的指导思想。从发展上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具有“全球―国际”视野的科学发展理论,是人类追求科学发展的共同真理。科学发展观站在国际发展战略的新起点上,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追求人类共同理想目标的全球视野的高度,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开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视野,把对科学发展的理解提高到了世界的新水平。
其次,从发展路径和目的上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中国作为大国
和平崛起的科学发展理论,是中国和平崛起所要遵循的法则。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实现大国和平崛起的新起点,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水平。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为了尽快解决物质财富的创造。不少方面主要通过消耗物质资源的路径来拉动经济增长,自然资源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性企业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将有污染的废弃物没有经过环保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环境;注重物质资本投资而不注重精神资本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经济主要依靠输送廉价的劳动力,缺少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种方式导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自然资源的严重消耗。。从长远发展看是不可取的,这种路径使我们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如果说过去我们用30多年发展的高速度换来了较大的世界发展空间,那么,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进一步“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即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抢占世界发展的制高点。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核心发展战略,强调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处于世界的强国的地位,拓宽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水平。
从实践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引领当代中国发展实践并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乃至长远发展实践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发展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那就是要由物质消耗向创新发展转变,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由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向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结构不合理的发展走向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转变。这种发展的转型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层面上的进步。科学发展观站在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新的起点上,力求为实现发展的转型提供理论解答。它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不但关注发展,更注重科学发展;不但关注效率和规模的进步,更注重质的飞跃;不断转变物质消耗式的发展,更加注重创新方式的发展;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而且更注重公共财富的分配和调整,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从而达到和谐的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经济实力的增长,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不但关注共同发展,更注重差异化发展;不但关注具有优势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更注重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不但关注以增长求发展,更注重发展结构上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但关注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注重劳动者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最后,从治国理政上看,科学发展观是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论,是党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发展带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也积累了不少发展经验。今天,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治国理政的一个新起点上,对当代中国发展做出正确的抉择,就是用科学理论治国理政,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这样一种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与总结提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既体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又体现以人为本并经过我国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坚持一脉相承的原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他们的理论精髓。同时,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原则。根据党和人民的实践不断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先后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又进一步总结发展成果、把握发展规律、适应发展要求,在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科学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怎样看待科学发展等一系列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创新了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开创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中国发展的探索过程中继承和创新先辈的理论精髓,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治国方略,即使党在发展中的重要财富,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科学发展观将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向着繁荣富强的祖国迈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峰,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绽放出灿烂的光彩,五千年的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
篇三:党的指导思想确定的时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党章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①
毛泽东思想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社会历史环境、经济文化基础,以及革命性质、基本动力、斗争形式、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和领导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七大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初期,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反复的比较鉴别,终于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经过20多年的探索,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指示:要宣传“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各项学说和主张”。9月,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扩大会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1942年7月1日,朱德发表文章指出:“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正确的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③。陈毅则在文章中比较全面论述了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创造,指出毛泽
东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正确的思想体系”④。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⑤。与此同时,刘少奇号召全党“用毛泽东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把毛泽东同志的指导贯彻到一切工作环节和部门中去,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去清算党内机会主义思想⑥。1943年8月,由重庆返回延安的周恩来在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欢迎会上指出:我们党在这三年中做了比过去20年还要伟大、还有更多成就的工作,这是全党团结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得到的。党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贯串着整个党的历史时期,发展成为一条马列主义中国化,也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路线!”“毛泽东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⑦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把创造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比作“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而把那种固步自封,照搬照抄的马克思主义比作“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香的马克思主义”和“活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问题⑧。党的历史经验证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需要具有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造的胆识和魄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在指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主要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正是坚持了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他才能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战略策略和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
正确认识和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的巨大收获。经过革命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经过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讨论,全党高级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特别是对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就成为必然的了。正如《历史决议》所指出的:“到了今天,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反映了党的理论水平的极大提高。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七大号召全党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高潮。刘少奇指出:“我们党和许多党员,曾经因为理论上的准备不够,因而在工作中吃了不少的徘徊摸索的苦头,走了不少的不必要的弯路。但现在已经由于毛泽东同志的艰巨工作和天才创造,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在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这就要极大地增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的信心和战斗力量,极大地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⑨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推进中国革命的进程而努力奋斗。
①刘少奇:《论党》(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②刘少奇:《论党》(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5页。
③朱德:《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解放日报》,1942年7月1日。
④陈毅:《伟大的二十一年——建党感言》,《盐阜报》,1942年7月1日。
⑤《解放日报》,1943年7月8日。
⑥刘少奇:《清算党内的孟什维克思想》,《解放日报》,1943年7月6日。
⑦《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8页。
⑧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1—332页。
⑨刘少奇:《论党》(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7页。
推荐访问:党的指导思想确定的时间 指导思想 时间
热门文章:
- 党风党性警示教育内容2024-11-01
- 党风党纪自我剖析材料范文2024-11-01
- 党费收缴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4篇)2024-11-01
- 党费减免讨论会议纪要(2篇)2024-11-01
- 过党生日有感(4篇)2024-11-01
- 文化自信党员(5篇)2024-11-01
- 2024党员干部贿赂多少钱违法(3篇)2024-11-01
- 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存在问题(2篇)2024-11-01
- 深入查摆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不足(5篇)2024-11-01
- 党委班子画像报告(3篇)2024-11-01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计划指导思想3篇2022-11-09
- 2023年最新幼儿园小班班务工作计划指导思想(四篇)(范文推荐)2023-05-10
- 2023年班主任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学期指导思想(3篇)(完整文档)2023-05-10
- 2023年党指导思想学习心得体会4篇2023-06-28
- 2022年部分大学暑假时间表最新公布(2022年)2022-11-21
- 北京暑假放假时间表2022-11-21
- 快递停运和恢复时间表2篇2023-02-21
- 2023年春节全国高速公路免费时间表出炉8篇(全文完整)2023-03-27
- 2023上外课程时间表(3篇)2023-05-27
- 小学生时间表11篇(精选文档)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