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2-23 14:0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精选文档)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 41600÷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xx-39x 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 “M+”(记忆)

20xx- “MR”(提取)

=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教材第21页例4)

教学目标

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内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那么亿以上的数又该怎样求近似数呢?(板书课题: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1页例4。

(1)出示问题。

师:比亿大的数,同样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大家试着做一下这两个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解决问题。

教师点名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边讲解边板书。

先分级找到亿位,再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加上“亿”字。

使学生明确:改写成用“亿”作 .d8qu.com 单位的数时,关键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2、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师生共同归纳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求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根据千万位上数进行“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点2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1)9 10

(2)428000000≈4亿

5260230000≈53亿

49692000000≈497亿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10600000000

503000000000

7200000000

5270230000

49692000000

26900800000

(课件出示题目,点3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评价,使学生再次明确“=”和“≈”的正确用法)

答案:10600000000=106亿

503000000000=5030亿

7200000000=72亿

5270230000≈53亿

49692000000≈497亿

26900800000≈269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根据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教学反思

1、亿以上的数比较大,求其近似数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类比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求法,迁移类推,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自主探索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同时借助分级帮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关键,使学生更好地对亿以上的数的近似数进行求解,并掌握其方法原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将187500000,211600000两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都约等于2亿,哪一个数看成2亿,误差较小?

分析:所谓误差小,就是指哪个数离2亿更接近,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出它们的差。

200000000-187500000=12500000,211600000-200000000=11600000,11600000<12500000,所以211600000看成2亿,误差较小。

解答:211600000看成2亿,误差较小。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可以分别求出两数的差,比较大小后即可得出结论。

相关知识阅读

延续四百多年的数字联

数字对联,生动有趣,令人记忆犹新。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吉水县的状元罗洪光与几位饱学之士同游九江,顺流而下,江风助行,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名船夫慕名来到罗洪光的船上,说有一个上联,请大人续对。

罗洪光根本没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出什么妙联?上联无趣,我对之也无味。待船夫写出上联,罗洪光却傻了眼,迟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所措。那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上联不仅说出了实事,而且把从一到十的这十个数字按顺序嵌进去,成了“绝对”。

从那以后,400年没人能对出来。直到1959年夏,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才被一个叫李戎翎的人对上。

原来,1959年6月,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贵木材,只两天便运到了。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年功夫,这一对比,使李戎翎想到那个“绝对”,于是他续出了下联: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教具、学具: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能否用一个算式表示:5=5

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体会到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后,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验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思维能力。】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8、 120+( )=120+35 234-123=234-( )

345-( )=345-( )

三、解释运用

1、(出示图片)这时候天平平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X+8=10

X+8-8=10-8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2

(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独立完成解方程的题目,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高效。】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全课小结。

推荐访问:上册 四年级 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