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教学设计热门13篇(全文)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动画产业逐渐走向产业化,但由于中国动画教育课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为动画产业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推动国家动画产业发展,各院校必须调整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应用教学设计热门13篇,供大家参考。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1篇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动画产业逐渐走向产业化,但由于中国动画教育课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为动画产业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推动国家动画产业发展,各院校必须调整课程体系,加快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画课程。
二、动画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启蒙阶段的孩子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动画是易于被儿童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家长一般会给孩子多放一些动画片,进行启蒙。据研究,动画的鲜艳色彩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给他们带来快乐,具有教育意义。题材丰富的动画,还可以满足儿童对美的追求,通过耳濡目染,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性情。因此,国家动漫产业的重要作用就得以显现出来。而学校动画课程的发展与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完善动画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动漫人才。
通常情况下,动画的内容贴近儿童心理活动特点。例如,近几年被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以保护森林为主题和线索,描绘了熊大、熊二为保护森林资源而英勇地同光头强做斗争的故事。这部动画片,有利于让儿童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教给他们评判是非的能力。
三、我国高职学校动画课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动漫产业较日本和美国而言,虽起步晚,但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在具有我国特色的动画片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沒》等。虽说如此,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加强动画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动漫发展氛围,是当务之急。
2.动画课程在高职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其他课程相比,动漫进入高校课程的时间较短。一方面,关于动画课程的资料、教材比较匮乏,给教师在课前收集资料带来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动画专业在许多高职学校存在定位不明确的情况,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对动画课程的发展非常不利。
3.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忽视让学生进行实践,使得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陈旧,是另一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动画设计课程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板,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趣味性不足。
5.教师教学法存在局限。当前,许多教师依旧局限于传统教学法,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进行“填鸭式”教育,这让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缺乏必要的思考,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发展。
6.高职学校动画设计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例如,课程模块间缺少联系,各单元内容缺少必要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所学内容过于零散,不利于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课程模块分得不够细。而动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范围应该比较广,细分各个模块知识,有利于学生更细致地了解动画设计的知识点。
四、动画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应注意的方法和策略
1.重视表演在角色塑造和动画设计中的重要性。动画角色表演具有夸张性、精确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动画设计者必须具备“表演才能”。迪斯尼的米特卡尔曾经说过,“把心思集中在表演上,这才是关键”。这足以体现表演对动画设计的重要作用。动画片有趣的关键在于,让无生命的人物角色变得鲜活、生动、有趣。角色表演包括主人公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及内部心理活动的展现。主人公要表现的心情有开心、难过、失望、沮丧,抑或朝气蓬勃;
人物性格有开朗、内敛……要想自然地把主人公的人物特点表现出来,设计者必须学会表演,在设置动画内容时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思考角色个性、人物形象,这样才会让语言、动作更形象、生动,塑造的人物表情足够自然,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吸引更多的观看者。
2.注意动画专业在高职学校的定位。目前,我国许多高职学校对动画设计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在学生就业导向、培养目标方面比较模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准备,因此,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立足于培养有能力、有思想的实践性社会人才。
3.动画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适应动画艺术及产业的发展。动画产业的发展方向一般分为艺术方向和商业方向。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画的艺术性不断被弱化,而它的商业性却越来越突出。导致动画产业商业性突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许多高职院校一味地迎合动画发展的商业性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着重于输送有商业发展需求的动画技工,缺乏对动画艺术的培养,这样下去,会导致国内动画产业只有数量的增长。这对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尤其在面对相当多的国外市场的冲击。因此,高职院校设置动画设计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让他们了解动漫市场的运作,适应市场环境。
4.适应专业特点,注重基础性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加强互动。
5.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如网站动画设置比赛、设计卡通形象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完成作品。另外,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动画设计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尽量做到不限制学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多以理论考查为主,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缺少对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的考查,容易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很难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因此,学校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用让学生提交创作动画作品等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等的考核,加强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
总之,我国动画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动画人才短缺,亟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此,高校要加强对动画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步伐,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对动画设计人才的培养。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收集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
4、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6、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教学难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演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演示多媒体课件列举几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如下:(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3)人的胰岛素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浓度。
〖讲述〗以上几种生物各自有其特定的性状,这些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但是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能不能使本身没有某个性状的生物具有某个特定性状呢?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1)为什么能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
(2)推测这种“嫁接”怎样才能实现?
(3)这种“嫁接”对品种的改良有什么意义?
【问1】杂交育种有哪些局限性?人类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定向改变生物。
“你的想法很好,可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你的设想呢?”
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等。并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能想像这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嫁接工作在分子水平的操作,其难度会有多大吗?”
2、下面以EcoRI为例,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缝合的道理。
EcoRI是已发现的50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从细菌中发现的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酶。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在DNA分子内部“下剪刀”,专门识别DNA分子中含有的“GAATTC”这样的序列,一旦找到就从G和A之间剪断(参考教科书插图6-3)。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3篇
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也使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
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
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 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53页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并且把书上的例3做完整。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锦糖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四、作业。练习十三第2、4题。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0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
单位“1”的不断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2.图书馆有故事类书籍2000册,历史类书籍1500册,历史类书籍比故事类书籍少百分之几?
(二) 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两类问题是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明确找准单位“1”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设计了这两个部分的旧知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并独立思考问题,使所有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有些学生会觉得价格是不变的,也有学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分析与解答
教师:既然有些同学认为3月的价格不知道,无法求出最后是涨了还是降了,那么我们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学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学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教师:非常好,每个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数,假设其为3月的价格,然后来求一求它的变化幅度。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
学生1: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100-96)÷100=0.04=4%。
学生2:1000×(1-20%)=1000×0.8=800(元),
800×(1+20%)=800×1.2=960(元),
(1000-960)÷1000=0.04=4%。
学生3:1×(1-20%)=1×0.8=0.8,
0.8×(1+20%)=0.8×1.2=0.96,
(1-0.96)÷1=0.04=4%。
学生汇报:我们组每个人假设3月的价格都不一样,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看来3月的价格是多少并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有同学把价格假设为1,这里的1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据的假设,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结果一致,促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是为什么?在所有假设的数据中,“1”是最特别的,特别提出来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只是单纯的1元,也可以代表“10元”“100元”等,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
教师:那么,开始的时候有同学提出“降了20%,又涨了20%,所以价格没有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虽然涨价和降价都是20%,但是它们的基础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4月的价格是在3月的价格的基础上降价的,而5月的价格是在4月的价格(也就是3月的价格降了20%之后所得的价格)的基础上涨价的。
【设计意图】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通过计算发现最后的结果和没有直接关系,使学生从数学本质上理解各种假设法的合理性以及内在一致性。对于一开始认为价格不变的学生,重点提出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也就是连续变化的时候单位“1”发生了改变,让学生经历了猜测、假设、验证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一)基本练习
1.一台笔记本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2.一台笔记本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你发现了什么?
(二)变式练习
1.长方形的长增加25%,宽减少20%,面积变大还是变小了?
2.商店对某饮料推出了“第二杯半价”的促销办法,若卖出两杯这种饮料,相当于按原价的百分之几销售?
(三)提高练习
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20%,第二次剪去余下的20%,第三次剪去余下的20%,还剩全长的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求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百分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加深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解决有关百分数连续变化的问题,相对来说把单位“1”假设为“1”比较简单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再一次巩固“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 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1.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
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
2.选择题:
1.如果a = c÷b ,那么当 c 一定时,a和b 两种量( )。
① 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
① 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① 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4.C= πd 中,如果c一定,π和 d( )。
①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 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 )对。
?40:15= 60: ② 40=15×60 ③ 60=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 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 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 )一定,那么( )和( )成( )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 正 、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
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③、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④、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⑤、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⑥、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 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多10页,可装订多少本?
解:设可装订本。
(30+10)=500×30
4 0=15000
=15000
=375
答:可装订375本。
2、比一比,想一想,每一组题中有什么不同, 你会列式吗?
(1)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前25天就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实际需要多少天?
(2)修路队计划30天修路3750米,实际5天就修了750米,照这样几天就能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正反两种比例解答:
1、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六、全课总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
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七、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
=K(一定) X×Y=K(一定)
X和Y成正比例关系。
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正y 、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第一、分析:可分四步。
第一步:确定什么量是一定的。
第二步:相依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找准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数。
第四步: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二、设未知数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第四、检验并答题。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7篇
今天是我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第三天。今天的学习任务比较多,我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了这一天。虽然感觉很紧张,但我感觉很充实。我忙碌着并快乐着。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环境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和修改教学设计等10个内容。认真学习今天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前期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等都是我没有考虑到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从理论上知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征;
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学媒体,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些媒体,运用多媒体的依据及使用原则;
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我们所用的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的区别于联系;
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所有内容以交流为重要手段,其中有反思;
有讨论;
有分享……使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共同的提高。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更是这样。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的,除了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加注重分析媒体、资源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作用,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当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媒体后,还要考虑教学媒体使用方式,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找准教学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多媒体教学设计应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适合所教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出多媒体的优越性,但使用多媒体要适可而止,不要使用过多、过于繁杂。
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学活动必须提高效率,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因此,我认为我们应抓住现有的、优化的、有效的资源,结合多媒体巧妙地设计教学流程,会使课堂大放异彩。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8篇
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也使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
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
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 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
教学难点
1、列函数表达式
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作业检查与讲评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我们知道当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
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
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
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
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
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
xy=24,即
从这个关系中发现:
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
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
2.自变量的取值是x>0.
三、新课讲解
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
说明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
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k是常数,k≠0).
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
实践应用
例1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
例2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例3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
(1),z与x成正比例;
(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
(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
例4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的值.
分析因为y与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
例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小结
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
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
练习2
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
(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
(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
(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
(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
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
3.已知y=y1+y2,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
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
(2)当x=时,求y的值.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x=3cm时,求y的值.
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
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由题意,得解得.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例4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课堂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四、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卷一份
六、课后教学反思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
(2);
(3)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
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
(2);
(3)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因为x=2时,y=6,所以有解得k=12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11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硝酸及其应用。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高中阶段学习的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镁、溴、碘等众多的物质。硝酸作为含氮物质在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必要的。本节的教学在了解硝酸的氧化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浓、稀硝酸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不一样。
2、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也发生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根据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来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和教法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硝酸是常见的氧化剂,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因此通过引导学生从硝酸的应用入手探讨硝酸的性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化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结论——应用的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进行施教,主要侧重于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概括。
三、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简明扼要地从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引入。
(二)硝酸的性质: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纲进行实验操作,简单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硝酸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12篇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物理意义。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了解密度表。
(4)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5)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
(1)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知识点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
(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2、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可以作为区分物质的重要依据。
【知识点2】密度的概念、公式
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知识点3】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1.原理:
2.用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利用和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2)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可以用方法。
(3)测液体的密度
误差较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m2;
④液体的密度ρ=
【知识点4】密度的应用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ρ=m/v)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m=ρV)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m/ρ)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又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
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
课上准备:小红旗。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有140个橘子,要分给幼儿园两个班的小朋友,你觉得怎样分才算合理呢?(平均分,这样才公平。)
经调查,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这回如果我们还把这些小旗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觉得还合理吗?为什么?(不合理,因为每个人分到的就不一样多了。)
怎么分合理呢?请你静静地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按人数比30:20=3:2进行分配。)
3、3:2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按比分的必要性以及初步沟通按比分与平均分的关系。
二、问题解决活动
合作研究怎样按3:2这个“比”来分配
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旗代替橘子。
(一)合作研究
1、合作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每分一次,就详细记录下当次分给大班和小班小旗的面数,直到分完为止。(提示:记录时,不累计上次分得的小旗面数)
大班小班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大班分得()面小旗
小班分得()面小旗
2、学生合作研究
3、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约三种不同的分法,分步展示在黑板上。
四人一组交流讨论要求
(1)在组长带领下逐一分析每种分法,你们能理解这些分法吗?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2)观察、比较这几种分法,你能发现什么?
插问:你觉得分一次至少需要多少面小旗?为什么?
也就是可以把5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那这一次是把几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的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预设:
分法1:每次分给大班3面,分给小班2面。
表扬:认真有耐心,十二次。
分法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分,分的次数明显减少。
表扬:很会动脑筋,在分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了调整。
分法3:先按人数分给大班30面,分给小班20面,余下的再按比分。
表扬:很会联系实际情况,这种分法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五个,其一,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逐次分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记录单能够恰好的保留学生最初的思维轨迹。其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其三,让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按比分的不同策略。其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五,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二)验证
1、问题:大班和小班分得面数的比是不是3:2?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班小班
分得小旗的总面数
人数
平均每人分到小旗的面数
30:20=3:2=36:24
2、师生一起小结:
(1)平均每人分到的小旗同样多吗?
(2)把这些小旗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配是合理的分法吗?
(3)虽然不知道小旗的总面数,但是大家动手分一分,是否就能成功的把这些小旗按3:2进行分配?
[设计意图]正式打通人数比与小旗面数比之间的关系,深化比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按比分的本质:即每个“单位”分到同样多。
(三)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的按比分配
1、问题:如果有180面小旗,你打算怎样按3:2进行分配?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2、四人一组交流,说说你想到的方法:
方法1:按比逐次分配。
方法2:先求出一份是多少面小旗,再根据大、小班分别所占的份数,求出各应分得多少面小旗。
方法3: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意义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到的小国旗的面数
3、小结: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既可以逐次分一分,也可以算一算。可采用的方法就更多了。平均分能理解为按比分吗?按怎样的比分呢?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表现得太出色了,能再帮老师一个忙好吗?好啊
我家有一块近似长方形的菜地,面积大约是984平方米,我想按3:5的比例种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把一些事物按一定的比分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策略?
3、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比的应用的例子吗?
热门文章:
- 党史教案小学(7篇)2024-10-18
- 幼儿园b的教案怎么写(8篇)2024-10-16
- 废物新用美术教案(7篇)2024-10-08
- 95式自动步卧姿射击教案(5篇)2024-09-20
-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案(6篇)2024-09-13
- 书面意见供设计单位参考为下一步设计(2篇)2024-08-30
- 设计保密条款(6篇)2024-08-25
- 废物新用美术教案(5篇)2024-08-22
- 小班防拐骗教案及反思(5篇)2024-08-21
-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5篇)2024-08-19
相关文章:
- 2023历史教学设计案例3篇(范文推荐)2023-02-13
- 《春晓》教学设计五篇(精选文档)2023-02-14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9篇【优秀范文】2023-02-14
- 2023年度《倒数认识》教学设计6篇(完整)2023-02-14
- 2023年度《周庄水韵》教学设计9篇【优秀范文】2023-02-15
-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9篇2023-02-15
- 2023年度争吵教学设计4篇2023-02-15
- 《穷人》教学设计7篇2023-02-15
- 2023年《老师,您好!》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2023-02-15
- 2023年度羽毛球教学设计9篇【精选推荐】2023-02-16
- 主持稿串词热门7篇2023-06-30
- 小学新班主任工作总结热门(完整)2023-07-07
- 经营报告热门14篇(完整文档)2023-07-09
- 2023年度信息报告热门11篇2023-07-09
- 培训报告怎么写热门11篇2023-07-09
- 医院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热门13篇2023-07-09
- 2023年度简易版离婚协议书热门7篇(精选文档)2023-07-14
- 2023热门16篇2023-07-15
- 设备采购合同热门20篇(全文完整)2023-07-15
- 2023年度辞职信总结热门16篇(完整文档)2023-07-18
- 小学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方案经典范文通用6篇2022-11-05
- 2022设计院个人工作总结合集2022-11-09
- 设计院工作总结范本模板大全【精选推荐】2022-11-09
- 小学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方案经典范文通用3篇2022-11-10
- 2022年幼儿园体育游戏设计方案策划(全文完整)2022-11-18
- 2022亲子活动设计方案2022-11-26
- 小学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方案经典范文通用12篇2022-12-15
-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7篇(全文完整)2023-02-12
- 2023年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8篇(精选文档)2023-02-24
- 大学寝室设计方案五篇2023-02-25